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P9

  ..续本文上一页》之体用

  《易经》似乎是太难懂了,看了许多易学的书,使我们都是愈弄愈糊涂。

  现在我们只要先注意先天、后天两个八卦,就能提纲挚领地了解了。

  先天八卦所讲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质世界时之物理法则。

  后天八卦所讲的,是物质世界形成后太阳系的物理法则。

  先天所讲的是体。

  后天所讲的是用。

  《易》的作用,是在汉、魏、南北朝以后才发展出来的,道家的哲学,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是互为体用的道理。

  了解了作用之分,我们自然会明了,许多堪舆方面、命理的各种不同八卦,只不过是将先天卦之“象”,搬到后天卦的“数”上,另成一个八卦,或者是将先天卦的“数”,搬到后天卦的“象”上,也另成一个八卦。这样搬来搬去的应用,他们有他们的理,但是因为原理未见阐明,这门《易经》的学识,就变得更为神秘难懂了。

   三家村与来知德

  孔子说“玩索而有得”,是指研究《易经》的方法。

  在研究《易经》时,必须反复玩索卦象,才有心得,有人终生研究《易经》,也不一定达到最高境界,这是一门极有趣味的包罗万象的学问。劝大家夜晚不要研究,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发觉东方之既白了。

  为什么易学书籍那么多,又那么难懂呢?原来与三家村的学者有关。

  这些三家村的学者,毕生在古老的环境中研究易学,实在值得钦佩,但可惜的是孤陋寡闻,前人老早已有的心得没有看到,他们仍在独自埋头研究。

  明代有名的易学大家来知德,曾隐居二十年,专门研究易学。不错,“来易”是很有名的,他确有极具价值的见地与发挥,但是,也因未通阅先贤论《易》之书,使得他浪费了不少光阴,这些都是可佩而又可叹的,也足为我们研究学问的借镜。

   后天卦之用

  “帝出乎震,齐乎冀,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

  乎坎,成言乎艮。”

  这是在《说卦传》中,汉易据此以象数次序而解释物理世界的法则,据说是孔子所写,这个次序法则,当然是后天卦所表现的,也应该说,后天卦是根据这个法则而画的。

  孔子的这几句话,简单地解释是:

  太阳在东方升起,震为东,为春,一年之始,一日之始(帝出乎震)。

  不久就表现了它影响万物的能力,万物滋长,粪为东南,春夏之间,上午(齐乎巽),至正中则光辉而治。

  离为南,日正当中,为夏,万物都在充分发育(相见乎离)。

  日偏西时,或夏末秋初,自然界蓬勃之象已收,坤为地(致役乎坤)。

  日落时,在一年之中是仲秋气象,这时兑卦已是一阴来到,一切开始进入阴的境界(说言乎兑)。

  入夜,也是深秋之时,阳能的乾卦进入阴境,阴阳就有交战的现象(战乎乾)。

  子夜,孟冬之时,万物所归,在极阴的境界中,一阳在其中矣,这是新的转机,坎中满(劳乎坎)。

  夜去冬尽,宇宙问一切开始暗中萌动了,新的阳能又起来了(成言乎艮)。

  如果我们把万有世界的物与事,用这个法则来解释,是没有一桩事不符合这个法则的,所以说,按照易卦来推论天下大小之事,是绝对准确无误的,也是绝对科学合理的。

   《易》的三要点

  《易经》有三个基本的要点:

  一、变易:《易》所说明的宇宙事物,是必变的,也就是说,天地间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但这个变,是渐变而不是突变,《易}}是否定突变的,因为一切突变的事情,实际上,内部的变化已由来久矣。

  二、不易:在一切的必变之中,有一种绝对不变的本体,这就是形而上的道理,在西方的宗教呼之为上帝,佛教称之为佛,老子无以名之称它为道,也有人叫它为“一团漆黑”。不论其名如何,所代表的是不变的本体。

  三、简易:《易》是归纳法,将宇宙间的现象与人事,归而纳之为极简单的必然之理,称为简易。

   六十四卦及六爻

  在先天伏羲八卦中,三爻为一卦,但是后来的演变,却将两个卦加在一起,六爻成为一卦。

  在六爻之中,下面的三爻卦为内卦,又称下卦,在上面的三爻为外卦,又称为上卦。

  六是个奇怪的数字,易学认为第六位最高,据说在自然科学位数方面,也认为六是顶点。

  在八卦图上看到的三爻卦,是在八个方位,现在配合成两个三爻一卦,成为六爻卦,结果每卦(三爻)就有八个(六爻)卦了。

  如此一来,八个卦的总数就是六十四卦了。

  现在让我们先看看乾卦及其变化:

  囗乾为天。

  囗天风(女后),根据《易》的必变道理,从内部最下变起,好像宇宙间起了大风,即变成为(女后)。

  囗天山辶豚,二阴生起,混然一体的阳气开始退藏,即变为。

  囗天地否,天地形成后,则天下多事矣,是为否,等于有天地则有人,从此无宁日,也可以称为《易》的幽默,下一变为:

  囗风地观,由内而外视之,颇为可观了,也可以称是持盈保泰的道理,再一变为:

  囗山地剥,如不保泰,则为剥,好像是人的身体,如不保重则剥损。

  囗火地晋,这是第七变,是外卦初爻的反变,称为游魂卦,等于说,人虽未死,却游魂于废墟之间,到墓场中去观光了。

  霎火天大有,这是第八变,内卦整个还原,称为还原卦,也称为归魂卦,但是,这个归魂,虽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却并非自己生命的还原,而是子孙的延续。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是可以绝对还原的,所谓还原,不过是变化的一种,而与以往的形式相似罢了。

  以上所说的,是乾卦本身及其变化,一共是八个卦,另外的坎卦、艮卦、震卦、巽卦、离卦、坤卦、兑卦,也都各自变化,其法则相同,共为六十四卦,在此不逐一多作解释了,大家可以对照任何一本《易经》书籍参考研究。

   错综复杂的变化

  难道说,六十四卦就说清楚世间的一切变化了吗?

  不!事情还错综复杂得很哩!

  我们仍拿乾卦来说吧,它的第一变成为(女后)卦。

  霎天风(女后)。

  综:如果把(女后)卦的图,作180度的倒转,则成为:

  囗泽天夫,这是(女后)卦的反对卦,又称为综卦。

  错:如果把(女后)卦的五阳一阴,变为五阴一阳,则成为:

  囗地雷复,这是(女后)卦的正对卦。

  一个人到了病的时候,就是剥卦,而剥卦的反对卦就是复卦,复卦岂不就是病体恢复健康了吗!

  在六十四卦之中,却有八个卦是没有综卦的,这八个卦就是:乾、坤、坎、离、大过、小过、颐、中孚。

  这八卦之中的乾、坤、坎、离,是天地日月的宇宙现象,在任何角度来看,天绝对是天,地绝对是地,太阳与月亮也仍是日月。

  后四卦,大过、小过、颐、中孚,是属于人事的,但却是有其不变的性质,所以也没有综卦。

  我们看到的错卦与综卦,是属于外在的变化,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事情内在的复杂变化吧!

  上爻下为爻,下爻上为互,从字体的形象上也可以看出来这个意思。

  以(女后)卦来说,上下外爻不变,只要内部的四爻则成爻互。

  互爻如图:

  爻 囗—————————————→囗

  卦的复杂爻互,即为乾卦,如此错综复杂,看来真与世界上的事与人一模一样了。

   辩证法与微积分

  对八卦的形成及演变作分析之后,再研究了其错综复杂之卦,才清清楚楚地体会到,从《易经》八卦的立场观察人事是八面玲珑的,是周密合理而客观的。如仅从一个观点来看事情,错误也就绝对不可避免了。孔子忠恕之道的基本精神,也是说因观点不同,凡事也应在他人立场着想。

  最有意思的是,有人发现了《易经》这种对事物的道理,哑然失笑说:这就像是西方的辩证法呀!

  听到了这种意见,不仅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认识一个小孩子,一天这人忽然遇见了这个小孩子的祖父,于是就哑然失笑说,你看这个老祖父长得多么像这个小孩子呀!

  这真是有趣之极,《易经》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辩证法也不过是十八世纪的产物,不知道是我们文化的毛病呢,抑或是我们中国人有些是颠倒着走路呢?

  不来慨叹我们这些伏羲、黄帝的子孙也罢!再看看西方那个微积分的发明人吧!

  他研究了《易经》,从《易经》“数”的法则中得到很多的启示。《易经》六十四卦有一个方图及一个圆图,但是他把方圆图弄错了,虽然发明了微积分,但他却十分遗憾自己不是中国人,没有把易学弄得太彻底。否则,成就可能更多了。

  其实我倒替他庆幸,庆幸此君不是中国人,因为他如果是中国人的话,弄通了《易经》,也绝不会发明微积分,顶多作个易理卜卦的术士而已。

  因为学《易经》的人,都是只重“理”的部分,而不重视“数”,真是可叹!

  方圆图与气候

  先看八卦的方图(见下页),从右下方的乾卦,一条斜线到左上角的坤卦,一共是八个卦,就是八卦中的乾、兑、火、雷、风、水、艮、坤。

  而它们的数字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由此方图,可以看到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数”。方图所代表的是空间,圆图代表的是时间。

  

  那么圆图是如何排列的呢?

  由坤卦为起点,从方图的最上一排开始,将第二排最左边谦卦,接排到第一排的最右边香卦,如此一排排地接下去,而形成一个圆图。

  在圆圈的中心,从乾卦到坤卦划一条线,好像是天体银河的位置,而这一圆圈既是代表着时间,一年之中的二十四节气,及十二个月,皆由是而产生。

  在圆图中,除掉乾坤坎离代表了天地日月,而不采取为节气之用外,下余六十卦。

  每卦代表——六天,共三百六十天,是一年。

  五天又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候为一节。

  所以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