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追求。
「不在叁界,叁垢已離,順叁脫門。」都過去了,所以不在叁界,叁垢(貪、嗔、癡)都解脫了,空、無相、無願叁解脫門也都成就了。
「具足叁明,與無明等。」叁明(六通中的宿命、天眼、漏盡叁通明)具足,可是通明與無明一樣,都是一念。所以神通與無明是一個東西。
「不一相,不異相。不自相,不他相。非無相,非取相。」佛法講無相,可是無相只講了一半。《維摩诘經》給你講徹底了,是無相也是有相,不是無相,也不是有相。不一,就是二,但又不是異。不是自己來的,也不是佛菩薩給你的。不是無相,也不要執著無相,都不可取。
「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衆生。」你度到彼岸是去太平洋哪一邊啊?跳出苦海是跳到哪裏去?跳到樂園嗎?怎麼知道樂園一定比苦海好?不跳出來,苦海也是樂園。所以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衆生。
「觀于寂滅,亦不永滅。」雖然證得涅槃,還是入世。
「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這四句話重要得很,是真正的佛法,你能搞懂了,下次不要來聽《維摩诘經》,不用來上當了。如來是什麼境界?不是這個,不是那個,不可以抓住這一面,不可以抓住那一面。不可以用智力明白,也不能用意識推測。所以《心經》上說「無智亦無得」。你有個想搞清楚的念頭,就已經悟不到了。「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這兩句話非常嚴重的!既然如此怎麼辦呢?只有睡大覺去了,真的喲!你有資格盡管睡,睡覺也可以開悟的。我前面提過,我家鄉有位素不識字的鄉下人,他就是出家之後一覺睡了叁年,醒來之後,就開悟了,還能夠寫出很好的詩來。另外一個睡覺的故事,有位鐵牛禅師,大家在打坐,他老兄卻躺在禅堂上睡覺。老和尚來巡查撞見了,問他,你有道理嗎?就是問:你悟了嗎?他作了首偈子:
鐵牛無力懶耕田帶索和犁就雪眠
大地白銀都蓋覆德山無處下金鞭
這條牛睡在雪地,身上都蓋滿了雪,看不見了,你打也打不到。意思是他證到空了。方丈一看,好,你有資格睡,繼續睡吧。
「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你聰明也用不上,笨也用不上,有真本事就放下來睡睡看。我只怕你睡了九個鍾頭就睡不著了。臨濟禅師也是大徹大悟之後睡覺;黃龍禅師也是在山上一睡就是叁年,醒來叫一聲就有老虎來馱他下山,要回去也有老虎來馱他。睡覺竟能睡出這樣的本事!
「無晦無明。無名無相。無強無弱。非淨非穢。不在方,不離方。非有爲,非無爲。無示無說。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進不怠。不定不亂。不智不愚。不誠不欺。不來不去。不出不入。」維摩居士這一路否定下來,我們學佛講了半天,滿嘴的佛法,到了維摩居士統統給否定了。這樣不是,那樣也不是,把相對的都打破了。無晦,沒有黑暗。無明,沒有光明。無名,所以你叫他是佛、是道、是上帝,都錯了。無相,本來沒有形相。不是強,不是弱。也不是清淨,也不是髒。不在方位以內,可是他有東南西北上下。不是有爲法,也不是無爲法。沒得可以開示的,無說,《金剛經》講佛說法四十九年,卻沒說過一個字。沒有布施,不需要布施,但也不是悭吝。不需要持戒,也不犯戒。不需要忍辱,也不起憤怒。不精進,也不懈怠。不求定,也不散亂。沒有智慧,可是並不笨。沒有什麼叫誠實,可是也不騙人。沒有來過,也沒有去過。沒有出去,也沒有進來。
「一切言語道斷。」總而言之,你怎麼說都不對。像我們講經是混飯吃的,真的佛法是沒得講的,文字言語都無法表達。你說上帝多偉大,佛多偉大,講得出來有多偉大,這偉大也就有限了。
「非福田,非不福田。非應供養,非不應供養。非取非舍。非有相非無相。」成了佛可以種一切衆生福田,是什麼田?都不是。因爲什麼都不是,所以可以種衆生福田。佛不是你求他、供養他才理你,如果佛是這樣子的,我第一個不信他。佛菩薩不是這樣勢利的,真正佛菩薩是你求他也度,不求他也度。所以非應供養,非不應供養。不是抓住,也不是空掉。不是有個相,也不是沒有相。
「同真際,等法性。」所以成了佛叫作如來,中文翻譯得非常好。你還把他當成真來了嗎?是好像來了。釋迦牟尼佛來過這個世界沒有?來過,也沒有來過。這個世界沒有哪一個人來過,也沒有哪一個人去過,只有現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哈哈」。你要是「獨怆然而涕下」那就是笨蛋,你能哈哈就成佛,你要淚下就是凡夫。這個世界誰來過了?拿破侖、華盛頓、諸葛亮?都沒有來過。
「不可稱,不可量,過諸稱量。」你不能稱他,量他。沒法比的,超過可以稱量的境界。
「非大非小。非見非聞。非覺非知。」不是大,不是小。看不見,聽不到。悟不到,也不是知道。
「離衆結縛。」不要被一切捆住了,被捆住了就是凡夫,不能解脫。有人說,我現在什麼都放下了,就是看看經,打打坐。你說他對了嗎?又被一條繩子捆起來了!等于我有個朋友,他說一生除了煙酒嫖賭,別無不良嗜好。說了等于白說,被佛法捆住了,還是被捆住了。
「等諸智,同衆生。」有個智慧就不叫智慧了。什麼是佛?佛與衆生等同。
「于諸法無分別,一切無失。」世間法就是佛法,如來就在這裏。你怕老,怕生命沒有了,有錢又怕錢沒有了,這是世間法。「一切無失」告訴你來了也沒有來,去了也沒有去。這句話很重要。
「無濁無惱。無作無起。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沒有什麼五濁惡世,也沒有什麼煩惱。沒有作,沒有起,沒有生滅,沒有什麼可怕可憂慮的,沒有可喜的,沒有厭離心,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現在也沒有。
「不可以一切言說分別顯示。」一切言語文字都不能表達。你看維摩居士一路嘩啦嘩啦講到底,當著佛的面一路否定,好像在拆佛的房子,一路拆光了。
「世尊,如來身爲若此,作如是觀。以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他說,佛法就是如此,有這樣的觀點,才是真正的佛法;與這樣的觀點不同的,都是邪魔外道!這裏說的如來身是法身,就是形而上學說宇宙萬有的本體,本體就是如此。光明、黑暗,善惡,來去……等等,都是現象,不是那個能生現象的自性。所以這一切現象境界都不是佛。
這段話我們是拆開來講,以文字來講,文學境界非常的高,後世很多名作的詩詞,就是從這些境界出來的。這一品經值得細細的讀,如果敲木魚來念,就沒有味道了。
我們這一品是見阿閦佛品,前面一路都是在講佛境界,但是什麼是佛境界?因爲文字簡單,反而特別難講。希望各位不要只以我解釋的爲准,我只是幫助大家,提起注意而已。上文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思想的不是,意識的也不是。到了成佛境界,智慧也沒有用。
本經翻譯人鸠摩羅什法師的弟子僧肇,他著作的《肇論》,有一篇就寫〈般若無知論〉。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後,無所謂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說,最聰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來最平凡最笨的人,卻有上上智。一般人覺得自己聰明的,其實是笨人。什麼理由?因爲他不肯平凡;真能夠平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不但佛經如此說,中國儒家道家,乃至西洋許多哲學家,都有差不多相同的道理。這個道理要信,是正信就入門,《華嚴經》也提到「信爲道源功德母」。這個信不是一般宗教的信,宗教的信偏重人的情感,佛法的信是理性的。
過去禅宗的祖師們常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後來成爲通俗的成語,用來鼓勵人。但是可能大家沒有仔細想過,爬到了頂尖了,更進一步不就跌死嗎?這話的道理就是要踏實,就是《中庸》說的「極高明而道中庸」。最高明的人就是最平實的人,所以不要自視高明,沒有什麼叫作聰明有學問的,都是人類意識上的妄想,但妄想清淨就很難了。
我常說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往往是鄉下的老太太們。他們過的是平凡的生活,但也是我最羨慕的生活。「鄉村四月閑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這種日子不是你們都市中長大的青年可以想象的。我記得以前常看到鄉下的老太太們,在黃昏時搬條板凳坐著看天,非常悠然。如果你去問他們日子如何,他們多半會說日子過得苦啊,爲什麼苦呢?命嘛!命是不是靠得住不曉得,但老太太們可是承認的,認爲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的命。
反而是知識愈高的愈不認命,即使信佛也是功利主義挂帥,一信佛就想得利益,假使得不到利益,就會埋怨宗教不靈。
爲什麼我講這些?我希望你們再讀一讀上次講的那一段。維摩居士講了半天什麼是佛,空的不是,有的也不是;高的不是,低的不是;總歸都不對。你說我有個對的,你那個對的還是不對。那麼就是都不對了?嘿,都不對還是不對。四面八方都把你堵住了,最後,原來我還是我,也不增也不減,很平常的,就接近如來境界了。說境界其實也不正確,因爲又著了相,他其實是無境界又非無境界的,一切境界都是,又都不是。你要了解這一點,才可以繼續讀下文。
維摩居士從哪裏來
「爾時,舍利弗問維摩诘:汝于何沒而來生此?」這時,舍利弗問維摩居士,你是從哪一個世界隱沒,而投胎到這個世界來的?「沒」(讀如「末」)就是滅,死去的意思。
「維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沒生乎?」維摩居士問舍利弗,你所學的佛法道理中,有生有滅嗎?「沒生」就是生滅。
「舍利弗言:無沒生也。」舍利弗答,真正佛法沒有所謂生或滅。各位要注意,真正佛法不在打坐參禅這些空事上面。你體會一下現在的心境,思想就叫作生滅心,有生沒的。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很快的,念頭過去就沒有了嗎?再想還是有的,所以沒有「沒」。真沒有「沒」嗎?它又沒有生過…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見阿閦佛品第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