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觀衆生品第七▪P2

  ..續本文上一頁常的重要。很多密宗畫的佛像,腳下就踩著個死人骷髅,蓮花生大士手裏拿的就是骷髅杖,再不然普賢菩薩手上托的是天靈蓋,就是要你先把基礎的白骨觀和不淨觀修好了,才能進一步修轉化的法門。

  爲什麼講到這裏呢?修白骨觀的人由一根腳趾頭開始,把自己觀成白骨的修法成就了,然後觀一切衆生都是白骨。這只是成就了初步止觀的觀,還沒有到達真正大止大觀的境界。到達白骨化光,連光也空,與虛空合一,才是白骨觀的成就,這還是止觀的初步。由此證得各種果位,是小乘的基點,化空以後,由此起行願,一步一步走入大乘般若境界。

  《維摩诘經》上講的「觀于衆生」,就是由這個止觀擴充到大的實相法門,不是理論。現在看維摩居士的答案。

  「維摩诘言: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觀衆生爲若此。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如熱時焰,如呼聲響,如空中雲,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堅,如電久住」,這些是佛經常對現象界用的比喻,佛學上有所謂「十比喻」,就是這裏用的。《維摩诘經》文字流暢,我們常就這麼看過去了。文學境界正是落在有情的情上面,修道的人看到好的詩詞歌賦,就不應該被它騙走了,要拿智慧來念。反而是研究唯識這些智慧的學問,卻要用情感來看。一切學問成就的巧妙就在這裏。

  現在維摩居士用比喻的法門,是比方,不是真的。但是這比喻又是真的,因爲是止觀的境界,這個印象真達到了,你的定力就夠了。他說比如「幻師見所幻人」,幻師是變把戲的,用今天的話是像拍電影時的攝影師。你們都用過照像機,不見得搞過電影,在攝影棚中拍攝一天下來,自己都不知道在搞什麼了。我們看到的電影都是他拍下來的,他拍了後只看這個畫面,不是在看戲,那個心情是不一樣的。幻師見所幻人就像是這個心情。從止觀來說,不管你用什麼法門,數息、念佛、觀想,到了這時候,一幕一幕的境界就出來了,乃至看自己的身體也如此。此時,你不要忘記「譬如幻師見所幻人」,不是真的。認爲是真的就被騙了,入魔了。說是假的嗎?不是假的,夢幻也是真的。這個裏頭須要般若了,須要解脫了。

  菩薩觀一切衆生,乃至觀自己的身心,從四念處開始。這四念處是大小乘基礎的基礎,不能動搖的。我們再提一次:「念身不淨、念受是苦、念心無常、念法無我。」要觀到自己身心真如幻境,就是正止觀了。

  「如智者見水中月」,這裏要注意「智者」這兩個字。看水中月是佛的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一種。禅宗的祖師們常講在水邊林下行道,中國佛教畫觀世音菩薩在南海上打坐,都是水觀或觀水中月,是真實的修法。不過要修過這個法門的師父指導,否則容易走入幻境。在水邊或海邊看月亮,很容易就忘掉身體了,忘掉了我,忘掉了一切,好像水中的月與我身心渾爲一體。觀成功後,離開了水月現場,意識上還隨時在水月境界中,心境無比清淨,無比清涼,立刻得到解脫。但是要注意:譬如幻師見所幻「境」,不要認爲自己成功了,那樣馬上很多妄想境界就來了。書讀得愈多的人幻想愈多,比如王陽明的詩:

  險夷原不滯心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叁萬裏月明飛揚下天風

  王陽明當時受奸臣劉瑾迫害,要追殺他。他那時正在學天臺宗的禅,他逃到一處躲起來,故意留下一對鞋在水邊,追殺他的人以爲他投水了。這時他心中平靜,看空了生死,這首詩的氣派極大。飛錫是講智者大師的典故,大師到了天臺山,在兩山之間,將錫杖一丟,就乘錫杖而飛過。你看你們個個聽得眼睛發亮,在領受這詩的境界,如果修定修觀到了這個樣子,就已經是魔障了!是什麼魔障?文字魔障起來了。你說自己也沒有打妄想,但你這境界一起來就是魔障了。所以修止觀是不容易的。你雖然沒有起男女之欲,也沒有求名求利,文字魔也是魔,就障礙住你了。這裏講的水月觀等等都是夢幻觀,是真功夫。密宗叫作幻網叁昧,有專門修這個的法門。在顯教有《梵網經》,只提這個法門。

  「如鏡中見其面像」,密宗也有這種法門,但是不可以多修。比如在修准提法也偶爾會露一點消息,打坐時坐在鏡子前面,自己看自己,不用半個鍾頭,你身體就沒有了。你們聽了不要自己去玩啊!玩不好同我沒有關系的。這種看自己的法門在密法是大戒,不是有大功德的人不能修的,修不好就是精神分裂。修得好就化身成就,看到鏡中的人變成了我,自己這肉體就丟開了,看一切衆生就如夢幻。這是提一點影子給你們聽,不是全部的修法,只是證明顯教的佛經,都是實際修法的真事。

  「如熱時焰」,你在大熱天時看馬路,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前面像是水一樣的的幻像,就是熱時焰。佛經上有說,我們人類的水,在餓鬼看起來是火,他不敢喝的,在天人看來又是髒的東西。這就看你從誰的觀點在看,所以物質界沒有一樣東西是真實的。我們看到的高樓大廈,在物理大師的眼中就不一樣,可見世上東西都是熱時焰。你打坐到某個程度會流汗,有時候牙痛,頭發脹,那是裏面發炎,不是打坐坐出來的,是你身體內部本來有毛病,因爲靜極了,把裏面的病逼了出來,這對身體是有益的,但是因爲信心不夠,就亂投醫。這個時候的用藥,同一般的用法是兩樣的,一般醫生不知道,藥吃下去更不對,打坐就變成病了。

  熱時焰是講有時你打坐看見了什麼境界,自以爲得了天眼通,認爲看見的都是真實的。當然不是的,是你身體內部所存的熱時焰,由于後腦神經的氣脈不通所引起的。所謂氣脈不是空氣之氣,是屬于血液循環的流行。因爲流行不通透,就發出這些光影。有人修止觀的,到了眼睛,眼睛發紅,到了耳朵,耳朵發炎。這是修止觀的熱時之焰,是假像,你一概不理就進一步了,就可以得如幻叁昧,進去了。

  「如呼聲響」,是空谷回音,聲音一出就回過來是響。空谷回音,你們去到山野中,如果要躲雨時,不要隨便入山洞,佛門規矩是要先拍掌,如果山洞有回音,立刻就要退出來。古代是說這代表了洞中有妖怪,實際上,山洞或是一間房中有回聲,代表著空氣不能對流。如果有對流,就沒有回聲,這是科學道理。空氣不能對流當然不好,廢氣容易積聚,容易被悶死,聲響的作用在于此。

  念佛、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人,碰到這個境界就要返聞聞自性,許多又學念咒子、又學止觀、又學聽呼吸的人,甚至從印度傳過來的,現在全世界流行的超覺靜坐,念咒子念慣了,到了相當程度,耳朵裏經常聽到有人跟你講話,很多人就這樣變神經了,例子特別多。事實上,呼聲響的幻觀法門是修行上必經之路。搞錯了以爲是耳通,耳朵裏聽到跟你講的事都很靈驗,有的人就出來玩神通、賣錢了。了解的話,就要把握《維摩诘經》這一段:「譬如幻師見所幻人」,智者觀之皆如夢幻空花。那樣你可以修正止觀了,那聲音也馬上就沒有了,就會進到自性真空的境界。如果不懂這個道理,就被幻相的聲音迷住了,這就是小說講的走火入魔,這魔都是你自己變的,哪裏有什麼魔!

  「如空中雲」,這個觀法在普通地方不能修持,要住山頂的人才能修,要在孤峰上打坐,也不能跏趺坐,要用獅子坐,手撐著,觀雲海而入定。慢慢自己的身體化作一片雲,受陰就空了,很容易進入空幻叁昧。

  「如水聚沫」,這修法也真有的,同上面說的水邊林下修法不同。據我了解,水聚沫的法門是不大肯傳的,因爲據佛經上說,這法門是龍宮的修法。不過這消息在《楞嚴經》也露了一點,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中,就有一位菩薩是修水觀的。中國南北朝時有位比丘尼是修水觀的,在《比丘尼傳》上有記載。這比丘尼在房中作水觀,徒弟來叫她吃飯,看不到人,但是整個房中都是水,徒弟就撿了顆小石子投入水中。師父出定之後,覺得胸中痛,像有個東西在裏面。等叫來徒弟了解了事情經過之後,就吩咐徒弟,等一下再回去房中,從水中把石子撿出來。于是比丘尼重回房中作水觀入定,徒弟撿走了石子,她再出定就好了。你們聽了笑,這不是小說啊!是真功夫,你修成了就到了如幻叁昧。

  「如水上泡」,這同水聚沫是兩個特殊修法,是龍宮的修法,是水族衆生修的法門。

  「如芭蕉堅」,我告訴你們一個經驗,我可算是個笨人,但是又可以說是很聰明。爲什麼這麼講?我常說世界上成功的人,都是最聰明的人走最笨的路,一定成功的。聰明的人走聰明的路,百分百失敗的,你們很多青年同學都犯這個錯誤。我當年讀佛經,講芭蕉,當然我是看過芭蕉樹的,但是不懂佛經的比喻,就去砍了株芭蕉樹,然後硬把它扒開,才看到中間是空的。豈止是芭蕉樹,世界上萬物的中心都是空的。比如桃子的核,你把它敲開左右兩半,中間也是空的;我們吃的米粒,中間也是空的;我們頭發的中心也是空的;這就是佛法。有一句罵人的話「空心大佬倌」,是說人空洞不實在。

  如芭蕉堅的修法在哪裏呢?修氣脈色身成就的人,就到這個境界,他覺得身體是個皮囊,中間是空的,隨時都在無念的境界,身子也空了。一切紅教、白教、花教,走氣脈修法的法門,就是這個法門。

  「如電久住」,芭蕉不是堅的,電也不久住的,這裏鸠摩羅什法師他翻得妙啊!電閃一下就沒了,但是它真的是有,你不要看一剎那,一剎那就是千秋,千秋就是一剎那。這種修法是看光,修到了光與我都合一了,進到了空的境界,就是如幻叁昧。

  《維摩诘經》這裏用佛經中的十種比喻,既很秘密、也很明顯地告訴我們,菩薩如何觀衆生,而達到如夢如幻真實的叁昧境界。爲什麼鸠摩羅什法師翻譯時,把十種比喻作了些變化?他沒有提「如夢」「如幻」,因爲這裏本身是幻觀,而沒有提如夢。這是否梵文原文如此,我就不知道了。馬祖的弟子南泉禅師說:「時人見此一枝花,如夢中相似。」這都是真實境界,你必須修持到這個境界才行,不是把鼻子…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觀衆生品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