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大義今釋 卷第一▪P6

  ..續本文上一頁斷業識妄想之流,轉識成智,得到真如性淨的如來境界。但滅除業識之流,並非如世間的斷滅見解,滅了就是什麼都沒有了。滅是滅了一切業識之流的流注相,轉了幻有妄想種子的熏習,而圓成淨智的光明。所謂無生與不生也就是這個道理。過去未來現在叁世時間所具的種性,和無邊虛空的種性,都如換舊更新,由此轉了汙染熏習的業力而成爲淨智,阿賴耶識轉爲真如,乃是即此用,離此用。離此用,即此用。但依體而立義,便說爲畢竟空,因爲真知自相,的確已經空了一切業識流注之相。唯依用而立義,便說爲勝義有,因爲真如的體相本身不生不滅,常樂我淨的。奈何學者都由這個道理而興起理念上的爭端,實在是沒有圓融貫通吾佛一大藏教全體的宗旨。如果真能證到“善能分別一切法,于第一義而不動”境界,自當釋疑息诤了。)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攝受境界滅,識流注亦滅。若識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大慧,外道說流注生因,非眼識色明集會而生,更有異因。大慧,彼因者,說言若勝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時,若微塵。

  其他學派與宗教理論的批判

  佛說:“一般外道們的理論,認爲只要遠離外境,不去吸收外在的境界,那業識相續流注的力量就自消滅了。如果說:業識相續流注真能消滅的話,那無始以來的諸識種性也應當是斷滅的,那就不能說如來藏的真識自相卻能含藏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的種子了。他們說:識的相續流注業力,並非從因緣而生;例如眼識也不是從色、相、空、明等等因緣會聚所生,實在是另有一物主宰的。或說是另有其他原因,如因神的主宰,或自在天主,或是宿命,或是玄妙,乃至于說是時間或數理,以及說它是物質等的能力所生。”

  複次大慧,有七種性自性。所謂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種性自性,因性自性,緣性自性,成性自性。複次大慧,有七種第一義。所謂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見境界,超二見境界,超子地境界,如來自到境界。大慧,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自性第一義心。以性自性第一義心,成就如來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法。聖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與外道論惡見共。大慧,雲何外道論惡見共。所謂自境界妄想見,不覺識自心所現。分齊不通。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佛說:“再加分析,便有七種自性:①集性自性。(自心能收集一切善惡業力的性能。)②性自性。(自性本智的性能。)③相性自性。(了解內外一切現象的性能。)④大種性自性。(地、水、火、風四大種和萬物性空緣起的性能。)⑤因性自性。(推理形而上的理念性能。)⑥緣性自件。(覺知已離有無空幻的性能。)⑦成性自性。(自覺圓滿的性能。)共次:又有七種第一義:①心境界。②慧境界。③智境界。④見境界。⑤超二見境界。⑥超佛子地境界。⑦如來自到境界。這都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內證自性正覺,依性所說自性的第一義心的境界;以這自性正覺第一義心,成就如來在世間、出世間最上乘的法門。這都是諸佛在正覺自性中的慧眼,透入自性和衆生的共相所建立的義理,不和一般外道們的邪見理論相同。何以不相同呢?他們都從自我心理的體驗境界上,由妄想推理産生見解,不能反觀自己覺知和認識的真實與否,便確定爲如比如彼,卻不知一切世間或出世間的事物,都是自心妄想分齊(分析或歸納)所顯現的差別境象。一般無智愚癡的凡夫們,沒有實際體證形而下萬有事物之性,都是無自性的。因此,更不能證入自性形而上的第一義,所以也就見有見無,形成相對的矛盾理論了。”

  (七種自性,那是普通凡夫狀態,由于知覺或感官所産生,以此推論心理與物理的作用。其實,這種感官和知覺,也都是人人心識所具備的性能,那依如來藏識(阿賴耶識)而存在。一旦轉識成智,就變爲七種第一義心,都依持于真如而起用的。如經雲:“一切聖賢,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倘若固執名相,又落在遍計所執的妄想之中了。)

  複次大慧。妄想叁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境隨見,今當說。大慧,若有沙門婆羅門,欲令無種有種因果現,及事時住。緣陰界入生住。或言生已滅。大慧,彼若相續,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若谛,破壞斷滅論。所以者何?以此現前不可得,及見始非分故。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種,不作牙事。如是大慧,若陰界入性,已滅今滅當滅。自心妄想見。無因故,彼無次第生。大慧,若複說無種有種識,叁緣合生者,龜應生毛,沙應出油。汝宗則壞,違決定義。有種無種說,有如是過。所作事業,悉空無義。大慧,彼諸外道說有叁緣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過去未來現在,有種無種相。從本已來成事,相承覺想地轉。自見過習氣,作如是說。如是大慧,愚癡凡夫,惡見所噬,邪曲迷醉無智,妄稱一切智說。

  一般哲學宗教思想的偏差

  佛又告大慧大士說:“如果能夠滅了無知、業、愛的因(妄心)和所緣(內外境界),就可以滅掉要想所生叁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苦受之果。同時也就可以見到意識所生的內外一切現象。都是八自心現識所顯的幻境。此理今當重說。例如有些出世的學行和婆羅門(注二十叁)等的理論說:無始以來、萬物從無中生有,有無本身互爲因果。甚至有的還說虛無中另有—物,(如魂或造物主等)和時間、運數等緣會聚集而生人我的身心。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就是滅的開始等等理論。他們不明了真如自性是隨緣常住不變的,所以對于宇宙精神的延續,和事物生元的存在功能,以及涅槃自性,本自寂滅的圓滿,與乎形而上的道和業力的依存,乃至因果的真義,和道果的真谛等等,都被他們說成虛無缥缈,成爲破壞性的斷滅論據。只認爲從無生有,有了還無。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他們現在既無法證實生命原來的根源,同時也無從見到根本的緣故。這些理論和見解,都如破漏的瓶子,實在不能再裝東西。又等于燒焦了的種子,永遠也不會發芽再生了。大慧啊!要知道。如果身心所依的自性,一成過去,就算已經滅了,那麼,過去的已過去,和現在又有什麼相關呢?而且現在是現在,現在又怎樣和過去連接呢?未來的,既然是未來,又如何銜接現在和過去呢?在這中間,所謂時間叁世,又從哪裏連續得起來,怎麼建立它的次序呢?這些都是從個人心理上主觀妄想的成見所生,沒有根本真實的原因可以依據。又如果說無中可以生有,那虛無和實質,兩種是絕對的矛盾,何以又能配合心理意識的作用?倘使這樣叁緣和合,可以生出萬物,那麼,心理意識幻想沙子産油,沙子就能夠産油嗎?心識幻想龜殼生毛,龜殼就會生毛的嗎?由這個辨證,可知這些理論和宗旨,都不能成立,都不是絕對肯定性的真理,而且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說他們這些理論,都是錯誤的見解,那麼,他們的所作所爲,也都是毫無意義了。他們之所以說“有”、“無”、“識”等叁緣和合,便生出萬有,那是因爲他們只見到世間現實事物中的因果定律,從過去的事實已成了虛無,以現在的存在,推測未來的無相,因此認爲其中的法則,是有無相生,互爲因果的。其實,都是根據心理的直覺作用,妄心觀察所得。都由無始以來的習氣薰習而生的成見,所以才有這種見解。大慧啊!可是愚癡的凡夫們,被自心惡見淹沒,被邪說所迷醉,卻妄稱自己已經得到大智慧的成就呢!”

  (注二十叁)婆羅門:天竺四姓之王。此雲淨裔,亦雲淨行。其種自有經書,世世相承,以道學爲業。

  大慧,若複諸余沙門,婆羅門,見離自性。浮雲火輪,揵闼婆城,無生。幻焰水月及夢。內外心現。妄想無始虛僞,不離自心。妄想因緣滅盡。離妄想,說所說,觀所觀,受用,建立身之藏識。于識境界,攝受,及攝受者,不相應。無所有境界,離生住滅。自心起,隨入分別。大慧,彼菩薩不久當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無開發方便。大慧,彼一切衆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緣,遠離內外境界。心外無所見。次第隨入無相處。次第隨入從地至地叁昧境界。解叁界如幻。分別觀察,當得如幻叁昧。度自心現,無所有。得住般若波羅蜜。舍離彼生所作方便。金剛喻叁摩提,隨入如來身。隨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莊嚴。等入一切佛刹,外道入處。離心意意識。是菩薩漸次轉身,得如來身。

  離心意識證取心物同體的如來實相

  佛說:“再說,有些求出世的學者和婆羅門等,見到一切事物,本來都沒有單獨存在的自性,郡是暫時偶然的幻有現象。世間的事物,雖然有景象而實際上都是虛無,正如浮雲的聚散,如點火旋轉而成輪,如海市蜃樓的變幻,如陽光裏的幻焰,如水中的明月,如夢裏的空花,這一切的一切,無非是自心內外的妄想所現。它自從無始以來,便自虛幻地存在,但又都離不了真如自性心體功能的全體大用所生。如果把妄想的因緣滅盡了,遠離妄想,遠離能所等說,離能觀和所觀的作用,就可以明了身心(和一切相依爲命的物質形器世間)等等,那是藏識(阿賴耶)功能所顯現的境界。此外並無一個另有包藏萬有之機的主宰存在,世界上也沒有—個實際可以被主宰的東西。所有事物的過程,雖有生起、存在、消滅的情形,但都只是現象的作用,在真如自性的根本上,就本來無生,所以也無所謂有滅,一切都是自心所現。如果能夠如此思惟觀察求證,就能夠了解自心所生的依他起,和遍計所執等分別心理現狀的作用了。大慧啊!如果能夠這樣,他必然會到達生死和涅槃平等不二的境界,善于巧妙地運用大悲心的方便,沒有求功用之心而自然會達到功用的效果。他會證到一切衆生世界,完全如夢幻似地存在,見到一切緣起本來性空,不會再被內外境界的因緣纏擾,包就證得宇宙萬有都是真如一心的性空緣起。由此漸次進入無相境界。由菩薩初地開始,逐步依次…

《楞伽大義今釋 卷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