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P9

  ..續本文上一頁》之體用

  《易經》似乎是太難懂了,看了許多易學的書,使我們都是愈弄愈糊塗。

  現在我們只要先注意先天、後天兩個八卦,就能提綱摯領地了解了。

  先天八卦所講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質世界時之物理法則。

  後天八卦所講的,是物質世界形成後太陽系的物理法則。

  先天所講的是體。

  後天所講的是用。

  《易》的作用,是在漢、魏、南北朝以後才發展出來的,道家的哲學,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也是互爲體用的道理。

  了解了作用之分,我們自然會明了,許多堪輿方面、命理的各種不同八卦,只不過是將先天卦之“象”,搬到後天卦的“數”上,另成一個八卦,或者是將先天卦的“數”,搬到後天卦的“象”上,也另成一個八卦。這樣搬來搬去的應用,他們有他們的理,但是因爲原理未見闡明,這門《易經》的學識,就變得更爲神秘難懂了。

   叁家村與來知德

  孔子說“玩索而有得”,是指研究《易經》的方法。

  在研究《易經》時,必須反複玩索卦象,才有心得,有人終生研究《易經》,也不一定達到最高境界,這是一門極有趣味的包羅萬象的學問。勸大家夜晚不要研究,因爲一不小心,就會發覺東方之既白了。

  爲什麼易學書籍那麼多,又那麼難懂呢?原來與叁家村的學者有關。

  這些叁家村的學者,畢生在古老的環境中研究易學,實在值得欽佩,但可惜的是孤陋寡聞,前人老早已有的心得沒有看到,他們仍在獨自埋頭研究。

  明代有名的易學大家來知德,曾隱居二十年,專門研究易學。不錯,“來易”是很有名的,他確有極具價值的見地與發揮,但是,也因未通閱先賢論《易》之書,使得他浪費了不少光陰,這些都是可佩而又可歎的,也足爲我們研究學問的借鏡。

   後天卦之用

  “帝出乎震,齊乎冀,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

  乎坎,成言乎艮。”

  這是在《說卦傳》中,漢易據此以象數次序而解釋物理世界的法則,據說是孔子所寫,這個次序法則,當然是後天卦所表現的,也應該說,後天卦是根據這個法則而畫的。

  孔子的這幾句話,簡單地解釋是:

  太陽在東方升起,震爲東,爲春,一年之始,一日之始(帝出乎震)。

  不久就表現了它影響萬物的能力,萬物滋長,糞爲東南,春夏之間,上午(齊乎巽),至正中則光輝而治。

  離爲南,日正當中,爲夏,萬物都在充分發育(相見乎離)。

  日偏西時,或夏末秋初,自然界蓬勃之象已收,坤爲地(致役乎坤)。

  日落時,在一年之中是仲秋氣象,這時兌卦已是一陰來到,一切開始進入陰的境界(說言乎兌)。

  入夜,也是深秋之時,陽能的乾卦進入陰境,陰陽就有交戰的現象(戰乎乾)。

  子夜,孟冬之時,萬物所歸,在極陰的境界中,一陽在其中矣,這是新的轉機,坎中滿(勞乎坎)。

  夜去冬盡,宇宙問一切開始暗中萌動了,新的陽能又起來了(成言乎艮)。

  如果我們把萬有世界的物與事,用這個法則來解釋,是沒有一樁事不符合這個法則的,所以說,按照易卦來推論天下大小之事,是絕對准確無誤的,也是絕對科學合理的。

   《易》的叁要點

  《易經》有叁個基本的要點:

  一、變易:《易》所說明的宇宙事物,是必變的,也就是說,天地間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但這個變,是漸變而不是突變,《易}}是否定突變的,因爲一切突變的事情,實際上,內部的變化已由來久矣。

  二、不易:在一切的必變之中,有一種絕對不變的本體,這就是形而上的道理,在西方的宗教呼之爲上帝,佛教稱之爲佛,老子無以名之稱它爲道,也有人叫它爲“一團漆黑”。不論其名如何,所代表的是不變的本體。

  叁、簡易:《易》是歸納法,將宇宙間的現象與人事,歸而納之爲極簡單的必然之理,稱爲簡易。

   六十四卦及六爻

  在先天伏羲八卦中,叁爻爲一卦,但是後來的演變,卻將兩個卦加在一起,六爻成爲一卦。

  在六爻之中,下面的叁爻卦爲內卦,又稱下卦,在上面的叁爻爲外卦,又稱爲上卦。

  六是個奇怪的數字,易學認爲第六位最高,據說在自然科學位數方面,也認爲六是頂點。

  在八卦圖上看到的叁爻卦,是在八個方位,現在配合成兩個叁爻一卦,成爲六爻卦,結果每卦(叁爻)就有八個(六爻)卦了。

  如此一來,八個卦的總數就是六十四卦了。

  現在讓我們先看看乾卦及其變化:

  囗乾爲天。

  囗天風(女後),根據《易》的必變道理,從內部最下變起,好像宇宙間起了大風,即變成爲(女後)。

  囗天山辶豚,二陰生起,混然一體的陽氣開始退藏,即變爲。

  囗天地否,天地形成後,則天下多事矣,是爲否,等于有天地則有人,從此無甯日,也可以稱爲《易》的幽默,下一變爲:

  囗風地觀,由內而外視之,頗爲可觀了,也可以稱是持盈保泰的道理,再一變爲:

  囗山地剝,如不保泰,則爲剝,好像是人的身體,如不保重則剝損。

  囗火地晉,這是第七變,是外卦初爻的反變,稱爲遊魂卦,等于說,人雖未死,卻遊魂于廢墟之間,到墓場中去觀光了。

  霎火天大有,這是第八變,內卦整個還原,稱爲還原卦,也稱爲歸魂卦,但是,這個歸魂,雖象征著生命的延續,卻並非自己生命的還原,而是子孫的延續。所以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是可以絕對還原的,所謂還原,不過是變化的一種,而與以往的形式相似罷了。

  以上所說的,是乾卦本身及其變化,一共是八個卦,另外的坎卦、艮卦、震卦、巽卦、離卦、坤卦、兌卦,也都各自變化,其法則相同,共爲六十四卦,在此不逐一多作解釋了,大家可以對照任何一本《易經》書籍參考研究。

   錯綜複雜的變化

  難道說,六十四卦就說清楚世間的一切變化了嗎?

  不!事情還錯綜複雜得很哩!

  我們仍拿乾卦來說吧,它的第一變成爲(女後)卦。

  霎天風(女後)。

  綜:如果把(女後)卦的圖,作180度的倒轉,則成爲:

  囗澤天夫,這是(女後)卦的反對卦,又稱爲綜卦。

  錯:如果把(女後)卦的五陽一陰,變爲五陰一陽,則成爲:

  囗地雷複,這是(女後)卦的正對卦。

  一個人到了病的時候,就是剝卦,而剝卦的反對卦就是複卦,複卦豈不就是病體恢複健康了嗎!

  在六十四卦之中,卻有八個卦是沒有綜卦的,這八個卦就是:乾、坤、坎、離、大過、小過、頤、中孚。

  這八卦之中的乾、坤、坎、離,是天地日月的宇宙現象,在任何角度來看,天絕對是天,地絕對是地,太陽與月亮也仍是日月。

  後四卦,大過、小過、頤、中孚,是屬于人事的,但卻是有其不變的性質,所以也沒有綜卦。

  我們看到的錯卦與綜卦,是屬于外在的變化,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事情內在的複雜變化吧!

  上爻下爲爻,下爻上爲互,從字體的形象上也可以看出來這個意思。

  以(女後)卦來說,上下外爻不變,只要內部的四爻則成爻互。

  互爻如圖:

  爻 囗—————————————→囗

  卦的複雜爻互,即爲乾卦,如此錯綜複雜,看來真與世界上的事與人一模一樣了。

   辯證法與微積分

  對八卦的形成及演變作分析之後,再研究了其錯綜複雜之卦,才清清楚楚地體會到,從《易經》八卦的立場觀察人事是八面玲珑的,是周密合理而客觀的。如僅從一個觀點來看事情,錯誤也就絕對不可避免了。孔子忠恕之道的基本精神,也是說因觀點不同,凡事也應在他人立場著想。

  最有意思的是,有人發現了《易經》這種對事物的道理,啞然失笑說:這就像是西方的辯證法呀!

  聽到了這種意見,不僅使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認識一個小孩子,一天這人忽然遇見了這個小孩子的祖父,于是就啞然失笑說,你看這個老祖父長得多麼像這個小孩子呀!

  這真是有趣之極,《易經》已有五千年的曆史,辯證法也不過是十八世紀的産物,不知道是我們文化的毛病呢,抑或是我們中國人有些是顛倒著走路呢?

  不來慨歎我們這些伏羲、黃帝的子孫也罷!再看看西方那個微積分的發明人吧!

  他研究了《易經》,從《易經》“數”的法則中得到很多的啓示。《易經》六十四卦有一個方圖及一個圓圖,但是他把方圓圖弄錯了,雖然發明了微積分,但他卻十分遺憾自己不是中國人,沒有把易學弄得太徹底。否則,成就可能更多了。

  其實我倒替他慶幸,慶幸此君不是中國人,因爲他如果是中國人的話,弄通了《易經》,也絕不會發明微積分,頂多作個易理蔔卦的術士而已。

  因爲學《易經》的人,都是只重“理”的部分,而不重視“數”,真是可歎!

  方圓圖與氣候

  先看八卦的方圖(見下頁),從右下方的乾卦,一條斜線到左上角的坤卦,一共是八個卦,就是八卦中的乾、兌、火、雷、風、水、艮、坤。

  而它們的數字就是一、二、叁、四、五、六、七、八。

  由此方圖,可以看到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數”。方圖所代表的是空間,圓圖代表的是時間。

  

  那麼圓圖是如何排列的呢?

  由坤卦爲起點,從方圖的最上一排開始,將第二排最左邊謙卦,接排到第一排的最右邊香卦,如此一排排地接下去,而形成一個圓圖。

  在圓圈的中心,從乾卦到坤卦劃一條線,好像是天體銀河的位置,而這一圓圈既是代表著時間,一年之中的二十四節氣,及十二個月,皆由是而産生。

  在圓圖中,除掉乾坤坎離代表了天地日月,而不采取爲節氣之用外,下余六十卦。

  每卦代表——六天,共叁百六十天,是一年。

  五天又爲一候,叁候爲一氣,六候爲一節。

  所以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