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略說 第九章 淨諸業障菩薩▪P2

  ..續本文上一頁以,他們諸位菩薩們就吃素了。不過,吃素也殺了一半,植物也有生,無命有生。生與命有分別,萬物都在生生不息。命再加上妄想,有靈性。真要做到不殺生很難,除非你的禅定功夫到達叁禅天,可以不吃不喝不呼吸,否則,你呼吸也在殺生,空氣中有細菌。嚴格說不殺生,太難了!我們只好姑且培養一點慈悲心。

  二妄相依,生理的四大與心理的妄念,兩者互相影響,我們整個人生都受它們影響。有時候,心理的理性告訴我們不要沖動,但是,生理上的需要控製不祝有時候,生理很正常,心理受了刺激,也顛倒造業了。

  有妄業故,妄見流轉。這是第四重錯誤,産生不正確的觀念、思想、見解,這叫妄見,誤認爲生命在輪回流轉。于是,拚命修行想跳出輪回,想要達到涅槃境地。這樣對不對呢?佛說你錯了,這也是妄見,妄見涅槃;這也是大妄想、大貪心,把小貪心換成大貪心而已。圓覺經屬大乘佛法,不講小乘,所以這裏說:“厭流轉者,妄見涅槃。”實際上我們的輪回不要緊,沒有事,輪回也空,旋轉跟我們有什麼相關?像現在我們坐在這裏,生命有沒有流轉?有。心髒在跳動,血液在流動,細胞不知死了多少,也不知生了多少。不過,你還是你,沒有變過,也沒有動過。

  【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因此,凡夫不能入道,凡夫不能成佛,乃至包括聲聞、緣覺、菩薩不能成佛,什麼作障礙?妄想顛倒。由此不能入清淨覺,不能恢複本來清淨的自性。並非我們本來的覺性抗拒你悟道,假如你認爲有個可以入道的方法,或者覺得有個空的境界,那就不對了,那就不是本來清淨,那就已經不清淨了,只要有一個境界存在就不是清淨本覺。清淨不是你修出來的,若有修有證就不是了。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注意!凡夫的動念是錯,修道人想把妄念息滅剔除求個清淨也是錯。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爲己主宰。】

  那麼,錯在那裏呢?都是一念無明障礙住了,由無始劫來的無明作了自己的主宰,沒有真正明白自己的本來自性。

  【一切衆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

  一切衆生自有生命以來,就沒有真正的智慧。所以,學佛的成就不是功夫的成就,而是智慧的成就。身心等性,皆是無明。什麼是無明?我們的生理以及心理,包括思想、觀念、見解、感受,身心全體都是無明。動念是無明,息念也是無明,所以都不對。無明本身不能破無明,例如人自己不能作自己生命的主宰,不能決定自己想活多久就活多久,不能想了斷自己的生命就了斷自己的生命,說走就走,你辦不到。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爲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我們的身心都是無明,從誤認爲有一個我開始,有我就有你,你跟我就不一樣,你是你,我是我。喜歡我的人,我就跟他交往,他對我很好,他很愛我,好吧!我就跟他結婚。他做事順我的心,自然就升他的官。這就是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看不順眼的人,或不如我意的人,就討厭他。我曾經講過所謂愛情都是自私的、自我的,我愛你那是因爲“我”愛你,而且愛本身就是占有欲,你是屬于我的;然後,愛不到就恨,或者相處久了,對方的缺點被發現了,看不順眼了,彼此的想法不同,于是怨恨就來了。這就是人,是不是這樣?

  爲憎愛心,養無明故。憎愛心從那裏來的?從無明而來。由無明産生的憎愛心,再養無明,再增加無明,連環相續,在此循環中求道,永遠不能成佛。

  【善男子,雲何我相?謂諸衆生心所證者。】

  什麼是我相呢?謂諸衆生心所證者,就是我們心理上或觀念上所認爲、所知道、所證得的境界。譬如張開眼睛,我可以看見東西,我注意一下,我的身體有所感覺,就是這個“我”。這個“我”是什麼?這是心的作用,心在那裏?不知道。大家閉起眼睛打坐,有個黑洞洞的境界,好像這就是我,這是我所證的。睡眠時,躺在床上,閉起眼睛,我要睡了,慢慢地睡著了,這也是我相。

  “諸衆生心所證者”所包涵的意義很廣,我們自己所認爲如何如何,這都是我相的作用。我活著,我會思想,我有感覺,我有煩惱,這些都是我相,“諸衆生心所證者”。再進一步對修行人來說,不管在家或出家,修行一天有一天的效果,唉呀!我昨天拜了佛,回去作了一個夢,夢到了菩薩,這本來是個夢,結果把夢抓得牢牢的,認爲這就是效果,這就是我相。甚至于修行打坐作功夫,我今天好清淨啊!一個念頭都沒有,我空了。你覺得空了,那是你心所證者,那是你的心所造出來的,這也是我相。

  心所證者就是我相,叁藏十二部所有佛經要我們破除的就是這個,譬如講唯識的法相宗,把心的我相分爲百法,“俱舍論”把心歸納爲九十八個結,如果能解開此九十八個心結就成道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則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佛說譬如有一個人,身體非常健康,沒有任何病痛,沒有任何不舒服,則忘記了身體,忘記了我的存在。假如這個人身體不健康了,生病了,不舒服了,此時,“微加針艾”,用針灸治療,在身體上紮一針,則知有我。由此證明身體內部,乃至皮膚外表,處處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這是很好的一個證明,我在那裏?每一個細胞都有我。

  其實,身體是身體,不是我,它只是個機器,可是,人會愛惜這個身體。佛在此說明一個道理,本來無我,我的存在只是一念之間,我們搞錯了,認不清楚,以爲處處有我,因此不能成道。學佛或是出家修行就是爲了成道,成道就是證得無我,可是,世間的修行人天天打坐修行,搞了十幾年,有沒有我呢?那個我愈來愈大,因爲他覺得我有功夫,別人都不如他,所以,這個“我”更大。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于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你看!佛說一切衆生認爲自己悟道,修道成功了,乃至證得如來境界,無所從來亦所無去,最後以爲我已經空了,清淨了,沒有妄念了,涅槃了,寂滅了;有得道、悟道的觀念,這正是我相。注意!“圓覺經”是了義經,了解盡管了解,很不容易到達。“圓覺經”說即使到達了這個境界,已經落于我相。照這樣說來,修行要達到無我,幾乎做不到。到了清淨涅槃,一念不生,這正是我相呢!換句話說,這正是業力的根本呢!你看難不難?

  【善男子,雲何人相?謂諸衆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複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爲人相。】

  什麼叫作人相?人相的根本是我相,有了我相,就覺得我與你與他不同,人相是由我相所分化出來的。“圓覺經”說:“謂諸衆生心悟證者。”這又是另一句話。上面說過我相是“謂諸衆生心所證者”,心所證者是我相,心所了解到的感受、思想等等。什麼是人相呢?心悟證者,悟到了什麼事,此悟心即是人相。

  “悟有我者,不複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這四句話不太容易了解。悟到另外有一個我存在,離開這個肉體,另有一個靈明覺知的我存在,空空洞洞,清清楚楚,道家謂之“元神”,或者認爲這就是“法身”,此時,不再認爲肉體就是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其實,此所悟到靈明覺知的我也是假的,這也是我們一念所造成的。例如我們在夢中所覺得的我,這個我是假的。悟亦如是,所悟非我,所悟到的清淨境界不是我,能悟之心也不是我。

  “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爲人相”,認爲自己已經悟了,而且認爲自己超過一切聖賢,這個人不行,那個居士不行,那個法師也不行,那個活佛也不行,現在人都不行,古人呢?古人也不行,他們都錯了,只有我對,這都是傲慢的心理,一副得道的樣子,這都是人相。所以,很多學佛的人,一見面就是阿彌陀佛,滿口佛話,一身佛氣,著相著得厲害,一聽到對方也學佛,好哦!信佛好哦!假如對方不學佛,則眉頭一皺,好像罪大惡極似的,幾乎所有的宗教徒都是這樣,這都是我相、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殚證理,皆名人相。】

  佛說修行人已經明心見性,證到涅槃境界,若有一絲一毫我已成佛的念頭存在,就是我相。“心存少悟,備殚證理”。心中存有一點點我已經悟道的心理,唉呀!這些衆生好可憐哦!這是指真已經悟道了,可是悟迹未除。“備殚證理”,什麼般若呀!唯識呀!無所不通,道理都懂,功夫也到了,如果有一點悟心未忘,“皆名人相”。好難啊!

  【善男子,雲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有了我相,就有人相;有了人相,就有衆生相。我相、人相、衆生相都是差別心理、不平等心理。佛說衆生平等,什麼平等呢?性相平等,一切衆生生命的根本都是一樣的,以及生命的作用現象是一樣的,但是一般凡夫不會覺得平等。不平等,就有衆生相。

  什麼是衆生相呢?“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我相,“心所證者”;人相,“心悟證者”;衆生相,“自證悟所不及者”。很清楚,條理分明,而且文字又優美,這就是佛經文學。“自證悟所不及者”,人了解自己容易,了解他人難,人所想到的都是自己,別人如何就不管了,所以,你所想不到的就是衆生相。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雲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雲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

  接下來佛舉個例子來說明衆生相,譬如有一個人說:“我是衆生。”我們聽了這句話,就知道他所說的衆生,並不是指我,也不是指他,而是指許多人。“雲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例如有人罵:“這些衆生多可…

《圓覺經略說 第九章 淨諸業障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