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這樣的基督徒同樣害怕。有一次有輛基督教的宣傳車開到我家門口,講了兩個鍾頭還不停,我已經忍辱波羅蜜吃了好幾個了,只好寫張條子遞出去,上面說;上帝曰不要騷擾別人的安甯。他看了只好把車開走了。人家問我遞了什麼條子,我說是道教張天師畫的符,只有他懂我懂。所以,不要搞這麼多形式,反而引人反感。
維摩居士成就的功德
上文都是在述說維摩居士的成就德行,道業是這樣深。接著是說明維摩居士成就的功德。
「若在長者,長者中尊,爲說勝法。」佛法所謂的長者,在過去印度是四種姓之首婆羅門階級中,年高德劭之人稱爲長者。後來佛教傳入中國,長者居士要具備十種德行,年高、有學、有德、有道等等,才堪稱長者,我們現在有時也依佛教的習慣,寫信給前輩時尊稱對方爲長者。維摩居士即使在衆多婆羅門階級長者衆中,也受長者們尊重,爲長者們開導說教更高的出世法門。
「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這裏的居士不是指長者居士,而是普通居士,是在家學佛的。維摩居士在居士衆中受尊重,在家居士多半對世法、世間的因緣還有貪著,不能完全解脫。維摩居士對居士說法,可以斷了居士的貪著習氣。以下的敘述句子都差不多,我們就不詳細講了。
「若在剎利,剎利中尊,教以忍辱。」剎利是剎帝利,是印度的四種階級之一,是帝王將相等人世間的統治者,僅次于婆羅門,釋迦牟尼就出生于剎帝利階級。好武功的人多半是不會忍辱的,無勇之人能忍讓固然是很好的德性,但是可能只是窩囊,有勇而能忍才是真忍辱。
「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除其我慢。」婆羅門是教士階級,至今仍然存在。
「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王子是世子,研究曆史深刻了就知道,愈是帝王家庭,富貴之家,就愈沒有忠孝,愈是骨肉相殘,古今中外皆然。
「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正宮女。」內官是太監,中國曆史上也稱黃門或中宮,佛教戒律中也有提到黃門,是非男非女之人。看中國曆史就覺得內官力量之可怕,完全是變態心理。得勢的內官連皇帝的性命,挑選繼位的皇子,都捏在手裏,外廷的大臣大將,一點辦法也沒有。看了《維摩诘經》可以了解,印度曆史也一樣。化正宮女是使後宮能夠清淨。
「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興福力。」庶民是老百姓。
「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梵天是色界初禅天的天主,是得了定的,已經是有大修行的天人,他們有定而無最高的慧。維摩居士還是可以教誨他們般若勝慧,因爲梵天仍然貪著色界天的境界,不能得般若勝慧解脫。天人也有欲望,例如愛幹淨是好色,藝術家愛美是好色,愛山水是好色,愛清淨莊嚴也是好色,都落在色界中。如何是解脫?能做到愛山林清潔同豬圈廁所一樣就解脫了。從前在四川我就碰過一位出家人,神通很大,只曉得大家管他叫瘋師爺,他一輩子住在過去那種茅房廁所中,不垢不淨,這就是解脫叁界相;但是如果他是貪著廁所,那後果不得了,來世要變蛆蟲。
「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帝釋是欲界天的天主,就是中國所講的玉皇大帝,不是大梵天,大梵天比玉皇大帝還要大。玉皇大帝生在欲界天中的叁十叁天,這不是第叁十叁層天的意思,而是那個天界的名稱就叫做叁十叁天,是由叁十叁個區域組成的,勉強比方說等于是天上的聯合國似的,玉皇大帝就是其中推舉出來的天主。欲界和色界有何不同?欲界天的天人同我們一樣,貪戀五欲之樂。大的五欲是色、聲、香、味、觸,小的五欲是笑、視、交、抱、觸。欲界天人也有男女之欲,不過帝釋天的孩子是由肩膀上生出來的,不像人世間孩子是向下生出來的。到了色界天,就沒有欲了。據說如此,你修到那兒去求證吧!
大家做功夫,欲界這一關就過不去,精滿不思淫做不到,晚上會漏丹,天人都會漏的。宋朝朱熹寫給朋友有首名詩,就是講欲:
十年浮海一身輕乍睹梨渦倍有情
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梨渦,就是酒窩,指美人而言。欲,最基本的一關是男女之欲,兩性關系都是荷爾蒙在作怪,你要是能化掉這荷爾蒙,也不要談修定通氣脈,就成功了一半。過了這一關,到了色界的幾關就比較容易。看各位修道,都是在二界關上徘徊,像跷跷板一樣,醒了就上升,不醒就再下墮。作功夫修道,到了一定程度就像站在跷跷板上,難啊!道家講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確有這樣的次第。煉精化氣做到了就精滿不思淫,氣滿了就不思食,神滿就不思睡,都是確實的功夫。到了這樣的程度,才能說基本上破了兩性欲的這一關,只是身欲。還沒破眼、耳、鼻、舌四個欲關呢!看了美麗的衣裳、秀麗的山水你還喜歡嗎?喜歡就著欲了。舌是食欲,比身欲還難解脫。譬如這有一杯茶,茶葉要一萬塊錢一兩,想喝一杯嗎?這一念就可以把你的欲逗起來,飲食之欲難解脫啊!
你能解脫欲就超越欲界天去了色界天,可是在色界天還要求解脫。這裏代大家提出個問題,你說欲、色這麼難解脫,可是有的人不愛漂亮,是無欲無色了嗎?還有的人,自己長得體面,可是偏偏愛上衆人認爲不漂亮又笨拙的人,原因何在?剛才說欲界是荷爾蒙在作怪,色界不是荷爾蒙在作怪,是神經在作怪。無色界呢?是感情的情在作怪,情人眼裏出西施就是情的原因。所以「乍睹梨渦倍有情」,碰到情,你一點辦法沒有。我積數十年之經驗,很多男女同學告訴我,他們這一輩子決不談情。我說,這個話好像是我前幾輩子發過的願,你碰到了個冤家,他不想你,你要想他。這就印證了紅樓夢的話:「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聚頭幾時休」,這就是情。
欲界的天人還同我們一樣有色身,到了色界的天人就沒有肉身,只有光明的光身,若有若無。無色界的天人連光身都沒有,但是這一念情還在。有再大的成就,父母、兒女、兄弟、男女的情不能斷,是永遠跳不出叁界的。問題來了,既然斷了情又何以稱菩薩菩提薩埵呢?薩埵就是有情,一切諸佛有情。中國有句老話,「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菩薩度一切衆生豈不是多情嗎?他們是已經把情、欲化作慈悲。當然,從邏輯立場來講,慈悲就是有情,但是佛菩薩的有情,是對一切衆生大慈大悲的大有情。所以,諸佛菩薩都是我們的大情人,你念他們,他們就會念你,會加庇你。這個情就不是世俗的情,是真慈悲,愛一切衆生。爲什麼要再叁跟大家講這個道理?要真求修證,根本就在這條路上,就在此處下刀子,這裏病根拔除不了,解脫無望,這一點非常重要。
現在回到經文,所以維摩居士在帝釋天教化天人,一切無常,不要貪戀欲。
「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衆生。」護世是天神,廟裏的四大金剛就是護世天神。是欲界天中層的四天王天的天神,我們這個地球世界就受他們的保護。譬如韋馱菩薩,相傳就是四天王中南天門毘沙門天王的一名天將,他是在中國唐朝時始爲人所知。當時有位禅師在終南山上坐禅,一時陷入昏沈跌下山崖,被護法天神托住而沒摔死。禅師叩謝,請求天神現身。天神現身自稱是韋馱,禅師把韋陀相貌描真繪下,才流傳于世。在我們這一個賢劫中,一共會有一千尊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出世的佛。韋馱菩薩是發了願,將會是賢劫一千尊佛當中,最後一位出世的佛。
上面說了維摩居士成就的功德,無論他處在哪裏,在哪一行裏,都是第一流的聖者,都能夠領導他人。他是我們在家出家的人學習大乘菩薩道的榜樣,也是儒家所講的「化民成俗」,教化民衆而變成社會的一股風氣。維摩居士不但做到對世間人「化民成俗」,還能教化天人。我常用一句俗話來說笑,人家問我多大歲數?我說「逢人大一歲」,地位呢?是「逢官高一級」,至于作人,則是「見人矮一輩」,作到了這樣,就是維摩居士了。下面開始是進入《維摩诘經》的正題了。
居士病了
「長者維摩诘,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衆生。」維摩居士修成功了前面所說的,以無量無數的方便法門,充分地利益一切衆生。
「其以方便,現身有疾。」但是維摩居士生病了。佛爲了解脫生老病死而出家,以維摩居士這樣一位居士如來,雖是古佛化身,成就如此之大,結果還是有病,這佛法怎麼去學?不但維摩居士,連釋迦牟尼佛到八十一歲入涅槃,寒風發背,生病而死。怎麼寒風發背?佛年輕的時候在雪山修苦行六年,現在要你們打坐時身上披蓋好,佛當年可沒有這樣的設備,所以成了宿疾。佛有一次這老毛病發了,叫弟弟阿難去化緣,要酥油來熬藥。阿難去到維摩居士家裏化緣,被維摩居士罵了一頓,本經後面會講到。我們衆生有病,爲什麼諸佛菩薩也不能離開病?這是個大問題,是個話頭,要去參。
我們看佛經,佛與佛見面時會彼此問訊;「少病少惱否?衆生易度否?」可見,成了佛在現身時免不了病,也免不了度衆生的煩惱。衆生不容易度是當然的,有時度得佛都要生惱。有些同學寫信問候我:「少病少惱否?」我看了真啼笑皆非,我又不是佛,你也不是佛。
「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並余官屬,無數千人,皆往問疾。」因爲維摩居士有病,消息傳來,從國王到各界人士有好幾千人,都去探視。那個時候整個印度沒有多少人口,這麼多人去看他,那是轟動了全國。可以看到維摩居士道德學識的威風之大。
「其往者,維摩诘因以身疾,廣爲說法。」對前來探病的衆人,維摩居士以生病作機會教育、教化大衆。
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
「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維摩居士怎樣說法呢?我們可以想象他躺在病床上,向來探病的人說,諸位,我們這個父母所生的肉身是不會永恒存在的,而且不堅固,脆弱,很快就會壞掉了,不要信賴這個身體。…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方便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