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爾時,維摩诘謂衆菩薩言:諸仁者,雲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爲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爲入不二法門。
德守菩薩曰:我、我所爲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爲不二法門。
不眴菩薩曰:受、不受爲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舍,無作無行,是爲入不二法門。
德頂菩薩曰:垢淨爲二。見垢實性,則無淨相,順于滅相,是爲入不二法門。
善宿菩薩曰:是動是念爲二。不動則無念,無念即無分別。通達此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善眼菩薩曰:一相無相爲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于平等,是爲入不二法門。
妙臂菩薩曰:菩薩心、聲聞心爲二。觀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薩心,無聲聞心,是爲入不二法門。
弗沙菩薩曰:善、不善爲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師子菩薩曰:罪福爲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師子意菩薩曰:有漏無漏爲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無相,是爲入不二法門。
淨解菩薩曰:有爲無爲爲二。若離一切數,則心如虛空,以清淨慧,無所礙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那羅延菩薩曰:世間出世間爲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爲入不二法門。
善意菩薩曰:生死涅槃爲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然不滅。如是解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現見菩薩曰:盡不盡爲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普守菩薩曰:我、無我爲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複起二,是爲入不二法門。
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爲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于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喜見菩薩曰:色、色空爲二。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識。識空爲二。識即是空,非識滅空,識性自空。于其中而通達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明相菩薩曰:四種異空種異爲二。四種性即是空種性,如前際後際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諸種性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妙意菩薩曰:眼色爲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爲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安住其中,是爲入不二法門。
無盡意菩薩曰:布施回向一切智爲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爲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深慧菩薩曰: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爲二。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若空無相無作,則無心意識。于一解脫門,即是叁解脫門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寂根菩薩曰:佛法衆爲二。佛即是法,法即是衆。是叁寶皆無爲相,與虛空等。一切法亦爾,能隨此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爲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見身實相者,不起見身及見滅身。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于其中不驚不懼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上善菩薩曰:身口意善爲二。是叁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叁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福田菩薩曰:福行、罪行、不動行爲二。叁行實性即是空。空則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于此叁行而不起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華嚴菩薩曰:從我起二爲二。見我實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則無有識。無所識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德藏菩薩曰:有所得相爲二。若無所得,則無取舍。無取舍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月上菩薩曰:闇與明爲二。無闇無明,則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滅受想定,無闇無明。一切法相,亦複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爲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爲入不二法門。
珠頂王菩薩曰:正道邪道爲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曰:實不實爲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爲入不二法門。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爲入不二法門。
于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诘: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诘默然無言。
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于此衆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什麼是不二法門?中國的廟子中,到處看到門口寫著「不二法門」,就是出自《維摩诘經》。講到廟子,現在出家人不願意人家稱他和尚,喜歡人家稱他法師。過去稱出家人和尚是尊稱,一個叢林之下,只有方丈可以稱和尚,其它都稱某某師。現在都變了,和尚不願意當,要當法師。我常感到中國的佛教很滑稽,和尚與居士,常彼此互爭,都忘記了佛法是不二法門,只有一乘道。結果爭來爭去,你到廟子禮拜的菩薩都是在家人,菩薩中只有地藏王菩薩是出家的,這就是話頭了。雖然跪倒拜在家菩薩,但又拚命反對在家人。在家人反對和尚,可是我們釋迦牟尼本師是和尚啊!真是莫名其妙!廟子中常用的語言,都是在家人所講的,例如「不二法門」「方丈」都出自《維摩诘經》。我們要懂得「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的道理,不論身份,只論是否真正學佛。是,就要恭敬。就算不是,也要恭敬。你是真正學佛的,就要看一切衆生如父母、如佛,諸位千萬要注意!
不二就是一嘛,你說「一個法門」,好不好聽?講「不二法門」,文學味道就好多了,這就是文字般若,文字好,可以把境界提高。所以我們寫文章弘揚佛法時,有時在夜深燈下,爲了要確定一個句子,乃至一個字,拿著筆半天想不出來用什麼字,就有這麼痛苦。所以杜甫講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例如,你寫一篇新聞報導,以爲沒什麼大不了,但是一字一句之錯,對社會可能有很大的影響,是有因果的,文字般若就有如此重要。
「爾時,維摩诘謂衆菩薩言:諸仁者,雲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我們前面好幾個禮拜所講的經文,都是維摩居士一個人說的,大概他說得口也幹了,就趕快轉話題,要在座的大菩薩們發表意見。
維摩居士看到在座的諸位大菩薩,稱呼他們爲諸仁者,是很客氣的稱呼,等于現在演講時說「諸位」。然後他出題目考人了,請大家以自己的心得說說看,大乘菩薩要怎麼樣才可以證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是一個,真理只有一個,沒有分二乘幾乘的,那只是個方便說法。但是我們一說「一個」就已經不是一個了,因爲一個是相對于二個來說的。所以到了中國禅宗,連「一個」都不講了,問什麼是道?道就是「這個」,是沒法開口說的,講了一就有二了。這下子維摩居士可以休息了,聽聽人家怎麼說。
(一)法自在菩薩──生與滅
「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爲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爲入不二法門。」
第一位領頭站出來的是法自在菩薩,他的名字表示,他一切佛法都通了,都成就了,于法自在。換句話說,他也可以變成外道身,或魔王身來說法。在佛經中還有文殊菩薩有這個資格,文殊菩薩代表了大智慧,他是七佛(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之師,早已成佛了,因爲學生們要來當校長,他只好來教書,捧學生的場。有一次釋迦牟尼佛說法,木魚敲了一聲,佛還沒開口,文殊菩薩就說:「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隨即宣布下課,已經說法結束。佛是一切法王,也稱空王。空王等于中國人稱孔子爲素王,素王也是空的,雖然沒有真正的子民、國土、錢財、權力,但是他的影響萬古長存,是帝王中的帝王。東方有聖人,西方有聖人,都是一樣。
這法自在菩薩就等于文殊菩薩一樣,于法自在,相似于佛。他講的這一段很嚴重,你們研究禅宗,這個地方要同六祖《壇經》等等配合起來參究。他說,生與滅相對爲二,能生滅的那個「能」是不生不滅的。以物理世界作比喻,我們看到這個電燈,接通了電源就覺得是一直在亮,其實這個放光是一個不斷、極迅速的生滅現象,你去看電表在走,就是生出了又消耗了,它是生滅法。可是宇宙間的能源是不生不滅的,你找到了這個源就懂了佛法。你能達到這不生滅境,初步的禅就懂了。這可不是什麼看到桃花,青蛙跳井悟道了,都是些空話、口頭禅、野狐禅。可是世面上有些書寫的就是這種禅,如果論起因果,是很可怕的。
我們岔進來講什麼是野狐禅,唐代百丈禅師在江西說法,這說法可不是講經,是沒有經本的。說法等于是現在的演講,叢林中說法者,在大堂中要登上一個臺子坐下,大家站在下面聽。百丈說法時,下面有好幾百人聽法,以當時人口比例來講,等于現在幾萬人了。百丈注意到在聽衆中有一位老人,叁年中每會必到,而且每次聽完法之後都最後離去。後來百丈就問起老人,老人自稱是後山來的狐仙化身,過去身曾經是個出家人,因爲說法時說錯了一個字,就墮成野狐仙五百年的果報,並且請百丈禅師爲他解脫。百丈就問他說錯了什麼?老人說當年有人問他,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報應?(你看人家學禅的問話就是那麼簡單直接,你們學禅的同學問起問題來之啰唆,真把我纏死了。)他回答…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