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黑筆在圈圈裏點一點,有好的,就拿紅筆在圈圈裏點點一點,然後定期檢查,到底是黑點多還是紅點多。我小時候家裏請了位前清的秀才先生,按那時的說法,我家是東家,他是西席。他留過洋,可是從不說洋文,每天除了教我們讀書就自己讀《金剛經》。他是吃素的,所以我母親每天都爲他准備齋食。我常常覺得這先生的嘴中有香味,覺得奇怪,就問我母親,她說一定是先生的牙齒松了,素菜中的芝麻落在牙縫裏我才閑著香。我後來上課時仔細觀察先生的牙,果然如此!這是一笑。但是他很誠心,有一年他留在我家中過年,他在自己房間裏讀過經之後,供上祖宗牌位,供上菩薩,拿出功過格,很緊張地看著,就跪著一面打自己耳光,一面罵該死!該死!我看是黑點比紅點多的緣故。我那時好奇,是從門縫偷看先生才看到的,這是確確實實的事。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國民道德教育,它有自己的一套。現在學校裏有什麼訓導處,越訓越盜,訓得了嗎?《文昌帝君陰骘文》《太上感應篇》,我現在都還保存著。像這樣修持,叫勤集善根。
善要下根啊!我們有時候也動了善念,動了善心,但是不入根。剛要對人好一點,善事做了一點,忽然另一種刺激環境來了,就什麼都不管了,恨起來比不行善的時候還要恨,這是善根沒有成就,所以修道不會有成果的。要「勤集善根」,這就是你們同學經常不大注意的叁十七菩提道品,那裏頭特別注重這東西,可惜你們只把它當作佛學的名詞。修道學佛,戒、定、慧,不能完成就是功德不能圓滿,功德如何圓滿呢?就要勤集善根,行善要種下根基,深深埋根下去才能成就。
「樂禅定不亂,樂離垢明慧,樂廣菩提心。」注意!要樂勤集善根以後才真正得到禅定。你們有的經文本子把這兩句圈點成上下句,等于一正一反。所以我們修道打坐爲什麼不能到達禅定的境界呢?因爲善根的根基不深。根基不深不能成長的,所以你們打坐做功夫有時候好、有時候壞,進一步退叁步。有時好個幾天就不得了,窮人得寶,「抖」起來了,結果窮人抖起來進了精神病院,因爲善根不深啊!必須要勤集善根以後,才能真正得到禅定之樂,永遠不散亂了。實際上什麼是禅定呢?行善就是禅定。禅定到了,必然念念行善。所以看你真有沒有定力,只要看你有沒有行善就知道了,不是看你能盤腿多久。但是盤腿也是要的,這是習定,練習定的基本功夫。真得定了,盤腿、放腿、走路、睡覺,無一不在定中,這要善根成就才做得到的。
有了禅定以後,「樂離垢明慧」,才能發起智慧。智慧是什麼?是離一切心理上的染汙,唯識學心所上的染汙都離開了,心中明淨。這明淨不是理論,是功夫,內外光明清淨。這個時候,真正的智慧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發動了。得了智慧幹什麼?大徹大悟而證得菩提,所以「樂廣菩提心」,菩提是翻譯名稱,意思是覺悟,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大徹大悟。這裏爲什麼要加一個「廣」字?表示不是我們一般小智慧小聰明境界。所以我這一次跟著去年講的《瑜伽師地論》連貫下來,要你們研究《成唯識論》,就是要開發開廣你們的智慧。真了解了菩提心,就知道它的體是性空緣起,而以大悲心爲用。真得了菩提心,一定發大慈悲心。
「樂降伏衆魔,樂斷諸煩惱。」什麼是魔?不是你夜裏看到了鬼,煩惱就是魔,一切衆生心中皆有煩惱。我常說佛學比一切學問都高明,例如佛法用的煩惱二個字,或者翻譯成煩惑,每人每天沒有哪個時候不在煩,惱是討厭。煩惱不是痛苦,痛苦就很嚴重了。沒有一個人不煩惱,《維摩诘經》說「煩惱即菩提」,看你能不能把煩惱轉過來,煩惱轉了,就清淨了,就大徹大悟了,就離垢明慧了。煩惱就是塵垢染汙,一切心態心所所起的,都是染汙心理。魔有很多種,煩惱也有很多種,所以佛說:「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煩惱」,這呼吸一進一出叫一念,這一念之間就有那麼多煩惱,自己沒有檢查出來。
你們愛寫文章的就可以體會,當你拿著筆在寫字的時候,你觀察一下(這就要有定力了),我們的思想來得快,筆跟不上,你用計算機打字也跟不上。思想很快,一把握不住就溜過去了。你想記錄自己一剎那之間有多少思想,是沒有辦法的,尤其是思想敏捷的人。你們跟我久的同學都知道,我寫東西的時候,要擺叁支筆在那,寫得快起來都來不及再找筆,過去了就懶得動了。你就發現,如果寫不快的話,你最好的觀念一下就溜過去了,過去心不可得啊。這裏告訴你什麼?不要當鬧熱聽了,這是叫你檢查自己的一念。你從這裏坐電梯下去,只有十一樓,不要一分鍾就到了,可是你在電梯裏想了多少事了?你看有人坐在那裏織毛線,你以爲是織毛線,其實在搞煩惱,腦子裏都在想別的,心都是散亂的,不得禅定。很多年輕人看書根本看不進去,你們都有這種經驗了。如果你每本書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讀下來,中間沒有岔過別的思想,那就叫讀書了。能這樣專一的話,修行也能夠專一。但是你做不到,都是一面看,思想一面在那裏跳動,這叫煩惱。所以禅定也做不到,智慧也做不到。定就要在這個地方體會,否則你打坐都是在搞昏沈,修亥母定,亥屬什麼?亥屬豬,要注意啊!
「樂淨佛國土。」煩惱清淨了,就一念之間煩惱不生,叫無生法忍,離染汙心而明淨,此心就是淨土,淨土就是佛土。《維摩诘經》說「心淨則佛土淨」,內心一淨了,佛土境界就清淨了。道家張紫陽真人講過: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目前
頂後有光猶是幻雲生足下未爲仙
不須要往生,已經生了,也不要往,自然生,也不住,自然去。西方就在你心田中。你縱然修禅定到全身放光,也還是幻境界。你身體可以飄起來,站在白雲上,還是妖魔境界,仍然是由妄想心生出來的,並不稀奇。換句話說,你心還沒有清淨,還在著相。不著相煩惱就轉菩提了,就達到樂淨佛國土。
「樂成就相好故,修諸功德。」這是修大乘道學佛之路,爲什麼要修諸功德,修一切功德?我們若持小乘戒、比丘比丘尼戒,走的是消極的修善,沒有積極的修功德。大乘菩薩戒除了消極的爲善,還要積極的修功德。所以修功德是非常積極的,修一切功德圓滿才能成就一切佛法。大家早晚作功課都念「皈依佛兩足尊」,哪兩足?福德和智慧都滿足了。福德怎麼來的?修功德來的。功德成就,福德就圓滿。大家學佛往往重修慧而不修功德,但是慧也沒有修到,聽了又忘了就是沒有慧根,要能一入即叁世不忘,即使是讀書的博聞強記,也都是修得的。
你們同學在現代教育之下老是靠筆記本、原子筆、靠計算機,腦子永遠是空白的,我最反對。我有時也靠筆記本,這是因爲腦子暫時先管下面重要的,臨時拜托這筆記本先幫忙記下來,等下我還是要把它記到第八阿賴耶識心田裏的,這樣可以拿起來就用。我不相信年紀大的記憶力就退步了,至少在我現在這年紀還否認,記憶力反而此以前還好。爲什麼?年紀大了功力越來越深,頭腦就越冷靜,記憶力就越強。所以年輕人談不上,年輕人能博聞強記,除非他修定力有成就,或者是過去生的定力帶來的。曆史上講白居易生下來就能認字,還有很多人也是這樣,那都是真的。
這是講修功德的重要,功德不成就,智慧是不會成就的。善根成就的人是有真智慧的,真智慧是真神通,真智慧是真善根。過去我們中國人講:「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十幾年以前我在大學教書就講,萬般皆上品,唯有讀書低。這個世界每一樣東西都值錢,只有知識不值錢,但是知識的代價,它的成本,比什麼都高。一篇文章寫下來,稿費沒有幾個錢,但是真正的好文章,要累積了許多時間,收集攏來許多智能,不過寫一二千字,那個成本的確很高。
幾十年前我有個不識字的老鄉,發了財,找我幫他寫一封家書。我事情很忙,他就坐在旁邊等,等急了要催我快點,就說:求你真難啊!你這寫信不過就拿起筆畫個兩下嘛!言下之意好像我有意爲難他。這一下我有點火了,也想教訓他,就說:「寫信就拿起筆畫個兩下,那你來畫!」他說:「我就是不會寫才求你嘛!」我說:「你曉得我給你寫封信,成本多少錢嗎?」他說:「這就一張紙有多少錢?」我說:「告訴你,從我媽媽懷胎那一天算起,生下來,從小養大,又讀了幾十年書,現在不過會替你寫信,這要多少成本啊?你同我一起讀書的,你怎麼不會寫!」他被我罵得只好說:「是啊,我小時候不努力,我笨嘛……。」
你看,智慧是不值錢,但是財富再大你買得到智慧嗎?譬如你想悟道,你可以花錢請人替你去打坐嗎?你可以悟道嗎?所以要想悟道,還要修諸功德。不要以爲你只打坐,什麼事不管就可以了,現在有好多同學走上這個錯誤的路子。我真要罵人了,你能修得好我頭都給你!我同你賭這個頭。我不要打坐嗎?我這個老頭子一天到晚爲你們忙得要死,什麼事都要我管,連草紙都要我管,天氣冷了,還要打電話上來提醒你們把窗子關好,不要著涼。我這是什麼禅定功夫啊!我在當你們的孫子啊!這是幹什麼?修諸功德啊!你爲什麼不在這個地方去參究呢?光會在那裏自己當老太爺,要讀書寫文章打坐,你那個文章,哼!叫作文髒!打坐叫作打墮!學佛注意啊!要修諸功德啊!
能修諸功德才能做到上一句「樂成就相好」,佛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是怎麼修來的?不是他六年在雪山中冰雪靠背來的,如果這樣可以成佛太簡單了,你打開冰箱靠個六年不就成佛了嗎?不行的啊!要修一切功德才成就相好莊嚴。這不是我講的,是維摩居士對魔女們說的,我不過是個傳話的。
現在繼續講維摩居士爲魔女說法,什麼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樂、求享受、求快感。維摩居士一連串說下來,說明世間的快樂並非究竟,那究竟的快樂是什麼?現在繼續: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菩薩品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