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解正法。大體來講,《大般若經》《金剛經》《心經》都屬于般若系統,在中國的佛學系統裏是屬于性宗,直接講形而上道、明心見性。另有由科學的心理入手,一步步起修的唯識系統,中國叫相宗。這兩大系統,都屬于正法。還有很多正法,如叁十七菩提道品、十二因緣都是。再簡單點說,佛法說心法是正法,凡是依心起修的都是。
由修持正法,而有所得,生起法喜充滿,這個是菩薩的喜心,是真正的布施。換句話說,你要度一切衆生,就教他正法,不要走邪路,不要走方便法門,「甯將此心下地獄,不把佛法送人情」。可是你們不要搞錯變成悭吝心,跟你學法還要拿紅包來皈依,否則不將佛法送人情,那就變成邪法了,不要借這句話隨便用啊!
「以攝智慧,行于舍心。」舍,就是放下,就是布施。什麼叫放下,就是丟得開。佛法講慈、悲、喜、舍,我們反省每一個字做到了一分半分沒有?都只是嘴巴上做到而已。舍心做不到,怎麼學佛?你說你什麼都舍掉了,唉呀!就是還有個身子!哼!那是怎麼都舍不掉的,我告訴你吧,人要想舍掉外境界是做不到的,不是叫你丟開家庭兒女,家庭兒女就是道場,去哪裏找清淨地方?你在家中念念舍心,你的家人就是衆生,就爲他們犧牲不就好了嗎?雖然人少,有幾個就幾個嘛!連爲家人都不肯舍掉,不肯犧牲自我,還說要學佛度衆生?你連個鬼都度不了!
什麼才是舍心?以攝智慧,行于舍心。行,是修行。攝,用現代話說,就是包括進來。亂攝可不是智慧,譬如講布施,好多同學都有經驗的,大家說起有什麼人很可憐,我就同意出點錢。旁邊同學勸我爲什麼要出錢,我說我帶頭啊!應該做的事就是舍。但是有時同學提到要去幫助某人,我反而說不能,你連一毛錢都不能給,要出問題的,你幫助了他,他犯的罪造的業反而更重了。同學表面同意,背著我還是去幫他了。事後回來對我說,老師,還是你對了。這就是作善事也要有智慧的。
我們心裏越放得下就越空,然後空的智慧就發起了。越放不下,智慧就越是發不起。你們打坐要想清淨就是舍心,想把煩惱妄想丟開,但是丟不掉,因爲沒有攝智慧來修行。放不放得開,丟不丟得掉,那是般若智慧成就的問題,不是你說想硬放開就放開了。你丟不掉的啊!實際上你坐得越好就越放不開了,那個定的境界多舒服啊!定就放不掉了。這個中間的道理要搞清楚,就是攝智慧修行。佛法的智慧是空,你空得了一分,你的舍心、布施心就大一分,你空不了一分,那個不能舍的心就加大一分。
「以攝悭貪,起檀波羅蜜。」檀波羅蜜就是布施波羅蜜。修菩薩道要起布施心,這是大乘菩薩道六波羅蜜的第一條。爲什麼要起布施心?是爲了攝悭貪。我們人都有悭吝的習慣。悭吝不是節省,節省是道德,是對自己的節儉,對人家的寬厚。如果因爲我自己節省,對人家也節省,就不是道德,而是悭吝,是舍不得。悭字是心字邊上有個堅字,把心抓得牢牢地,一點都舍不得。貪,是有了還想更多。
凡是衆生一定悭貪,你說自己能不悭貪,不容易的。譬如我,什麼都能舍,就是書不能舍,所以人家問我借書我都不借,因爲常常有去無回,乃至一套書借出去,回來少了一本變成殘書了。這個心理就是悭,我將自我反省講給你們參考,大家自己要警覺。不過現在我不怕人家來找我借什麼秘本了,因爲我把它都印了,公諸天下,你來借十本也可以,我有幾百本呢。但是,你看,這還是悭吝心。
所以修菩薩道要先修布施道,前面講過有叁種布施:除了財布施、法布施,還有無畏布施。無畏布施不花本錢的,但是大家做不到。譬如有人怕鬼,你就教他一個法子不怕鬼,雖然你的法子可能是扯謊的,但是只要他不怕了,也就靈了,這也是無畏布施。又比方有人到了極困難的地步,你沒有錢幫他,就告訴他一句話:「我支持你!欠了賬我替你還!」其實你比他還窮,但是,嘿!這一句話就救了他。給他精神支持,就是無畏布施。又比方有的人生病快要死了,醫生說他的病是絕症,我就對他說:「你怎麼相信這些醫生,他懂個屁!我幫你看了相,現在一摸你的脈,你起碼再活十年!沒有事的!」其實我是亂說的,他聽了居然就好了,我這個咒就靈了。
但你給人家無畏布施可要懂得智慧,懂得方便才行。前陣子有個老朋友打電話給我,「不好了,出大事了!我生病要死了,你不知道嗎?某人某人都來看過我了。」我是真的不知道,他心理上也在希望我能去看他。他接著告訴我,自己住院了,自己家的屋子又被一輛車子撞進來,家人幾乎送命。我聽他的電話,差點脫口而出:「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話到了嘴邊咽了回去,就說:「你全家人趕快忏悔,念《地藏經》,我明天送過來,立刻就開始念。你那個面相可以活到九十歲的,不要擔心。」這都是現成的故事,給人無畏布施,法供養。
「以化犯戒,起屍羅波羅蜜。」屍羅波羅蜜就是持戒,屍羅是戒律的梵文音譯。因爲防止不道德的心犯罪,所以佛製定了一切戒律。戒律的修行法門,就是在感化一切犯戒的衆生,使他不犯戒,度他到彼岸。我們對于悭吝的人要教他布施,對于容易犯戒的人,要教他持戒,這樣對不對?對?你將來作法師時,可不一定要這麼認爲啊!你一定要懂得方便,要以慈悲爲本,方便爲門。悭吝的人你要他布施是要他的命,他不會聽的!本來還相信佛法的,你教錯了他就不相信了。
對悭吝的人,你幹脆教他持戒,一毛錢不要亂花,不義之財也不苟取,他會非常聽得進,就信佛了。學到某一個程度,他功德有了,智慧開了,自然肯布施了。如照佛經那麼講,教悭吝的人去布施,絕對行不通的啊!我的經驗很多很多。
倒是教愛犯罪的人作布施還容易,他天天去聲色場所,往往一擲千金,你要他在某個地方出點錢,他就幹,這樣慢慢引導他,使他自然不會犯戒。教育要懂方便,不要刻板,抓住「以攝悭貪,起檀波羅蜜」,你還檀呢!他早就彈跑了!幾十年前我講《金剛經》,《金剛經》也講布施的,有個有地位又有學問的朋友本來天天來聽,後來就不來了,後來跟其它同學聊起,他們說這個人認爲我上課指著他罵,因爲他有幾個錢,認爲我講布施就是要他把錢拿出來給我。唉!你說,我這有什麼辦法!這就是衆生。
「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蜜。」羼提就是忍辱,忍辱可不能硬忍啊!硬忍要忍出肝病來的。我經常講,凡是傲慢的人,就是有自卑感的人。世界上最傲慢的人是當皇帝的,而當皇帝的人自卑感最重。因此他多心病最重,這個人靠不住,那個人靠不住,這個人對我不恭敬,殺了他。一個人真做到無我也就無所謂自卑。真正絕對傲慢的人不會懷疑一切人,你看得起我要聽我的,看不起我也要聽我的,那是只有諸佛菩薩才做得到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以離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羅蜜。」毗梨耶是精進的意思。我現在深深體會,自己年紀大了,有時候就懶啰。最大的痛苦是批改你們的文章和日記,尤其是過年到了,國內外的來信、賀卡,一個禮拜就成厚厚的一堆,一天拖一天,看了心裏煩,可是手邊事情又多得不得了,只好倚老賣老,在來信上用紅筆一劃就寄回去,也算答複了。同學們也不見怪,我老了嘛。這我還算下筆快的,每封信只能用上一兩分鍾把問題解決了就好。可是就算這樣,每次一搞都是一兩個鍾頭啊!要是像你們那樣慢慢想、慢慢寫,那我的媽呀!早就急死了。
爲什麼要講這個事?你注意這個話:「以離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羅蜜」。雖然事情辦不完,可是大家這麼愛護我,怎麼辦?有時同學們也勸我,你太累了,年紀大了,要多保重一點。我說,算了,早死早了。他們又說,你也要爲我們多留一些日子好不好?道理不錯,就聽你們的吧,好像我還要賣個交情似的。但是,真老了嗎?真是事做不完嗎?不是的,還是偷懶。懶是怎麼來的,有身相!有的時候,一看是重要事情,非做了不可,忘掉自己,一下也就做完了。
如果我坐下來,雖然我也沒有定,但是我們總喜歡學個定,這一定就不想動了,這一不想動,世俗的事就堆了一大堆。有時只好犧牲所貪圖的舒服,只好起來吧!做吧!這一下就做完了。今天早上跟他們開會還在講這事,有位同學早上七點鍾上來,看見我坐在書桌前,就說,老師那麼早起來啊!其實,我昨天坐在那兒看書做事一夜。我一看快天亮了,然後接著九點鍾就有事,這就不能睡了,一躺下去一定會睡個無天無地,幹脆不睡!一直到中午吃過飯,我還覺得精神好得很。如果今天再不睡,一夜下去還可以到叁點。身相沒有什麼了不起!
我看你們同學真是好懶,年紀輕輕還不如我這個老頭,真不精進哪!腦子更不精進,經看了記不得,精進一點嘛!不就記得了嗎?連我現在都還在記東西,要緊的東西靠翻筆記本多麻煩,多用幾次腦筋就背來了。要背到第八阿賴耶識去,不要在腦裏想,那不是背!背到不用意識就背來,嘴裏就念出來,腦子裏就反應出來,那就背來了。
「以菩提相,起禅波羅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來了!你們不是最希望學禅嗎?怎麼打坐?打坐不是禅啊!但是要學禅定的禅,非從打坐開始不可。大乘的禅固然不在于坐,行住坐臥都在定中,即使你不學禅定的禅,學這個如來禅,也是以打坐爲基礎。修禅定打坐要「以菩提相,起禅波羅蜜」。菩提者正覺也,你打起坐來在身體上搞氣脈、搞感受、搞境界,根本離菩提越來越遠。學佛是修菩提啊!菩提者覺悟智慧之道,要參究。所以要你們研究《成唯識論》,這是參究菩提的正路。要用正思惟的,不是不思惟的。
你們有一點點問題,乃至用功的心理上、生理上一點點問題,就來「老師!老師!」我告訴過你們,不要問我啦!你有依賴性始終不會成功的,我死了你怎麼辦?你自己先參究,有了結論再來問我,那就好辦了。媽媽生…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菩薩品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