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P8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難過。

  能參通了這個,「誰受病者」誰在受病?再告訴大家,據我的了解,古代修道成功的人,多半是年輕時多病的,因爲多病所以肯研究自己,才成功了,反而活得長。無病無痛的人,他不在乎,所以死得快。算八字的知道,如果這人身子有點毛病反而好,「帶疾延年」,反而長壽。「誰受病者」,也就是無我,這理論你都知道,到了有病的時候,你的這個「我」,卻比平常更難解脫。這時真要參通「無有實法」,本來空,死也空,空也空。

  「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爲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爲什麼呢?這個道理不用學《維摩诘經》,就應該懂了。我們身體是地水火風組合而成,像這個房子由水泥、鋼骨、磚頭、瓦塊、木料拼湊組合的,假名爲房子。地水火風不是我們的主人,身體裏沒有個真我。我,是誰呢?在這個身上,也不在這個身上。有位禅師的偈子:「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不相逢」,我們的主人翁,那個作主的、能知的,不在這個身體上。

  「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于我不應生著。」病是怎麼來的?由于一切衆生執著我相,由于我執,所以有病。大家平常都懂這個道理,但是有病的時候就過不去了。因此,《維摩诘經》告訴我們,有病的時候正好學佛參禅,這個時候能參通,才可以了生死。懂了這個道理,就不應該執著我相。

  「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衆生想,當起法想。」理論上知道一切唯心,不用維摩居士講,各位學佛的早知道了,病本在心。但你真有病痛,這個心空不掉,我相丟不掉。這個心起了我相、我想,才有這生病的感受,越來越嚴重,也是業報。既然知道是業報,就空得掉,但是大家知道而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要空談這個理,說得一定要行得,否則就犯了妄語戒。要去除我想及衆生想,應當起法想,就是要參透佛法的事理。

  念與解脫

  「應作是念,但以衆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滅唯法滅。」這裏傳大家一個觀想修法,在生病的時候,應該起一個念。這個念不是思想,但是離不開思想,所以叫思念,有那麼一個作用,它可以離開身體而存在。你們有發高燒的經驗吧,燒得迷迷糊糊的時候,你什麼都不想了,但是你曉得現在自己病了,那個就叫作念。我們現在坐在這兒想來想去的,都是妄想,不是念。到臨死的時候,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或者阿彌陀佛這四個字,都沒有了,但是這個念頭要挂著。

  念又可以說就是相思病,這是廣義的相思病,不只是男女之間的想念。你那炒股票想發財的心理也是念,時時關心股票的價格。你有沒有去想呢?沒有,但是心裏又隨時放不下來,這就是相思病,就是念。你把這種戀愛、炒股票的念轉爲念佛,也就可以成就了。這個念成就了,等到身體四大分離的時候,你把身體放開,讓它痛苦,但要把握到這個念,一剎那之間,擦!一下,就像烏龜脫殼了,就飛上天了。這一念堅定了,沒有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般人念了一輩子佛,到了臨死卻不知道這一念,因爲身子的痛苦或者腦細胞燒壞了,沒有辦法把南無阿彌陀佛這幾個字符串起來,但是那個能念佛號的,一念到這個就是了,不須要把每個字符串起來。你見過阿彌陀佛的像,到那個關頭,一念之間就是這個像,能做到這樣,即使不往生,再投胎來的時候,一定相貌好又聰明,決不會墮落。這個時候的念不是無知,不是妄想。

  維摩居士要你起這個念,觀「衆法合成此身」,到這個時候要曉得,這個身體是靠不住的,「起唯法起,滅唯法滅」,念念在佛法中,不管一切生滅。今天生病,明天好一點,這都是生滅法,就是虛妄、空的。

  「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一切因緣自生法是各不相知的,比如我們從醫學常識知道,身上有白血球、紅血球,但這是理論,你真的知道嗎?你碰傷一塊地方,有細菌進入,白血球就立刻把這個地方包圍起來,這是誰下的命令?比救火隊動作還快。身子裏頭忙得很,你知道嗎?諸法各不相知。這是其一。你再體會一下,我現在這句話講完了,下面一句我要講什麼?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們思想前一個念頭跑到哪裏去了,自己都不知道。後一個念頭還沒起來,要想什麼,自己沒有把握,它突然會冒出來的,所以諸法各不相知。這像流水一樣,前一個浪頭起了,它不知道後一個浪頭;後一個浪頭起了,它也不知道前一個浪頭去了哪裏,各不相知。但是一切衆生,尤其是不學佛的人,在不相知中偏要求相知。

  因爲一切都是緣生的,所以「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像我們的念頭,像物理世界一切的變化,都是如此。生病也是這樣,你感冒了,就是諸病各不相知,來時不言我來,去時不言我去。你幾時會感冒,你根本不知道。你吃藥醫好了,幾時好了也不知道的,感冒走時又不會通知你一聲跟你道別。講到政治也是,社會中每一分子都各自獨立的,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你在這個道理上參通了,不管你學顯教還是學密教,都會有成就的。

  「彼有疾菩薩,爲滅法想,當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顛倒,顛倒者,即是大患,我應離之。」生病也是個緣,什麼緣?病緣。有時人生個小病玩玩也蠻好的,尤其是忙中人,很想偶爾生個小病,就可以推掉很多事。有時聽說某要人病了,什麼病?政治病,藉生小病躲避一下。這個道理你們年輕人還不到這個境界,要用生病來躲避,可見人生多麼痛苦了。

  懂了諸法各不相知的原則,都是緣起的,緣生緣滅的,你就成功了。可是你又被法困住了,被理困住了。就像我說許多學佛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有同學講電話,跟對方說要「供養」什麼東西,我在一旁聽了就罵,講什麼供養,講把東西給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爲什麼滿口佛話。學佛久了以後,講起話來就用另外一套術語,這就是學佛不通。大乘菩薩學通了的,嘴裏沒有這些術語。什麼「般若」「供養」「布施」「因緣」都是術語,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這套,要用普通的話來講。很多朋友對我說,來這裏跟你聊聊很好玩,可是你那些學生不正常。我說,對!這些學生不正常,滿口佛話,一身佛氣,非要作個莊嚴的樣子出來不可,多討厭!所以社會常看我們這一群人是瘋子。

  學了佛法容易被法困住的,任何一行幹久了就有職業病。像我當老師當久了,就愛罵人了,看人都不對勁。我一出去到外面就隨和得很,像前一次,人家一定要請我吃飯,還請了教育部的次長作陪。吃完了飯,這位次長對我說,「老師啊!我學了個東西,你終席沒有喝過一杯酒,沒有吃過一點東西,沒有說過一句話。」人家敬酒我也要舉杯作個樣子,每一道菜我也沾一點就放下了,人家說什麼我就說「好,好,是啊,是呀,謝謝。」我決不會像你們一樣,擺個道貌岸然的死相,犯職業病。人家恭維我世界聞名,我就說沒這回事。說我學問好,我就說我是跑江湖的。說我懂禅,我就說「我只懂饞,來來來,快吃,快吃。」

  我一再說,學佛是學解脫,學道是學逍遙,結果很多學佛的人既不解脫又不逍遙。維摩居士告訴我們要解脫要逍遙,怕你被法困住了,所以他跟著說,「此法想者,亦是顛倒,顛倒者,即是大患,我應離之。」你學佛學得滿嘴佛話,滿臉佛氣,那就是衆生顛倒。本來好好一個人,又油漆上這麼多東西。人生已經被很多繩子捆起來了,結果想解脫這些繩子,又到解脫繩店裏買了些繩子,菠菜(般若)啊,金菇(真如)啊,再往自己身上捆。所以說:法想也不對,法想也是顛倒。一念顛倒就是大毛病,還是要丟離。

  「雲何爲離?離我我所。」怎麼離呢?第一,先無我,像我剛才講的去外面吃飯的例子,在那個場合就那個樣子。離我,不要端起個樣子,有的青年,他的衣冠打扮,處處就是表現我,討厭死了。人到無我是非常好玩的,行雲流水。去買菜的地方就買菜,去吃飯的地方就吃飯,到了作官的地方你就是官,到了該作狗的地方你就是狗。第二,要離我相,也要離我所,我所有的一概放掉。我相我見是根本,像身體是我所,好像是屬于我的,可是畢竟不屬于我,因爲還是要還給天地的。

  「雲何離我我所?謂離二法。」怎麼離我、我所?要離開兩個東西。

  「雲何離二法:謂不念內外諸法,行于平等。」那兩個東西,一切放下,不念內也不念外。你們用功不是念內就是念外。閉著眼打坐,都念內做功夫,喔喲!氣脈動了,放光了,不得了。你正是禅宗祖師罵的「黑漆桶」,你以爲是無我,其實全在我中。再不然,睜開眼,就被外相轉動,我所就來了,我所見的,我所聽的。所以要離我、離我所,怎麼離?要離內外二法。那要離到哪裏去?不在內不在外,難道在中間?不,是要「行于平等」。

  這「行于平等」四個字,看起來好像很明白,如果你功夫不到,根本就不會真懂它的意思。「行于平等」是眼睛張開,在外法的時候,不覺得在外,也就是忘我了。一做到一念忘我,就無所謂內外中間。眼睛閉著,在靜在定的時候,也不覺得是靜是定,連這個境界也拿掉了,這個觀念、這一念拿掉了。如此就無所謂內外,行于平等,你們要好好去體會。

  「雲何平等?謂我等涅槃等。」再進一步問,什麼是平等?前面叫我們無我,你無到哪裏去啊?你天天無我無我的,包你瘋了,你做不到無我的。我中就是無我,這是「我等」,平等。我講一聲我,一聲講了就沒有我了,我本空嘛!什麼是「涅槃等」?涅槃就是我,那個就是人我,真空了那個空就是我。《維摩诘經》說的都是大法,悟進去了是徹底的成就,不是理論,經典會看了,可是沒有到心上來是沒有用的。你以爲離開了身體,空了以後才得個涅槃嗎?一切衆生本來皆在涅槃中,沒有另外一個涅槃啊!《楞伽經》告訴你,「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涅槃在哪裏?涅槃就在現在。什麼是寂滅?《法華經》告訴你,「諸法從…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