..續本文上一頁爲業力這層外殼把我們罩住了,看不到自性光明,把無明外殼這一層破了,自性光明就顯現了。“竭煩惱河”,永遠不起煩惱。“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我們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憂、愁、苦、惱,這八個字是永遠的魔障。憂與愁的心理狀況不一樣,愁是今天有要緊的事情發愁;憂是永遠擔心害怕,前路茫茫。苦是現象嚴重的;惱,煩惱、懊惱則是輕微的痛苦。誰也沒有脫離過痛苦煩惱,所以生老病死、憂愁苦惱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永遠的魔障。
那麼,如何才能解脫呢?要真正念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要真正了解東方琉璃世界,從內到外是一片青天一樣的光明清淨,此心此身內外沒有一點殘渣,這是琉璃光如來的境界。
人性壞的一面
接著佛講另一個心理犯罪境界的行爲。
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輾轉常爲不饒益,相互謀害。
經典就是戒律,就是修行的範本。這一條,佛告訴文殊菩薩,衆生具有劣根性,喜歡乖離,喜歡破壞人,天生的喜歡破壞團體,喜歡破壞別人的事。我們在社會上經常看到,與他毫不相幹的事,他聽了就去破壞。出家人或者對社會的事少接觸,我們在家人在社會上接觸的事多了,看的更多。
有時碰到一個朋友告訴你一件事,說了半天,叁十叁天或十八層地獄毫不相幹的事。有人來跟我講這些事,我說:“你啊!吃飽沒有?”“吃飽了,你問這什麼意思?”“你吃飽了沒有事做是不是?我還以爲你有要緊的事要告訴我,我忙得很,誰有時間聽你這一套?我問你,你說你聽來的那些事,你看到過沒有?”“沒有。”我再問:“你表哥看到啦?”“嘿!嘿!那也沒有。”我說:“那你表嫂看到啦?”“那也沒有。”我說:“你更吃飽了沒事做。”
天底下有許多謠言,但是“謠言止于智者”。誰看到?我表哥;把表哥找來問,表哥說是老李;把老李找來,結果是鬼看到,人沒有看到。這個原因就是人愛犯口過。
兩舌,兩面講話,討好人。所以做主管的人,經驗久了有心得,很簡單,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在上面位子坐久了,這方面頭腦要清楚。甲來說乙,甲跟乙之間早已有了意見、過節,如果沒有意見,好得像親家一樣,他會來說他壞話嗎?他只會講他好話。但是你也要曉得,如果甲來講乙的好話,也同樣是問題。所以主管當久了,我承認一句話:老奸巨猾。在一個聰明、高明人面前,你少說話,你一提某人好壞,立刻被懷疑,“你這家夥幹什麼?某人好壞我還不曉得?要你來多嘴?”
像我經常碰到這種事。什麼人好壞我還不曉得?我活了幾十歲,兩只眼睛是瞎的嗎?如果我看錯了,那我承認我瞎了眼睛,但是你本身也犯了兩舌戒,喜歡挑撥是非,尤其是婦女特別喜歡,無事生非,破壞人家。其實,豈止是婦女,男人也一樣,不過,方式不同。人總喜歡這麼做,就是古人兩句話:“誰人背後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人與人見了面,一定講人家,兩個人一見面,“嗳!你看到某人沒有?”“沒有看見。”“這個家夥好幾天沒看見,不曉得搞些什麼?”這就在說人家了。
在人面前說別人,這是衆生與生俱來的業力。“好喜乖離”,就是喜歡做破壞人家的勾當。破壞了對他本身有沒有好處呢?他有時也替人家掉眼淚,但不要這樣做好不好呢?他自己也控製不住,這是他的業,他的地獄業。
所以學佛在那裏學?就在這裏,要檢查自己的心理,做這一件事,說這一句話,是不是犯了“好喜乖離”?犯了這種戒,磕一萬個頭也沒有用;有用啊!那是你善心磕頭得的好果報,但那筆帳是另外算的,兩筆帳不能抵銷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能抵消、沖淡。人情可以沖淡,宇宙法則是不能沖淡的;就像黑暗與光明不能中和,一樣的道理。因果報應是宇宙間的天然法則,並不是迷信,也沒有人作主,天道好還。
經常有人說,因果報應很難相信;我說年紀大了,越看越相信,越看越害怕,尤其現在更可怕。我們年輕時,那裏有冷氣機?夏天熱得把上衣脫了,一邊看書,一邊搖扇子,稱得上是“江上朔風清”了,尤其一陣涼風吹過來,真有說不出的舒服,那個時候看果報就慢。現在這個時代,我經常感覺到,閻王那裏的地獄都是電腦作業,現世報的事情太多了。科學時代,報應也很科學。你們自己去研究,去看這個社會,去看這個人生,就能了解自己。
“好喜乖離”,乖是乖,離是離。離是離間,挑撥是非,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乖是把人與人之間弄得別扭,本來大家好好的,他會把彼此搞得別扭起來。
“更相鬥訟”,還有一種心理喜歡挑撥人家,與人相鬥、打架。打架這個名辭,在河北、東北、北方有不同的涵義,辯論也叫打嘴仗,兩人對吵叫“打一架”。人性好鬥,喜歡講別人壞,有些人就利用人性這個壞的一面,使別人互相鬥訟。古今中外,到處都可發現這種令人發指的事實。
訟,就是打官司,打嘴仗,嘴巴好辯也叫訟。有些人嘴巴講的頭頭是道,而且道道是頭,他都有理由,你跟他講話還沒有提,他理由一大堆就出來了。
鬥訟兩個字是相連的,這些都是人性的罪業,所以修行就要在這些地方挑自己的毛病。止觀,觀心法門,觀什麼?就是把這些病根都挑掉。
所以,好喜乖離、更相鬥訟的人,“惱亂自他”,不但使別人痛苦,自己也很痛苦,自己一天到晚不開心,在煩惱,在擾亂;擾亂別人,更擾亂自己。
好喜乖離更相鬥訟
上次我們講到“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這一段。“好喜乖離”,一切衆生的劣根性,喜歡挑撥離間,喜歡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破壞別人的好事,基本上,這些都是由于人性的嫉妒心理而來。乖離的個性人人都有,不是某一個人的特性,這是一切衆生的根性,是第八阿賴耶識帶來的種子,這個根性的種子有叁種:善、惡、無記。人的起心動念與他形諸在外的行爲,不是造善業就是造惡業,沒有中間路線,勉強說個中間,就是無記,無善無惡,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不知道爲什麼這樣做了。實際上,無記也屬于惡,不過,是最輕度的惡。
修行,就是把根性中善的種子擦亮,擦幹淨,使它開發出來。換句話說,修行就是爲善去惡,自己把劣根性轉過來。
人人都有好喜乖離的劣根性,喜歡在人與人之間鬧事。只要幾個人在一起,往往就有人故意糗你,逗得你左右爲難,下不了臺;或者故意講反面的話,使大家一笑。甚至故意嚇唬你一下,使你難受一下,逗得別人哈哈大笑,然後說是開玩笑。
這些是屬于身口意業中口業的一種,口業有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绮語。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往往會因爲一個微小而且不相幹的動作,或一個很輕微的笑話而引起爭鬥、吵嘴,甚至打官司。有一位同學在日記中寫到,他們一家人有爸爸、媽媽、媳婦、哥哥、弟弟,很快樂,很和諧,鄰居一位太太喜歡把他們搞得不和睦,弄得家人很痛苦。這就是人性的基本弱點,看到別人家好,喜歡把人家弄得不好。有時候好像是無意的,嚴格說起來,不能算是無意。從心理上來說,是出自於潛意識的劣根性,絕對不能說無意,說無意這句話不能原諒。真講佛法修行的人,不能原諒自己的無意。原諒別人是你有寬容的德性,原諒自己就是罪過。
所以,我們已經知道“好喜乖離,更相鬥訟”的劣根性是天生的,但是結果呢?“惱亂自他”,不但使自己起煩惱,也使別人起煩惱。搗亂了別人,也搗亂了自己。所以佛說一切衆生“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輾轉常爲不饒益事”。
十惡業
我們曉得佛法無論大小乘,基本上都重視身、口、意的清淨。身口意所造的惡業,歸納起來,就有十樣,身體造的惡業是殺、盜、淫;嘴巴造的惡業是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念上造的業是貪、嗔、癡。像我們的身體本身也會使人乖離,拿現代語來說就是“肢體語言”,怎麼說身體會挑撥人家呢?譬如眼睛是身體的一部分,有時候用不著說話,一群人坐在一起蠻好的,對方故意跟你眨眼睛,示意某人對你不好,挑撥一下,就可使你們起仇恨。那個眨眼睛的動作就是身在造業。
言語上造業更厲害,中國儒家也經常講到言語的嚴重性。書經上說:“惟口出好興戎”,也就是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如果不深讀曆史,不會相信這句話;看曆史就知道,往往因爲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句話也可以使國家滅亡。
事實上,身、口兩種業力的總指揮是意,也就是意識、意念、思想,意所造的業主要是由貪嗔癡而來。例如我們偶而有一點不高興的心理似乎沒有什麼了不起,在修行來講,對人對事有一點不高興,就已經犯了嗔戒。嗔的心理行爲有很多,微細的較難察覺。
譬如一個好人討厭一個壞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嘛!然而這個起厭惡的心,就是嗔恨心。這在人道行爲來看,不能說有多大的錯誤,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過錯,因爲不高興的心理絕對是厭惡的、嗔恨的。但是在菩薛道看這個壞人,卻是憐憫的、慈悲的,等于我們看到自己最疼愛的兒女做壞事一樣,雖然也憤怒,也打罵,然而當父母打孩子,往往一邊打,一邊流眼淚,那等于是菩薩的行爲,內心沒有真正的嗔恨。如果沒有這種父母的心腸則不然,是非太明,善惡太清,已經是嗔心的種性。
我們曉得,阿修羅道譯成中文是魔道的意思。阿修羅道也是天道,很高哦!人死後能到阿修羅道,談何容易?我們通常所說的神道就是阿修羅道,此道衆生善惡分得很清楚,因爲嗔心重,不得證果,連天人的境界都談不上,不過他有天人的功德福報。理由何在?因爲他的意念上有戒禁取見,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善惡是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一個人在佛菩薩面前犯錯,乃至打罵菩薩,往往還可以逃過去,如果在鬼神面前玩這一套,他非…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五 持戒· 等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