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菩薩品第四▪P8

  ..續本文上一頁「而語之言:善來!憍屍迦!」就對他說,憍屍迦你來得好。憍屍迦是帝釋的梵文發音,有人說天主教基督教的上帝的英文是God,就是玉皇大帝憍屍迦的名字,我說這不一定,很難講,音是相近,但不要隨便牽強附會。

  「雖福應有,不當自恣。」持世菩薩接著批評他。你雖然福報大,是玉皇大帝,不要太驕傲放恣。古時中國的帝王權力多大,但是只敢說是天子,祭天時一樣要跪下來,自稱臣,這一套天人觀念看似神話,但它構成了宇宙觀念的製度,所以天人的福報比世間的帝王還要大。但是持世菩薩告訴他不要放恣,你看他帶了一萬二千天女,而且又有那麼多音樂,排場不得了。

  「當觀五欲無常,以求善本。于身、命、財,而修堅法。」持世菩薩接著對他說法,他教訓玉皇大帝,你還要進一步修行才行。我們出家修行的人不敢享受五欲的快樂。五欲是色、聲、香、味、觸,是修道人要遠離的。你又有天女,又聽音樂,又唱歌又跳舞。五欲福報享完了還是要墮落的,你雖有善報做了玉皇大帝,這個並非究竟,更應進一步修道向善。向上修到色界就要走禅定的路線,戒定慧的路線。你這樣可不行啊!

  修道的人要把四大肉身看空,觀身無常。這個世間的命,欲界的命沒有什麼了不起,分段生死的命非究竟。就算到了色界、無色界,變易生死的命也沒有什麼了不起。這些不是真的命,真的命是悟到菩提證道。至于財,古代人間皇帝擁有四海,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當了玉皇大帝,人世間乃至于欲界天裏面都屬于他的。人的生命身體是正報,財産物資是依報。譬如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光壽無量是正報,西方極樂世界國土,琉璃爲地,七重行樹等等,是他的依報。我們世上人有的身體有缺陷,有的特別健康強壯,這是正報。如果沒有房子沒有錢,那是依報不莊嚴。我們修行人要正報莊嚴、依報莊嚴,就要行一切善、修一切功德才能做到。有人這一生雖然生得端正,一切很好,就是沒有錢,因爲前生不布施的關系。

  有人這一生功業大,錢也有,但是身體有缺陷,例如清朝的曾國藩,是中興名儒,出將入相,那還得了!可是他一生受皮膚病所苦,身上像有鱗甲似的,一抓要出血的,所以有人說曾國藩是大蟒蛇投胎的。又我們曉得的有位第一等的貴婦人也是有皮膚病,一輩子治不好,沒有辦法。這就是前生持戒不清淨所致。又比方常用花供養佛,可能他生來世會長得莊嚴漂亮,像花一樣好看。不過你小心,好看也會找來很多麻煩,因果要注意!供養在不要發求好看的願,這個因一不對,果就不對了。供養花的時候要求一切爲衆生的福報,就是使人一見起恭敬心,不要只爲自己。

  回過來說,生命是正報,財物是依報。持世菩薩勸魔王波旬假扮的玉皇大帝,當然他不知道這是魔王,魔王的威力同玉皇大帝一樣的,天人沒辦法消滅魔王,魔王沒辦法消滅天人。我們這個亂世,在佛經上來說是劫數,這時叁界裏天人和魔王在作戰,佛經上描寫開始時天人容易失敗,最後天人反攻,魔王敗了,就帶領了無數的魔兵魔將,躲到蓮藕的一個洞裏。魔王用他的神通,把蓮藕的一個小洞變成了另外一個叁千大千世界,所以天帝就找不到他了。這蓮藕的洞在哪裏?就在我們心中。我們的心房裏也有個蓮藕的洞,這是表法的道理。

  像持世菩薩這樣的大菩薩,事前都看不出來這是魔王,他對魔王扮的玉皇大帝說,你應該看空了,「而修堅法」,堅就是修定,再進步上進,堅固。

  假如持世菩薩看出是魔王的話,他會不會還坐得住,會不會起恐怖心,這還是個問題。所以這魔王對他還留了一手,化成帝釋,正面來誘導。魔對膽子小的來嚇唬他,對膽子大的,像菩薩境界的嚇不住,他就現出可愛的面貌。這持世菩薩對魔王的說法,是正法,講得都很對,是善的一面。修行人行善業道,一切清淨放下。

  「即語我言: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可備掃灑。」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是覺悟,薩埵是有情。菩薩覺悟什麼?覺悟是悟道,有情是利他,自利利他是爲菩薩。菩提薩埵在中國文化就是道人,有道的人。菩薩在中國古代有幾種翻譯名稱,有叫開士、正士、大士。開士是開悟者。觀世音菩薩又稱觀音大士。

  魔王化身的玉皇大帝就勸持世菩薩,接受這一萬二千天女作供養,可以幫你掃地啊、燒水啊、抹桌子啊。中國後來送人丫寰說是「可備掃灑」,就是引用自鸠摩羅什翻的《維摩诘經》。

  「我言:憍屍迦!無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門釋子,此非我宜。」持世菩薩一聽,就說,憍屍迦,你不要誘惑我破戒,我是沙門,出家人,佛的弟子啊!連妻子都不娶了,還要給我一萬二千個天女!我的媽呀!怎麼得了!怎麼拿這非法之物,要我收下作供養!沙門是譯音,漢朝時譯作桑門。唐朝以後就都不用了,只用比丘,因爲印度不論那一道的出家人都稱作沙門,是通稱,等于中國人將修道的都稱道士,不管你是那一道的。比丘、比丘尼就是特稱,後來用習慣了,叫沙門也可以,可是根源要搞清楚。

  持世菩薩持戒很嚴謹,尤其出家沙門是比丘,修苦行(頭陀行)的比丘衣服不超過叁件。所謂叁件不是說天氣冷了,你穿百件不可以,叁件是以袈裟爲標准,披上袈裟還要露出膀子,在印度天氣熱可以,到了中國,尤其在天冷的地方,你怎麼能只被一件呢?所以就有了海青,海青是漢朝衣冠,大袖。頭陀日中一食,零碎的東西都沒有了,只帶個缽和淨水瓶,淨水瓶的梵文音譯爲軍持。中國古代有一句名詩:「空街夜雨注軍持」,就是夜裏下雨,拿個淨水瓶在外面接雨水。天落雨在中醫學上叫無根水,醫書上寫熬藥用無根水,就是下雨時半空中接來未落地的水叫無根水。這些都是常識,不告訴你們將來書都讀不懂。

  「所言未訖,時維摩诘來謂我言:非帝釋也,是爲魔來,娆固汝耳。」持世菩薩責怪魔王的話還沒講完,維摩居士這老兄就出現了,對他說,這不是玉皇大帝,是魔王,來擾亂你的!連是不是魔都搞不清楚!所以維摩居士第一句話就罵了他。

  「即語魔言:是諸女等,可以與我,如我應受。」維摩居士氣派大,就對魔王說,你怎麼把這一萬二千天女送給和尚?他怎麼行?統統送給我才對!他照單全收了。

  「魔即驚懼,念維摩诘,將無惱我?」魔王一看到是維摩居士來了,就嚇死了,心想,糟糕,碰到他了,這下完了,魔王這下要賒本了,就像《叁國演義》說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欲隱形去,而不能隱。盡其神力,亦不得去。」魔王當時就想隱形,不靈,又把所有的神通使出來,仍然逃不掉。

  「即聞空中聲曰:波旬!以女與之,乃可得去。」這些鏡頭連電影都演不出來的,當時空中有個大聲音就來了。波旬!叫魔王的名字,你趕快聽話,把一萬二千天女給他,你才走得了。

  「魔以畏故」,魔王聽了空中聲音的警告,大概是魔王老祖警告他,沒有辦法,害怕了。

  「俛仰而與。」這個文字用得非常美,俛仰是形容低下頭又擡起頭想了半天,舍不得,又不得不給的樣子,最後只好把天女給了維摩居士。

  「爾時,維摩诘語諸女言:魔以汝等與我,今汝皆當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維摩居士就對這些天女說,你們的老板把你們送給了我,就屬于我的了,第一個條件,給我聽話,先要發菩提心。

  「即隨所應而爲說法,令發道意。」下了第一道命令,然後維摩居士當場把一萬二千天女作了處理,教育他們。一萬二千人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維摩居士用大神通力,根據每一個人過去的業力,現在的個性,對每一個人分別作不同的教育說法,每一個天女都覺得維摩居士在自己面前作單獨教育,使得一萬二千天女,每一個人都發心修菩提正道。這兩句話可不要隨便看過去了。

  「複言: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娛,不應複樂五欲樂也。」教育完了,維摩居士說,你們現在肯修道了,有佛法清淨的法樂可以享受,再不要去享受世間五欲的快樂了。我們欲界是以五欲爲享受,有學佛的道友說,這個或那個是種享受。我一聽,這還在魔境界裏,說是信佛修道,老實講,資格不夠,只能說像那個樣子。講一句話你們出家人不要多心,大陸江浙一帶,在家人有時故意稱和尚爲和樣,和尚的樣子,南方話尚、樣同音。和尚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爲人師可以讓弟子道力生起,叫人和尚是真正尊敬的稱呼。你們不懂,看我叫住持法師爲和尚,還以爲我不尊重他。

  「天女即問:何爲法樂?」能夠懂什麼是法樂的,才夠資格稱作居士。這裏天女就問維摩居士,什麼叫法樂?注意!這裏正題來了。

  「答言:樂常信佛。」維摩居士回答,常常處處要恭敬佛,不是只有到了佛堂才如此,自己內心恭敬,才是信佛。不是叫你拜佛像,佛教不崇拜偶像的。那些泥巴塑的,木刻的,都不是真的佛菩薩,那是表法。真正的佛在哪裏?在你心中。佛經告訴你,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叁位是一體的。佛是化身,心是法身,衆生是報身。也可以說,佛是報身,衆生變成化身,這個無定位的。怎麼叫常信佛,怎麼是真正信佛?你現在懂了吧!不是迷信,不是去廟子燒香磕頭,你隨時恭敬自己的心,隨時恭敬一切衆生,不要看不起任何一個人,才是信佛。所以說,佛以佛眼看衆生,以慈眼看衆生,不是以怨恨輕視的眼光看別人,才是信佛,信自己的心。你們都是信佛的,但是嚴格來說,諸位都不夠資格。要隨時恭敬自己、恭敬別人啊!

  「樂欲聽法。」樂于研究、聽經、聽說法。你說佛已經不在了,那我聽誰說法呢?我們這裏有五六部大藏經呢!你們要看啊!我書房案頭上也堆著好幾本大藏經,我每天有問題就抽出來看,隨時研究。你們沒有我這樣用功吧!可見你們不樂欲聽法。你說讀書、看經沒時間,好苦,那就不樂了。讀書求學問是樂趣,談何容易!

  最近好多同學勸我,老師你不能這樣搞啊!算算一個禮…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菩薩品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