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西不可以多看。吩咐完後,就帶小和尚下山到城市裏逛,逛了幾天,回到山上。老和尚就問,看了那麼多稀奇新鮮的東西,什麼東西最可愛最好看?小和尚說師父啊!看來看去,還是老虎最可愛。
這個故事說明了人性的根本問題,屬于生理?屬于心理?不是那麼簡單,要了解這個問題,必須研究所有佛教經典,包括密教部分。一般修行的人,不論是在家或是出家,在修行的過程中,一定會碰上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即使有人解決了欲的問題,但是不要忘了前面所提過的“情”、“愛”與“欲”還是同樣的東西,只是層次不同。沒有欲,那有沒有愛?沒有愛,那有沒有情?不只是對人的愛,對物質以及名利,乃至留戀一花一草一木,皆是如出一轍。所以修“頭陀行”的人,要厭離叁界,有句話“頭陀不叁宿空桑”,以免對這棵樹留情。甚至嚴格說起來,有些修行方式,對于親情的愛意都不能有絲毫的沾染,都必須了斷,由此以觀,修行是很難很難的事。
【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欲不只一種,除了男女之間的性欲之外,例如愛錢財、愛名,乃至名利都不愛,愛清高,也都是欲。由于種種的欲望,它是一股力量,使得你不得不去攀緣,使得你千方百計想去了緣,這些更引發增長根本的愛欲,使得我們永遠在生死中打滾受累。
【欲因愛生,命因欲有,衆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爲因。愛命爲果。】
男女兩性的欲是從愛而來,我們的生命則由欲望而來,男性的精蟲與女性的卵子與我們的愛欲相結合,便有了我們。而我們都愛惜自己的生命,爲什麼愛惜生命呢?還是以欲爲根本,“愛欲爲因,愛命爲果”。
世界的人都喜歡看漂亮的人,但是,天下最漂亮的人是誰?是自己,對不對?在鏡子裏看自己,越看越漂亮,怎麼看怎麼美,百看不厭。
佛經裏提到釋迦牟尼佛的兄弟難陀出家的故事。釋迦牟尼成佛之後,他的兄弟一個一個都跟他出家了,最後留下難陀,他的父王也准備將王位交給難陀。不只是這位父王擔心釋迦牟尼佛會將難陀帶去出家,難陀的妻子也害怕丈夫會出家,所以對難陀管得極嚴。難陀要出門,在離開之前,先在難陀的額頭點上口紅,規定口紅沒有幹以前要回來,否則處罰。難陀的妻子長得非常漂亮,難陀也非常愛,所以無話不聽。怕太太是因爲愛太太,因爲愛,所以怕,不愛就不怕。後來因緣成熟。時間到了,釋迦牟尼佛托缽來到王宮化緣。難陀的妻子當然緊張,怕丈夫隨佛一去不回,但是,難陀不出去也不行,兩人爭執了老半天,最後還是老辦法,用口紅在難陀額上一點,規定把飯送出去,倒在缽裏,馬上回來。難陀到了門口,把飯一倒,釋迦牟尼佛沒有講話,用手一招,難陀就跟他走了,難陀就跟他走了,難陀便如此出家了。
難陀出家以後,六神不安,無心修道。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告訴難陀說帶他去東海玩玩,叫他抓住衣角,使個神通,便到了海邊。沙灘上有具屍體,佛陀帶著難陀慢慢走向它,這具屍體是女的,雖然死了,仍然很漂亮。佛叫難陀仔細看看屍體臉上有什麼?屍體的臉上有一只白白的蟲,佛問難陀知不知道這蟲從哪裏來的?難陀不知,佛說這只蟲是這具女屍體的主人變的,因爲太愛自己的面貌,所以死後舍不得自己的美色,變成蟲在屍體臉上爬。
然後,佛又問難陀去過天堂沒有?一般凡人哪能去得了,于是,佛又叫難陀抓住衣角,升到欲界天。天上美女成林,佛問難陀這些仙女比起你的妻子如何?唉呀!簡直不能比啊!太漂亮了!既然你喜歡這裏,就到處多玩玩,我等會兒再來接你,佛說完就避開了。難陀當然高興極了,在衆美色中穿來走去,看到的都是美豔動人的仙女。難陀後來覺得奇怪,怎麼沒有男人?仙女告訴他男性只有一位,我們這五百位仙女都屬于這位男性的天主。那麼,這位天主呢?仙女答道,我們的老板還沒有上升,正在人間修行。又問,此人是誰?他名叫難陀,生在印度,他的哥哥是佛,他現在跟著他的哥哥出家修行,等修行果報成功以後,上升做天主,我們在此等他。難陀一聽,趕緊回頭找哥哥。佛說你知道了,好!我帶你下去好好修行。難陀回去以後,盤腿也不怕腿痛了,念佛也不怕心亂了,拼命用功修行,用功的目的當然是爲了這五百天女。
過了幾天,佛告訴難陀說有個地方你要去看看。哪裏?地獄。到了地獄,景象當然很可怕,其中有個大油鍋,火燒得猛烈,兩個惡鬼手拿叉子等著,看得難陀又害怕又好奇,問這兩個惡鬼,你們等什麼人?此人犯什麼罪?惡鬼說此是淫惡之罪,此人現在正在修行,但是,修得動機不純,爲了貪圖性愛之欲而修行,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此人享完天福以後,便到地獄來受此果報。難陀一聽,大吃一驚。這下子才真發心修行。
人最愛的是自己的生命,爲什麼會如此愛惜生命?這就是欲的本身,“愛欲爲因,愛命爲果”,二者互爲因果,而循環不已。衆生愛已命的欲最嚴重。所以,打坐修行要空掉自己的身體。希望能忘掉“我”,結果忘不掉,空不掉,“愛欲”之故。所以,以人類文化來說,愛惜自己的生命是必然的現象。若論及愛情的哲學,愛情的出發點如何?是不是自私的情欲與貪念呢?喜歡異性,以及愛惜自己的生命,這些都是貪的根本,也就是生命的根本,生生世世輪轉生死的原因。
【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複生地獄餓
鬼。】
有了愛欲之心以後,更産生自私的占有欲,然後,合于我心意的就是順境;達不到我的需求的就是違境。順境時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碰到違境就産生痛苦,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人生的痛苦乃是因欲而來的,與欲相違,或是欲望不滿足,便耿耿于懷,渾身不自在,所謂“有求皆苦,無欲則剛”,這世上有幾個人不爲自己的貪求和物欲掉入名利的牢籠呢?
在佛法中,一般將痛苦歸納爲八苦,細分還有二十種苦、十八種苦、十二種苦等等。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
生苦,人活著便有許許多多的苦,從小就經曆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長大以後面臨生活就業的壓力,光是這些,苦不苦?苦啊!
老苦,年紀大了,眼睛看東西模糊了,走路也走不動了,吃東西也咬不動了,這個時候蹦蹦跳跳的機器不靈了,兒子媳婦也不理會你了,你說苦不苦?
病苦,那更不用說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張飛都怕,你病的時候滋味如何?
死苦,人死時,四大分散更是痛苦,別說死,未死聽到死、想到死都心有余悸,莫可奈何。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四個階段,誰都不能免。
求不得苦,所追求的得不到,想做生意賺錢,偏偏虧本,買股票碰到長黑全被套牢。古人有兩句詩說: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叁。”
人生如意的事太少了,大部分都是拂逆其心,而且碰到不如意的事,往往還不能隨便跟別人講。
愛別離苦,所愛的人不能在一起,像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碰到戰亂,背井離鄉到了臺灣,而親人父母妻子兒女則留在大陸,這都是愛別離苦,令人扼腕長歎。
怨憎會苦,不是冤家不聚頭,人與人在一起永遠是恩恩怨怨夾雜不清,所以我們看一個家庭的夫妻,就算恩愛甜蜜,也難免都要吵架,碰上冤家嘛!
前面這七種苦已經夠受了,再加上五陰熾盛苦,更是火上添油,不可收拾。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也就是人活著受生理心理的煎熬,例如身體上的冷、熱,情緒上的低落、煩悶等等。這八種苦其實就是違境,令我們的愛欲處處不能痛快。至于人生的順境呢?那可難了。中國人有兩句老話“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很准的,相信嗎?請小心!
“背愛心而生憎嫉”,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管人和事,一違背了“我”的愛欲,憎恨和嫉妒便産生了,這種身心的煎熬誰沒嘗過?青年朋友談戀愛也是這樣,我看得順眼,合我意的,我就愛,愛不到就悲而恨。嫉是嫉妒,吃醋了,這是人天生的占有欲,不只是女性容易嫉妒,男性也一樣。女性的嫉妒在愛情上表現得突顯些,男性在嫉妒的表現上範圍廣,你的學問比我好,你開得車比我大,你戴的手表比我名貴,心理上都不舒服。正由于這些心理的作用,“造種種業,是故複生地獄餓鬼”,便促成種種不同的行爲,所以自己便掉入地獄餓鬼道裏去,萬劫不複了。
講到這裏,剛好最近有一位在美國的同學寫信來,問我地獄到底有沒有。他說他看了一本書叫作“大師在喜馬拉雅山”,作者好像是一位喇嘛,這本書對他的啓發很大,但是書上說根本沒有地獄,地獄是宗教家拿來嚇唬人的,這點讓他覺得很疑惑。
各位!您說地獄有是沒有?我在此先講一個故事,以前有位讀書人去問一位法師,有沒有地獄?這位法師說沒有。這個讀書人覺得不對勁,再去問一位禅師:師父啊!有沒有地獄?有。讀書人說:師父啊!這就怪了,我問某某法師有沒有地獄,他說沒有,問您老人家,您卻說有,叫我相信誰呢?這位禅師問他說:你有沒有妻子?有。某某法師有沒有妻子?沒有。好!某某法師說沒有地獄是對的,而你就不能說沒有地獄。這位法師答得非常高明,字面下大有深意。地獄餓鬼有沒有呢?有,絕對有,而且在人間的地獄比看不見的地獄還明白得多。人世間有很多地獄,大家在地獄中住慣了,還當成是樂園呢!但是,佛說過:“叁界唯心造”,地獄也是唯心造,心若是了了,地獄也就空了,心若不能了,地獄絕對有。如果那位大師真的說地獄是“假造”“唬人”的,那我不同意。
【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複現天人。】
知道了愛欲的可怕,而心生厭離,在愛欲上舍棄惡念,專修善行,所得的果報就是人天境界。天分爲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共二十八天。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便現有爲增上善果…
《圓覺經略說 第五章 彌勒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