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孝道思想

  佛教的孝道思想

   民間信仰的儱侗佛教

   爲什麼與僧道無緣

   韓愈與狄仁傑的忠告

   孝是中華文化的特色

   兒子是國家的 女兒是人家的

   愛天下人也是一樣

   孝順父母的佛陀

   度化阿阇世王的故事

   義在大孝的盂蘭盆經

   叁世因果與六道輪回

   目連尊者救母難

   梁武帝倡建盂蘭盆法會

   放焰口與拜水忏

   經忏彰顯了孝道思想

   行菩薩道濟度一切衆生

  民間信仰的儱侗佛教

  今天,我們這裏的出家同學們,還有從智法師和書院秘書長章克範居士,促請我爲大家作一次講演,並且給我出了個題目——“佛教的孝道思想”。由于這個題目,引起了我對中國孝道與家庭、社會的一些意見,很樂意提出來向諸位報告。

  我們中國的文化與社會,也同其他國家、民族一樣,存在著許多複雜的矛盾與問題。大多數人都有宗教信仰,但據我個人從小時候所了解,近百年來的狀況,以佛教爲例,其中充滿了新舊文化沖突和東西文化相互激蕩所産生的怪現象。中國家庭幾乎十之八九都信仰佛教,但是卻不知道真正的佛法是什麼?把上帝、玉皇大帝、觀世音菩薩、如來佛等等,一股邋遢湊在一起禮拜,不以爲怪。一般人就是信仰這麼一個儱侗的佛教,現在大致上差不多還是一樣。

  我們年青的時候,因爲家庭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也跟著信佛,但是在公共場合又怕被別人知道,給人笑話。上寺廟去遊覽,如有同學在一起,彼此雖想燒香或者磕頭,卻又不好意思,只好裝成一副我不迷信的樣子,悠哉遊哉,等到同學走開時,趕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偷偷磕兩個頭,爬起身來,轉頭就跑。

  那時候,同學們上洋教堂,卻得意洋洋,神氣得很,往往滿口英文,又時常跳舞,結交異性朋友,最時髦不過了。如果說誰家的孩子跑廟子,拜菩薩,那這個孩子准沒出息,要給人家看不起。因此,當時我很反感,爲什麼外來的洋教就好一點,我們黃面孔的菩薩就差一點?!然而,社會的情況一直如此,你有什麼辦法?

  一般婦女,平常到寺廟燒香拜拜,就有人說這個女的完了,不可救藥;甚之,丈夫也起來反對,家裏不得不出問題,往往弄得烏煙瘴氣。反過來,如果丈夫喜歡跑廟子,做太太的就會變得神經兮兮,害怕自己的丈夫出家當和尚。我個人就碰到過許多類似的事情。過去幾十年,有些朋友跟我來往,往往給我打個學佛的招牌。有次在路上,一位太太看到我,那雙眼睛凶巴巴的橫瞪過來,很生氣的樣子,我看了覺得好笑,後來她的先生來找我,我說你太太怎麼這樣看人呢?!他連忙支支吾吾地說,女人家嘛,老師你不要多心。我說我那裏會多心,只是你不要在家吃素好不好?弄得怪裏怪氣,惹人討厭。他說,現在吃素吃不成了,我太太常常在飯菜下面,故意埋著魚肉,吃飯吃了一半,便翻了出來,沒辦法。

  爲什麼與僧道無緣

  諸如此類的現象普遍得很,那怕現在這個時代,那麼多的大專學生熱衷學佛,也不見得就是佛教興盛發達的好現象。我在這裏講個老實話,譬如大學裏許多性質不同的社團,像音樂、舞蹈社團,演講或者政治性的社團,乃至基督教的查經班、唱詩班等等,那些參加的同學們,大致都很開朗活潑。但是,一碰到佛學社的這些年青人,你一看,真要命,不是楞頭楞腦,便是緊張得神經兮兮的。一見到你,馬上畏畏縮縮、忸忸怩怩地合掌,老師您好,阿彌陀佛,婆婆媽媽的,非常放不開,年青人應有的活潑朝氣,不知到那裏去了,很令人擔心。

  那麼!你說這個佛教就此衰落下去了嗎?似乎又不然,因爲目前學佛的這一批人,事實上還真不少,佛教當前的境遇就是這麼地尴尬,這麼地奇怪。

  佛教中的若幹怪現象,並不是到了現在才形成。我們小的時候,就已經是這樣,當然這牽涉到許多曆史文化和人性的問題。此如,剛才所說,我家裏信佛,我的祖母、父親、母親都信。同時家中自明、清以來,一直有問家廟(僧寺),族中每一代總有一個人出家到這個廟子當和尚,一切生活所需都由我們這一家族供養,過去還出過叁個得道的聖僧。我父親除了供養這間家廟,其他時常有別的尼姑、道士來化緣,也都高高興興地和他們布施結緣。可是奇怪得很,我們家的門口,卻又貼了一張——“僧道無緣”的信條。你說有趣不有趣?

  其實,這是中國文化幾千年來的一種特殊現象。平常讀書人講的是孔夫子、孟夫子的倫常之道,反對佛教、道教出世間法的做法,因此便有人在自家門口貼一張“僧道無緣”的紙條,表明是儒者的立場,和尚道士到了門口一看,自然曉得這一家免談,自動走開。以前在大陸上有句土話:“和尚進門,不要錢,就要人。”,要錢是化緣,要人是把你家孩子帶去出家,這個劃不來,一般家庭都怕。可是我家的情況很特別,雖然門口也有這麼一張,和尚、尼姑、道士照舊來化緣,這很有意思,因爲他們知道這一戶人家肯布施,不會拒絕。事實上,中國所謂儒家的知識份子,盡管表面不贊成佛教道教,但是骨子裏往往免不了對于這二家形而上學的向往。

  韓愈與狄仁傑的忠告

  “僧道無緣”的說法究竟從何時開始呢?從唐朝起就有這個迹象,到了宋代更爲明顯。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爲了反對唐憲宗迎取佛骨供奉,鬧出了一場風波,可以做爲代表性的例子。什麼叫佛骨?即是平常所謂的舍利子。那時自唐太宗及武則天以後,唐朝的皇帝,大多數都信彿、信道,很重視佛陀舍利子的供養。唐朝皇帝雖奉道教爲國教,那是因爲道教的教主太上老君同他們一樣姓李,不得不捧爲國教。一代美人楊貴妃信的是道教,曾經正式受過道家的傳戒儀式——受箓,因此唐明皇也跟著去接受道教的戒儀而受箓。至于武則天,那更是既信佛,又信道,像平常我們念“金剛經”,經文開頭四句偈子“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正是這位高高在上的女皇帝做的開經偈。

  並且,中國的許多大寺廟,也都是她那時候以政府的力量修蓋的。譬如中國內地許多石窟那些大佛像的藝術傑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武則天喜歡修大廟、造大佛,一而再,再而叁,結果將國庫的金銀財寶都快花光了,宰相狄仁傑、禦史張廷圭、李峤等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奏谏,勸告她說,皇上,你要造佛寺佛像那很好,這是大功德,但國家財政,不能再這樣耗費了,雖然你是皇帝,一下命令,要修就修,但是也要給老百姓們有機會作功德啊,他們能出一塊錢也是植福修德,以後你要修廟子,造佛像,何妨讓民衆大家捐錢來共襄盛舉呢!武則天一聽有道理,才稍有改變,如此就給國庫節省了不少開銷。

  我們看看中國那些大佛的建造工程,都很驚人的。當年在四川,看到嘉定的大佛,佛頭高高在山頂上,佛頂可擺上十六個人吃飯用的大圓桌,綽綽有余,而佛足則伸到長江水面,人從下面擡頭往上看,帽子都要掉下來。像這樣的工程花費,非常可觀。就在這些種種佛教的形式問題上,韓愈開始反對佛教。當然,他有他的道理,你皇帝信佛就信佛,但不必爲了迎接一顆佛的舍利子到宮中供養,便讓全國勞師動衆,浪費大筆金錢,這樣只怕國家會弄窮了的。

  另外一個反佛的理由,是反對出家的人“無父無君”。中國儒家文化反對信仰佛教,這四個字便是最大的理由,最大的罪狀。到了宋朝叫得最爲激烈。他們認爲一個人出家修道,連父母都不顧了,這是“無父”,還算是人嗎?甚至“無君”,連國家也不要了,那更是要不得。古代男子一出家便免服兵役,什麼都不管了,出家前犯了罪,出家後規規矩矩修行便不再深究。並且早期的僧團不從事耕種生産,生活所需皆靠化緣而來。至一切,在我們曆代的文化人眼中,認爲是一種莫大的浪費。

  但是,除了上述兩個理由外,其他佛教所提出的哲學道理、修行法門,許多讀書人都反對的很外行,而且就各方面來看佛學,都顯得精湛圓明,博大深入。可是儒家知識份子,一直把出家修道這回事,納入是“無父無君”的大不韪,當作是不忠不孝。那麼,佛教在倫理上,到底是孝道是不孝呢?

  孝是中華文化的特色

  現在我告訴諸位,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就是孝道。所以古代臣子對皇帝上有關文化、或社會風氣的奏章,如果這個皇帝很倔強,有不是的地方,不肯納谏,便往往祭出一句很嚴重的話,“聖朝以孝治天下”,用來給皇帝當高帽子戴,使他無法胡鬧,乖乖做個好皇帝。

  的確,中國文化最寶貴之處在于提倡孝道。對于那些西洋來的外國朋友,我常說,你們西洋以基督教爲主的文化,是“丁字架文化”,我們東方文化才是道道地地合于十字架的形式。什麼道理呢?西方文化偏重父母愛子女,而忽略了子女長大後對父母的孝養,只要兒女一成家,男跟女,女跟男,夫妻一對,其他兄弟姊妹都不大管,代代如此,這不是後代和上一代接不上去,缺了“十”字上面那個部份,成了“丁”字了嗎?

  而我們中國,上自自己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一直通到久遠前的老祖宗,乃至佛菩薩、上帝等等都包括在內;下則由自己傳至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千代萬代,生生不息延續下去。並且橫的關連,兄弟姊妹親戚朋友,同樣需要仁愛,形成一個完整的宗族社會,縱橫交錯,恰是“十”字形的文化。

  但是,現在的中國社會,也差不多削成了丁字架的形象。現在的孝道文化可憐啊!我有許多好朋友,大部份上了年紀,七老八十的,雖然地位錢財不缺,兒女叁五個的不在少數,也都受了高等教育,拿到博士、碩士等學位,卻一個個飛到國外,再也不回來了,獨留兩老口子躺在醫院不能動,老太婆和老公公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抱怨一陣,生了那麼多兒女,讀了都麼多書,又有什麼用?然後,雙雙對坐,“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日子一天一天這樣過去,唯一的…

《佛教的孝道思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