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佛國品第一▪P6

  ..續本文上一頁如有善根智慧,這一生碰到增上緣變得更好,因此連續下去所緣之緣,他又去弘揚佛法布施功德。這個所緣之緣又經叁緣和合,帶到他生來世的善根增長,是「等無間緣」,等是平等的輪轉,無間是因緣無間隙。

  凡夫衆生的善惡因緣累積了很多,成佛之後這因緣還不會斷,甚至過去結的冤家仇人都成了這一世的眷屬善緣。有句話說:「未曾成佛,先結人緣。」你得了道要度衆生,如果功德、法緣不夠,還是無法度人。我們要學佛的人也一樣,如果法緣不夠,功德不到,就碰不到善知識。就算碰到了,自然也會離開,或是有阻礙。所以因緣要自己去培養。

  我們解釋了因緣的道理,了解一切法皆從因緣而生,無主宰,沒有一個上帝或命運來主宰,八字命運事實上就是因緣法。宗教家都講生命有個主宰,有個管你的。有許多迷信的人常說,因爲不拜某個菩薩就被降罪了,不拜某個鬼就被附身了,這些不是佛法,因爲讓神鬼作了你的主宰。菩薩無論有緣無緣都要度,對壞人更要教化,怎麼會因爲不拜他就罰你?這哪算是菩薩?不要說是超人的主宰了,即使是個年紀大的人,或有道德修養的人,都會包容別人,難道菩薩連這樣的胸襟都比不上嗎?一切法無主宰,那麼是自然來的嗎?如果說是自然來的,就成了唯物思想。所以一切法無主宰,也非自然,是因緣所生。因緣道理是全部佛法的基礎。

  「無我無造無受者」,一切法緣生性空,所以一切法中無我,宇宙萬有皆是因緣所生,無造者,也無受者。無我、無造、無受是佛法講性空的最重要的叁個要點。讓我們用自己的生命來參究,現在大家坐在這兒,如果講無我,大概只是說說的,明明覺得有我坐在這兒,怎麼說無我?大家所學各種五花八門的功夫,你打坐時能做得到無我嗎?功夫做得愈好,恐怕這個我反而愈牢固了,都認爲「我」最了不起。爲什麼做不到無我呢?因爲犯了叁個錯誤:有我者、有造者、有受者。一打起坐或一念起佛,你下意識就有「我」在做功夫的念頭。做功夫的時候,不論你觀想、持咒、練氣、念佛,都是自己在那裏造作。最大的錯誤是有受者,把自己的感受狀態放大,自以爲是在做功夫。所以大家上座也好,不上座也好,要隨時參究無我者,我者究竟是什麼?是這肉體嗎?肉體不過是個殼子,是暫時借用的,「我」不在這裏面,要真正參究我在哪裏。

  一切法皆是因緣所生,身上覺得氣脈動了也不是我,可能是今天吃對了或吃錯了東西,再不然可能有輕微的感冒,頭有點微脹就自以爲是氣沖動,這都是自我在造作。衆生本來無我,妄認有我,這才是真正的大妄念,並不是打坐時思想不停叫妄念,那是小玩意兒而已。你平時不知道打多大的妄想,總以爲有我的存在。明明沒有一個造作的、沒有一個主宰你的,你自己卻有意或無意地,總覺得有一個力量值得信任、值得依賴,是佛菩薩也好,上帝也好,或是自己的命運;再不然就依賴自我,相信自我不會錯,這是愚癡到了極點。

  自己想想,是不是如此?你說坐了一上午,精神很好,這當然,你坐在那兒什麼活兒都不幹就像是休息,精神當然好。你說這是功夫,這不是自欺欺人嗎?無造者,自己卻在亂造境界!無受者,可是偏偏自己玩弄感覺。你昨天打坐覺得境界很好,今天再坐,那個境界怎麼失掉了。你能修得成,它就能壞得掉。天地萬物萬事凡是靠修道來的,不修就一定壞。房子造好的那一天就是房子毀壞開始的那一天,也就是莊子所說的:「方生方死」。你在這兒做點功夫都是因緣,有這樣的場地,你是個有閑人,有人幫忙弄飯,你有個墊子坐著,有空調開著……記著,此中無我無造無受者啊!

  一切因緣生,緣起性空。既然性空,我何必學佛呢?有一樣東西也不空也不有,「善惡之業亦不亡」。既然無我無造無受者,那你說:我不妨作惡吧?不是教條禁止你,是業力不失!你說:空了還有什麼業力?有空的業!空就是因緣,就是因果;空爲因,所得的果報是清淨。同樣,善惡的業果不會喪失。我們懂了這些道理,就懂了「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始在佛樹力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這是贊歎釋迦牟尼的成佛經曆。「始在佛樹力降魔」,佛于叁十二歲在菩提樹下,以智慧之力降伏了一切魔。什麼是魔?煩惱魔、死魔、五陰魔、天魔,這些在前面說過了。「得甘露滅覺道成」,打坐的人,頭頂發生清涼,腦下垂體分泌液體流到嘴中,覺得香甜不絕,叫甘露灌頂。這還不算得定,要慢慢一步步修去,也許才可以得定。如果連這甘露都沒有,嘴裏幹幹的,甚至發苦或一身燥,那就不用說了。《維摩诘經》這裏所講的甘露,不是這種有形的甘露,是形容智慧的甘露。得寂滅之道,也就是得涅槃之道,才叫作證得甘露。得甘露滅,是滅掉一切煩惱一切生死,就是覺道成。

  「已無心意無受行」,佛學中的心、意、識是叁樣不同的東西。想是心,譬如你出門時腦子裏想了不知多少事,那是心。念念不忘叫意,念就是意,就是不用再提起思想的。你出門時放一百元在口袋裏,你沒有去想它,可是你知道身上有一百元,這叫意。識用現代的話說,是心理狀態。在本經中,意也包括了識。真開悟的人無心地無意識,但不是變成白癡,也不是死亡,他的智慧真正開發了,比凡夫高明太多了,而且心意識到達了緣起性空。

  感覺狀態不是心意識,醫學上可實驗的。比如人到了絕對昏迷或剛剛死亡一剎那,你碰他一下,他還是會有反應,這是感覺,是受陰境界。又如斬斷蚯蚓,兩截都會動,它的意識狀態分散了,動的余力是受陰境界的感覺本能。行陰是生命的動力,生命的本能,永遠在動。行陰靜止了才叫得定。比如我們靜坐時偶然可以得到心意識短暫的清靜,也可以短暫忘卻了生理上的感覺,但是你的血液還在循環流動,你的呼吸仍然不停,就是行陰還在,不是真正的定。所以證得菩提道果的人,沒有心意識,也沒有受,也沒有行。

  「而悉摧伏諸外道」,因此,能夠摧伏一切的外道。心外求法叫外道,道在你自己心裏,不在上帝、不在佛、不在境界上氣脈上,氣功咒語都不是。

  「叁轉*輪于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天人得道此爲證,叁寶于是現世間」,這是繼續贊歎佛。佛說法那麼多年,嚴格算來只有叁轉*輪,就是小乘道講苦、集、滅、道四谛法門,中乘緣覺道講十二因緣所生法,大乘道講六度萬行。也有認爲叁轉*輪都是在講四谛法門,不過每次講的境界不同。輪是形容詞,表示周圓旋轉的力量,像個輪。大千是這個大千世界。*輪一向是清淨的。一切世間天、人都因佛法而得道,可以作證明。佛、法、僧叁寶,因而呈現在世間。

  「以斯妙法濟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度老病死大醫王,當禮法海德無邊」,佛用妙法度衆生,真正開悟了,只受這一生果報,從此不再退墮,恒常在涅槃清淨中,是度脫了老、病、死的大醫王。因此贊歎佛法廣大淵博,浩如大海無量無邊。

  佛在世時有九十六種外道,你可不要輕視外道,外道都很講究做功夫,都真實吃素,都戒飲酒,他們的行持可能比你自稱佛弟子的還要徹底。外道修持最高可以往生無色界天,超過了色界天,很了不起喲!但是外道是靠修持造作,一旦不修持造作,就會退轉,照樣在六道中輪回。真正佛法一悟千悟,永不退失。大乘菩薩到了第八地以上的果位,才可以說一受不退。

  「毀譽不動如須彌,于善不善等以慈,心行平等如虛空,孰聞人寶不敬承」,對世間的诋毀或是稱譽全不動心,像須彌山一樣不動搖。對于善人和惡人,佛徒和外道,均能夠平等地以慈悲心對待。心理和行爲、起心和動念,都是平等如虛空一樣,無不包容,是人中之寶,誰不尊敬!

  「今奉世尊此微蓋,于中現我叁千界,諸天龍神所居宮,幹闼婆等及夜叉」,這個寶蓋能遍覆叁千大千世界,但究竟是什麼東西?如果照佛經直講,就是神通所變化的。你如果正信佛法,它就不是神話故事,而是個事實。我們要好好從實證的立場來研究一下,這個世界是一個寶蓋,我們的身體也是個蓋,卻是個壞蓋,但也可以轉成寶蓋。我們現在是在佛的寶蓋之內,但也是在自己業力的蓋覆之內,被遮住了。你人坐在這裏,心可以去到外層空間,但是身子動不了,被蓋住了。要轉化這業力之蓋,就要有真正的修證功夫。

  寶積這裏贊歎說,我們每人今天將這小小的蓋奉獻給佛,在這小小的蓋子中,現出了我們的叁千大千世界。這個問題要參,不能看過文字就過去了。我們這一心遍覆叁千大千世界,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但我們雖然在寶蓋中,卻找不到它。現在借用神通的情節說明,我們此心與寶積所奉獻的寶蓋是同一功能。在這蓋中,一切天人龍神,天龍八部等所住的宮殿,都在其中顯現。

  假使有人說你要落入畜生道,你一定會不高興;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的人性中就有獸性,人有時的言論思想就是禽獸的行爲;但有時又是聖人的思想行爲,有時一念就在地獄中。六道輪回天龍八部都在這一蓋,這一念之間,也反映在我們的生理、心理、動作、相貌、言語上。所以一心能蓋萬法,我們的心性自體,就是同這個寶蓋的作用一樣。

  「悉見世間諸所有,十力哀現是化變」,在寶蓋中看見世間萬有,佛哀憐慈悲衆生,用十力呈現這個變化。「佛十力」就是:

  (一)知是處非處智力:佛于一切因緣果報審實能知,如作善業定得樂報,稱知是處:作惡業、得受樂報無有是處,稱爲知非處,如是種種皆悉遍知。

  (二)知叁世業報智力:知一切衆生叁世因果業報之智力。

  (叁)知諸禅解脫叁昧智力:只有佛知道一切禅定是求解脫,不是在玩弄色身或意識境界,而且知道用哪一種禅定來教導哪一種人。這裏的禅是禅定,不是禅宗。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人的根器不同,但只有佛有此智力,知道如何使人真正開悟,怎麼樣則不能開悟,…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佛國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