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乃至七地菩薩們所能了解,因爲這不是他們的境界,所以才名爲無生無相的。)
遠離諸因緣。亦離一切事。唯有微心住。想所想俱離。其身隨轉變。我說是無生。
(這是說:要遠離一切因緣所生法,而且也遠離一切的事物,唯心而住,這時,能想和所想都要遠離,漸使其身也跟著轉變,我說這便是得到無生的境界。)
無外性無性。亦無心攝受。斷除一切見。我說是無生。
如是無自性。空等應分別。非空故說空。無生故說空。
(這是說:一切外物,有性無性,都無心去領會,只要斷除內外一切妄見,我說這便是得到無生。因此,對于無自性和空等諸法,都應分別了知。爲什麼呢?不是說有一個空的境界,或者是你去空掉它,才名爲空。因爲本自無生,自性本空,所以我說是空。)
因緣數和合。則有生有滅。離諸因緣數。無別有生滅。
合離因緣數。更無有異性。若言一異者。是外道妄想。
有無性不生。非有亦非無。除其數轉變。是悉不可得。
(這是說:因緣和數的和合,才生起一切諸法,有生便有滅,所以一切諸法,都在生滅之中。如果離了因緣和數,就別無生滅之相。而且離了因緣和數的和合,再也沒有自性同異之相,如于此中還要推尋同異的理論,那都是外道們的妄想而已。何況有與無,根本就是自相對立的矛盾觀念,有生于無,無生于有,那都是名言思辨的妄想。本來就沒有無與有的實際可得,故說非有也非無。一切諸法,除了因緣與數的和合轉變而顯現外,也本來都是了不可得的。)
但有諸俗數。展轉爲鈎鏁。離彼因緣鏁。生義不可得。
生無性不起。離諸外道過。但說緣鈎鏁。凡愚不能了。
若離緣鈎鏁。別有生性者。是則無因論。破壞鈎鏁義。
如燈現衆像。釣鏁現若然。是則離鈎鏁。別更有諸性。
(這是說;世欲所見所知形而下的一切諸法,都只是因緣和數的和合所形成,互相輾轉變化,猶如鈎鎖連環,除此以外,所謂能生諸法的主宰或自性,根本都了不可得。所以緣起無生,此中別無另一個自性的存在。這是和外道不同的地方,不是愚癡無智的凡夫所能了解的。如果說離了因緣互變以外,別有一個能生的自性,那便是無因論,破壞因緣生法的定理。譬如因燈而顯現色像一樣,燈照色顯,是互爲因果的,猶如鈎鎖連環,缺一便不能起作用,所以離了因緣互變以外,再沒有另一個自性的存在了。)
無性無有生。如虛空自性。若離于鈎鏁。慧無所分別。
複有余無生。賢聖所得法。彼生無生者。是則無生忍。
(這是說:一切諸法,都無自性,也本自無生,體如虛空,了不可得。如果離了因緣互變,如釣鎖連環似的生生不已外,竭盡智慧去觀察,也無從分別其極致了。此外,所謂無生的境界,便是得道賢聖所證得之法,那是他自心所生的無生境界,便是所謂無生忍了。)
若使諸世間。觀察鈎鎖者。一切離鈎鎖。從是得叁昧。
癡愛諸業等。是則內鈎鎖。鑽燧泥團輪。種子等名外。
(這是說:能夠觀察到世間一切事物的法則,都是因緣緣起所生,猶如構鎖連環,生生不已。如果在因緣生滅之中,不造因,不著緣,舍離鈎鎖連環的作用,便可在其中安身立命,自入寂滅的叁昧之樂了。貪瞋癡愛等諸法,也如鈎鎖連環,彼此互相輾轉而生,這便是內在因緣的連鎖現象。鑽木取火,凸鏡照日引火,以及泥團輪機等物,互相輾轉爲用,便成陶器。稻麥種子等,從因緣而得生生不已,這些統統名爲外緣的鈎鎖現象。)
若使有他性。而從因緣生。彼非鈎鎖義。是則不成就。
若生無自性。彼爲誰鈎鎖。展轉相生故。當知因緣義。
(這是說:假使另有一個自性,可是它確靠因緣而生,那個自性與因緣,有什麼連帶的關系呢?這個道理,顯然是不成立的。如果能生諸法的,便無自性,那它又是誰來和因緣發生連鎖性的作用呢?故知一切諸法,只是因緣彼此互相輾轉,互爲因果而相生的,這便是因緣生法的道理。)
堅濕暖動法。凡愚生妄想。離數無異法。是則說無性。
(這是說:物理世界中的堅(地)濕(水)暖(火)動(風)等物質的法則,也都是因緣互變所生。凡夫愚癡,卻在其中發生妄想。不認爲有一道物者所主宰,便認爲是自然界所自來。其實,離了因緣輾轉互變以外,更無其他的原因,這便是諸法無自性的道理。)
如醫療衆病。無有若幹論。以病差別故。爲設種種治。
我爲彼衆生。破壞諸煩惱。知其根優劣。爲彼說度門。
非煩惱根異。而有種種法。唯說一乘法。是則爲大乘。
(這是說:佛爲大醫王,能醫衆生的心病。故佛說一切法,爲度一切心。種種不同的說法,無非如醫者因病施藥,爲了破除衆生妄心煩惱的心病而已。但是煩惱的根本,並非真有種種不同的差異,萬別千差的煩惱,都是根源于一心,證知萬法唯心,一切唯識,了知一心之法,便是唯一的大乘佛法了。)
(注四十二)毗紐:即自在天也。又爲那羅延天之別名。
(注四十叁)迦毗羅:數論派之祖,立二十五谛之義。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起無常妄想。世尊亦說一切行無常,是生滅法。此義雲何?爲邪、爲正?爲有幾種無常。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種無常,非我法也。何等爲七?彼有說言,作已而舍,是名無常。有說形處壞,是名無常。有說即色是無常。有說色轉變中間,是名無常。無間自之散壞,如乳酪等轉變,中間不可見。無常毀壞,一切性轉。有說性無常。有說性無性無常。有說一切法不生無常,入一切法。大慧,性無性無常者,謂四大及所造,自相壞。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彼不生無常者,非常無常,一切法有無不生。分析乃至微塵,不可見,是不生義非生,是名不生無常相。若不覺此者,墮一切外道,生無常義。大慧,性無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無常性。所以者何?謂無常自性不壞。大慧,此是一切性無性、無常事。除無常,無有能令一切法,性無性者。如杖瓦石,破壞諸物,現見各各不異,是性無常事,非作所作有差別。此是無常,此是事。作所作無異者,一切性常。無因性。大慧,一切性,無性有因,非凡愚所知。非因不相似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無常。是不相似事,作所作,無有別異,而悉見有異。若性無常者,墮作因性相。若墮者,一切性不究竟。一切性,作因相墮者,自無常應無常無常無常故,一切性不無常,應是常。
若無常入一切性者,應墮叁世。彼過去色與壞俱。未來不生。色不生故。現在色與壞相俱。色者,四大積集差別。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壞,離異不異故。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壞一切叁有。四大及造色,在所知,有生滅。離四大造色,一切外道,于何所思惟無常,四大不生,自性相不壞故。離始造無常者,非四大,複有異四大。各各異相自相故,非差別可得。彼無差別。斯等不更造,二方便不作。當知是無常。
彼形處壞無常者,謂四大及造色不壞,至竟不壞。大慧,竟者,分析乃至微塵。觀察壞四大及造色,形處異見,長短不可得,非四大。四大不壞,形處壞現。墮在數論。色即無常者,謂色即是無常。彼則形處無常。非四大。若四大無常者,非俗數言說。世俗言說非性者,則墮世論。見一切性,但有言說,不見自相生。轉變無常者,謂色異性現,非四大。如金作莊嚴具,轉變現,非金性壞,但莊嚴具處所壞。如是余性轉變等,亦如是。如是等種種外道,無常見妄想。火燒四大時,自相不燒。各各自相相壞者,四大造色應斷。
大慧,我法起非常非無常。所以者何?謂外性不決定故。唯說叁有微心,不說種種相,有生有滅。四大合會差別,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種事攝所攝。知二種妄想,離外性無性,二種見。覺自心現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離心性無性妄想。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一切法,非常非無常。不覺自心現量,墮二邊惡見相續。一切外道,不覺自妄想。此凡夫無有根本。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法,從說妄想生。非凡愚所覺。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遠離于始造 及與形處異 性與色無常 外道愚妄想
諸性無有壞 大大自性住 外道無常想 沒在種種見
彼諸外道等 無若生若滅 大大性自常 何謂無常想
一切唯心量 二種心流轉 攝受及所攝 無有我我所
梵天爲樹根 枝條普周遍 如是我所說 惟是彼心量
關于諸法無常的分辨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一切外道,皆起無常妄想,您也說一切有爲法都是無常的,都是生滅滅生的,這是什麼道理?佛和他們所說的,究竟哪一種是邪?哪一種是正?或是有幾種妄想呢?”佛回答說:“一切外道,有七種無常,都非我所說的法。哪七種呢?①他們認爲,作了便舍,就是無常。②有的說:有形相的,就有壞滅,這便是無常。③有的說:色相等法,便是無常。④有的說:色法等轉變了,在這轉變中間,便名無常。因爲一切相續之間,自然會不斷地壞滅,例如乳變爲酪等等,在這轉變的中間,根本就不可能見到它不變的本體,所以便名爲無常。⑤有的說:性是無常的。⑥有的說:所謂性,本來就是無性,所以名爲無常。⑦有的說:一切法的自性不生所以是無常。這些無常之見是遍在一切法之中。大慧啊!所謂⑥性無性是無常,就是說四大物理性能,以及它所造成的物質觀象,必然會毀壞的,但是四大自身物理的性能,卻不可得,而且還是本來不生不滅的。所謂⑦不生無常,就是說一切法本來是不恒常存在的,這樣才叫作無常。因爲一切法的有和無,根本就是不生,如此加以分析直到不可見的微塵,便見雖生而不生的道理,這便名爲不生無常。如果他們不知此理,便隨在一切外道的見解中,認爲雖生諸法卻是無常的了。所謂⑤性無常,就是由于一切都是自心妄想所推測,認爲一切諸法不是常存的,都因爲別有一個無常之性的關系。爲什麼呢?也就是說有一無常之性是…
《楞伽大義今釋 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