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以許多得道的人厭離此身。維摩居士告訴我們大乘的道理:「說身無常,不說厭離于身。」這個身體沒有什麼好討厭的。這句話大家聽了一定歡喜,世界上沒有人不喜歡自己身體的,都自以爲自己漂亮,看不起別人。還不只是身體,連衣服的美醜都要爭。這個身體沒有什麼討厭的,因爲身心是一體的,玄奘法師撰的〈八識規矩頌〉,對阿賴耶識有頌曰:「受熏持種根身器。」身體也是你心所變的。這一生是男、是女,相貌如何,是否多病,遭遇如何等等,都是你前面業識的種子帶來的。所以「種子生現行」,一切都是業報,此身是報身。不管是什麼樣的報應身,這個肉身同我們的自性、自心是叁位一體的,也就是真如自性、意識的心、肉體,叁個是一體的。身心是一體的兩面,假如認爲身是無常,而厭離于身是不行的。
我常說,現在沒有真正的密宗了,當年我們在西藏看到很多不知道是喇嘛還是麻辣,高明的不太多。聽說現在高明的很多,我不知道,反正中國人是「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只要是外來的就有道。幾歲大的喇嘛就有人認爲是活佛轉生,在那裏一邊摳鼻子一邊吃瓜子,也是有道,是師父。哪個有道、哪個沒有道是這麼看的嗎?你怎麼曉得是轉生不轉生?轉生就算有道嗎?轉生不能算有道,教理都不通的!學佛不要自甘墮落,我有資格講,我去過西藏學過密宗的,過分的宗教色彩的迷信,就是墮落。爲什麼講到密宗呢?密宗的教理也有對的,它決不厭惡此身。你們有學密宗的,這是出自密宗哪個經典,哪個法本?它的教理根據在哪裏?你知道嗎?
我們中國的文化《孝經》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就是重視此身。所以說「君子不立于危牆之下」,也是這個意思,街上正在建築的高房子,牆邊是不能走的。這就是中國儒家的戒,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一個道理。愛惜你的身體就是孝順父母,因爲父母看到子女有病痛是會痛苦的。佛教大乘戒律也有這樣的含義,如果隨便把自己的肉體出一點血,等于犯了出佛身上血一樣的重戒,因爲此身就是佛身,算不定你明天悟道了,你就是佛的應化身了。對身體上作任何一點傷害,等于犯了大乘的殺戒。
真學密宗的人,他的洗澡水在倒掉之前,還要自己先喝叁口呢!你覺得髒?爲什麼你要討厭自己的身體?這樣做的第一個道理是不垢不淨。第二個道理,你說身體洗下來的東西髒,可是你吃的東西都是這樣變化來的,過去施肥的肥料是用什麼做的?我在這裏還沒有看到過哪個學密宗的是這樣做的。密宗在佛前面供養什麼東西你看過沒有?看過才怪呢!它連狗肉、驢肉等都端上來的,你恐怕想都不敢想的,還說什麼學密宗。到今天佛法的正法已經沒有了,但是方便法門還是有的,如果我不坐在這個位子上,你問我「老師,這個對不對啊?」我會說「都對」,這就是密宗。
厭離于身不對,執著此身也不對,這是中道觀。「說身無常,不說厭離于身」,你去看病人,不敢對他說你還是快死吧。但是我可常這樣做,看到那些垂死重病的朋友,連手都舉不起來了,我就拍拍他的頭對他說:「你快走嘛!痛苦得要死,這個世界有什麼好留戀?」有的人會說:「我走不掉嘛!」「那就念佛吧!」「我念不起來了!」「那你怎麼還可以講得出話來?」念佛念了幾十年了,既然有講話的這一念,爲什麼這一念不能念佛?平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真是阿彌馱你這個佛。他不懂什麼叫念佛,不知道念不在嘴上念,是心念之念,到那個時候,不要管嘴上能念得出四個字還是六個字,能心中念念有個佛就是念了嘛!唉!學佛幾十年了,功德也做了不少,最後都是如此!平常顯教、密宗,講什麼法都懂,般若真如連他家冰箱裏都有,到這個時候使不上,有什麼用?
我這幾十年來學佛學道的名人看多了,有的七八十歲了,冬天總只穿一件衣服還會流汗。睡覺也不蓋棉被,冬天只蓋條毛巾,一身也濕了,兩腳暖烘烘,功夫可好了。我說他搞不好會血壓高,人家說你亂講,還親眼看見他打起坐來身子懸空呢!我只好笑笑。最後不出所料,不是血壓高就是心髒病發。真修到此肉身能夠成就了,談何容易!你們誰想早死,我一定簽字批准,看你能死得了嗎?不要吹牛了。前兩天一個老朋友進了醫院,我去看他,他告訴我,醫生已經宣布沒法醫了。他還交給我一包珍藏書,又要我在他身後幫忙關照他的太太,又向別的人交待後事。我看他這麼豁達,跟他說,你還死不了的。他有點懷疑,結果真沒馬上死。那種不想死的,見了我就哭哭啼啼,想多活一陣子,反而很容易死,已經嚇得半死了,怎麼不死。
小乘專講此身是苦,我告訴你,不一定是苦。一般講來,學佛證道的,多半只能了了法身,到了中陰身,也就是離開肉身之後,才有成就,沒有辦法把這肉體的報身修到圓滿。法身、報身、化身是叁身,假如叁身不能成就,在我的標准來看,就不能算開悟。你們打坐念頭空一空,得一點定境,就以爲自己悟道了,你那是悟了個食道罷了,必須要叁身成就才算。「說身無常,不說厭離于身」的道理在此。
「說身有苦,不說樂于涅槃。」無常、苦、涅槃是佛法的叁法印,是佛法的基礎。無常、苦、涅槃,再加無我,是佛法的四根大柱子,但是佛在說《涅槃經》的時候,就完全相反,他變成說:常、樂、我、淨。原先的無常變了常,苦成了樂,無我變成有我,涅槃成了淨。淨土不是專指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一切衆生只要悟了道,就知道他本來在淨土中。小乘乃至不徹底的大乘,都是厭離苦、無常,而證取涅槃,認爲證得涅槃就永遠不來了。不只是一般人,連當代幾個大法師都這麼說。當時在大陸有這麼一位,不提是誰了,他就是持這種觀念,我倆單獨在房間裏,我痛罵他一頓,他講了許多理由都被我駁倒了。我提醒他,《楞伽經》上講,「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
你們千萬不要認爲,能涅槃就不來了,不來你還做不到。只是給你暫時請個假,百把年不來,叁五百年不來的話,已經算給你很長的假了。大阿羅漢入八萬四千劫的定,在我們這個世界來說,算是夠久了,在其它星球世界是很短的,一下就過去了。就算入了八萬四千劫的有余依涅槃,你也不可能不來,況且我們反複講過,大乘菩薩要有「智不住叁有,悲不入涅槃」的智悲雙運,但是許多學佛的朋友,始終搞不清楚這個觀念。而時下的年輕人,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小氣,自我觀念極重,真沒辦法,也就是業力越來越重了。大乘菩薩是不入涅槃的,沒得休息的。所以維摩居士告訴文殊菩薩,「說身有苦,不說樂于涅槃」,菩薩說身是苦的,但是決不逃避叁界的痛苦,救世救人雖然是痛苦的事,但不會逃避。
「說身無我,而說教導衆生。」既然佛法要修到無我,但是如果無我了,誰來說法?誰來講經?誰來聽法?真正的佛法,在釋迦牟尼佛生下來就已經說完了。釋迦牟尼佛生下來走七步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開口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佛法就說完了。就是這個唯我獨尊,每個人都是這個我,你找到了就成功了。人人有一個本性本命,這個身體的我是假的,我們說話思想都是假的。每個生命都有個真我,你的真我找到了就是佛,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佛講這個話的時候,兩手這樣擺的,這是什麼手印,你們參!
佛法處處講無我,其實我們學佛的人,不要說做不到無我,就是無身都做不到。忘掉身體還不是個我,你還有念頭存在,一念之間就是我。學佛人的我,尤其厲害,處處有我,我的見解、我的學問、我的身體,這個我比普通人的還大。你看外面的人整天忙,晚上還要去玩,你問他的我在哪裏,他一定覺得莫名其妙。修持的人學了佛法,再加上壞個性,他的這個我就不得了啦!認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還有,我最怕在大學裏搞佛學社的同學了,搞其它活動的同學都很活潑,佛學社的同學,往往目光呆滯,衣冠不整,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希望大家正視這個問題,不要搞得所有佛學社團都如此。我年輕的時候,對這些團體,簡直是羞與爲伍。當然,我這又落入傲慢,也不對。有一年,有幾個大學生,要我爲幾所大學的佛學社的聯合活動講演,我推不掉,但是我說明不講佛學,就定了個題目叫「我與無我之間」。當時講的內容沒有記錄下來,我主要告訴他們,學佛講無我,誰能做得到?但是作人做事必須有我。你寫一篇文章,如果無我,你就寫不出來了,筆都不要拿了。任何一篇文章、一個藝術品乃至繡一朵花,處處都有我。人生處處有我,我要穿什麼衣服才合適,我要坐在什麼位置才對。一部人類的曆史文明,無我就創造不出來,佛就告訴你,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但是在修養上,叫你無我,是無小我,不要執著現在假相的我,以爲是真我。
佛法的修證,在于找到生命的真我,無我是個方便法門。修證功夫要放下身心,放掉我這一念,才可以證到涅槃清淨自性;在起用上,想成佛成菩薩,就要有我。你看,佛也有我嘛!阿彌陀佛的我,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形態,東方藥師如來的我,他的國土和阿彌陀佛的世界的我不同,北方不空如來,他的佛境界同別的佛又不同。十方叁世諸佛,各有各的佛國土,各有各的我。佛佛道同,方便教化,起用功德不同,願力不同,作用不同。此我與那我彼此無妨,歸于一個大我。學佛這些道理沒有搞清楚,一天到晚無我,你無個什麼我?我與無我之間要去好好參究。
維摩居士這裏漏了個消息:「說身無我,而說教導衆生」,沒有此身,無此我,誰來說法?釋迦牟尼佛現在真是無我了,他歸到那個大我去了,我們看不見他,他也無法來說法,只好靠他的弟子們替他宣揚。所以必須要有肉身在此,才能教導衆生。這些都是中道義,要搞清楚。
「說身空寂,不說畢竟寂滅。」此身是空的。我們常引白居易的話:「飽暖饑寒何足道」,那…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