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裏念,那些老前輩、長老們功夫好的,嘴巴不動,我們把耳朵靠近聽,硬是能聽見肚子有念咒的聲音,當然在這裏很少見,但不能不信。咒語到什麼時候念出聲呢?有災難的時候,如被土匪抓去,准備槍決的時候,開口一念,刑具也松了,綁縛也脫了,槍也打不到就走了,據說就是有那麼大的功效。
我們當年學佛也跟你們一樣,有這種利益還不趕快學?別說磕頭,就是磕腳也幹哪!把人整個磕下去拜,結果把五字真言傳給你,那五個字?“觀世音菩薩”。磕了半天的頭,花了那麼多的錢,求到這五個字,唉呀!我的天!我早知道了,還要你傳給我?但是他有個念法,在肚子裏念,不出聲,真到有難時才開口一念,靈光得很。有人說小事包靈,大事不見得,靈光的道理是練氣的關系,氣發生了作用,有點科學的道理。
我一生對愈是奇怪的事愈喜歡研究,了解以後,不值一笑,連笑都懶得笑。那麼大的誠心,花了那麼多時間,磕了那麼多頭,花了那麼多的金錢,求來這五個字,真能做到嗎?你不相信,假如你犯了法,判了刑,你去念念看,看看能出得來嗎?絕對出不來。
所以姚崇也提到這個事,他的意思是叫大家不要這麼迷信,道理在那裏呢?佛經說慌嗎?沒有,大家讀原經就知道,我們再念一遍第十大願: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繩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他只告訴你得解脫一起憂苦,並沒有告訴你繩子會斷,也沒有告訴你槍彈打不進來,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可見都是自己錯解,以爲只要佛號一念就不必開刀了,那身上長的瘡就變到鼻子上,血與膿就從鼻頭上流出來。這不是小說或傳說,你們沒有看過,我們看到的都是真事。
以佛教看,這些都是旁門左道,然而旁門左道就是有這個本事,那是什麼道理?你把正道、邪道、魔鬼各種道理研究透了,只有一個真理,佛法的正理告訴你--心得解脫。尤其藥師佛告訴你:“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起憂苦。”這兩句話有兩個意義:一個是依仗他力,依仗藥師如來的力量,心裏沒有憂悲苦惱而得解脫。他力是指什麼呢?你必須見到藥師如來的琉璃光,心裏甯靜到極點,放下到極點,見到他的福德威神之力而心得解脫。一個是不仗他力,以自我的力量,“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在此境界中,一念放下,心得解脫,自性光明自然起來,沒有苦惱。
文天祥修大光明法
拿曆史一個實例來說明,大家都知道文天祥,也念過他的“正氣歌”,他以一朝宰相的身分,于宋朝亡國時作最後的抗爭而被俘虜,那是何等滋味!元朝皇帝忽必烈請他當宰相,只要他點頭投降,仍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然而文天祥不幹。
有一點是後代很少研究的,許多人不知道文天祥也是學佛的,當他被俘時,四面八方都是敵人和武器對著他,走到半路出現一個道人(見文山詩集),不曉得是和尚還是道士,告訴他:“丞相,我傳你一個大光明法。”文天祥立即應允接受,當下就進入一片大光明境界,從此把生死置之度外。到了北京,忽必烈仍不死心,極力規勸文天祥投降,投降仍能和南朝宰相一樣享受功名富貴,最後忽必烈把他關入大牢,給他叁年時間考慮。文天祥坐牢的地方不是普通牢獄,那是養豬、養牛的爛地方,他一天到晚就在那裏打坐修大光明法,在那樣惡劣的環境生活,卻沒有生病,並且叁年不改其忠貞之志。
文天祥有個學生怕老師最後受不了折磨而投降,那一輩子學問就完了,作他的學生也會受到曆史的指責,因此故意寫了一篇祭文,當作老師是不投降的忠臣已經死了,然後弄些祭拜亡人的菜肴,設法送進大牢給老師吃,文天祥一看祭文,笑了,告訴送菜的人帶話給學生,他不會作出對不起人的事,意思是他絕對不會投降。
如此過了叁年,忽必烈再將文天祥請出來,稱他爲“先生”,對他非常客氣,勸他不必那麼固執。文天祥對忽必烈說:“你對我的好,非常感謝,你算是我的知見,但我不能投降做二臣,如果你對我真好,希望能成全我的志願。”成全什麼志願?就是把吃飯的家夥割下來--殺頭。忽必烈一聽,知道無法挽回,才無奈地答應。文天祥這才依禮拜謝了,不是投降的拜謝,而是感謝忽必烈總算成全了他。
所以,講到文天祥的故事,也使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一切解脫是“心解脫”,注意!藥師佛說:“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有許多人在牢獄中或憂悲苦惱中,以作生意的心情,認爲念了這個經典就可以達到某種目的,這是錯誤的理解。如果沒有如琉璃光的光明磊落胸襟,沒有光明磊落的修養,這是欲望不是菩提,不是正思惟,大家要理解清楚。
接下來看第十一大願。
飲食男女的問題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爲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注意“藥師經”不同于其他經典,在婆娑世界,尤其是東方世界,藥師佛的願望非常實際。他希望自己成佛的時候,衆生被饑渴所煩惱,爲求飲食而造一切惡業時,只要念藥師如來名號,馬上可以得到上妙的飲食,最後則以佛法的法味使衆生過很好的生活。
我們曉得,這個世界的衆生有兩件事很重要,也最難解決--“飲食、男女”,即吃的、喝的以及男女之間的問題。所以東方聖人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兩件事是欲界衆生的基本需求。中國俗語也講:“人爲財死,鳥爲事亡”,這個世界的衆生之所以造諸惡業,都是爲了求食、求生存,強有力的就吃小的,人是最壞的動物,什麼都吃,連老虎、老鼠、蛇、狗……等等都可以弄來吃。
坐在這裏的人大約都沒有嘗過饑餓的痛苦,但是你要知道,這個世界有一半的人類在受沒有飯吃的痛苦,不要認爲人人都有飯吃,那是因爲我們太有福氣。佛家有一句話:“*輪常轉”,*輪未轉先要轉“食輪”,如果叁天不吃飯,廚房飯鍋沒有鍋鏟的聲音,你看*輪怎麼轉?那你的“腸轉”就開始轉,咯咯咯……饑餓的信號就叫起來了。
因此,這個世界的衆生從古至今都是爲饑餓所苦惱,都爲了求生存而造諸惡業,生存的第一個基本要求就是飲食。所以,藥師佛說:如果聽到我的名字,“專念受持”,專念受持恐怕不容易做到。有些人很努力日夜都在念佛念咒,其實還是妄念在念啊!“專念”就是“一念”,前念不生,後念不起,中間這一念與佛相應,就是專一之念。
譬如念阿彌陀佛,要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光明、願力相結合,保持“相合”的一念,前念過去,後念不起,中間不是空,也不是有的這一念。如果念藥師如來,專念則是青色淨琉璃光這一念。注意啊!不是說前念已經過去,後念不生,中間這一念當體即空,不是當體即空,當體這一念是專念、佛念。
你說我念阿-彌-陀-佛對不對?不對,那是四個念,“阿”是一個、“彌”是一個、“陀”是一個、“佛”是一個,是四念連續;“阿彌陀佛”只有一念。如果只是念念流注而構成佛號,“念念流住”就是像流水一樣不斷過來,那不是專念。若是得到專念而受持,生理、心理的感應就來了,永遠保持這個境界,自然可以不要吃飯。其實豈止飲食可斷,還真的會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呢?你自然不會餓死,也不會消瘦,精神反而愈來愈好,尤其會得到藥師佛的“上妙飲食”,那種飲食無法想像,當然不是從你嘴巴進來,因爲你還在專念,還在定中。再來,對一切不可知、不懂、不能理解的道理,一下子能渙然而冰釋,統統懂了,這是法味。最後畢竟安樂,“畢竟安樂”就是佛的境界。
由此,我們也了解到,藥師如來的東方琉璃世界是很肯確的,與阿彌陀如來的西方世界不同。你在西方極樂世界想一想就有吃的,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隨念而至。西方及他方佛土世界都是如此。
東方佛土的飲食男女就是那麼重要,任何佛國土也都能解決這兩個問題,譬如西方極樂世界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在男女問題方面,則是蓮花化生無男女相。
我們這個世界之所以鬧了那麼多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你打過來,我打過去,這裏拆房子,那裏蓋房子,就是兩個人闖的禍,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人如果到了無男無女,無飲食需要,不知可以減少多少煩惱。
聲色歌舞讓你玩個夠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鬘華塗香,鼓樂衆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我們看了第十二大願,感覺到藥師如來真是慈悲啊!特別是年輕人,一定很喜歡藥師如來的第十二大願,因爲他讓你吃個夠、玩個夠。
藥師如來說,希望他成佛的時候,一切沒有衣服穿,被蚊蟲所咬,受天氣冷熱,晝夜逼惱等痛苦的衆生,只要聽到他的名號,能夠“專念收持”他的名號,你所要求的都能滿願,獲得種種上妙衣服,也同時得到最寶貴、莊嚴漂亮的器具,包括各式各樣裝飾品、項鏈、戒指、眼睛架及華鬘等等。華鬘、裝飾品等是印度男女喜歡佩戴的東西,像鼻子鑽洞挂個圈圈、鑲塊寶石,叮铛當當一大堆。然後在身上塗各種香味。所以塗香也是供養佛的一種,燒香是中國人特有的供養,其他地方的人不一定供養燒香,而多以塗香供養佛。
鼓樂,包括一切音樂歌舞。隨心所玩,你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包君滿意。婆娑世界,就是我們這個物理世界的衆生,最現實、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對物質的要求,因此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最受此界衆生歡迎。
中國的大乘佛法對于聲色歌舞,則一概禁止。但是西藏密宗,對華鬘、飲食、聲色歌舞等一概不禁,走的就是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的路線。所以有許多修顯教…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叁 十二大願· 等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