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則修不上路,必須有一度真正生起厭離心,那你用功便一日千裏,就上路了,這是一定的事。普通人學佛在何時發生厭離心呢?年輕人愛情受了挫折,或在家裏吵了架,作生意失敗,灰心到極點,跑到廟裏去拜一拜,很想在佛前痛苦一場。那不叫厭離心,那是受了打擊而産生的灰心,那是在木高木死灰中,“空花那得兼求果”,冷灰裏沒有熱氣,生不出東西來的,那不是厭離心。
所謂厭離,硬是厭離這個世界,厭離這個紅塵,所以想轉女身成大丈夫身。當然不舍女身而成大丈夫身也可以,證得琉璃光如來境界,此身還是女的,已經像龍女一樣,八歲就成佛了,不需要轉此身。
轉女成男,什麼叫男人?我們不一定是男人,他有個注解,具大丈夫相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男人,我們連小丈夫都不夠格,只能作“小豆腐”,不算男人。
曆史上記載五代西蜀被宋太祖趙匡胤消滅,文學家、藝術家都知道西蜀王孟永日有個最美麗的妃子--花蕊夫人,孟永日投降後,劃蕊夫人進入趙匡胤的後宮。趙匡胤對花蕊夫人說:“你們立國幾十年,現在被我統一了,你們國家沒有一個會打仗的男人嗎?”花蕊夫人會做詩,她說:“十四萬人齊解甲,甯無一個是男兒?”十四萬人的部隊全投降了,沒有一個男人,甚至連女人都不如。
所以,女身一樣能成大丈夫。第八大願是爲女性同學而發,諸位肯修藥師佛的法門,念他的名號,不但即身可以轉成大丈夫相,乃至成佛證得無上菩提也沒有問題。你說有沒有這個道理呢?如果你懂了莊子所說“物變”的道理,心念變了,身就跟著變,並非不可能。
看了藥師佛的願力,再看世界上拼命鬧女權運動的女性,真是渺小得很。藥師如來的第八大願才是真搞女權運動,對不對?有沒有錯?沒有錯,好好發願修行,馬上變成大丈夫相。
如何跳出魔網解脫纏縛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于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這些大願,都是藥師如來未成佛前,在因地所發的大願。學佛必須要有願力,沒有願力的學佛,那是個人興趣所趨,也可以說是迷信或嗜好,只不過與一般愛好不同而已。等于不喜歡抽煙就喝茶,不喜歡喝茶就喝酒。每個人愛護不同,有人喜歡世間法的聲色貨利,有人喜歡遊山玩水,有人喜歡跑跑宗教。這不能說那一種對或那一種不對,然而都不是基于理性而來。所以,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能夠發願。
藥師如來第九大願,願自己將來大徹大悟、證得菩提的時候,希望自己的功德、能力能使一切衆生跳出一切魔的罥網。細網謂之“罥”,大的網叫“網”。
我們曉得,煩惱是一種魔,生死是一種魔,欲望又是一種魔。若以修道的立場來講,無一不是魔境。縱使一個人愛好美的境界,愛好山林或城市,一有所執著便是魔境界,要真正跳出魔的罥網非常不容易。
跳出了生死之魔、煩惱之魔,也跳出了欲望之魔,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一般凡夫之所以不得解脫,因爲始終在生死魔、煩惱魔、欲望魔的罥網中。縱使去信宗教,不管任何的宗教;縱使去修道,不論任何的道,終究都屬于外道,不能解脫一切外道纏縛。
外道、內道的差別何在?怎麼叫作外道呢?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一般宗教都隨便使用“外道”這個名辭,譬如,我信佛教,你不信佛教,你是外道;我信天主教,你不信我的天主教,你是外道;我信某某道而你不信,你就是外道,這些都是亂講。這個外道與世間法一樣,都是由“我見”而起。不合于我的就是外道,這種見解屬于見取見,是下列五見之一;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見”就是觀念,凡夫受這些觀念纏縛而不能得解脫,不能證得菩提。
這樣一來,我們便可以了解,凡是沒有真正明心見性以前,沒有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前,一切修行、一切道理,一切作爲,嚴格說起來都只是加行,仍然在外道境界中。只有真正證得菩提,明心見性以後,才能解脫一切魔境,解脫一切煩惱。由藥師佛的這個大願,我們可以徹底而清楚地了解修持之路。
“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于正見”。種種是簡化的翻譯,以種種兩個字包含所有一切。惡見包括很多,如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凡是觀念有一點偏差的都屬于惡見。稠林就是密集如叢林般的意思。藥師佛願將來成佛的國土世界中,假如有衆生墮在許多壞的、非正知見的惡見森林中,不能自拔,藥師佛將以其願力引導他們,歸攝他們置于正見。
真正學佛,除了發願還要有正確的“見地”。要有正見非常難,有了正見才好談修持,有了正見才能談正行,見地不真,那麼所有的修持都會走上邪曲之路。見地也就是楞嚴經所講“因地不真,果招纡曲”的發心的因地。所以,學佛先要有正見,才能夠起正行修持。
“漸令修習”,修習什麼呢?要注意,修習一切菩薩行,菩薩行是什麼呢?菩薩行就在菩薩戒本中,如彌勒菩薩戒本、梵網經戒本……等。總而言之,菩薩行就是很簡單、很普通、很容易懂,卻很難做到的八個字:“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永遠難做到的八個字。
所以,有了正見以後,漸漸使他們修習一切菩薩行,速證無上菩提,速證無上正等正覺,大徹大悟。
藥師如來的第九大願,光看表面上的文字都很容易懂,問題是做起來很難,沒有一點是容易做到的。
同時,看了第九大願,也使我們得到一個結論:東方藥師如來注重思想教化,不同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藥師如來的東方世界的佛法,是以正見、正思惟拯救世界上一切有邪惡的、錯誤的觀念的衆生。換句話說,藥師如來第九大願的重點在于“教化”與“思想”。以印度佛教文化所表達的,就是經典上第九大願文字的敘述;而以中國文化來表達的,則是注重在教育、教化和思想,最後使一切衆生歸到正知正見。
念佛能解除災難嗎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繩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我們研究一切宗教,尤其是中國大乘佛法的佛教,藥師佛的第十大願,與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地藏王菩薩的願力都是相同的。
他說將來成佛時,一切衆生如果犯了國家的法令,受刑時,坐牢時,將被殺時,以及種種一切其他災難,受汙辱痛苦時,悲慘時,心理受煎熬,生理遭痛苦,只要一念“南無藥師如來”的名號,不一定是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他說以我的福德威神之力,都可以爲他們解脫一切憂苦。你看這個威力有多大!這個利益有多大!不要花一毛錢。
這裏有許多問題,一般佛教徒喜歡念“法華經”的普門品”,觀世音菩薩以叁十二應化身度脫一切衆生,求菩薩得菩提,求長壽得長壽,求生男就生男,求生女就生女,當然求煩惱不會得煩惱,因爲沒有人會去求煩惱。普門品說求什麼得什麼,但是並沒有說求鈔票就得鈔票。
如果受刑的時候,像古代的手铐腳鐐,脖子上枷鎖,至誠念我的名號,這些刑具悉皆斷壞而得解脫。
這就值得研究了。如果你不相信,不要說受刑,我用繩子把你綁起來,你來念念看,看看可以解脫嗎?如果解脫不了,佛打妄語對不對?如果解脫得了,世界上沒有正義,而是神的世界了。這是哲學上兩個重大的問題。
再說,唐朝名宰相姚崇,他與唐太宗時代的開國宰相房玄齡及與他同時的名相宋王景等齊名,非但是位忠臣,而且非常正直,對曆史貢獻也很大。姚崇給唐明皇上的奏書中,極力反對這些東西,但從他的奏議可以看出他對佛學的了解非常深,非常內行。他說,經典上說一切衆生爲王法所加,求什麼得什麼,在我手裏處理過那麼多犯人,從來沒有看過他們得到解脫。
然而,你說他不信這些嗎?讀完他的奏議,看完他一生的做人,那全是佛法,他全懂。
古代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有幾十年權威的宰相,死時多半以珍珠、玉石等寶貝含在口裏而下葬,使屍體不腐爛。姚崇到七十多歲,權威也達到了極點,臨死時卻寫下遺囑,嚴格命令子孫,一概不准如此做,死時穿什麼衣服就穿什麼走,而且不准找和尚、道士念經。但有一點,如果子孫們心裏實在過意不去,只能找七個和尚念七天經。你說他懂不懂佛法?全懂,就是因爲他太內行了,把那些不合理的都拿掉了。
我們有許多人學佛,尤其是比較迷信的,求這個求那個的,又要求發財,又要求生子,生子還要指定生男孩,生男孩子還得是第一等男孩,然後公候萬代。
另外還有一種觀念,這是我常說的笑話。有些人光會勸別人出家,譬如就有人勸我出家,我問什麼意思?他說如果我出家,佛教就有辦法了。我說:“你怎麼不出家?你自己想公侯萬代,叫我們去剃光頭出家,萬事不管?那你跟我去,我就出家,我帶你們去出家,”這是說笑話,但這也是思想問題,很多人學佛都是要求別人,希望人家替我求福,念經也是這種心態,犯了法,只要一念佛的名字,刑具就捆不住了。
過去大陸上有一派理教,規定不抽煙、不喝酒。我看過一位理教教主開堂說法,好幾年才一次,所有教徒都來拜他,從早上八點開始盤腿,不下座。因爲不喝酒,每位徒弟供養一杯茶,教主每一杯茶都要喝下去,有幾萬人來拜就喝幾萬杯茶。我在旁邊就研究他喝的水到底那裏去了?他又不起來上廁所,能七、八個鍾頭憋住不尿,這是本事嗎!你說有沒有神通?後來他的徒弟告訴我,轉到旁邊看,這才看到他的褲子和襪子全都濕了,他用氣功把喝下去的水全都從腳底心逼出來。你們如果有這個功夫,一定有人崇拜你。
理教還傳一個密咒叫“五字真言”。這些旁門左道外邊都有,同善社、一貫道也都有。五字真言是六耳不同傳,就是叁個人在一起就不傳你,念時在心…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叁 十二大願· 等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