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不思議品第六▪P6

  ..續本文上一頁眼就是說人真有眼光,認識得很清楚。維摩居士把佛法真正的道理告訴你,但是跟文殊菩薩去的,共有叁萬二千人,而能得到法眼淨的,卻只有五百天人,除此之外,舍利弗有沒有得法眼淨,我們不知道。其實他當然得了,他是佛弟子中智慧第一,早超過法眼淨了。其它有的人聽了還是聽了,仍然不懂。可見得法眼淨之難,得法眼淨者是相等于菩薩功德,一看佛經就知道,哪是方便法門,哪是究竟法門。

  師子之座

  現在我們要討論《維摩诘經》的這一段,一般人的觀念認爲是在說神話,像演電影,或者把它當宗教信仰。事實上這一段非常難研究、難了解,必須要先了解《華嚴經》的菩薩境界、《佛說大方廣十地菩薩經》、性宗(般若)、相宗(唯識)的道理,才能徹底了解這一段。

  「爾時長者維摩诘問文殊師利:仁者遊于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國,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師子之座?」這平實的文字中包含了許多問題。

  「仁者」這個稱謂,是佛教界客氣尊稱平輩或師友之間所用,是從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維摩诘經》之後才出現。例如唐代六祖在《壇經》中也常客氣稱呼他人爲仁者。仁者就像是中國人老師寫信給弟子,比較謙虛,會稱對方爲賢弟、賢契、賢者。維摩居士以仁者稱呼文殊師利菩薩,非常恰如其份。

  他說,你文殊師利菩薩「遊于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國」,可見文殊師利菩薩,經常在十方上下一切佛國經行、供養、禮拜中。由這一句想到,我常勸年輕同學早晚要念《普賢行願品》,培養自己的願力與心境。當你在念誦禮拜之時,不是只對著一尊佛像,自己此心心量擴大,遍禮于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要作這樣的觀想,這裏「觀」要讀如「灌」,帶有灌注、一心不亂的意思。在一念之間,要觀想出來,在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之前,都有我在頂禮。如此修行成就了,可以在一念之間遍遊一切佛國,這是個修持的法門。例如小本的《阿彌陀經》或是《無量壽經》都告訴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上品成就的菩薩,不會是光躲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加持之下,好像逃難,什麼地方都不敢去,諸大菩薩于一念之頃,能遍遊十方世界,供養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何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大菩薩有這樣的成就呢?就是我們初步學佛的人,要以《普賢行願品》的教導爲基礎的原因。

  維摩居士在這裏,等于也是在贊歎文殊師利菩薩智慧功德成就,念念之間「遊于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國」,千萬億只是小數目,雖然在我們人世間來講已是很大,但是不要忽略前面還有「無量」,加上「無量」就更不止千萬億了。「無量」擺在前面是外文翻過來,倒裝的佛經文學筆法,特別美,唐宋以後也爲中國文人所模仿。

  接著他起問:「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師子之座?」這個「等」字包括了智慧成就、福德成就的平等。這「何等佛土」用白話來說就比較麻煩了,相等于哪一個佛、哪一種地方、哪種功德智慧成就的佛土。這個「土」字,照古本會往右上方加一點,應該讀如「度」。所以中國古書有寫國度的,幹脆直寫了,是尊稱人家的國家。現代的外交辭令都用「貴國」,而自謙稱「敝國」,這也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你們年輕人要留心。所以「西方淨土」也應該讀成西方淨「度」。

  「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師子之座」,這可不是什麼工廠製造的家具,這個座位首先在本經中有個點題,念經時不要就這麼讀過去,忘記了這個點題,下面都在討論這個座位的問題。這個座位是師子之座,是修持成就、功德智慧成就的上師的座位,不是木頭也不是大理石作的,非輕非重,不高不低。我們年輕時讀經,一看只曉得是座位,不會注意這文句中的內涵。讀經決不能馬虎,一個字也不能放過,你能做到這地步,那麼每讀一次經,對你的修證、理解就可以深入一層。

  「文殊師利言:居士!東方度叁十六恒河沙國,有世界名須彌相,其佛號須彌燈王,今現在。彼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其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嚴飾第一。」維摩居士問,在何等佛土有這樣的師子座,文殊師利菩薩立即就答出來了,代表他智慧成就等同于佛。

  維摩居士稱文殊師利菩薩「仁者」,前兩天有位出家的同學來,他口口聲聲稱我老師,我就告訴他不要叫我老師。我與他相交這麼多年了,去檢查一下我寫給他的信,從沒把他當學生,不是稱他賢者就是仁者,或者是法師。一個居士就要尊重叁寶,不管他程度如何,能夠剃光頭,穿上這衣服,就比你難能可貴。這麼一想,世界上任何人就都值得尊敬,何況出家衆?你們可不要學我罵人,我有時吼吼他們出家同學,是恨鐵不成鋼,希望他們能馬上大悟,成爲大菩薩,爲佛教弘法。但我寫信寫條子給出家同學,從來不稱他某某老弟,對比丘尼我都稱某某師。

  你看,文殊師利菩薩有他的身分,稱維摩居士爲「居士」,這些地方你都要注意,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時候,一個字都不隨便的。

  文殊師利菩薩講,由我們這個世界爲中心,向東方一直走,「度」是經過,究竟走多遠?如果佛是在今天說法,會講經過了多少光年。可是兩叁千年前的大衆,沒有光年的觀念,只有用「恒河沙數」來比方,這是佛法的創作,其它的文化、宗教都沒有。一個數量到了無法計算的地步,只有用比喻的,這是佛法「因明」的喻。這裏雖然大家都了解,但我還是不厭其詳的再提起大家注意,印度最大的河流是恒河,恒河中有多少沙子,誰也沒法計算。

  文殊師利菩薩講的還不是一條恒河,而是叁十六條恒河那麼多沙數的國家。像現在坐飛機去美國要十幾個小時之久,這只是一個地球。一個地球在佛經上,勉強只能算是一個國土,完全不是中國、美國、日本這種國土的觀念。實際照大乘說法,這一個太陽系才是一個國土。拿這個觀念看,就更大了。平常爲了怕我們凡夫的心量無法接受,也會稱人世間的國家爲國土,真正佛法所稱國土,是佛的國土。

  文殊師利菩薩說,向東方一直走,經過了叁十六個不曉得多少的單位。這些數字,我還沒有見過有人寫一篇關于佛經數理哲學的論文,因爲一般人不懂數理哲學。佛經裏頭那麼多的數字,叁界、四念、八正道等等,這其中都有大學問,也包含了佛法修持的大奧秘,與《易經》的數也有關。可是一般研究佛學的,在這方面比較欠缺,往往略過這些數字。曆代高僧中只有兩叁個懂的,唐代的一行禅師,天文、地理、相術都通的。他學禅又學密,是唐代密宗叁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叁藏的嫡傳弟子。一行禅師是唐明皇時代的人,唐明皇也是從善無畏上師修學密宗的。相傳一行禅師死後很多年,人家挖了他的墳,看見他的頭骨變成了金色,一敲居然還發出金屬聲,就去請問一位高僧,高僧說這個人前生一定大有修持,而且修的是密宗。一行禅師在唐明皇之前涅槃,唐明皇曾經問過他國運。一行禅師說得很妙,陛下在我死後會有萬裏之行。後來安史之亂,唐明皇逃難到四川了。

  佛經一提到活龍活現神通的表現,一定在東方,這與象數有關。譬如提到長壽佛、藥師佛,就在東方。一說到與生命生生不已有關的神通功能、無量功德,就提到東方。這些都是佛法裏的奧秘,是真正的大密宗,不是西藏或日本那些了,那裏的密宗也沒講這些,因爲他們不懂。所以菩薩要學五明,這些是包括在因明裏的,因明不是光講邏輯辯證的道理。這裏面有大學問,懂了就可以幫助各位修持的進步。

  文殊師利菩薩說,往東方走過叁十六個不可知的單位,有一個佛世界,那個世界真叫什麼名字待考,不過爲了方便我們這個世界的衆生了解,用了個代號,把它稱爲須彌相。好像我們這個世界以須彌山爲中心,我們整個地球只是南贍部洲而已。北俱盧洲並不在這個地球上。所以一般寫的佛學概論問題大了,可以說不懂佛教的科學。有的講北俱盧洲在西伯利亞,真莫名其妙,那東勝神洲豈不是在日本或美國了嗎?不是這個道理的!你們青年同學將來去弘法,一碰到這個就成了大問題。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這個地球在大乘的佛法裏,只算是南贍部洲。上面說過,嚴格講起來這個太陽系統才是娑婆世界,一個太陽系統才是一世界,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這個地球世界。

  須彌山在我們這個世界是最高點,文殊師利菩薩所講的這個在東方的世界,崇高而偉大,無以名之,就叫作須彌相。這個世界的佛,佛號也就叫作須彌燈王。是形容這個佛的功德智慧成就,無比的光明偉大。而且,這個佛沒有涅槃,現在還在。爲什麼沒有滅度?大家如果把《維摩诘經》這一段,配合《藥師經》《法華經》來研究,對你們的修持一定有最好的發現。

  這一位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不知道有多高大,由旬是度量衡的長度。再注意,佛經經常用到八萬四千這個數目,又是個大問題。印度人過去不注重曆史,所以要研究印度史,還要好好研究中國的《大藏經》。他們對時間也不重視,所以提到過去就說「一時」。由于對數字也不重視,所以說「八萬四千」表示多數。但是這個八萬四千還是有它的道理的。

  這位佛的座位,也高達八萬四千由旬,裝飾得非常漂亮。這是個什麼座位?要搬這個座位到我們的世界來,沒有運輸工具可以裝得下。這個是「師」子座,不是「獅」子座,是大師的座位。這個消息是由文殊師利菩薩泄漏,去搬的是維摩居士。

  「于是長者維摩诘現神通力,實時彼佛,遣叁萬二千師子之座,高廣嚴淨,來入維摩诘室。」注意!維摩居士稱文殊師利菩薩爲「仁者」,文殊師利菩薩稱維摩居士爲「居士」,現在記錄經文的人稱維摩居士爲「長者」。古代能稱爲長者、居士的人,要具備十個條件,是年高德劭有道行的,不是隨便稱呼的,現在當然沒這麼嚴格了。佛涅槃時,把護法的工作交代給國王、大臣、長者、居士。

  這裏只說維摩居士「現神通力」,並沒有說他的手伸得好長,不要自己想象。他…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不思議品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