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菩薩行品第十一▪P4

  ..續本文上一頁坐。如果只有在一個姿態才能定,換個姿態不能定,那也就不叫定了。真的定是無處不定,所以,諸所施爲,無非佛事。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難,有此四魔,八萬四千諸煩惱門,而諸衆生爲之疲勞,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諸佛法門。」學佛就是爲了破除魔障,人生到處是魔,開眼閉眼都是魔。羅漢在中文的意義是殺煩惱賊,翻成殺賊不是太高明,所以還是用羅漢。人生有四種魔:煩惱魔、陰魔、死魔、天魔。第一個煩惱魔我們就解脫不了。可是要注意,佛學說人生是煩惱的,煩惱不是痛苦,比痛苦輕,討厭就是煩,覺得頭痛就是惱。人生隨時隨地有煩惱,這是個魔障。魔字在古代是用磨,就是磨練之意,到了隋唐以後把磨字下面換成了鬼字,這下子糟了,磨變成了紅眉毛綠眼睛的魔了。

  煩惱魔多得很,貪嗔癡慢疑都會起煩惱,貪長壽,貪名,貪利,貪學問,貪學佛,都是貪。心裏所貪的辦不到,就起煩惱了。陰魔是五陰魔,色受想行識都是魔。例如你色身病痛,困擾你,是色陰魔。受陰魔是身上的感受,像打坐氣脈不通啦。想;思想停不了,不能達到「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爲而作佛事」,被思想困擾,妄念空不掉。行;就算你思想感覺都空了,這生命生生不已的功能,流轉的力量仍然不停。識陰魔更多了,思想的最高境界,識陰都是魔,這講起來就要講唯識了。

  死魔,人活著就是在等死,當你第一天生下來,就向著死的那一天前進,誰也免不了。

  天魔是他化自在天的天魔。叁界中的天界,合起來有二十八天,高的天,才不理我們地球上的衆生,他化自在天是欲界中的一天。神、夜叉等都是他化自在天的天魔。有人說自己就怕有魔,你放心,有他化自在天的天魔來找你比一下法,你已經很了不起了。像我們,魔才不來磨呢!沒那個資格,你燒叁支香他都不來的。他還怕你呢!等于說你不會去找比你還窮的朋友,而喜歡去找比你有錢有勢的人。所以說人到了高位之後,就有許多人來找他,這些人就是他的魔。這些數據在《大寶積經》中很多,你每天做功夫,什麼時間碰到哪一種境界是哪一種天魔,你曉得了,只要叫他的名字,要他不要啰嗦,他就不來了。

  有人修道,剛進步一點就出個岔子,見解上有偏差了,走上岔路。這就是四魔的障礙,魔是不希望你成道的,你成道了,變成「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爲而作佛事」,魔就沒得玩了。魔不是壞東西,就是貪玩,你不和他玩,他就不高興了。你作他的伴侶,同他滾作一堆,魔就對你很好。所以說,多情就是魔,情就解脫不了。

  因爲有這四魔,就在一念之間,産生八萬四千煩惱。呼吸的一呼一吸是一念,這其間就有如此多的煩惱,因爲大家體會不到,就說佛法在吹牛。當你真有功夫時,自然就體會到了。你試試看,當你在寫文章時,雖然一個個字在寫,但是你的思想早不在這個字上了,對不對?你能靜下來,就知道了。再如你坐在這裏聽我講話,你一字一句聽進去時,思想就不知道已經轉了多少彎了。所以你剛進步一點就被魔走了,般若智慧不夠,還自以爲自己做對了。如果能把這個煩惱清淨了,才能轉成佛法。

  一切衆生的生命勞累得不得了,是什麼使你勞累呢?就是煩惱魔。以佛法看來,這個人的生命、世界的曆史、社會的進步繁華,都是煩惱魔造成的。所以你不要以爲魔是不好的,今天人類科學昌明,經濟發達,都是煩惱魔所造的。

  而佛法在哪裏呢?佛法就在魔法中,佛道就在魔道中,所以轉煩惱就成菩提。你求沒有煩惱,那就不能作佛事。佛法的標記是蓮花,天主教的標記是十字架(其實是卍字拆開來的,也是個圓圈拆開的),回教的標記是半個月亮。蓮花的特性是它不長在幹淨的地方,那泥巴越髒,蓮花長得越好。它另一個特性是花果同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花一開就有蓮蓬,蓬中就有蓮子。學佛的人常想走清高的路線,但是清高是不能成道業的。所以菩薩要入世,進入煩惱圈子去鍛煉自己,才是佛道。

  中國有個很好的對聯,我也屢次提到,你們青年人要記住:「能受天磨真鐵漢,不招人嫉是庸才。」成功是磨練,失敗更是磨練。只有白癡才沒有人嫉妒,你只要有點本事就會有人嫉,連佛和耶稣都是遭嫉的,這兩句話也是佛法的道理。

  「菩薩入此門者,若見一切淨好佛土,不以爲喜,不貪不高。若見一切不淨佛土,不以爲憂,不礙不沒。但于諸佛生清淨心,歡喜恭敬,未曾有也。」剛才講過《維摩诘經》是由果說因,這一品就是在講怎麼樣學佛。學菩薩道的人,懂了上面所講的道理,如果看見了一切淨土,包括西方極樂世界在內,不以爲喜(不像有的人只做了一個好夢,就樂得叁天吃不下飯,這太小喜了),也不貪求這境界,也不自以爲高得不得了,平等視之。《金剛經》就說過,「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如果看到不淨佛土時,也就是看到不對的人,不合佛法的事,心裏不要不歡喜。尤其學佛的人,或者想作領袖的人,更要養成這種態度。你不用憂愁,不覺得是障礙,也不埋沒它,平等了就不分高下。

  只要對一切佛恭敬,如何恭敬?就是生清淨心。例如你在廟子看了佛像,真好啊!唉,你已經不清淨了,喜歡得不得了。什麼是清淨心?就是上面說的「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爲而作佛事」,一念不生。換句話說,若你真清淨了,你的本心就是佛土,不用向外求了。「但于諸佛生清淨心,歡喜恭敬,未曾有也。」這句話要小心留意,你喜歡得不得了,一下子歡喜得跳起來了,我就要打電話找救護車,送你去精神病院了。一下子很灰心昏過去了,臉發白了,也要找救護車的。清淨心是既無歡喜也無悲,平平靜靜,不是昏沈,這就是佛法的入門處。

  所以大家想知道自己學佛到了什麼程度,隨時隨地看自己清淨心到什麼程度就知道了。如果你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心裏散亂,哪有一點清淨呢?散亂不是清淨,昏沈也不是清淨,真清淨就像八月十五的夜裏,一輪明月當空照,萬裏無雲萬裏天,清涼自在。這個境界是未曾有,當然沒有的,你幾時有過?都被染汙擋住了,你到了這境界就是大乘入門了。

  佛土爲何不同

  「諸佛如來功德平等,爲教化衆生故,而現佛土不同。」很多人來問我,他要學哪個法好。觀世音菩薩化身,在密宗有二十一尊度母,顯教有叁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所以都是方便法門,因爲衆生的習氣不同、業力不同之故。佛的功德是一切平等的,但是爲了要教化一切衆生,就不得不用不同的方法來教化。有的同學問我,爲什麼密宗的佛像要塑得那麼恐怖,我就反問他,佛是什麼樣子,你看過嗎?你只看過顯教廟子裏塑的佛像,臉胖胖傻傻的,眼睛也張不開的。但是你要知道,佛是以各種姿態來教化衆生,所謂不垢不淨,現各種不同的佛土。

  「阿難,汝見諸佛國土地有若幹,而虛空無若幹也。如是見諸佛色身有若幹耳,其無礙慧無若幹也。」各個佛都有佛土,也都是各個不同的。像西方有阿彌陀佛,東方有藥師佛,又如本經所講上方香積佛國,那個佛土的地都是香的,這個大家可能沒有經曆過。

  我個人有個經驗(當然不是佛土了),當年我上峨嵋山,在山上走到一個沒去過的廟子,剛走到門口,我就覺得以前來過,原來是年輕時夢中來過的。爲了求證,就進去求見當家住持,問他廟旁邊是否有條路入山。他說是有,不過路的入口已經封了叁十年了。他反問我怎麼知道的,我只有告訴他是推測,想當然爾。後來我就要求試走這條路,他同意了。結果這條路走起來平坦舒服,像踏在墊子上軟軟的,路上還有香味散出來。此後我就常常一個人去走這條路,走遠了還把衣服脫光,曬曬太陽。

  這條路多年沒人迹,落下來的松枝松葉松子堆上去,所以就又軟又香,假使是有動物死在路上,讓樹葉蓋住,再被太陽一照,就會有臭味出來,甚至變成瘴氣,人聞了會生病,甚至死亡的,這個情況在貴州一帶特別多,所以人在那邊要抽煙來克服瘴氣。

  佛告訴阿難,你看見一切佛的國土種種不同,例如極樂世界的環境,與我們世間和其它世界是不同的,但是虛空都是一樣的。環境之不同,等于我們每人業力不同,所修行的境界也都是不同的。如果執著一定要從某一種法門進入的才是佛法,其它不是佛法,那就錯了。所以有的同學我勸他學密宗,因爲適合他的業力資質;有的同學則勸他學淨土,我可沒有定法的。有些人可以打打坐,但我不會跟他說禅宗。所以佛土各有不同,這就要了解到一切唯心造的道理,虛空自性只是一個,起用各有不同。

  「阿難,諸佛色身、威相、種性,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力、無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儀所行,及其壽命說法教化,成就衆生,淨佛國土,具諸佛法,悉皆同等。」現在說明真正佛法是什麼。所謂十方叁世諸佛,十方代表空間,叁世代表時間。在空間和時間中有很多佛,不只一個。有人用現在新的觀念名詞來講,說佛教是多元論,也是多神論;相反地,也有其它宗教批評佛法是無神論。說佛法是無神論,是絕對的誤解,而且是很嚴重的誤解。可惜的是,有很多學佛的人附和這種講法。說佛法是多元論或多神論的,也是誤解。真正的佛法是一元論,而且元也不元。說是一元論也只是個哲學代名詞。所謂多是講起用現象,宇宙萬有現象各有不同,但是萬有功能就是一體。這個交待了,我們回轉來看本經。

  佛告訴阿難,每個佛都有他的色身。我們欲界的衆生才有肉體,這個生命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色界的衆生就不一定,不是像我們有血有肉,而只有光色;無色界的衆生連光色都不是,更不是我們這個肉體樣子,但是生命還是有個體的存在。這個個體是從大我中分化出來的小我身體。在佛法裏,所有叁界衆生,不管是哪一種身體,都稱爲色身。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菩薩行品第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