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佛道品第八▪P11

  ..續本文上一頁了《維摩诘經》這一句偈,要起慚愧的心了。

  再說,經典中所描述的地獄,還不算太可怕,其實人世間到處有地獄,比經典中的地獄還要可怕!你看人間一切的苦難,都是果報。例如,你去到醫院,不用去手術室,即使在頭等病房中,就算地位再高、財産再多的人,還是要受果報的。再看自己本身生老病死的遭遇,都是像地獄般的痛苦。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對苦難中的衆生,能夠有一分力量幫助別人,就應該去做。我們看學道的朋友們,遇到有人需要幫忙時就逃避,甚至會非常狠心地說,那是假的,不要理。這種心理和行爲,可能比不學道的人還要糟,真應該深深反省。

  「一切國土中,畜生相食噉,皆現生于彼,爲之作利益。」釋迦牟尼佛講過他以身飼虎的本事(也有經典翻成本生),他在多劫以前修行時,看見老虎餓了,就舍身喂虎。在經典之外,真有人做這種事的。我在峨嵋山認識一個人,他原來是位郵政局長,忽然出家了,出家後沒有受戒,也不去山上的大廟,他找了個非常小的廟中的出家人當師父,每日打坐念佛。那個廟子環境很差,到了晚上蚊子多得不得了,他卻只穿條短褲打坐,對蚊子布施。我起初覺得反感,他當年還是交通大學畢業,地位也不錯,怎麼思想還是這樣落伍?養蚊子幹什麼?不是在培養害蟲嗎?去見他時真快認不出人了,一臉的紅點。我就消遣他說,老兄喂蚊子之樂,樂乎?他笑笑,念句阿彌陀佛,不回答。我們好多人在場都問他、勸他,他始終一句阿彌陀佛。最後我說,算了,人各有志,只是不曉得蚊子覺得我們這位朋友的肉是酸是甜。他仍然是阿彌陀佛。我們從小廟辭出時,內心非常感歎,他畢竟不是個普通的迷信的人,當年大學畢業生的文化程度很高的,與你們現在的大學生不一樣。他地位也可以,又不是盲目出家。過了叁個月傳來消息,他進了醫院了。原來他被蚊子咬得發病了,情況很嚴重,卻不肯走,被幾個朋友硬是架到醫院去的。在醫院中他還說很懷念蚊子,他不在廟子中,不知道蚊子會不會餓死。這不是笑話,是我親自看到的真人真事,講到這個偈子想到他。至于他的行爲對不對,我不願意批評,但是他的願力是真的,值得向他頂禮膜拜。而且據我所知,他被蚊子咬時會對蚊子說,阿彌陀佛,你們吃了我的血,快快超生吧,將來不要再變蚊子了。這結的善因緣和造的功德,真不知有多大。假如今天不是因爲講到《維摩诘經》這一句偈子,這件幾十年前的事情我早忘了。我講出來可不是鼓勵你們去喂蚊子,這要特別交待清楚。

  念到這一句偈子,講到畜生爲了維持自己的生存而去吃別的生命,我們要自己反省,人類也是一樣的,我們統統吃,尤其吃畜生。人的行爲不見得比畜生可愛,這又想到這裏山中十八羅漢洞的那位法師,他洞外的懸崖下有一條大蟒蛇,常與法師爲伍。法師說起第一次遇到這蛇之時,心中初時很怕,本想逃跑,後來一想,如果蛇要傷他要吃他,就布施蛇吧,這麼一念就不怕了,就坐著不動。大蛇在他身上遊動卻沒傷害他。以後法師打坐時,也會在法師身上爬過,相安無事。我聽了就對法師說,還好你當時沒動,否則搞不好蛇反而會咬你。再者,你當時的心念平和,如果動了殺機的話,動物本能就會感應到,對方的殺念就會起來的。

  所以人類是有獸性,畜生道就在人身上,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有時起心動念連畜生都不如。吃葷的朋友要注意,你的所爲不就是畜生相食嗎?算不定吃到菩薩肉了,你覺得好吃,這些賬都會記下來的。所以菩薩道之難行,有時候真是不敢看經典,我們哪裏能算學佛?就算剛才講的那位法師,如果蟒蛇來舔你,你定得了嗎?

  「示受于五欲,亦複現行禅,令魔心愦亂,不能得其便。」在家人學佛是在五欲境界中修行,維摩居士比喻是在火中生蓮。火裏不會長蓮花,蓮花是生在水中的,這是代表修持功夫,密宗就有火中生蓮的特殊修法。世上五欲都是火,尤其是人欲的笑視交抱觸(小五欲),代表男女之欲,更是火。宋代的名儒朱熹,他對後代的文化影響非常大,宋元明的讀書人,一定要根據他的注釋作文章,否則考不上功名。但是我對朱熹的評價是正反面各一半,在我的《論語別裁》中,好多地方反對他的注解,雖然不好意思痛罵。他對中國文化究竟是功還是過,是個問題,他個人的品德當然很好,這我是佩服的。他當年有個年長的朋友下放到嶺南,多年之後得到平反回來,卻娶了個年輕女子,朱熹很不以爲然,寫了首詩送給朋友:

  十年浮海一身輕乍睹梨渦倍有情

  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這首詩我們在前面也引用過,要注意的是後面兩句,「欲」這一關難過啊!欲不單是男女之欲而已,譬如, 色欲和情欲就不同,色欲是看到異性受吸引,但是這個色,什麼才是漂亮是沒有標准的。情欲比色欲嚴重,情欲不是被色引起,是由感情引起的。色欲難了,但相對還比較容易了,修持功夫夠了,就可以了色欲,可是情欲是更難了。

  我們生命在欲界中,在欲界中修行,就是在五欲中修。五欲就是火坑,在火坑中修行談何容易!「幾人到此誤平生」,不止男女之欲,各種引誘你起煩惱、起貪嗔癡的,沒有哪一樣不是欲。即使修道人貪圖山林清靜環境修道,也是欲,因爲離開清靜就不行了。欲讓你貪著清靜,到了執迷,非這個不可,已經是癡了,到了鬧市就起了厭惡之心,又犯了嗔了。

  但是如果五欲當中都不敢去,五欲的關都過不去,你修什麼大乘佛法?維摩居士講,大乘菩薩要「示受于五欲」,他自己是現居士身,與五欲接觸,「亦複現行禅」,可是在五欲中也示現給世人看,他還能在其中修行得定。五欲中到處是魔境界,大乘菩薩在五欲中修行,不但沒有被魔住,反而磨到了魔,「令魔心愦亂」。魔的心都亂了,「不能得其便」,起不了魔障。

  這裏問題來了,魔還會心亂嗎?魔的心理本來是亂的,所以擾亂別人也擾亂自己。給人家煩惱痛苦,也給自己煩惱痛苦的就是魔。但是行菩薩道的人卻可以成爲魔之魔,能作魔之魔的,就是佛。所以這裏沒有明確的講,就是魔佛一體。禅宗祖師常批評弟子只能成佛,不能成魔。所以只能作二乘道的善知識,不足以作大乘道的善知識。大乘菩薩是既能成佛又能成魔,魔佛道中都是他的蓮花世界,這才是菩提道的正果。

  了解這個道理,就曉得真正大乘道是要在五濁世界、五欲中去修,面對現實地去修。而且面對現實連跳出來都不用,如果還要跳,就已經不是大乘菩薩了,大乘菩薩就坐在五欲當中,把它變成淨土。

  「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這是跟著上面的一句,贊歎大乘菩薩在五欲中修行成就。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真正大乘菩薩,如不在五欲中修,絕對不會成就的。這其中的道理,需要專題研究,我們在此就不再發揮了。你們有些人,或者馬上會想到密宗的雙身修法,那還不是這個,雙身修法只是低層欲界中的修法。還有高層欲界的修法,修到欲念能夠化,化不是離,化出來了才是火中生蓮華,這是《維摩诘經》的比方。

  這幾年受西藏密教流行的影響,有些同學修習密宗,就跑來問我關于拙火的事。拙火是由瑜珈翻譯來的,拙就是笨,拙火就是笨火。那是不是還有個靈火?不是的,我們生命本身有一股力量,拙火是在我們這個肉身報體上的力量,它一輩子沒有發動,人死了就沒有了,所以說它笨拙。瑜珈有時畫一條靈蛇,潛伏盤據在我們身體的海底輪,沒有經過修持,這靈蛇永遠不發動。瑜珈術形容它是條蛇,不是真有條蛇在身上,所以也有翻譯成靈能,這比較進步。靈能一發動,非得定不可。你們學密宗的想打開身上叁脈七輪,靈能不發動是打不開的。學禅的人開悟的話,心輪就開了。心輪有八條粗脈,細的不算,所以說心輪是八葉蓮花。悟道了就意解心開,或說是脈解心開。悟道了一定靈能發動,中脈通了。又一種翻譯叫靈力,那更好。一邊翻成拙,另一邊翻成靈,只是譯法不同,因爲密宗流行,就把大家搞胡塗了。但是我講的這種密宗還不是黃教、紅教、花教,所謂甘珠派、甯瑪派這些。

  那麼這拙火、靈力、靈能,在我們的修持上也有嗎?絕對有的。那麼密宗不同于顯教嗎?絕對相同,否則不叫佛法了。那拙火在顯教叫什麼?就是四加行的暖,得暖。修密宗的認爲拙火發動了,丹田之下海底之上,就應該發燙了吧?很多人來到我這裏,態度傲慢,說自己拙火已發動了,我只笑笑說好。這個好不是贊許,是我不下論斷的回答方式。後來有位委員身份的多年老友,告訴我也修習密宗,拙火發了,下腹暖暖的,頗爲自得。因爲他是老友,我只好直說,這是病,不是真拙火,要他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他一聽大爲光火,但是最後果然病發,全身發熱,醫生均檢查不出病因,只好來問我究竟是什麼病,我說是骨蒸。他怕熱,到了最冷天的時候,連一條薄的被單也蓋不住,換了別人,那一定吹牛功夫有多好了。

  真正的拙火發動得暖是什麼呢?就是叁昧真火。什麼是真火?這就要教理通達才行。《楞嚴經》告訴過你:「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衆生心,應所知量……起徧世間,甯有方所。」它沒有固定的位置,你一定說它在丹田之下就完了。等于常有人來問我氣脈的事,我不勝其煩,身體好像是個皮袋,裏面都通的,外表有九個孔。你吸口氣下去,能說這口氣停在皮袋的中間嗎?你給橡皮球打氣,能控製氣只停在皮球中心嗎?能做得到嗎?氣進去了是周徧的,如果你感到丹田那邊聚成一塊,對不起,很可能有腸癌!叁昧真火也是如此,火也只是形容詞。你愈是念頭空了,叁昧真火愈發得起來。發起來如何呢?寒暑不侵,冷了不怕,熱了也不怕。這是真的,是生命的本能,這是叁昧火。

  真火就不同了,真火發起來有沒有發熱的火光呢?有,你定力夠了,到四禅八定成就了,到了那一天…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佛道品第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