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一切學佛的人假定都懂了這個道理,應該依六波羅蜜教化一切衆生。菩薩在世間所有作爲,「舉足下足」,就是提得起放得下,像腳走路一樣,統統都是道場。你哪裏去找個清淨道場?菩薩道在世間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于佛法矣。」佛法就在這裏,哪裏有道場?一念清淨,當下就是道場,你又何必「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維摩居士給光嚴童子說法,這位菩薩名光嚴,智慧光明的莊嚴,這一段法都是說智慧莊嚴。
「說是法時,五百天人,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維摩居士講完時,在場同時聽法的五百天人,都大徹大悟了,都懂了。所以光嚴童子也表示,自己沒有資格代表佛。
《維摩诘經》到這裏,由十大小乘阿羅漢弟子開始,一直到大菩薩彌勒菩薩、光嚴童子都不敢當代表。不是不敢去,如果你認爲他們是不敢去見維摩居士,那同我們世間人一樣,何必學佛呢?這一班人也太不偉大了。其實他們是不敢作佛的代表,可是求善知識問法是很願意的,就是願意當學生。所以最後只有文殊菩薩去了,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一切佛都是他教出來的,只有靠他的智慧帶領大家一齊去,這是《維摩诘經》的故事。
我們知道,《維摩诘經》這一品,講的是大乘菩薩境界,重點在每一位大乘菩薩的見地。第一位彌勒菩薩所代表的見地是,如何是菩提,也就是如何是得道,大徹大悟,悟的是什麼東西。第二位光嚴童子所代表的見地是,如何是道場。道場是修道的地方,佛教中的顯教和密教將修道的地方都稱道場,例如廟子、佛殿、佛堂等。有稱庵或堂的,過去習慣將比丘尼所住的地方稱庵,在家女居士修行的地方稱堂。稱寺的,就是叢林、大禅林,例如滿清末年留下來的叢林,江蘇揚州高旻寺。稱廟的,普通把庵、堂、寺都稱爲廟,但是近世大陸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很少稱廟的,廟代表了一切神廟。道士們所住的地方不叫寺也不叫廟,而叫觀,讀音如灌。這些都算是道場。佛堂是道場,大殿是道場,佛的塔廟是道場。有時候在家人請法師們來念經或是放焰口,臨時搭個棚子,挂個佛像,那個地方就叫道場。中國佛教的習慣,在念經作法事的地方,就叫作道場。今日的閩南語、廣東話大概還有的,說某某法師作道場去了。中國的民俗觀念上,一個念經、修行、打坐的地方都叫道場,這是宗教形式上的觀念。《維摩诘經》卻告訴我們,大乘佛法真正的道場在心,不在外形,不著相的。他還講得客氣:「緣起是道場,無明是道場」;換句不客氣的話,廁所也是道場,天堂也是道場,不垢不淨。只要心一念清淨了,當下就是道場,就是修道的場所。
順便告訴你們年輕的同學一個故事,現在東方的文化,尤其是禅、佛學,流通到外國,尤其美國,已經很久了。這件事算算不止二十年了,當時在美國有一位中國的老教授,他沒有學過禅。在美國當教授也很可憐,隨時要有新的東西補充,如果叁五年沒有新的著作、新的報告發表,就落伍了。其實在中國也一樣,每一個讀書人到老都在用功,不斷的上進。因爲禅開始在美國流行了,所以大學裏要他把禅宗的東西翻譯出來,他接受了這個任務,翻禅宗的《指月錄》《五燈會元》等等。那時他跑到日本東京去翻,碰到很多問題,日本佛教界也不能完全滿足他,最後不知怎麼打聽,到了我這兒。我因爲他是中國人,希望翻譯到外國去的東西不要給中國人丟面子,就答應幫忙了。
後來才知道他原來也沒有學佛、學過禅的。其實現在也很多這樣的人,這些在國外的中國教授,每位都懂禅,唉!真是可笑!他把翻好的東西寄來要我審查,我要他一部分一部分寄過來,全文一次送來我沒有時間。那時有位老道友黃居士,他現在都有九十多歲了,他英文程度很好,我那本《禅宗叢林製度與中國社會》就是他翻的。我就請他審查,看看翻對了沒有,有問題就來問我。結果看到那位教授把道場翻譯成墳墓,黃老居士很生氣,就講:這種錯誤怎麼得了?我不改了!唉呀!我就講,千古以來翻譯的東西各種錯誤是很多的,你也不要生氣了,還是給他改過來吧!何況,他把道場翻譯成墳墓還有道理的。什麼道理?中國人過去要和尚去墳上放焰口念經,蓋一個棚子,就說作道場了,習慣了。這教授小時候在國內,大概看過和尚在墳上念經作道場,因此他想道場就是墳墓嘛!但是你們同學千萬要注意!不要因爲常識不夠在外頭鬧笑話,你外出弘揚佛教不要變成黑揚佛教了。過去的鸠摩羅什、達摩祖師,這些大師們到中國來翻譯佛經,翻得那麼好,那麼准確,可不簡單。過去因爲有政府、皇帝的提倡,每一個翻譯的地方都有千把人,這些很高明的人集中在一起,一個名詞、一句話都研究了好幾個月才確定。不是像你們現在學了幾句外文,中文又只懂一點,然後就亂翻一遍,牛頭不對馬嘴!這是講到道場,特別插進這一段。
我們學佛的兩大觀念在這兒了,怎麼樣才是道,就是菩提,由彌勒菩薩代表,這講過了。第二個問題,怎麼樣才是修道的地方,也就是道場,由光嚴童子代表。修道的地方不在哪裏,一切在自己的心中。前幾年我要閉關,到處看地方,好多同學、老朋友都要我去他們那裏,有的房子我看了就跟他們說不行。也有人要送我地,那我還要蓋個房子,等蓋好了,也許我閉關都該改成閉棺了。忽然想想,自己也傻,還找什麼地方,都市裏就可以閉關,我住的地方門一關就閉關了嘛!心關了就關了,到哪裏才叫閉關啊?所以人家以爲我去了一個山頂上,其實我就在都市裏關了叁年。自己把門一關,當天就開了。不要特意找什麼清淨地方修道、出家,你心不清淨,哪裏都不清淨,去哪裏都沒有用!道場就是這個道理。你們去找什麼廟子?到廟子你才不妙呢!一樣的煩惱,一樣的痛苦。你真妙了以後,嘿!什麼痛苦的地方都是道場。注意!這是大乘佛法的要點。
彌勒菩薩代表菩提,把道是什麼搞清楚了。悟了道以後,找個地方行道,道場也搞清楚了。悟道、行道,地點也有了,現在開始學道。
持世菩薩──如何修行
「佛告持世菩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住于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如帝釋,鼓樂弦歌,來詣我所,與其眷屬,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
現在《維摩诘經》的主角換成了持世菩薩。我們要注意,每一位菩薩的名號同佛法都有密切的關系。持世是保持這個世界,世間一切法就是佛法,在家在俗是世間,世間法就是出世間法,沒有兩樣。做到這樣才能夠修持、行道。
佛轉向持世菩薩,要他代表佛去探維摩居士的病。持世菩薩向佛表示他沒有資格去,因爲他從前住在靜室修道,大概不曉得是在哪個山裏,又蓋了個茅棚或修個廟子,廟子裏也不清淨,就再找個房間,房間修成關房,什麼人都進不來,就清淨了。當時,大魔王波旬帶了一萬二千名天女來了。
你可能想,魔王爲什麼要帶著天女?要知道,大魔王是所謂的天阿修羅,還是有功德的,有相當的善心,但是嗔心煩惱不斷,一切業習的種子不斷。魔在古時是寫成磨,就是磨難、折磨的意思。挫折、煩惱都是磨。你肚子餓沒飯吃,飯就是磨。夫妻吵架,彼此就是對方的磨。後世把石改成鬼字變成魔,你就把魔想成鬼了。實際上修道人都有魔。譬如我常說自己一天到晚還受魔,但是什麼天魔、陰魔我都不怕,最怕人事魔。人找你麻煩,看到真煩死了。你不要以爲看到什麼叁頭六臂、牙齒露出來的、青面的,那些一點不可怕。人事魔最可怕了,我覺得人變魔可怕多了,這是真話,你們要注意這個道理。
另一個道理,魔跟佛是有同等力量的。基督教說上帝萬能,但是爲什麼卻不能降魔?上帝與魔鬼並存,上帝的本事有多大,魔鬼也有多大,那上帝就不見得萬能了,這個最重要了。佛法也是同樣道理,佛能夠降伏一切,最後還是降伏不了魔。在《涅槃經》上說,佛要涅槃了,就問這個魔王波旬,好了,我要離開這個世界,你總該高興了吧?魔王說,差不多,高興,但是也不高興。佛說,我走了五百年後,還有我的弟子,正法還可以住世,五百年後你還有什麼辦法來破壞佛教?這些在《涅槃經》裏都有。魔王波旬回答,你老人家安心去吧!我有辦法的,我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飯,講你的經。佛說,啊!你行!你厲害!這是魔破壞佛教的願力,我們眼看著這個時代都快要來了。中國老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的力量比你大。作人的道理也一樣,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好事沒有兩樣一起來的,可是壞事一來就好多接著來,這個娑婆世界就是那麼痛苦。
魔鬼不稀奇,處處都是魔,人生境界能不被魔所魔住就了不起了。魔王波旬是天界的大魔王,佛在《華嚴經》也說過,大魔王是十地大菩薩的轉變,他故意走魔王的路子來磨練人,看你能不能過關而成道。所以修行人並不必一定怕魔,經過一番魔障,道理進步一番,過了這一關你就躍進一步。
所以魔王波旬是天人境界,這是看不出來的。他帶了一萬二千個漂亮的天女,自己變成了帝釋的樣子。帝釋是欲界天的天主,住在忉利天又叫叁十叁天的中心,就是中國所講的玉皇大帝。持世菩薩正在靜室中修道,當時不曉得是魔王來了,以爲是玉皇大帝帶著天人來了,還吹打著音樂。經上沒有細說,但是一定還帶著五彩祥光從空而降,到了持世菩薩那裏。帝釋率領隨從向持世菩薩恭敬行禮,然後站到旁邊,是那樣的崇拜他。你看一個人修道到這樣,你們假使打坐或念經時,不要說來了那麼多天人,就來個土地公公或城隍爺給你磕頭,我看你不曉得要多高興了。老師啊!我功夫進步了,那個城隍爺土地公都來拜我了。你一定高興得發魔了,不只是發瘋。
「我意謂是帝釋。」你看,修行多難,持世菩薩是大菩薩了都分辨不清,以爲是天人玉皇大帝來護法了。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菩薩品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