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P2

  ..續本文上一頁對開始,都沒有學,以爲在學校掃掃地就是灑掃。掃地要怎麼掃,環境怎麼樣清潔整齊,都要受過嚴格的訓練,否則是不懂的。現代的孩子好像不大管這個,現代人應對就更差!許多年輕人,甚至中年人,對長輩、對老師說的都答「對」!「對」是對平輩或小輩用的,對長輩、對老師要講「是」!現在我也聽慣了,希望他們講「對」就好了。剛才某某同學帶了太太來看我,太太坐在一邊沒坐端正,他就當面糾正,他可是受過嚴格傳統教育的,但我還要幫他太太打圓場。現在時代不同了,文化的重新建立,不是一兩個人說說就行的,很難了。

  講到「詶對」兩個字的重要,包括了應對進退。什麼是應對進退?不是見人進一步行個禮,走時告退時退一步。進退是作人對一件事該做、不該做,該答應、不該答應的進退之間,其中的應對是非常難的。應對進退實在是作人的基本教育和態度,中國人叫儀禮,儀表態度是作人的基本道理。如果儀禮都不行,何況大禮!比如有某某同學,再叁說要做事,我讓他來這裏上班,他每次一來就先去打坐,那還做什麼事?這進退之間就是不懂。這個進退的學問太多了,又像有些學生,進入人家的客廳,應該往哪裏坐都不會,乃至吃飯拿個筷子和碗都不對,有什麼辦法!

  文殊師利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唉!這一位上人啊!很難應付的。一般人差一點的,到他前面動辄就要挨罵的。爲什麼呢?

  「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衆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文殊師利菩薩這一段話,好像是官場中對皇帝下的命令委婉表示很難,但雖然如此,還是得去。好像我常常叫同學去做什麼事,「唉呀!老師啊!這……那……」的,我一聽就討厭,真不堪受教。

  文殊師利菩薩,首先說維摩居士「深達實相,善說法要,」,這八個字就要了命。大徹大悟,得道成佛菩薩的境界,才有實相般若。實相無相,真空妙有。換句話說,維摩诘以在家居士身成佛了。不但成佛,還能夠說法,使一切衆生,自利利他。我們講教書的例子,善說同不善說的差別很大的,好多年前有位同學師範畢業之後去教化學,他用教詩詞的境界去教化學,把化學公式套在詩中講出來,非常受歡迎,這就是善說。哪像你們有些同學出去說法,站在臺上兩眼向前瞪,誰也不管,講得是滿口學問,但是一點效果也沒有。善說法要是很難的,尤其在這二十一世紀,把佛法做到善說法要更難。維摩居士能做到「深達實相,善說法要」這個境界,已經不得了了。

  接下來,「辯才無滯,智慧無礙」,這個辯才可不是強辯,而是一切問題到他前面都解決了,都不成問題,他都不用腦筋想了。用腦筋想是世間的聰明,他到了實相般若境界,那智慧就如珠之走盤。有些人很會講話,一聽就知道是歪理強辯。真的辯才無滯的人,只有成了佛的人。任何法門,不論世法、外道,都可以到達佛法最高峰。古德說,「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也是邪。」何以能做到辯才無滯?因爲智慧無礙之故。

  《維摩诘經》這裏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們修道成就的標准,真悟了道的人,就具備這些條件。大家學佛不要狂妄,自己拿每一條來對一下,能做到深達實相嗎?能做到善說法要嗎?能做到辯才無滯嗎?能做到智慧無礙嗎?拿智慧無礙來講,我們這裏學佛的幾位,在社會上一般都覺得是智慧很高的,但是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處處在障礙,可是還覺得自己了不起,狂妄無知啊!造的是很糟糕的因!

  「一切菩薩法式悉知」,一切大乘菩薩佛法,一切法門,包括外道魔道,任何一種戒律規矩,沒有不知道的。「悉知」,又是一個第一次出現在這本經的詞語,後來在中文信函中,尤其是長輩的口吻,常用到「來信知悉」。居然也有學生寫信給我,「老師您來信知悉」,完蛋了。講到這個,還有學生都作了大學教授了,給我的信封上寫著「南師懷瑾」,南師就南師吧,算了。但他把「師」字寫到邊上,「懷瑾」寫到中間,他以爲是對我恭敬,唉!剛剛相反。信封上寫「南先生懷瑾」是給郵差知道寄給誰的,「懷瑾」兩個字可以偏到旁邊,表示自己不敢稱先生的名。但是在信的內容,你就不能把長輩的名字偏到旁邊,否則極爲不敬。唉!對這些傳統文化教育怎麼教?我真急死了!現在的教育部懂不懂這個還是個問題。

  「諸佛秘藏,無不得入。」若我們問,佛法修持裏面有沒有秘密?有。但是對于最高的秘密,禅宗六祖答得最好,秘密在你那裏,不在我這兒。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卻見不到自己的本性,這是公開的秘密,衆生卻不知道。比如宇宙的秘密,我們現在知道有電是很平常的,但古人幾千年來就不知道。虛空中還充滿了許多其它東西,是目前科學所不知道的。

  大家看佛教密宗很秘密,其實不是,它都有道理的。悟了道的人來看密宗,就覺得一點都不秘密。真道並沒有秘密,每個人對佛法的究竟,深入程度不同,這是人性最高的機密。唯有成了佛的人,才對一切佛的秘密統統了解。譬如,我問你們,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叫阿彌陀佛?你說是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爲什麼是西方?爲什麼東方佛土有藥師如來長壽佛,那也是無量壽啊!何以南方的佛名寶生如來,是什麼寶啊?寶生佛是怎麼成佛的?他用哪個法門?一切佛法講空,爲什麼北方是不空如來?那北方有什麼啊?爲什麼中國文化的帝王是坐北向南?所謂南面而王,而坐西向東的卻是當老師的師位?這些道理你們懂嗎?我不提你們有沒有想過,恐怕等你們舍利子燒出來了都不知道。所以諸佛法都有秘藏,這就是秘。維摩居士以在家佛的身分,對一切佛的秘藏、奧秘,都深入進去了,他在上方世界早就成佛了,是金粟佛,故意到下方世界來,示現居士之身。

  「降伏衆魔,遊戲神通。」一切魔障對維摩居士都沒有辦法,本經上卷提到大魔王都怕他的,連帶來的魔女都被他照單全收了,最後魔王只好向他投降,請他歸還魔女。既然他能降伏衆魔,爲什麼病魔還沒有降伏?等一下我們會看到他對病魔的處理。雖然如此,有時對于世俗的魔還只好避開,一跳出紅塵就避開了世俗的魔。要能深入世俗,降伏世俗的魔,就是大出家了。維摩居士還具備一切神通,一切在家、出家,世俗、出世對他而言,只是遊戲而已。真的神通是大智慧的成就,這是他成道的條件。你們學佛的覺得自己有點開悟了,對一對這個條文,這就是戒條,哪一條你做到了?講起話來言詞不清,我常訓你們的:言不壓衆,言詞不清,條理不明。講了半天話,要點在哪裏都不知道。貌不驚人,又沒有威儀,威儀不是凶樣,也不是擺一副死相,而是功德成就了,一到那裏就有那個氣度,就像花香或電感一樣發出來。

  「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這是說維摩居士一切智慧,一切方便法門都成就了。文殊師利菩薩向佛報告,這位上人難辦了,他是這樣境界的人。但是佛既然吩咐了,文殊師利菩薩也只好去了。

  「于是衆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鹹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诘共談,必說妙法。實時八十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文殊師利菩薩一答應要去,在座所有的人,都要跟去看鬧熱。要去的有大菩薩、佛弟子、欲界天王玉皇大帝釋提桓因。講到釋,中國出家人本來是保留原來姓氏的,例如從智法師姓李的話,就叫李從智。到了南北朝以後,出家人才去掉俗家姓氏,一律改姓釋,是追隨釋迦牟尼佛的意思。跟文殊師利菩薩一起去的,還有大梵天、四天王等。他們心裏想,這兩位大士要對話,一定有好戲看了。同時又有八千位菩薩、五百小乘人、百千天人都要跟去。

  「于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衆,及諸天人,恭敬圍遶,入毗耶離大城。」文殊師利菩薩就帶著他們,進城探病去了。

  「爾時長者維摩诘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衆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文殊師利既入其舍,見其室空,無諸所有,獨寢一床。」維摩居士有他心通的,那一邊大衆決定要來,他就感應到了。維摩居士就用神通,把房間裏的東西都搬空了。這個要注意,是在點題,我們講心房、心室,你要心念能空,才能空掉物質。剛才講有的人一臉死相,就是腦子裏空不了,業力現到外形上了。維摩居士是大富人,房子是很大的,文殊師利菩薩要來,他把房子縮小了,變成了一丈見方。後來廟子和尚住的房間叫方丈,就是這樣來的。十寸成一尺,十尺叫一丈,這叫合十,我們合掌也叫合十。維摩居士念頭一動,就把房間布置好了,成爲空的房間,沒有東西也沒有侍者,只有一張床,他靠在床上。因爲都空掉了,文殊師利菩薩大概也不用找門房,就一直進去,看到空的房間。這就是維摩居士用環境來表示道。可是還有一樣,他還在床上。「指月錄」記載宋朝有一位高官的女兒,在家修道成功了,自稱空室道人,後出家爲尼,名智通,典故也出自于此。

  文殊師利菩薩可是帶著群衆來的,就這麼一丈見方的房間裏,要容納百千跟從大衆,不知道是人變小了,還是房間變大了,這就是維摩居士的智慧神通。

  「時維摩诘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對話開始了,維摩居士說,善來文殊師利,是倒過來的語句,就是文殊師利你來的好啊!你有來嗎?沒有的。我們有見面嗎?沒有的。沒有來嗎?這才是真來。沒有見嗎?這才是真見面。這是最高的文學、最高的佛法。文字好像很容易,你做得到嗎?你在這裏打坐時,可不可以回家去看父親?

  宗喀巴大師十九歲在西藏出家,出家後晝夜忙于修道,母親病了也沒時間回青海老家,只有請人畫了自己的像,送去老家給母親。畫像送到媽媽手中,打開一看,畫像中的人就開口叫媽,母親看了非常高興,知道兒…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