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文化,這一類東西也算是中國文化,但屬于壞的一面。一個累積幾千年的文化,好的壞的人那麼多,好的文化固然多,壞的流傳也不少。這一類就是魇魅,修鬼道的一種。
小心中了蠱
蠱,修蠱道的在臺灣看不見,到了雲南、貴州,我們就害怕了。到了苗人區也不敢隨便在人家裏吃東西、喝茶,恐怕裏面放了蠱,無色無味的毒藥,吃進肚子也沒有問題,如果你被苗族區裏漂亮又多情的小姐看上,男法師去,照愛不誤,你吃了她一餐飯,喝了一杯茶,你就非跟他結婚不可,不娶她就離不開那個地方。結了婚以後,如果你要離開當地回家,說好叁年回來就必須按時回來,超過時限,病就發作,死得很痛苦。
西南邊疆有很多放蠱的,西北邊疆則又是另外一種,蠱是細菌性的動物。所以我們到邊疆先把防蠱的藥准備好,即使沒有防蠱藥,也要先叫穿:“喂!這裏頭有沒有蠱啊?”我們曉得西南邊疆,像四川的川東、川南,西南角靠貴州一帶,有這個東西。到飯店吃飯,地上、桌子擦得特別幹淨的一定有蠱,因爲放蠱的人家一定要幹淨才能養蠱。真是害怕,無聲無嗅無色無味,在那裏中了蠱道都不知道。
此外,還有飛蠱,邊疆風景很好的地方,夜裏看到一點一點的亮光在飛,碰到就不得了。
所以,我們這個國家,地區這麼大,比美國、蘇俄都大;文化之優厚;好壞的玩意之多,可惜你們年輕,書也沒有讀破萬卷,路嘛也沒有行萬裏,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見都沒見過。
咒起屍鬼
剛才講到蠱,還有一種“咒起屍鬼”,用咒語可以使死人的屍體起作用。在湖南的西部、廣西的北部一帶,就有趕屍的。在中國人的觀念裏,人死在外地,同伴都希望把他的屍體送回家裏,這是很大的道德,但又沒有錢,怎麼辦呢?就請趕屍的,請到這一類的人,屍體就聽他的使喚,跟著他走,可以走上半個月或一個月,屍體也不發臭。怎麼走?電影上看過吧?我是沒看到過,不過,聽他們講過,一個道士在前面帶路,敲個鑼,敲一下,走一步,後面跟著屍體。據說有些法力大的,可以跟上幾十個,一個個排隊跟著走,一家一家送。大部份都在夜裏走,他們也住旅館,所以,我們在西南邊疆住旅館,就要先打聽清楚,這一家裏面有沒有趕屍的。假如先住進去,半夜碰到趕屍的來,那也沒辦法。
後來我有個軍人朋友,他說他叫了一個人專門去學,他說有個權杖往屍體背上一插,而且,插的時候有個方法,有個手勢這麼一比劃;手法不對,屍體就趕不動。詳細情形如何?我們也搞不清楚,反正咒起屍鬼有這麼一回事。
如果把屍體拿掉,咒起鬼,又是另一種法術。這些都是旁門左道,有些人練成了,幹什麼呢?“令斷彼命”,叫鬼去把人掐死,害死。或者不弄死人家,“及壞其身”,故意把人弄瞎了眼睛,或者把人家弄斷一條腿,爲什麼呢?好喜乖離,更相鬥訟,學這些旁門左道來害人。不過,學這一類的人,也要付出代價,一輩子要在外面流浪,過年也不能住在家裏,要住在茅坑,要在廁所過年。另外,也要一輩子窮,孑然一身,什麼都沒有,而且還要絕子絕孫。
這一類的人,我們以前也碰到過,本事很多,怪裏怪氣的。我以前在成都碰到一個人可以看得到鬼,可以把鬼招來和你講話。那個人的眼睛是藍的,不像外國人那種藍,眼睛一塊藍,白白的,沒有神,蠻可怕的。一看就很怪,站在他身邊就覺得不舒服。我也當場要求他弄個鬼來給我們看看,一邊講,心裏還是有點怕,毛孔也都立了起來。跟我去的人都看到了,可是我始終沒有看到。
我年輕的時候,聽說那個房子有鬼,我偏要進去看看。不能睡,我來睡睡看。他們都看到了鬼,我進去了就沒有事。奇怪!大概是我人太壞了,鬼都怕。
世界上有沒有這一類人?有。學這一行的,多半是仇恨心理、乖離心理,喜怒特別無常,有一點不對,臉一下就變青了,很難相處。所以,追根究柢,這是第八阿賴耶識的根性,喜歡以這些方法來造作壞事,這種果報是很慘的。
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熊害。一切輾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陵,互爲饒益。
佛說:“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就是說人家念咒或用蠱毒謀害你,如何避開呢?唯有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可以免除了外界這些壞東西的幹擾,人家想害你也害不到。“一切輾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而且你心裏至心在念藥師琉璃光如來,反而使對方心理起了轉變,起了慈悲心,使他們也得到利益,得到安樂,沒有損害,沒有煩惱,也不會起怨恨人家的心理。
“各各歡悅,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陵,互爲饒益。”換句話說,因爲念藥師佛的名號,可以改變這些壞人的心理,使他們的仇恨心變成歡喜心,發起一切歡喜心,不會再想害人。如果你以這樣的慈悲心去修持,你自己可以免除災難,也可以改變壞人的心理,可以相互得其利益。
佛教的稱謂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四衆,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
四衆弟子是佛學上的專有名辭。廟子上常說四衆弟子,佛的四衆弟子也是佛教所稱的四衆弟子。所謂四衆,就是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
出家的男衆比丘,普通稱爲和尚。“和尚”兩個字很大喲!佛教流傳了幾千年,現在大家都搞不清楚,把和尚兩個字當成笑話了。其實,“和尚”就是上師、法師、大師。真正佛教的大廟子、大叢林,只有方丈一個人可以稱爲和尚,其他的不能叫和尚,也不能隨便叫法師。過去幾十年在大陸上的佛教,始終還保持這個傳統,我們到了大叢林,只稱方丈一個人爲“和尚”,其他一般的出家僧衆,我們稱“某某師”,一個“師”字就含有很恭敬的意義。通常大陸上的在家俗語,把廟子上的大和尚、男衆出家比丘,稱爲“大僧”;把女衆出家的比丘尼稱爲“二僧”,也是僧,很少稱法師的。法師不論在修持方面或教理方面都相當有成就。所以過去有太虛法師、印光法師、圓瑛法師等,全國沒有幾位被稱法師的。
可是叁十八年到臺灣以後,很多名稱都變了,尤其現在,今天出家,明天就稱法師,而且男衆比丘、女衆比丘尼都稱法師,這對傳統佛教而言,很不習慣。不過天下事有時將錯就錯,現在不那麼叫,變成我們不對了。所以天地間的是非善惡很難講。
過去在大陸上,對年齡大的比丘尼尊稱爲“師太”,非常恭敬。其實“尼姑”兩個字在中國佛教之初,毫無輕慢之意。“尼”是印度“女性”的譯音,等于中國文字“女的”意思。“姑”,稱出家的女性爲姑姑,等于父親的姊姊或妹妹,我們叫姑媽一樣,合稱爲“尼姑”。現在“和尚”、“尼姑”兩個名稱變成不好聽的名辭。
真正佛教的大叢林,只有一個方丈才能稱爲和尚,和尚代表了佛法僧叁寶,從密宗觀點來看,更代表了肉身佛、現在佛。對于比丘尼,我們在家人看到年齡大一點的稱師太,一般的就稱某某師,極爲恭敬。
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是講真正的男居士、女居士,受了叁皈五戒的居士。廟上稱普通在家人爲居士。
以前在大陸人家叫我居士,我不大接受,爲什麼呢?不敢當,真正的居士也同法師一樣,很難當,年高、有道、有德,而且能真正爲佛教做弘法工作,能真正供養叁寶,能真正作在家出家人的善知識的,才有資格稱居士,不是普普通通一個在家人就稱居士。女居士亦然,甚至更嚴格。
現在這裏的宗教形態,對皈依的信仰者稱爲“信徒”,我非常反對。過去在大陸上,真正的佛教沒有用這個字眼的。“信徒”二字是日本佛教亂用傳過來的,其他宗教也用。“徒”有奴役性、控製性。大陸上對四衆弟子,尤其對在家弟子稱“信衆”。信衆多好!爲什麼要稱信徒呢?我的信徒,你的信徒,變成黨派了,非常犯忌諱。如果嚴格研究宗教管理的話,這個名辭就要修正。
我們看舊的小說上,可以看到“檀越”二字,就是居士、大護法的意思。“檀”是六度的布施波羅蜜,叫檀波羅蜜,大護法就是布施者。“越”是梵音的稱呼,是很恭敬的長者的意思。所以,在唐宋之間,出家人稱在家的道友爲“檀越”,就是愛布施、有功德、有道的長者。到了明清以後,習慣上稱“大護法”。
關于這些道理我們要了解,還有一點要留意,出家同學將來寫信給信衆,以很恭敬的心稱年紀大的爲居士;如果年齡更大的稱某公居士,並不失禮,也很合戒律。但是我曾發現出家同學寫給居士的信,有稱某某維摩的,這是絕對不可以、不通的。維摩是維摩居士,在邏輯範疇上屬于特稱,其他的居士縱然到達與維摩居士一樣的境界、程度,也不能叫他某某維摩。你們不要犯這些錯誤,否則被人家笑文化程度低落。
“淨信善男子、善女人”,有些經典,尤其玄奘法師翻譯的經典,稱近事男、近事女。普通沒有受過叁皈五戒的,也天天跑廟子拜拜,充其量也只能稱近事男、近事女,慢慢接近,慢慢向佛道這個路上走。
佛的弟子有七衆弟子,比丘、比丘尼、沙爾、沙彌尼、學法女、近事男、近事女。如果說今天廟子四衆弟子都來了,我們一聽就知道有和尚、尼姑、男居士、女居士。如果說今天法會七衆弟子都來啦!那就很盛大了,乃至剛剛對佛教、佛法有一點印象的都來了。
如何得到佛菩薩的感應
講到這裏要插一個問題,你們注意啊!與藥師經的念法、修法和念佛都有關。
這幾天我事情特別忙,尤其外國各地的中國人、外國人來信問問題的非常多。有一位住在多明尼加的同學,來信前還打過長途電話。有一天夜裏,打來電話說,他父親突然死了,他又急又氣在電話裏發脾氣。我勸他人生終歸要死,他說不是啦!父親是被人家打死的。他…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五 持戒· 等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