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孩子,不只是年齡上的小孩子,也是學識上的小孩子,爲什麼?現在人讀書作學問,都沒有發起深心。學佛更是要起深心,也就是戒定慧叁學都要深入。例如你們都受過戒的,我只要一考你戒,就絕對答不出來,你二百五十條戒都背得出來也還是不懂戒,爲什麼不去研究大藏經的律藏?古人說:「爲求無事披袈裟,披了袈裟事更多」,爲什麼事更多呢?更要精進,晝夜專心一致在求道,找出這個深心來。出家人不清楚這個觀念的,就是在逃避現實,非出家法也。
「以如說行,起于多聞。」多聞是知識學問淵博,佛法淵博,不是你多聽就是多聞啊!要怎麼樣求得多聞呢?要如說行。什麼叫如說行?就是佛在各種經典上講的,你能做得到,能依教奉行。
「以無诤法,起空閑處。」這句話難懂啊!不要以爲文字好懂。根據《金剛經》,佛的弟子中,須菩提得無诤叁昧,真正清淨修行。無诤叁昧是身、口、意無诤。人和人相處都有相爭的地方,真能做到無诤,只有證得到了空,無相叁昧才做到。須菩提得了無诤叁昧,佛送什麼學位給他?樂法。得了無诤法門的人愛清淨,但還不是大乘道,要起空閑處,不要怕入世,入世也無诤。
「趣向佛慧,起于宴坐。」宴坐就是打坐,習定。打坐是土話,例如說打水洗臉,水怎麼可以打?打坐就是坐,有學生告訴我也最近「打」得很好,硬是不講坐。當然有許多在家朋友是有打有坐的,他的打是打麻將,麻將打疲勞了就打打坐,所以他可以說是打坐。但是你們專門打坐的爲什麼要講打得很好?明明應該說坐得很好,連話都不會講!言語表達不清楚,怎麼口和?
真正的打坐叫宴坐,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你們打坐通常是依身,歪著脖子、皺著眉的……都被身體困住了。再不然就依心,就連依個空也不對。你們都沒有宴坐,是在熬坐,幹熬,熬腿子。那麼你說我不熬也不依,算是得定了吧,這算是佛法嗎?不是的,那是定相。真正成佛是菩提智慧的成就,大徹大悟了。你要大徹大悟,不在宴坐,但是也不離宴坐,動也對,靜也對,就徹悟了,所以說「趣向佛慧,起于宴坐」。
我經常對你們愛打坐的同學說,不要貪圖打坐了,多去做點事培養福德吧。你福德不夠想開發智慧?沒有這回事啊!真正的福德是智慧!你不信嗎?父母有幾百億家財,能夠幫子女買到個聰明的頭腦嗎?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財産或世間福德所能換來的,是要多生累積福德來的。不要講菩提智慧,就講普通學問,那笨的就沒辦法,爲什麼頭腦如此笨?因爲不修福德。智慧是福德中來的,要想證得佛道,沒有習過定的人不成的。我常罵你們不打坐不修定,你們奇怪我爲什麼經常說來說去,我哪有說來說去?是你顛倒胡塗!教育手法不是固定的,你太老實的人教你開放,你太開放的人教你規矩,你笨蛋才聽不懂。看老師上午這樣講,下午那樣講,我又不是神經病!我教育的方法是開個藥,你有這個病就吃這個藥,你沒這個病就別吃這個藥嘛,怎麼這樣笨!佛說一切法,爲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你能做到無一切心嗎?那是佛境界,你做到了就大徹大悟了。所以對那些只貪圖打坐而不修行,不在行爲上去修的人,我就喝斥。要修得夠了,智慧才開。我自己一生的體會,有時忽然智慧開朗,心想這個道理怎麼會參透的,再想,原來是某件事上有些福德,立刻有報應,智慧就開了一層。就有這樣嚴重。我告訴你,一天到晚不修福德,自私自利,拼命求自己樣樣好,然後還想開智慧,智慧有這樣容易開嗎?所以「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要起來修行啊!
「解衆生縛,起修行地。」解衆生縛是自己得解脫不算數,要幫忙一切衆生得到解脫,如此者晝夜不斷地爲人而修道,幫忙人家,利他就是利己啊!教育上都曉得「教」「學」相長,你肯去利他就是利己。老實講,天下沒有利他的事,利他就是處處利己,你們自己去體會這個道理吧。
「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剛才講過,一個人要想這一生少病少痛,相貌莊嚴,是要靠修來的,要前生福德修來的。你這一生多用笑臉迎人,他生來世長一個人人都喜歡的面孔。見到人用那個討債的死相,他生來世長一個處處惹人討厭的臉。要相貌莊嚴,甚至于依報好的環境,進佛國土都要好,就要修福德啊!福德和功德有差別,譬如你修苦行,這是勞苦功高來的功德。福德不同,是犧牲自我,所有的利益都讓給人家。行四攝法等等,就是福德,六度也是福德。修福德修智慧都要精進啊!很多同學拚命用功,想得定想悟道,但是做不到。爲什麼?你福德不夠!例如有年輕同學要求馬上閉關,我雖然答應他,但是也同時罵他,你當心會消去了福報啊!閉關要有人護關,護關的人要招呼你的生活,倒可以培福報。你在裏頭又拜佛又打坐,能磨出一個什麼東西來?磨不出來的!你的福報受得了嗎?尤其是我給你護關,因爲是我找人去護關的,你何德何能啊!要注意啊!學佛修行最重要是培福德,以實際行爲幫助別人,不要只圖自利。
我們現在繼續講法布施、法供養。一切布施以法布施爲第一,一切供養以法供養爲第一。上面已講過「于六和敬,起質直心」,這就是法布施。
「知一切衆生心念,如應說法,起于智業。」什麼是真正的法布施?各位將來要出去弘法利生的人,特別注意自己的修養、自己的修持,要到達能夠了解一切衆生心念的地步,當然最好是修到有定力,有少分的他心通,一切衆生起心動念你都了解,不過裝胡塗不說而已,然後才好教化。了解衆生的業力,了解他接受的程度,了解他的根器,應該教他修什麼法。有所謂逆性順性,鬼神所不能知。逆的教法是相反,用魔鬼的方法來教化;順的教法是正面教,使他爲善學佛。「如應說法」的應,是感應相應,也勉強可以說是應該。「起于智業」,起于智慧的業力,使一切衆生生起智慧,弘法的人自己的智慧也一天天有不同的成就,教學相長。
「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門,起于慧業。」不取不舍是中道觀,譬如你學空,學偏了就成爲小乘的空,就是舍。一切放下是舍法,真正一切放下是不是佛法還是問題。不取不舍,非有非空,你們這次寒假專修要注意這個問題。「入一相門」,一切法只有一相,都是法相。這也是《楞嚴經》教我們的修持法門,要一門深入:「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最後成功是一樣的。「起于慧業」,使一切人,包括自己,智慧道理越來越增加。我們經常提醒大家,佛法的究竟是智慧的成就,不是迷信,不是功利。如果有功利的話,就是智慧的功利。不管是性宗、相宗,最後智慧的成就是無上果。
「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業。」這每一條都是戒律,爲什麼出家?爲什麼學佛?是不是能斷一切煩惱?以我的經驗,很多人不學佛還沒有多大的煩惱,真正出家學佛以後,反而不是斷一切煩惱,好像被一切煩惱所斷,像斷了善根似的。學了佛煩惱更大,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佛經中文翻譯「煩惱」這兩個字非常好,煩惱不是痛苦,痛苦有時有,有時沒有;煩惱是隨時離不開的。今天你一點脾氣沒發,喜怒哀樂一點都沒有,心裏頭悶悶的就是煩惱,今天情緒特別高興也是煩惱。煩,有惑亂之意,是迷惑你的。惱,是擾亂你的思惟,令心不清淨。
因爲對這些翻譯的名詞沒有搞清楚,在自我的字典上,把煩惱解釋成痛苦,是錯的。痛苦在佛學上是苦集滅道的苦,痛苦容易解除,煩惱不容易解除。喜怒哀樂一切情緒變化,都屬于煩惱。「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真難,譬如我們打坐,第一個障礙是兩腿不聽指揮,坐久了發麻,屁股也坐不住了。你坐不住是心理障礙還是生理障礙?這要參究。爲什麼腿會麻?因爲坐久了氣血不流通。爲什麼不流通?因爲壓太久了。再推究下去,這個身體是阿賴耶識的種子業力所變的,那就是業力的障礙了。所以要除掉一切障礙,甚至除掉一切不善法,生起一切善業。這都是法布施、法供養。
「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這是最後的結論,我們所有的學習,在求得一切智慧,譬如作早晚功課的四弘願:「法門無量誓願學」,請問大家懂了哪幾個法門?不要認爲你在這裏跟我學禅宗啊,我不承認的,我沒教過禅宗,因爲這裏沒有人夠資格學,你只能算是在學禅定,但連禅定都沒學好。天天念「法門無量誓願學」居然不臉紅,我覺得你們的定力怕是太高了。這種句子我一提到心裏都發抖,打寒顫,難過極了。「煩惱無盡誓願斷」,斷得了嗎?至于「衆生無邊誓願度」,不要吹牛了。我幫你每一句加個批注:「法門無量誓願學」─太偷懶;「煩惱無盡誓願斷」─心裏想;「衆生無邊誓願度」─吹大牛;「佛道無上誓願成」─慢慢來。
你注意啊!縱然得一切智慧,修一切善法,不過是起于一切「助佛道法」,是學佛的助道品而已,幫助的法門而已,等于是原料去加工而已,你還不是佛,還差得遠。千萬不要傲慢,不要懂一點點佛學就傲慢起來,這是最障礙道的。
維摩居士是一位在家佛,他是金粟如來的化身,也就是妙喜佛,成佛很久了。這一篇佛經,就是他當時對善德菩薩的訓話,現在他作個總結:
「如是,善男子!是爲法施之會。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爲大施主,亦爲一切世間福田。」他在這裏告訴善德菩薩,像我剛才講的這些,才是真正的法布施、法供養。學大乘菩薩道的人,能夠隨時做這樣的法布施法會,才夠得上是大施主。注意!不是你出兩個錢,甚至于捐個一百億美金也不算,那只是財布施,是世間法的施主。真正的大施主是佛,布施智慧。真做到了法布施,才是一切世間的福田。
「世尊!維摩诘說是法時,婆羅門衆中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善德菩薩說,維摩居士教訓我這一頓之後,在當場的婆羅門衆,就是印度的最高階級的種姓,有兩百人受他…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菩薩品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