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P10

  ..续本文上一页

  这是根据太阳系必然的法则,以卦象说明气候的变化,预知气象由斯产生焉!气象变化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一切,医理与气象的关系最为密切。

   中医的基本书及其他

  大家注意一下,可以发现,今天在地震之后,我们的精神特别好,这是气象变迁所造成的影响,也说明了气象变迁与医理的关系。当然,有时在地震之后,气象的影响,反使我们的精神特别坏。

  现在,让我们先谈谈三本书,以便了解中医的发展史,实际上,这三本书,正是中国的医学发展史。

  一、《内经》:包括《灵柩》、《素问》两部,是原始的医理学,其中以针灸最为重要。可是《内经》并不仅是一部医学理论的书,它更是一部修养之学;要说起来,应与《四书》并重,列入必读之书,结果被局限入医学的范围,实在有欠正确。

  二、《难经》:这是一部讲理气的书,所论的是偏重气脉方面的学问,好似堪舆方面的理气一样,除了看峦头、讲形势以外,还要注重理气。

  三、《伤寒论》:这是一部实用医学的书,照我的意思来说,应该算是南方医学的书,因为只有南方才多寒病。所以无论是医理也好,实用医学也好,处处要兼顾到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气象对人的关系。这部《伤寒论》,如应用于西北区,有些医法就会有问题。

  那么医治北方人的病,应该怎么办呢?

  北方多温病,应该注重《温病条辩})才比较合宜。

  到了唐朝孙思邈的医学,是纯粹属于道家派的医学,其所著之《千金方》及《千金翼方》二书,亦应列入国人必读,其中涉及了庭园的设计、药草的种植,都与健康、医学有关,它将医学融化在日常生活之中,真是一部妙作。

   可爱的巫医

  中医是由祝由科起源,其中包括有符咒的应用。

  听到符咒两个字,一般人难免都想到了神神鬼鬼,以及迷信的巫医。

  事实上,符咒的应用,确是巫医所作的事,巫医不但不可怕,他们还是精神治疗的老祖宗呢!

  在上古氏族社会的时代,凡是所有的医生都姓巫,这是一个氏族的姓,巫氏门下出良医,巫医是一个尊称。

  巫氏名医,用符咒的方法治疗病人,是一种道地的精神治疗,画符念咒是利用病人对医生的信心,以及病人自身的信心,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而已。

  巫医不是很了不起,很可爱吗?他们哪里是西方漫画中的可怖巫婆呢?

  中国的医学,在祝由科以后,讲求的是: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等到了吃药时,已是第四步的医法了。

   道家的生命学说

  前面说到道家的医学,究竟道家医理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呢?让我们先看道家的生命变化图吧!

  

  乾卦是阳能,是生命的开始,乾卦的内卦是怀胎时期,外卦代表了出生后至十六岁(女十四岁)。从这个表上,我们可以看到,男子十六,女子十四以后,就进入后天的生命。

  《内经》上说,女子二七天癸至,即十四岁开始了后天的生命。

  此后,在男十七,女十五岁即进入(女后)卦,每八年(女七年)阳爻变阴,变为另一卦,为辶豚,为否,为观,为剥。

  剥卦尽头,男子五十六岁,女子四十九岁,那时的男女,虽然活着,但已是游魂的状态,按现在西方的生理学,是更年期,按道家的学说,生命已是最后的一阳将尽的边缘了。

  如趁一阳未尽的时候,也可以说趁炉中的火尚有星点余存,赶快设法修炼,还可以有转机,请看道家的另外一图,修道的升华吧!

  道家的修法,就是依照宇宙间自然法则的道理,配合了药物。

  在《内经》和《黄庭内景经》中,提到的有上药三品,是精气神。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身体,一阳来复,生气就有了。

  继续的努力,变为二阳四阴,再进步为三阳三阴,最后达到乾卦,恢复为纯阳之体,成为原始的青春状态。

  如果已经到了坤卦的年龄,不是一切都完了吗?绝对不是,不过,我们确实要加倍的努力,才能恢复“一阳来复”的局面。

   可笑的采阴补阳

  道家修身的学说,有一句是:取坎填离。

  坎中满、离中虚,坎卦中间为阳爻,离卦中间为阴爻。

  如果把离卦中间的阴爻,易之以坎卦中间的阳爻,离卦就变为三爻皆阳而为乾。修道的目的是反本归原为乾卦,所以就形成了取坎填离的说法。

  岂知有些一知半解的人,以坎为阴,离为阳,就把取坎填离,解释为采阴补阳。

  我们从《易经》的卦象,再看到道家以《易》为基础的生命之说,就不难明了取坎填离的道理,那只是一种学说的定理,并非是修炼的方法。

  采阴补阳之说,其谬可知矣。

   大师邵康节

  说到《易》,说到道,我们一定要说宋代的有名大师邵康节。

  邵康节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精研《易经》道家之学。许多人都看过《推背图》,其中包括邵氏在宋代,以《易》的原理推论世界大事。

  邵氏由道家医理,说到生命的本能,有诗如下:

  耳聪目明男子身(生命的奇妙),

  洪钧赋予不贫贫(生命的宝贵)。

  因探月窟方知物(物质世界由动能而来),

  未蹑天根岂识人(宇宙生命来源不能把握,岂能了解人)。

  乾遇巽时观月窟(天风(女后),可知生命法则),

  地逢雷处见天根(复卦,见到生命之本来)。

  天根月窟间来往(如能把握到生命与宇宙的关联),

  三十六宫都是春(可得真正的不死永生)。

  第三章

   魏伯阳和《参同契》

  自汉代以来,修神仙。炼丹道开始广为流行。那时,上古的阴阳家、道家及杂家的各种知识学说与方法,才真正地融汇在一起。

  就连天文、地理,也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呈现了新的面目。

  东汉的魏伯阳,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家,他所著的一本书,名叫《参同契》,在中国文化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本《参同契》,揉合《易经》、《老》、《庄》,及神仙炼丹法于一炉,称为千古丹经之鼻祖,是中国科学原始的基本要典。中国养生生命学的道理,也都包括在内,唯其中隐语甚多,外行人读之颇为费解。《参同契》中引用《易·系辞传》所说:

  法象莫大乎天地,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前一句的意思是说,自然界里的法则,以天地为最大。下一句则是以日月为喻,说明人体气血的循环,就像日月在宇宙间运行一般。

  两汉的医学及炼丹,皆以《易经》的阴阳与五行八卦的原理为依归。也就是说,五行的说法在那时已经开始了。有人也认为五行之说并非上古开始,只不过汉代的伪造而已,但是以所使用度量衡的标准来看,可能两汉以前早已存在。

  《易》是研究两性之学吗?

  “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这是从《易经·系辞传》中节录的一句。

  所谓“乾坤其易之门邪”,对医理来讲,是指后代的时候,以易为基础,对人类生命加以计算,并研究针灸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由此而引出了十二辟卦,我们在下一段详细说明十二辟卦,现在顺便说到一个笑话。

  有人著书立说,认为《易经》只不过是研究两性问题的学说而已,他们的理由也是根据《系辞》中的这一段。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这不是分明说男女两性的生殖器官吗?再看《易经》之中,到处都是阴阳,甚至阴爻阳爻也都成了性的象征。所以说,这些人的结论就来了,《易》是研究性学的。

  可是我们要明白,“物”在当时只作“东西懈释。因为《易经》的用语,被后人借用,后人的后人,难免又将祖父比孙子了,这也是中国文化上的麻烦事。

  十二辟卦

  十二辟卦是什么?

  辟是特别开辟的意思,而十二卦代表了生命乃至宇宙的消长。根据乾坤二卦所辟的卦,就叫做十二辟卦(其中有关节气之划分,是以中国大陆中原为标准)。

  十二辟卦中,各卦经管一方,就像是诸侯各管一方一样,所以又称为诸侯之卦或侯王之卦。

  在这十二辟卦的图中,由内向外分别是:

  (1)卦名。

  

  (2)卦象。

  (3)十二地支所属之月令。

  (4)律吕。

  (5)二十四节气。

  在这几项之中,我们先要谈一谈律吕。

   音乐历法和律吕

  律吕是中国音乐的一个名词,看到音乐与历法及气象有了关系,难免使许多人大吃一惊。

  实际上律吕是表示宇宙气机的变化,同时说明了音律及历法的关系。

  中国的历法,本是一科专门的学问,也是一部气象学。历法是从黄帝开始的,那时用的是阴历,但以太阳的行度为基准。

  到了夏朝,就以寅月为正月(现在农历的正月)。

  商汤时代,以五月为正月,为一岁之首(现在农历的十二月)。

  周朝则以子月(现在农历的十一月)为正月。

  孔子删《诗》、《书》,订《礼》、《乐》,对于历法则仍采用夏历。

  中国一向是以历法天文学享名世界的,但是现在却落后于西方国家。以台北之大,在校学生之多,仅有的一个圆山天文台,几乎要被改成儿童游乐园了。怪不得台湾的孩子,在外国连北斗如何开始都不认识,其他国家的孩子为此大感诧异,认为天文历法本是中国人的特长,想不到台湾孩子连北斗星都不认识。可叹!这也是题外之话。

  在十二辟卦中,我们所看到的十二律吕,各代表一调。这十二个音调,与人体的十二经脉甚有关系。

  这些音声是如何开始的呢?原来在黄帝的时候,一位乐师伶伦用昆仑山解谷所产十二根竹管并排起来,一端整齐,一端则阶次长短不齐,在竹中置入葭灰(即以芦苇烧成的灰)。

  将这些竹管埋入空屋中的地下,不齐的一端在下,齐的一端在地面。

  当气象变化至一阳生时,即“地雷复”卦,冬至时,第一根管…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