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品第八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行非道通佛道
菩薩行的反面示現
什麼是如來種
大羅漢的感歎
普現色身菩薩發問
大乘菩薩如何饒益衆生
大乘菩薩的應化
講述《維摩诘經》回顧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诘言:菩薩雲何通達佛道?維摩诘言:若菩薩行于非道,是爲通達佛道。又問:雲何菩薩行于非道?答曰:若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至于地獄,無諸罪垢,至于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至于餓鬼,而具足功德,行色無色界道,不以爲勝。示行貪欲,離諸染著。示行瞋恚,于諸衆生,無有恚礙。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示行悭貪,而舍內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示行瞋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亂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示行谄僞,而善方便隨諸經義。示行憍慢,而于衆生猶如橋梁。示行諸煩惱,而心常清淨。示入于魔,而順佛智慧,不隨他教。示入聲聞,而爲衆生說未聞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衆生。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示入形殘,而具諸相好以自莊嚴。示入下賤,而生佛種性中,具諸功德。示入羸劣醜陋,而得那羅延身,一切衆生之所樂見。示入老病,而永斷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資生,而恒觀無常,實無所貪。示有妻妾婇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現于讷鈍,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衆生,現徧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于涅槃,而不斷生死。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于非道,是爲通達佛道。
于是維摩诘問文殊師利:何等爲如來種?
文殊師利言:有身爲種,無明有愛爲種,貪恚癡爲種,四顛倒爲種,五蓋爲種,六入爲種,七識處爲種,八邪法爲種,九惱處爲種,十不善道爲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爲佛種。曰:何謂也?答曰:若見無爲入正位者,不能複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爲法入正位者,終不複能生于佛法,煩惱泥中,乃有衆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種于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爲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爲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爾時,大迦葉歎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此語,誠如所言,塵勞之俦,爲如來種。我等今者,不複堪任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乃至五無間罪,猶能發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發。譬如根敗之士,其于五欲不能複利。如是聲聞諸結斷者,于佛法中無所複益,永不志願。是故,文殊師利,凡夫于佛法有反複,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叁寶。正使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永不能發無上道意。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普現色身,問維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悉爲是誰?奴婢、僮仆、象馬、車乘,皆何所在?于是維摩诘以偈答曰: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爲父
一切衆導師無不由是生
法喜以爲妻慈悲心爲女
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
弟子衆塵勞隨意之所轉
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
諸度法等侶四攝爲伎女
歌詠誦法言以此爲音樂
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
覺意淨妙華解脫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
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
象馬五通馳大乘以爲車
調禦以一心遊于八正路
相具以嚴容衆好飾其姿
慚愧之上服深心爲華鬘
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
如所說修行回向爲大利
四禅爲床座從于淨命生
多聞增智慧以爲自覺音
甘露法之食解脫味爲漿
淨心以澡浴戒品爲塗香
摧滅煩惱賊勇健無能踰
降伏四種魔勝旛建道場
雖知無起滅示彼故有生
悉現諸國土如日無不見
供養于十方無量億如來
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
雖知諸佛國及與衆生空
而常修淨土教化于群生
諸有衆生類形聲及威儀
無畏力菩薩一時能盡現
覺知衆魔事而示隨其行
以善方便智隨意皆能現
或示老病死成就諸群生
了知如幻化通達無有礙
或現劫盡燒天地皆洞然
衆人有常想照令知無常
無數億衆生俱來請菩薩
一時到其舍化令向佛道
經書禁咒術工巧諸技藝
盡現行此事饒益諸群生
世間衆道法悉于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而不墮邪見
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
或時作地水或複作風火
劫中有疾疫現作諸藥草
若有服之者除病消衆毒
劫中有饑馑現身作飲食
先救彼饑渴卻以法語人
劫中有刀兵爲之起慈悲
化彼諸衆生令住無诤地
若有大戰陣立之以等力
菩薩現威勢降伏使和安
一切國土中諸有地獄處
辄往到于彼勉濟其苦惱
一切國土中畜生相食啖
皆現生于彼爲之作利益
示受于五欲亦複現行禅
令魔心愦亂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
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
或現作淫女引諸好色者
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
或爲邑中主或作商人導
國師及大臣以佑利衆生
諸有貧窮者現作無盡藏
因以勸導之令發菩提心
我心憍慢者爲現大力士
消伏諸貢高令住無上道
其有恐懼衆居前而慰安
先施以無畏後令發道心
或現離淫欲爲五通仙人
開導諸群生令住戒忍慈
見須供事者現爲作僮仆
既悅可其意乃發以道心
隨彼之所須得入于佛道
以善方便力皆能給足之
如是道無量所行無有涯
智慧無邊際度脫無數衆
假令一切佛于無數億劫
贊歎其功德猶尚不能盡
誰聞如是法不發菩提心
除彼不肖人癡冥無智者
現在開始講第八品佛道品,這一品是講什麼是大乘佛法的正道。中國文化中,一切的最高境界,習慣上用道這個字來代表,佛道乃佛之道。
行非道通佛道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诘言:菩薩雲何通達佛道?」文殊師利菩薩問維摩居士,大乘菩薩修道,怎麼樣才是真正通了佛道?我們常用通這個字,古人問讀書不問懂了沒有,而是問通了沒有。有人讀書學位很高、學問很好,但是不見得通了,而成了個書呆子,只有知識,而不能實用到作人做事上去。古人罵這種人是迂腐子,學問好文章也寫得好,但作人做事就一無是處。現代這種人更多,電視的知識、學校的知識、世界的知識都蠻好,就是不會作人做事。換句話說,就是不通。由通而到達,更難。達是到達,通達佛道是證得了。
「維摩诘言:若菩薩行于非道,是爲通達佛道。」這問題很嚴重了!維摩居士說大乘菩薩證道了,他的行爲是不合道的。菩薩行于逆道,不是順道的做好人做好事,菩薩的行爲表面上看起來一無善處,乃至是大惡,其實是走逆道的教化。這個逆道的道,和佛道的道,觀點是不同的。
禅宗祖師說過,有的人的修行見解可以成佛,但不可以成魔。這麼說好像魔的成就比佛高,因爲佛是行順道,而魔是行逆道。所以大乘說,要十地以上的菩薩,才有資格做魔王,倒轉乾坤,把天地都翻過來,這種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行的。十地以上的菩薩,才有可能作治世的帝王,所以有時他們的行爲看起來像個魔王。這個道理是佛法的密行,例如密宗有一種修法是金剛密迹,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或所能了解的,因爲外形都同一般的想法相反。
「又問:雲何菩薩行于非道?」文殊師利菩薩問,所謂大乘菩薩道的非道修行是怎麼樣的?維摩居士就回答了一長篇。
「答曰:若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恙,至于地獄,無諸罪垢」,像這樣的行于非道不是簡單的。大家聽了可不要亂作人做事,說自己是菩薩道行于非道,那就真是非道了。
這五無間之業是重罪,犯了這樣重罪的人要下無間地獄,永不得超生。五種無間地獄的罪是弒父、弒母、弒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入了無間地獄一定有極大的煩惱痛苦,也就是惱恚。維摩居士說修菩薩道的人,即使進了無間地獄,也不覺得煩惱痛苦。他即使入了地獄,並沒有罪過,也沒有髒的東西汙染他的心。佛法裏有兩位菩薩給我們作榜樣,一個是地藏王菩薩,他永遠在地獄中度衆生。另一個是佛的堂兄弟提婆達多,他一向與佛作對,生生世世處處想要害佛。有一次從山上推石頭下來,壓到佛的足趾出血,他雖入了地獄,卻覺得那裏的快樂勝過叁禅天之樂。佛說提婆達多雖然與他作對,其實是佛的老師,是逆行佛道來磨練佛的,促使佛快快成道。所以佛在《法華經》中爲提婆達多授記,當于來生成佛。
行逆道比順道還難,你要想行逆道,但是有沒有提婆達多的本事?他在地獄覺得勝過叁禅天,無惱恚,無罪垢。有這個本事,才敢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就是菩薩道。我們普通修道只看正面,牆壁正面的自是很容易看到的,整個牆壁的黑,黑裏有亮有光明你看不出來,那正是菩薩道的逆道。有行菩薩道的卻殺人如麻,其實是在度衆生。要懂這個境界就要讀《華嚴經》,經中講到善財童子去參訪一位菩薩化身的皇帝,他殘暴不堪,殺人如麻。善財童子看了嚇死了,皇帝卻說自己在清涼度人,叫善財童子不信的話跳入火坑試試。空中的菩薩也叫善財童子跳,他一跳入火坑,結果真是清涼之地。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中,正面的菩薩沒有幾位,外道、魔王、妓女都有,都是行于非道而通達佛道的。
所以,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淨的地方、或在廟子,真正大菩薩可能嘴裏一句佛也沒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社會上到處有菩薩,即使狗牛馬這些畜生當中都有,像有位出家同學去了南部的廟子專修,她寫信告訴我那裏有只白公雞,趕都趕不走,整日啄中發出「陀佛、陀佛」的念佛聲,衆人稱奇。
佛法還是在世間的,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社會上無處沒有佛法。雖然佛教…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佛道品第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