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觀衆生品第七▪P10

  ..續本文上一頁此室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阿閦佛、寶德、寶炎、寶月、寶嚴、難勝、師子響、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無量諸佛,是上人念時,即皆爲來,廣說諸佛秘要法藏,說已還去,是爲七未曾有難得之法。」第七個特點,在這房間中,維摩居士心中一念,要請哪一尊佛來說法,就請得到那一尊佛,來此說法完畢就送客。這太方便了。

  「此室一切諸天嚴飾宮殿,諸佛淨土,皆于中現,是爲八未曾有難得之法。」第八個特點,如要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淨土、東方藥師佛琉璃淨土、或者任何一個佛的淨土,只要一念,就都呈現在這房間中。維摩居士的方丈室,所有這八種未曾有難得之法,我們也都有,因爲我們沒有證得,就翻不過來。翻得過來,這方寸之間就都具備。所以六祖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切都具備。

  「舍利弗,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誰有見斯不思議事,而複樂于聲開法乎?」所以天女對舍利弗說,這房間有這樣八種難得的功德,有誰在這裏見識過這樣的境界之後,還會願意去修小乘呢?

  女轉男的問題

  下面開始要講到女人相的問題。世界上一切的文化和宗教,從古至今都是重男輕女的。到了近世的西方文化演變,尤其是美國代表了西方文化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稍稍開始有點不同,男女好像變得比較平等了,其實也不見得。有趣的是,許多宗教雖然重男輕女,但是到最後還是歸到女性身上去了。像道教最後最大的是瑤池聖母,是玉皇大帝的媽媽。天主教最崇拜的是聖母。在佛教,最爲大衆所依的觀世音菩薩,是以女身度衆生的。這都是代表了母愛。佛法素來講平等,但是在戒律和規炬上,對女性還是有等差的,有平等中的差別。尤其是講到修行,女性就必須先修到能夠轉成男身,才能成佛。一般素來是這麼說,唯一不同的,有幾本經典,一是《維摩诘經》,還有一本是很少見的《佛說月上女經》,以女身而成佛,與釋迦牟尼佛問答,爲佛所默然認可。第叁本經是唯識法相宗最重視的《勝鬘夫人經》。這幾本經真正講到男女平等。現在回到《維摩诘經》舍利弗和天女之間的問答,這些就不用一字一句的解釋了。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轉女身?」舍利弗問天女,既然這麼高明爲何不轉女身?

  「天曰: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天女答,你問得好,我以十二年的時間,研究自己身體是不是女人,我找不出來自己是女身,要怎麼去轉?在座的女同學,可能連十二秒都不要,就知道自己是女身。這「了不可得」,也是首見于《維摩诘經》,其後被禅宗祖師所常用。

  爲什麼提十二年?這是一個秘密,普通講修行成佛要叁大阿僧祇劫之久。肉身要成就,老老實實修,一步都不走錯,一點都沒有障礙,要十二年才能轉變色身。不是一定女轉男身,那個是很難的,但是可以轉成童身,七八歲的小童之身。你中間有一步走錯了,就要重新來過。

  道家修持講百日築基,一百天的基礎要打穩,但是多數人都辦不到。百日築基之後,第二步是十月懷胎,用溫養的功夫來長養性胎。再其次要叁年哺乳,九年面壁,差不多也要十一年。我算過這個帳,我們從六歲開始讀書,如果念了十二年書,還沒入大學,也就可能找不到什麼理想的工作。假如修道十二年可以成仙,還是這個比較劃算。百日築基是很困難的,我們學佛的人不講這一套,但是我們講戒定慧,能入定一百分鍾都了不起了,不要說一百天,如果這個基礎都沒有的話,所有佛學理論都是空談。

  再從現代新陳代謝的觀點來看,我們的身體大約每十二年,內外細胞就全部換過一次。中國傳統文化,每十二年稱一紀,一世是叁十年,到了現代,把這兩個字合起來成爲了世紀,根據西方觀念,一世紀就是一百年。十二年一紀是太陽系統一個轉變的周期,一年又有十二個月。十二這個數字的學問很多,需要專門作一個課題討論,我們就此打住。

  「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人問:何以不轉女身?是人爲正問不?」天女回答,比如變魔術的人,變出一個女人,假使有人問這化出來的女人,爲什麼不轉成男人,這問得對嗎?

  「舍利弗言:不也,幻無定相,當何所轉?」舍利弗答,不可能,一個假的、幻化出來的女人是不能轉的。依佛法說,我們的肉體是幻化不實在的,是無常的,無常就是不會永恒存在的。無常是對現象會變去而言,而《易經》所說的變化,是指宇宙永遠不停地在變的原則,這兩者略有不同。

  「天曰: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有定相,雲何乃問不轉女身?」天女說,世間萬法也都是無常,沒有定相,爲什麼你眼中的我一直是女身?我看你卻不是永遠是男的,爲什麼你還問我怎麼不轉女身?

  講到這裏,我要回答有位同學幾天前提出的一個問題,中國禅宗的叢林製度還是依佛的戒律,是重男輕女,因此禅宗同其它宗派大寺廟的規矩一樣,沒有比丘尼當方丈的。過去沒有比丘、比丘尼合住的廟子,叢林就更不可能了。比丘尼廟子的方丈,還是由比丘挂名出任,但他本人不來。比丘尼的叢林,極少有開堂說法的,所以比丘尼還是要去比丘的廟子聽法,聽完就走。比丘在天黑無法趕路的情況下,才准許到比丘尼的廟子挂單,但只准在大堂上打坐,不可入寮房。

  禅宗有位比丘尼,法號叫末山,她認爲自己大徹大悟了,可以當方丈,就開堂說法。這在當時是革命性的一件事,在禅宗語錄以外的記載上,很多人像趙州和尚這樣的大禅師,對此事都反對,其中有位灌溪和尚就去找末山尼,態度非常桀傲不馴。小尼姑通報了,末山尼就讓人去問灌溪,究竟是爲遊山玩水而來,還是爲法而來。灌溪答,當然爲法而來!而且如果問法輸了的話,自願在你的廟上作園頭(就是管菜園的),種菜叁年供所有人吃。于是末山即刻開堂,打鍾擊鼓,召集衆人上殿。末山尼升座,就與灌溪展開對話。他們開始說的一些我們就略過不提,灌溪間:如何是末山景(末山是地名)。答:「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前。」這句話很平凡,末山風景就如此,就是不露頂。但是他們問答之際可沒有字字推敲,很自然就出來了,開悟的人文字般若就是不同,可以出口成章。

  「猿抱子歸青嶂嶺」看來是表面風光,講猿猴抱小猴子的景像,其實是說修道功夫,表示自己已證果,沒有男女相了。法眼有首偈子:

  理極忘情謂如何有喻齊

  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溪

  果熟兼猿重山長似路迷

  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

  中間一句「果熟兼猿重」,描寫果子熟了,猿猴爬上去摘果子,把樹枝壓彎了;「山長似路迷」說深山中愈走愈走不到底,山路崎曲,常常懷疑自己可能走錯了路。這是講修證的艱辛,所以真得了一分道果,自己的恭敬心就增加一分,作人做事行爲舉止,就愈恭敬。

  末山尼氣派大,她說自己已經成就,不露頂了。灌溪聽了就再問:如何是末山主?就是舍利弗問天女的問題。末山尼就答:非男女相。灌溪跟著問:何不變去?末山尼就大聲罵,不是神又不是鬼,變個什麼?灌溪就跪下來拜,等于承認末山尼是大徹大悟了,也規規矩矩地在廟外搭了個蓬子,作了叁年園頭。

  這一段是禅宗內講男女差別比較有名的故事。第二段就比較不那麼精彩。馬祖的弟子鄧隱峰禅師,俗姓鄧,他是大徹大悟了的,解脫逍遙非常自在,常常玩些神通。你們同學供舍利子,有時長了一顆出來就大驚小怪,如果碰到隱峰禅師,非被他刮耳光不可。他聽見有人求舍利子,就拿把梳子在頭上刮兩下,就有舍利子掉下來。他臨死時還表演了一招,倒立起來涅槃了,而衣袍竟然還貼著身上不會垂下來。他有個妹妹,成就比他還要高,聽到哥哥涅槃的怪相,就跑來罵他,生前已經不正經了,走了還要玩把戲,給我站起來!那隱峰禅師居然就倒轉回來,站起來再死。

  中國曆史上有兩位還俗的和尚,都影響了一個時代。一個叫劉秉忠,是元朝忽必烈的國師,和耶律楚材一樣。忽必烈統一中國時,少殺了很多人,就是這一位還俗的和尚從旁運籌,保住了很多生命。還有一位還俗的和尚叫姚廣孝,是明朝永樂皇帝的軍師。永樂帝以叔叔的身分,打倒南京的侄子,也就是朱元璋朱和尚的後代。永樂統一了中國,姚廣孝也官封太師,他雖然還俗,可是始終並未成婚,也始終沒有作官的派頭,還是個和尚的樣子。姚廣孝回家看姊姊,姊姊閉門不見,說自己只有一個出家的弟弟,沒有一個還俗的國師,並且誓言永遠不相見。這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就看你們女同學哪天能發心,把這些女性的資料集中起來,編一本女性的指月錄,這些都是很好的資料。

  禅宗記錄的女性被問到爲什麼不轉女身時,是用智能的語言來答複,《維摩诘經》的天女卻玩起神通了。

  「實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問言:何以不轉女身?」天女意念一動,用神通的力量,把自己變成舍利弗,而把舍利弗變成了天女,然後問舍利弗,現在你爲什麼不轉女身呢?這裏,如果你不把它當神通,當作個寓言來看,其中就有兩重問題。天女的這種神通是屬于自在心通,還不是六通當中的第五通神足通。第六通漏盡通只有羅漢才有。心通是大小乘菩薩修到相當成就的都有,可以概括了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但是六通卻不能概括了心通。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轉而變爲女身。」舍利弗說,我不知道怎麼會轉變爲女生了。這個話你要注意,同生死來去都有關系的。佛教的基礎建立在叁世因果、六道輪回上,這也是個生死的問題。人怎麼生、怎麼死,怎麼變成男人、女人,這個問題應該先了解。

  「天曰:舍利弗,若能轉此女身,則一切女人亦當能轉。」天女說:舍利弗,如果你能轉得了這女身,則世界上一切女人也能轉。

  「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一切女人,亦複如是。」像你舍…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觀衆生品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