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法供養品第十叁

  法供養品第十叁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自在神通絕對實相

  天帝的願心──供養修行

  供養如來與修行的福德

  轉輪聖王及其千子

  佛說法供養

  也是法供養──修行

  四不依隨順法相

  王子月蓋守護正法

  賢劫中的千佛

  爾時,釋提桓因于大衆中白佛言:世尊,我雖從佛及文殊師利,聞百千經,未曾聞此不可思議自在神通,決定實相經典。如我解佛所說義趣,若有衆生聞此經法,信解受持讀誦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況如說修行?斯人則爲閉衆惡趣,開諸善門。常爲諸佛之所護念。降伏外學,摧滅魔怨。修治菩提,安處道場,履踐如來所行之迹。世尊,若有受持讀誦,如說修行者,我當與諸眷屬,供養給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曠野,有是經處,我亦與諸眷屬,聽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當令生信,其已信者,當爲作護。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說,吾助爾喜。此經廣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不可思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供養是經者,則爲供養去、來、今佛。天帝,正使叁千大千世界,如來滿中,譬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減一劫,恭敬尊重,贊歎供養,奉諸所安,至諸佛滅後,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寶塔,縱廣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剎莊嚴,以一切華香、璎珞、幢旛、妓樂,微妙第一,若一劫,若減一劫,而供養之。天帝,于意雲何,其人植福,甯爲多不?釋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億劫,說不能盡。佛告天帝: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不可思議解脫經典,信解受持,讀誦修行,福多于彼。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皆從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緣,福不可量。

  佛告天帝: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藥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大莊嚴,劫名莊嚴,佛壽二十小劫,其聲聞僧,叁十六億那由他,菩薩僧,有十二億。天帝,是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寶蓋,七寶具足,主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敵。

  爾時寶蓋,與其眷屬,供養藥王如來。施諸所安,至滿五劫。過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當如我,以深心供養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養藥王如來,複滿五劫,一切施安。其王一子,名曰月蓋,獨坐思惟:甯有供養殊過此者?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養,勝諸供養。即問:何謂法之供養?天曰:汝可住問藥王如來,當廣爲汝說法之供養。實時,月蓋王子行詣藥王如來。稽首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諸供養中,法供養勝,雲何名爲法之供養?佛言:善男子,法供養者,諸佛所說深經,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淨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菩薩法藏所攝,陀羅尼印印之。至不退轉,成就六度。善分別義,順菩提法,衆經之上。入大慈悲,離衆魔事,及諸邪見,順因緣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命,空、無相、無作、無起。能令衆生,坐于道場,而轉*輪,諸天、龍神、幹闼婆等,所共歎譽。能令衆生入佛法藏,攝諸賢聖一切智慧。說衆菩薩所行之道。依于諸法實相之義,明宣無常、苦、空、無我寂滅之法。能救一切毀禁衆生。諸魔外道及貪著者,能使怖畏。諸佛賢聖所共稱歎。背生死苦,示涅槃樂。十方叁世諸佛所說。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爲諸衆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又于諸法,如說修行,隨順十二因緣,離諸邪見,得無生忍。決定無我,無有衆生,而于因緣果報,無違無诤,離諸我所。依于義,不依語,依于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于法,不依人。隨順法相,無所入,無所歸。無明畢竟滅故,諸行亦畢竟滅。乃至生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作如是觀,十二因緣無有盡相。不複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養。

  佛告天帝:王子月蓋,從藥王佛聞如是法,得柔順忍。即解寶衣嚴身之具,以供養佛,白佛言:世尊,如來滅後,我當行法供養,守護正法。願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薩行。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記之曰:汝于末後,守護法城。天帝,時王子月蓋,見法清淨,聞佛授記,以信出家,修習善法。精進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薩道。得陀羅尼,無斷辯才。于佛滅後,以其所得神通、總持、辯才之力,滿十小劫。藥王如來所轉*輪,隨而分布。月蓋比丘,以守護法,勤行精進,即于此身,化百萬億人,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立不退轉,十四那由他人,深發聲聞辟支佛心,無量衆生,得生天上。天帝,時王寶蓋,豈異人乎?今現得佛,號寶焰如來。其王千子,即賢劫中千佛是也。從迦羅孫馱爲始得佛,最後如來,號曰樓至。月蓋比丘,則我身是。如是,天帝,當知此要,以法供養,于諸供養爲上爲最,第一無比。是故天帝,當以法之供養,供養于佛。

  現在是第十叁品,法供養品。《維摩诘經》到這裏,等于是作總結論了。法供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大家觀念中的供養,多半是出些錢,做些功德之類的事。不錯,這些也是供養,是培養自己的功德,但是真正的供養是法供養,就是這一品所要講的。

  自在神通絕對實相

  「爾時,釋提桓因于大衆中白佛言:世尊,我雖從佛及文殊師利聞百千經,未曾聞此不可思議自在神通,決定實相經典。」釋提桓因依中國人的觀念,是玉皇大帝,是欲界忉利天的天主。

  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他早已成佛,爲了輔佐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成佛,他化身成菩薩來護法的。護法是護持正法,使正法住世。因此廟子也稱作常住,是法常住的意思,代表佛的正法常住。一般顯教所塑造文殊師利菩薩的像,是一手持經典,座騎是獅子,代表百獸之王,作獅子吼。普賢菩薩坐的是蓮花高臺,騎的是六牙白象,代表大願力,負擔衆生。在密教,文殊師利菩薩的像,往往是一手拿經典,代表智慧,一手拿金剛寶劍,斬斷一切煩惱。

  玉皇大帝向佛說,我雖然從您和文殊師利菩薩那兒,聽講過無數次的佛法傳授(佛傳法被紀錄下來的,就是後來的經典),可是從沒聽過像這樣不可思議的法門,講自在神通。自在神通不是修出來的,是衆生本來具備的,但是要明心見性以後才發出來的。換句話說,沒有得到自在神通的境界,就不能算是真悟道了。一般認爲,神通是能夠看見肉眼看不到的東西,或者聽到耳朵聽不見的,但這些現象很多是精神病態,不是神通,要分辨清楚。

  唐代禅宗有名的龐居士龐蘊,學問很好,一輩子不出來作官。他住在湖北重鎮襄陽。襄陽在唐代是中國文化財富集中區域,《叁國演義》講劉關張諸葛亮等人,一輩子鬧來鬧去就在那一帶,就是那麼重要的地區。龐居士家中富有,中國人喜歡把富貴連起來,有錢就貴。如果只是貴,地位高,可是不富,就不算福氣。過年常在門上貼「五福臨門」,五福不包括貴的。貴不一定就富,龐居士全家四口,他和妻子和一兒一女,都是悟道的人,是非常特殊的家庭。

  龐居士跟馬祖學禅,他的修行功夫很好,什麼白骨觀、數息觀、念佛都會,但是不能解決問題,此心不安。不知道你們諸位學了半天,心安了沒有。學佛的人就算什麼都會,有個還沒解決的問題,就是生死問題。生從何來,死向何去。學佛學了半天,成佛是成個什麼東西?我們所有懷疑的問題都在內。

  龐居士最後去找馬祖,就問一個問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這個問題是問達摩祖師來中國傳佛的心法是什麼。他問佛的心要,心中心。密宗有心中心法門,有心中心咒。佛過世後,這個心法在印度傳了二十八代,到達摩祖師,他也是太子出家的。他發現佛法在印度已經要衰微了,看見東方的震旦(就是中國)有大乘氣象,因此渡海來中國,在廣州上岸。當時是中國的南北朝,南方是梁武帝,北方是北魏(雲崗石窟、嵩山少林寺都是北魏建立的)。

  達摩祖師大概先在廣州住了一段時間,因爲後來他和梁武帝對話,他回答「不識」。在我沒去廣東之前,一直就把這回答理解成「不認識」,等到學會了一點廣東話,才回頭想起,原來達摩祖師的意思是「不知道」。好,先交待了祖師西來。

  回到龐居士問馬祖「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他問得非常簡單,單刀直入,哪像你們學禅,連問個問題都拖泥帶水。馬祖怎麼回答呢?「等到你一口把整條西江的水喝下去了,我才告訴你。」這就是禅,問的是什麼話,答的又是什麼呢?

  如果是換了你們,一定要罵格老子,這馬祖簡直是瘋子!可是龐居士一聽就悟了。這是什麼道理?後來有人亂加解釋,說坐禅坐到氣住脈停,就是一口吸盡西江水,真是不知所雲。

  龐居士悟道後,把全部家財用船載到江心沈掉。這又是爲什麼?別的地方有記載,有人問他爲什麼不去布施?他說人沒有錢不會做壞事,把錢給人了,這人會去做壞事,就是幫人造惡業,所以甯可把財産沈到江中。還好他們一家人都悟道了,否則這還得了,太太不跟他鬧才怪。

  這一下,他們家徒四壁,就靠編織籃子過日子,靠自己勞力吃飯,不是過不勞而獲的日子。這也是龐居士同門師兄弟百丈禅師的教訓,百丈主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己到了七八十歲還是照樣耕作。有一日,龐居士歎一口氣說:「難!難!難!」他是講悟道難,「十石油麻樹上攤。」好像想把十擔麻油攤在樹上,麻油當然不會停在樹上,一定流下去了,這個同一口吞下西江水一樣地難。他的太太在旁聽見了,就回答他:「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到處都是道,也不是一定要研究什麼《維摩诘經》。他夫妻倆好像爲了菩提在鬥嘴,他女兒龐靈照聽到了,就說:「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困來睡。」佛法就只是如此,沒什麼難和易的。

  龐居士說過,神通與妙用如運水和擔柴。什麼是神通啊?…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法供養品第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