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教。」佛等大家行禮完畢,就照一定的禮法慰問大衆,請大家再坐下來,聽佛說教。
「衆坐已定,佛語舍利弗:汝見菩薩大士自在神力之所爲乎?」等大家都坐定了,佛就問舍利弗,這一次去維摩居士那兒,親眼看見了大乘菩薩修到自在神通的功力了吧?
「唯然,已見。」舍利弗答:是的,我親自看到了。
「汝意雲何?」佛又問他:你說說看,大乘菩薩何以有如此的自在神力。
「世尊,我覩其爲不可思議,非意所圖,非度所測。」舍利弗答:我親自看到不可思議的神力,沒有辦法用世間的思想知識去研究議論。「非意所圖,非度所測」,要注意這八個字,這是點題,這不是我們普通人用思想意識能貪圖得到的,也不是我們的知識範圍所能夠推測的。
香積飯香何時消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所聞香,自昔未有,是爲何香?」這時,阿難在旁邊岔一句話,他問佛,現在聞到一種從沒聞過的香味,是什麼香?
「佛告阿難,是彼菩薩毛孔之香。」佛告訴他,是這些來訪菩薩們身上發出來的體氣。
「于是舍利弗語阿難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你不用把佛經看得太死板,那麼地莊嚴,你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舍利弗就碰一碰阿難說,喂,你聞一下,我們身上也帶著這種香味呢!
「阿難言:此所從來?」阿難一聞,真奇怪,這香味從哪裏來的啊?
「曰:是長者維摩诘,從衆香國取佛余飯,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舍利弗告訴他,這是我們上午去維摩居士府上探病,吃飯時候到了,維摩居士用神通,從上方衆香國討回來一碗香積佛吃剩的飯給我們吃,吃了之後,我們身上毛孔就出這個香味。
「阿難問維摩诘:是香氣住當久如?」阿難有沒有動心求這味,我們不知道,但是他至少追問維摩居士,這個香味在身上能留多久?
「維摩诘言:至此飯消。」現在這個重點又來了,又是吃飯問題。維摩居士說,等這個飯被人體完全吸收了,香味就沒有了。
「曰:此飯久如當消?」阿難再問,這個飯在人體中,要多少時間才會完全消化?
「曰:此飯勢力至于七日,然後乃消。」維摩居士答,普通人吃了這個飯,就不用再吃飯了,要七天七夜才完全消化。大家會問,不知道這飯是什麼米煮出來的。
「又阿難,若聲聞人,未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入正位,然後乃消。」維摩居士接著說,如果不是凡夫,而是到了聲聞境界的人(就是走小乘路線,如修頭陀行的人,持戒嚴謹,只管自己修行,不管大乘功德的人),已經有修持但是還沒有證果的人,這個飯就要到他得到正果的時候,才會消化。你看這奇怪吧!學道的人,胃的火力應該大一點,消化得快才是。可是這一餐飯吃了,就可以不用再吃,等到證果了才消化。
「已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心解脫,然後乃消。」已經得到初果羅漢,乃至得到二果叁果四果羅漢的人,吃了這個飯,要等心解脫了,這飯才消化。
這裏有好幾個問題。第一,修道境界愈高,這個飯愈持久。第二,已經入了正位的人,還要得到心解脫,飯才能消化。
得解脫是佛法的究竟,不得解脫何以能證果呢?要有定力,念念清淨在空的境界上就證果了,但這不是解脫。例如學道的人能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還虛才真正證到空。前面搞氣脈只算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還早得很。所以四禅八定,在大小乘乃至外道,都是非修不可的,但是不要以四禅八定爲究竟。你能修到四禅八定種種不同的境界,能究人天之際,超出欲界天,乃至色界天,就是證果位,但是不一定得佛法究竟。第叁個問題,也有學佛的人,他的心已得解脫,但是沒有證得果位,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答案是定力功夫不夠,修持不圓滿。
「若未發大乘意,食此飯者,至發意乃消。」中國學佛的人,都標榜是大乘菩薩道,但是發心了沒有?都沒有。發心很難,大乘講發心不是你們去化緣發心修個廟子,造個塔,捐十塊錢。發心是動意,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心得解脫,一念之間頓悟,是發心菩薩,在教理上講是初發意菩薩。初發意菩薩脈解心開,但還要修!言下頓悟了就不用修嗎?不是的。真發心是明心見性,一定會同時發起大慈大悲心的,作人做事乃至任何一個很小的動作,處處都是舍己利人的。我們普通學佛哪裏有發大慈悲心?都只是嘴裏講的口頭發心而已。學佛的人要自我反省,有時比不學佛的人還要自私,與慈悲心是背道而馳。所以真正發慈悲心是不容易的,除非見到空性,否則發不起來。
我有個老朋友,學佛幾十年,現在已經過世了,他就跟我說過,我怎麼樣都發不起心,怎麼才發得起來呢?我對他說,你講得對,也問得好,不過你不要問我,就看你自己了。
這人講起道理來比任何人都高,做好事也比任何人多,但是他能問這個話,證明是真修行人,他並不認爲做好事是發心。所以發心之難,不可言喻。不要以爲自己學佛了,偶爾行點小善就是發心了,那是發饅頭還差不多。
《維摩诘經》這裏說,未發心的大乘菩薩,要真發了心,這個飯才消化。
「已發意食此飯者,得無生忍然後乃消。」已經發心,見到空性開悟的菩薩,到了第八不動地,得了無生法忍之後,這個飯才消化了。無生法忍是不生不滅,過去現在未來都了不可得,都切斷了。
「已得無生忍食此飯者,至一生補處然後乃消。」如果是八地以上的菩薩,已到了無生法忍境界,吃了這個飯,要到一生補處的境界,這飯才會消化。
一生補處是什麼?例如彌勒菩薩,這一生過了,下一生就來當教主。彌勒菩薩現在在哪裏?並不是很高,他是在欲界天的中央叫兜率天作天主,比我們還享受。我們世間的五欲享受,那兒都有,比我們這兒更好。兜率天的外院,有天人享受的五欲之樂。兜率天的內院是個大禅堂,彌勒菩薩就在內院主持禅堂,諸大菩薩有很多都往生在他那裏。譬如《瑜伽師地論》的作者無著菩薩,就是每天夜裏在人世間入定後,上到兜率天的內院,聽彌勒菩薩說法,然後回來把所聽到的寫下來,彙集而成《瑜伽師地論》。所以很多人(例如近代的太虛法師、臺灣汐止肉身不壞的慈航法師)都發願,死後也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其它地方,而是要往生兜率內院,跟著彌勒菩薩下一次一起來,如此一定成道。
「譬如有藥,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諸毒滅,然後乃消。」維摩居士舉個例子,譬如世間有一種仙藥,有人吃了這一味藥,身上所有的毒都消了,所有的痛都好了,藥力才消退。
「此飯如是,滅除一切諸煩惱毒,然後乃消。」這個飯也是如此,能夠滅除一切煩惱毒,然後飯才消化了。
這個飯的功能如此之大,可惜我們吃不到。但是我們每天吃的大米飯也能夠去病,去什麼病?去餓病,吃了就不餓了。當然,米飯會變成人體的營養,然後它的功能就過去了,道理相同。中國的道家也說,有一種天元丹;在身體上搞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是人元丹;靠藥物提煉的是地元丹。天元丹是很難得的,是從上方世界來的。道家認爲吃了天元丹可以立地成仙,等于是《維摩诘經》所講香積佛國的飯。
在佛法中也有這個修法,是個大秘密,你去西藏蒙古求求看,都沒有了。你問我曉不曉得,我曉得也不會告訴你,因爲是「非意所圖,非度所測」,你用凡夫的意識來企圖,以凡夫的心量來測度,都沒有用。因爲這非小根小器、小功德人所能達到的。
什麼能作佛事
「阿難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飯能作佛事!」阿難聽了維摩居士這一番話,我們可以想象,他搖著頭對釋迦牟尼佛說,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事,佛啊!一碗香飯居然能做佛的事業!
「佛言:如是!如是!」佛說:對了!就是這個樣的!
「阿難,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釋迦牟尼佛接下來一路就爲阿難講,真正的佛法,不是呆板守住一個方法的。有的佛國世界,不像我們這裏講經、說法、念佛、打齋,而是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作佛事。有用佛的各種光明作佛事,你感受這個光就開悟了。
「有以諸菩薩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樹而作佛事」,有些佛世界是以大菩薩們作佛事,有以佛化身出來的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樹作佛事。譬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那樹本來不叫菩提樹,因爲佛在樹下悟道而叫作菩提樹。
「有以佛衣服臥具而作佛事」,有以佛的衣服和臥具作佛事的。經典上記載,佛在世時有個弟子,怎麼樣修行都不上路,這弟子就想借用佛的坐墊來打坐,佛知道了就立刻拿給他用。結果這弟子上去盤腿一坐,就證果了。所以你們誰的太太小姐,想要件什麼衣服的話,你就趕快買給她,說不定一穿上就成道了。
「有以飯食而作佛事,有以園林臺觀而作佛事」,有人因吃了一餐飯而學佛成道了。有時人去到山上或廟子看到這個風景,就要出家想修道了。過去我有個朋友,他是作官的,非常能喝酒,登峨嵋山還背著酒瓶去呢!他上山之後,天黑了不方便下山,又下起雨來,山寺中的師父就留他住下。他住在寺中,夜裏萬籁無聲,只聽見寺中小和尚念佛撞鍾,他當時就把酒瓶一扔,去找住持出家了。所以這個園林臺觀也真能作佛事的。由此可見,佛法到處都有,到處都能使你入佛道。
「有以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虛空而作佛事,衆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有以佛的色身相好莊嚴作佛事的,誰走這個路線?就是阿難。根據《楞嚴經》,他就是看見佛的相好莊嚴而想出家的,他是因爲好色而出家,所以後來外出化緣,碰到個漂亮的摩登伽女就動念了。
其實我們這個世界的衆生,個個好色。你要如何修到相好莊嚴呢?世界上這麼多人,爲什麼沒有相好莊嚴的呢?這個道理值得研究了,就是佛加的這一句話:「衆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一個人能夠修到相貌莊嚴,色身健康,是經過多…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菩薩行品第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