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不思議品第六▪P10

  ..續本文上一頁可度的衆生,菩薩就可以把七天變成一劫,把短的時間在感覺上拉長,因爲他要長嘛!爲了要度他,使他感到過了一劫。

  「或有衆生不樂久住而可度者,菩薩即促一劫以爲七日,令彼衆生謂之七日。」相反的,有的衆生認爲世界太苦了,不如早日離開,菩薩就把一劫變爲七天,使他感覺上變得很快就過去了。

  時間、壽命的長短是沒有一定的,是唯心所造,唯心所變。人在歡樂中,時間過得很快。有的人做生意比較得意時,會希望能再多幾年。痛苦中的人,像受刑的人、醫院中的重病者,是度日如年。這就是唯心的道理,要參究的。《維摩诘經》中處處是大話頭,「念佛是誰」,是我,沒什麼好參的,要參就參大話頭。

  這裏也牽涉到後世學佛的人,要「即生成就」和「即身成就」的問題。即生成就是禅宗所標榜的,這一生就可以頓悟成佛。密宗標榜即身成就,這個業報之身,轉化成佛的色身,父母所生的肉身,轉化成圓滿的報身。顯教對于禅宗所標榜的即生成就,已經覺得有問題,對于密教標榜的即身成就,更難同意。根據教理,由凡夫來學佛,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不可能有即生成就的,更不承認有即身成就。禅宗所依止的《楞伽經》,提過「劫數無定」,所以學禅的和學密的就主張,安知這一生不是最後一生?但是這種氣派也很狂妄,據我幾十年看到過的,大部分標榜這一生就是最後一生的,都不大圓滿,更沒有看到一個報身圓滿修成的。

  所以不要讀了《維摩诘經》這一段而自我傲慢,修行畢竟要從實際來的。可是在實際的修行中也不要氣餒,佛說劫數無定,地數也無定,所以《楞伽經》也說初地等于十地,十地等于二地,二地等于七地。這十個地給它顛倒一番,十地菩薩等于無地,不是無地自容,是說一切地,一切時間,都在一念之間。所以一念得解脫,劫數也無定。

  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所能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一切佛土嚴飾之事,集在一國,示于衆生。」證到了不可思議境界,而能夠得解脫的菩薩,可以把一切佛的國上中最莊嚴的事(例如極樂世界的莊嚴、東方藥師佛世界的莊嚴),集中到一個國家,給衆生看到。以凡夫眼光看來,這事連凡夫都能做到,也許古人會懷疑,但是今日科學進步,商業發達,任何國家都有可能把其它國家好的東西集中到一處,做成模型展覽。凡夫能做到,佛菩薩當然更沒問題,不須要懷疑,這是第一層。但是我們真到達證到,就要注意「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是先「住不可思議」的,這話好像很容易懂,但要能證到不可思議非常難,證到能得解脫也非常難,這是第二層,也可以說是兩步功夫。

  第一,我們先解決不可思議,諸佛菩薩有不可思議智慧,有不可思議的神通,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一切衆生也有不可思議的聰明,有不可思議造業的神通,有不可思議善惡的功德。這不可思議在什麼地方呢?我們經常做個比方,譬如我們對自己就不可思議,你明天會做什麼事,想得到嗎?誰也想不到。你下一個觀念,心中想什麼東面,誰也不知道。明天後天人生遭遇如何?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可思議,是凡夫的不可思議,你沒有辦法去推想,即使自己先作了安排,到那個時候,時空變了,環境不同了,完全不如理想。我常和年輕同學們談人生境界,幾乎沒有人活著時,能真正達成自己理想的。假使有人能做到,這個人的福德非常高了、非常夠了。

  若問爲什麼人達不到自己的理想?因爲自己的心意識不可思議,何以如此?大家回想自己的人生境界,理想比事實美多了。比如你期待明天要去郊遊,自己就在想,目的地景致如何如何,真到了那裏,又累又渴,不那麼好玩。這裏就要參了,爲什麼會不可思議,你真參通了這個,達到解脫就很容易,因爲人生的理想永遠不可能實現,那都是夢幻。我們大夢幻中的小夢幻更不能做到,理解通了,自然解脫,不被自己欺騙。

  「又菩薩以一佛土衆生置之右掌,飛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動本處。」這文字很好懂,菩薩境界的人得到不可思議,把十方世界的佛國,右手一抓,放在手掌上,然後自己飛到十方世界給大家看,十方世界的這些衆生,他們自己覺得動都沒有動。只有住不可思議得到解脫的菩薩,才做得到這些。古人看《維摩诘經》覺得是神話,一切都不是神話。現在凡夫也做得到,用一個錄像機把全世界都攝錄下來,以凡夫的智慧,透過物質關系,也做得到。以菩薩的神通智慧,絕對是容易做到。現在這裏若有一位肉身菩薩,他就可以表演給你看,但是他一表演就會走了,不到一個鍾頭立刻就要走的。他不能留,否則要找他的人不知有多少,煩都能把他煩死了。所以肉身菩薩是不露神通的,事實上,這是唯心的功能,都可以做得到的。

  「又舍利弗,十方衆生供養諸佛之具,菩薩于一毛孔,皆令得見。」這一條好像毫不相幹,其實很相幹的。供養與布施不同,對下是布施,對上是供養。現在認爲拿錢就是供養,當然錢是流通的,可以買到物質的東西。佛經上講供養,歸類起來有四樣:衣服、飲食、臥具、藥品。包括了穿的、吃的、睡的,尤其是調理身體健康的藥。

  實際上我們吃飯也是吃藥。你們看濟顛和尚的小說,他有一次去逗一個醫生,故意問醫生包子饅頭治什麼病,醫生不知道,他答說是治餓病的。這裏說,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在一毛孔中都看得見十方一切衆生供養佛的東西。那是真做到的,不用一毛孔都做得到的,如果修持觀行到了的話。我常說你們修白骨觀的,連一根腳指頭都觀不起來,不要說觀到白骨在放光了。做到了的人,自己本身白骨的毛孔放光是很自然的,放光了之後,在黑暗中能看東西也很自然。爲什麼?我們自己的身心本能,就具備了這樣的功能。

  莊子說過:「瞻彼阙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可見他也到達了這個境界。真達到空境界的人,在一個空洞的黑暗房間裏都會放光,那是在定的境界,吉祥圓滿。所以在一毛孔中,看見十方一切衆生供養佛的東西,那是當然。即使現在我們凡夫,透過顯微鏡,也可以看見細微世界,透過電視,也可以看見遠方世界如在目前。

  「又十方國土所有日月星宿,于一毛孔,普使見之。」這只要得初禅定的人都辦得到,自己在定境一觀(不是肉眼觀),整個天地身心都在前面。中國古書常說日月星辰,什麼是辰?現在的同學們,即使得了高等學位的,可能都會被考倒了。日月星辰是四樣東西,與日月星宿一樣嗎?不一樣的。中國古代天文學有所謂二十八宿,就是二十八個星座。太陽的行度一年有叁百六十五度多,不用日子計算,而用幹支計算。十個天幹加上十二個地支,變成甲子、乙醜、丙寅等六十花甲,這是計算宇宙天文的行度,在天體上叫作纏度,是天體在虛空中的行度。每一個月的每一天,晚上星座在天空出現的位置都不同。「宿」就是晚上所住的那一宮,住在天體的那個範圍。「辰」是在早上觀察星座的位置,每一個月的每一天亦不同。

  中國古代的天文是世界第一,了解天文就需要數學,中國古代的數學也是第一,可是現在中國的科學卻是落後的。好幾年前,我們的童子軍去參加世界童軍大會,別的國家的童子軍,晚上都能認得星星,我們的童子軍就認不出來,真是遺憾。今天下午有位同學問到我這個天文的問題,我要他先去讀《史記》的「天官書」,再配合現代的天文學去研究。以前帶兵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黑夜之中行軍,沒有方向沒有時間,怎麼走呢?只有靠著天空星座的位置判斷。

  這句經文講十方國土一切日月星宿,想想看,那個範圍有多大?但都在一個毛孔中可以看見,這是菩薩境界。現代的太空科學家,用高倍的天文望遠鏡,用一小點,雖然未必看得見十方國土一切日月星宿,也可以看見許多銀河系統、星雲,使得凡夫的智能,也迫近了菩薩的智慧。佛經上有句話:「諸佛菩薩智慧神通不可思議,一切衆生業力也不可思議。」把一切衆生的業力翻過來,就變成諸佛菩薩智慧神通,所以由凡夫成佛,就在一念之間一轉而已。但你轉不過來,能轉得過來,即生成就又有何難?

  風火音聲

  「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諸風,菩薩悉能吸著口中,而身無損,外諸樹木,亦不摧折。」菩薩境界可以把十方世界所有諸風,一口氣吸入自己的肚子,肚皮也不會脹起來,而最難的是,外面的樹木沒有了空氣也不受損害。這個真無法想象,我主張現代青年同學,要開發新的路子研究佛經,不要走老路子,老的批注,現代人不大容易接受,只會讓佛法落伍。一定要走科學路線,我是不懂科學的,你不要聽我在亂講,我只是有一點皮毛常識,不過在刺激大家要去注意。

  比如我們研究這一句經文時,就要想到,地球的大氣層,愈到外層愈稀薄,最後就沒有氣了,這星球之間沒有氣的真空地帶,在《華嚴經》叫作香水海,並不真是海。現代人知道,乘宇宙飛船去外層空間,外頭全黑的,也沒有空氣,所以宇宙飛船要帶氧氣。太空是現代名辭,不要和佛學的「太虛空」混爲一談,這是兩個觀念。好了,照這句經文講,有神通的菩薩,一口把地球上的氣吸進身內,可是外層空間星際之間沒有氣,要到另一個星球才可能有氣,請問這個神通要怎麼吸?此其一。假使我們有科學知識,再來看佛經就愈看愈有趣,問題愈來愈多,也愈來愈相信佛法。

  所以各位不論在家出家的,一定要有「綜合科學常識」,學物理、化學、電機的是專門科學,沒有綜合。綜合科學是有這些專門學科的基礎,作總結論的,是門新興科學。

  第二個問題,我們到非常高的山上去,那兒空氣稀薄,平地人去了,呼吸會感困難,是不是得道菩薩把空氣吸進肚子,把那一段空氣也吸進去了?

  表面上看,《維摩诘經》講的這些境界,好像是神話,實際上真有禅定功夫的人,絕對能體會到,到了叁禅以上氣住脈停時,硬是有這個…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不思議品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