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末法時代佛法要沒落了,可是佛在大乘經典上,根本沒有講末法、像法、正法。佛法在世間是不生不滅的,真理在世間是不會變的,不過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時間,表達有所不同而已。它不一定是這個形象,也不一定是這個宗教,但所行的都是佛道。
「至于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人爲什麼造業會變成畜生?因爲無明、愚癡、昏沈、沒有般若智慧。我常告誡大家,打坐不要把昏沈當成了入定,果報是變畜生道的豬。你以爲證果了,結果證到屠宰場去了。不要以爲昏昏沈沈無所知是空,是無所住,這樣下去頭腦愈來愈差,記憶力也沒有,愈來愈成白癡,果報也是變畜生。驕傲我慢、嗔恨心重,心中有毒的話,果報是變成毒蛇猛獸。
大菩薩也會投生入畜生道,這是爲了方便去教化畜生,不是無明憍慢的果報,而是慈悲心,這叫作行于非道。所以有人問我信什麼教,我說是信睡覺。我沒資格作佛教徒,因爲我這個人樣樣都不對,雖然不是太壞,但絕對談不上是好人。真正夠標准的好人,行正道順道很難,由順道而行逆道更難,只有菩薩才有資格行逆道。他雖然在畜生道中度衆生,可是無無明,也無無明盡,已經沒有無明、不無明了,當然也就沒有憍慢,而是絕對的慈悲。因爲有大慈悲心,所以才敢入畜生道度衆生。
「至于餓鬼,而具足功德」,唯有菩薩道敢在餓鬼道中度化衆生。餓鬼是下叁道(地獄、畜生、餓鬼)中的衆生。這鬼可不是中陰身,在佛法中,人剛死亡尚未再投生之前,這中間的存在叫中陰身。鬼是已經到了鬼道了,不是普通講的靈魂,其中的種類很多。據我的了解,有些細菌類的生物,可以讓人生病痛苦,是屬于鬼道的。有形但不是肉眼能見,還有些是無形的。鬼道比我們靈光,這牆壁、門都擋不住,是濾過性的。
餓鬼道是很可憐的,那個子比我們大多了,世界上很多東西是餓鬼道的。大海中的鯨魚,它的全身對人類都有利用價值。從它的觀點來看,是很可悲的,那麼大的身軀,喉嚨卻很細,永遠吃不飽,而一輩子處于饑餓狀態。佛經形容餓鬼的身體大,喉嚨細得像針。我們常常去醫院也看到些病人無法吞食,只有用根管子插入食道喂食,當然我可不敢說這些病人是餓鬼道的,但是看了真是無比難過。爲什麼會得這樣的病?就是過去生的業報所致。
我們人世間的飲用水,看起來很清純,可是看在天人眼中卻是無比的濁穢。所以中國的道書說在地底有種石漿,像是石頭流出來的牛奶,是天人喝的,我們如果能喝上一口,身體會變得像玉石,永遠不吃飯也會長生不死。此外在仙山中也還有石水,據說在廣西境內就有。餓鬼永遠口渴,看到了水想喝,但是無法喝,因爲燙嘴。你聽著像神話,其實不然。普通的水加熱到了沸騰,手一碰就燙壞了,如果將水冷凍,手碰了也會凍到,這是物理作用。爲什麼餓鬼喝水會燙,這就是業報的物理作用。餓鬼是因爲平時不做一點功德的業報,功德不只是用錢布施,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童子軍的口號:「日行一善」就很好,我們每天一定要做點善事,不論大小。大家每天能做到童子軍都能做到的事嗎?還說在修道,多慚愧啊!菩薩因爲積聚了無量功德,因此敢在餓鬼道中度化衆生,這就是菩薩道。
「行色、無色界道,不以爲勝。」這也是逆行菩薩道。正修佛法的人講的是戒、定、慧的功夫,要斷欲,要上升,更超脫欲界。修行不論大小乘,要是沒有到禅定的境界,都是白修持一場。禅定的定境是什麼呢?就是斷一切妄想煩惱,斷貪嗔癡慢,修到叁禅天的境界才升到色界。這個在學唯識的課程中已經講了很多,希望大家特別注意。超過了色界就到了無色界。到了色界已不是肉體的身,而是以光色爲身,一片光明。到了無色界,生命仍有,但不是我們欲界、色界所看的光色。等于儒家的《中庸》所說的:「上天之載,無聲無臭」,那就是無色界。
成了佛雖然是「跳出叁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並沒有個第四界,是去了哪兒?是叁界六道任意自在,是大自在。他的行爲雖然是在修色界、無色界的清淨道,但不以爲勝,不自以爲了不起。假如自以爲得道了,那就入魔了。真得道的人此心是很平凡的。
菩薩行的反面示現
「示行貪欲,離諸染著。」行菩薩道的人,有時表現得比一般人的貪心欲念還要重,這欲是廣義的,不只是男女之欲。等于善財童子的五十叁參中,有位大菩薩叫作無厭足王,他對一切都貪求,沒有滿足的時候。其實我們學佛就是學無厭足路線,比如大家早晚念誦的四弘誓,就拿其中一句:「法門無量誓願學」,請問你學了幾種法門?要你學這樣不幹,學那樣太難了沒有時間。真要學佛法的就要學「無厭足」,世間、出世間學問無所不知,沒有自滿的時候。
你們同學自以爲什麼課都來聽聽,但是不染著。那可是學到畜生道去了,無記就是愚癡,是很嚴重的。不染著是得慧了,然後丟開了。你不得慧就談不上不染著,是無明。所以菩薩道表現的是貪欲,但不染著,你在歌舞聲色場合,都有可能會碰上這些人的,你不要輕視任何一個衆生啊!《華嚴經》的贊詞有雲:「叁德已明貪欲際,酒樓花洞醉神仙」,法身、解脫、般若是叁德,有了這叁德,明白了貪欲的邊際,才有資格去酒樓這些地方。菩薩已經證得菩提,即使在貪欲仍然沒有染汙心。
「示行嗔恚,于諸衆生,無有恚礙。」行菩薩道的人,天天發脾氣罵人,但是內心是慈悲的,對一切衆生是沒有怨恨的。等于是父母老師,爲了孩子好而打罵,但內心可是在流淚的。
「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行菩薩道的人,比衆生還要愚癡多情,其實表現出來的愚癡只是方便。他的作爲只是「欲令入佛道,先以欲鈎牽」,衆生都爲欲所困,他不能不用欲來化欲。
「示行悭貪,而舍內外所有,不惜身命。」行菩薩道的人,以布施利人爲第一,但是在行逆行的時候,比鐵公雞還要小兒科,悭吝的不得了。當年虛雲老和尚嚴格執行過午不食,吃過中飯會親自巡視廚房上鎖,看見一塊鍋粑都會收起來。跟他修行很苦,沒有本事是吃不消的。你能入定的話,胃的消化遲緩,身體熱量消耗很小。不然啊,那個胃空空地吊著,變得面有菜色,臉上是發青的。難怪在禅堂中,聽到要打七不知有多少和尚來挂褡,因爲每天可以有七頓吃,禅堂都變成饞堂了。
講個禅堂的故事,一天晚上禅堂中僧人在打坐,其中有個是肉身羅漢,他的鄰褡(坐在身旁的僧人)肚子餓得咕咕叫,羅漢就碰碰這位鄰褡說:喂!要不要吃?廚房有鍋粑。僧人答要。羅漢手一抓,就空手變了塊鍋粑出來給了鄰褡。第二天大和尚上堂,說:昨天晚上犯戒的比丘出來!偷鍋粑的比丘認了,大和尚就說,下去客堂。比丘去了客堂,跪著挨了香板,然後趕出山門。大和尚並不是爲了少一塊鍋粑,而是這比丘顯神通犯戒。你說大和尚有沒有神通?他坐在方丈室中,怎麼曉得禅堂上幾百人之中有人偷了個鍋粑?現在很多人還沒真神通就玩起來了,手有點燙就說可以幫人治病,這不是真神通,不要亂玩。
學佛法是學作很平凡的人,規規矩炬、老老實實地做事,在那做事的環境中如何利益人家、幫助人家,就是修行。不要古裏古怪地,整天閉目盤足,好像很神的樣子,幹什麼呢?真正行菩薩道,雖然示行悭貪,而舍內外所有,犧牲自我不惜身命,才是真行菩薩道。
「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行菩薩道的人,有時外表行爲看起來處處犯戒,毀壞了戒律,而實實在在內心比守戒的人還守戒,甚至于連一點小的疏忽都不敢。
「示行嗔恚,而常慈忍。」雖然在憤怒中,而內心大慈大悲,忍辱一切,這都是菩薩密行。
「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外表看起來懶散,其實隨時在定中,曆代禅宗祖師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他在定中修功德,怎麼修?這是菩薩的密行,不是我們能了解的。他可能化身出去,成爲各種各類衆生,去做功德。
「示行亂意,而常念定。」外表看起來很忙亂,不似修行人,但是真正佛法就在你一天忙亂處得定。成天吃飽了沒事,在這裏盤腿,其實是在散亂中,非但沒有功德,反而是罪行。
「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外表看起來很愚癡,可是世間出世間一切學問都有,智慧成就第一。你們在社會上走動多了,會碰到有的人看起來是笨人,默默不言,但一講起話來極高明,就是孔子說的:「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這夫人不是講人家的太太,夫是個虛字。所以說,你怎麼知道他是不是菩薩?
「示行谄僞,而善方便隨諸經義。」外表看起來是在拍馬屁、奉承人或作假,可是都是方便。有的人說話中不提一佛字,但是講的都是佛法。我常希望你們同學能走這種菩薩道,尤其是今天這個時代,一講宗教人家就頭大。你可以不用說教的方式嘛,宣揚佛法不一定要講佛經。可以把佛經變成電視劇、電影、笑話,只要把真理放進去了就是弘揚佛法。說不好聽的,這就是「曲學阿世」,把真正的佛法作了改變,來拍世上群衆的馬屁。但是行菩薩道的人不怕這些罪名,他甯可谄媚衆生,用善巧方便的手法,去表達佛法的精義。但自己要有修持,有善巧方便,才可以不照老路子走,否則你不要輕言佛教革命。
「示行憍慢,而于衆生猶如橋梁。」外表看起來憍慢。有些老輩人走的就是這個路線,譬如歐陽竟無居士,那他之憍慢,脾氣之大,額頭的血管都是藍色的,這種相的人脾氣一定大,連太虛法師來看他,都不肯接見,憍慢到了這個程度。可是他真慈悲,有人向他跪拜,一定會被痛罵,但是你還沒跪到地,他已經跪下來拜你了。你說他還要人拜他嗎?他是拜人的。雖然憍慢,看不起任何人,可是你真的至誠向他求問,你跪下來了,他那麼大年紀跪得比你還快,膝蓋頭著地還有聲的。若是出家人拜他,他一定會提醒人家比丘戒律:出家人不可拜白衣居士…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佛道品第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