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通原理
馮達庵大阿阇黎
初刻天眼通原理序
神通境界。非散心凡夫所能測度。定力深者始克知之。內容區分六種。一天眼通。二天耳通。叁他心通。四宿命通。五神境通。六漏盡通。第六之通。惟成佛與阿羅漢而後能。其余五通。上自菩薩。下迄外道。苟能刻苦修定。皆可發其功用。外道以神秘自矜。全被「所知障」蔽覆。雖具五通。只能運其所當然。其所以然之故。惘惘弗解。佛法定慧等持。于五通原理。固各自心領神會。然不欲後學之躐等求得也。居常緘默不宣。且諄諄施禁誡焉。是故分析缜密如法相學。對于神通。亦但提示名相已耳。世之人以無原理可憑。每舉社會神話混入五通之列。而濫稱天眼。其事最夥。蓋緣神話由來。多起于幻覺。幻覺之現。隱若有形色當前。以爲超妙若是。應以天眼褒之也。佛學中人。間質其境于達庵居士。居士辍唯一笑。或固诘之。始則曰。「黃葉止啼」亦是引誘小兒之一法。奚必道破其爲假金耶。(當時诘者所述之神話亦足令人向善故居士雲然)既而聞吾國社會之演此類神話者。所在多有。非惟外道資之以聳觀聽。即列名佛門者。亦往往不審其境之虛妄。且或積極提倡之。將魚目作明珠。沒明珠于袖裏。居士于是喟然歎曰。涓涓不塞。尚成江河。此而不辯。其何以報我佛。遂入觀累日。草成天眼通原理一書。深入顯出。義正詞嚴。誠此道空前未有之特著。書甫脫稿。友人爭相傳寫。余願有志者之先睹爲快。業按日發表于報端。
(見廣東七十二行商報鍾聲欄自十月一日始)同人更集資開刻單行本。以廣其傳。工竣之日。爲序其緣起于書首。
國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羅嘯翺序
天眼通原理目次
---------緒論---------
第一節 遠近均見
第二節 彼此均見
第叁節 微著均見
第四節 通塞均見
第五節 明暗均見
第六節 叁世均見
---------結論---------
緒 論
吾人所能感覺之色相。本來一切皆空。自相對上論之。則有叁境之別。
(一)性境
此境即是色塵。爲色相中之最正確者。其現也必有物質與之相函。雖當體即空。而起伏變化。恒有不可逾越之楷則以繩之。惟然。故世間物質學者取爲研究對象。能發明許多義理。施諸應用。莫或爽焉。核其所由來。非獨凡夫推測所不及。即二乘果位中人亦非所審。佥日當前有實在之物體。接觸吾人肉眼。從而認識雲爾。顧自大乘學者觀之。一一色塵。其本質皆自人人心中開發而來。此所謂心。非指肉身上之心髒。乃微細難知之第八識也。(阿賴耶識即此)所開色相。大端可分二種。
(甲)屬衆生界者
世間所謂動物。皆名衆生。一切衆生同發源于法界。各隨機緣積集一部分勢力以爲心。開爲外迹。則成具有知覺運動之身。或現人形。或現畜形。或現其余四趣之形。種種色色。差別無量。
(乙)屬器界者
動物以外所有物類。皆名器。(此字非專指器械言)器之由來。爲衆生業力所發起。形諸外迹。或爲整個物體。如杯盆之類是。或爲散碎物料。如水土之類是。語其差別,尤爲無量。衆生身相。有勝有劣。勝者五根完具。劣者則有所缺。此系乎八識之渾劃也。器界隨衆生而起。識量愈渾且微。故無五根之迹。衆生具有眼根者。能自見其身。以自心之體量爲境。從而開爲眼識也。亦能見他衆生之身。爲他心體量之勢力感動吾心。即相應處以開眼識也。自業所引之器。吾能見其形。以所作之業爲境。自起眼識也。他業所引之器。吾亦能見其形。爲他心所作業力感動吾心。而起眼識于相應處也。概括言之。身形諸相。皆「見者」眼識所變現。非別有實物當前。雖曰有物質與之相函。亦不過隨識而出。蓋物質之所以立。以有五種特徵耳。眼識若無。特徵便失其色。耳識若無。特徵便失其聲。乃至五識都無。則色聲香味觸五徵俱失。所謂物質。遂歸諸無何有之鄉矣。世俗學者定爲公例曰「物質不滅」以嘗試驗時五識未嘗休歇故。使有休歇之功。此例不攻自破。
(二)獨影境
此境雖若有色相當前。實即法塵也。爲獨頭意識之所緣。(意識單獨作用無前五識挾之俱起者謂之獨頭意識)無物質與之相函。故所成色相獨有其影。因屬無質。名之曰幻影。(從一切皆空義叁境均可稱幻影此則從相對上立名)其起伏變化。不爲物質楷則所拘。來無所從。去無余迹。端的究之。實以想陰爲大本。想陰者。積集種種塵俗觀念。融通聯絡。于不知不覺之際。隨機流爲言動或幻影者也。就所起幻影論之。可分叁種。
(甲) 全妄者
此種幻影。事實上全屬子虛烏有。吾人睡時所作之夢境。與病時所感之假境。大率如此。世間小部分之人。平時亦有因暗示之力。而起此等境界者。(暗示多憑他力間亦得憑自力)今略舉催眠術以爲例。「被術者」見「術者」東其指曰。此犬也。則恍然一犬現于東。西其指曰。此狐也。則俨若一狐形于西。是皆藉嚴重聲音誘起被術者想陰之所蓄。俾于瞬間開爲幻影也。術之高者。亦能不用聲音。而惟運心力以爲支配。被術者潛受其力波動于心。不覺隨術者之念頭而起相類之幻影焉。
(乙)有因者
此種幻影之起因較有根據。即意識偶能與八識微應也。然其動機轉瞬爲「分別意識」所侵雜。故托出之相。雖小有徵驗。而客觀上事實則未能同符。此可取夢事二則以明之。如夷堅丁志雲。「東平董瑛堅老之父。知澤州淩川縣時。以雞子挂于堂內梁上。妹婿至。庖妾請以供晨餐。董夜夢二十叁小兒自梁而下。同詞乞命。中一女。著群帔而跛足。旦起 面。見妾持叉取所挂物。得二十叁枚。方憶昨夢。乃舍之。孵之。一一成雞。唯一雌病腳。董自是不殺生。」此夢若雲無憑。何得有日後之微驗。若雲有憑。雞子畜類。何得現人身以乞哀。溯其源流。則因雞子處于將殺之趨勢中。各自潛起畏死之感。以此原動力波及董父之心。瞬于意識中起叁重「比量」(本平素經驗以比例法求得同類事之結果謂之比量)一畏死應乞命。二乞命應吐詞。叁吐詞應屬乎人。雞子微物。故幻爲小兒求救之相。以在刹那間演成。故不自覺其爲意識作用也。又如槐西雜志雲「靜海一人既就寢。其婦尚在別屋夜織。此人忽夢婦爲數人劫去。噩而醒。不自知其夢也。遂攜梃出門追之。奔十余裏。果見曠野數人攜一婦。欲肆強暴。婦號呼震耳。怒焰熾騰。奮力死鬥。數人皆被創逸去。近前慰問。乃近村別一人婦。爲盜所劫者也。素亦相識。姑送還其家。惘惘自返。婦績未竟。一燈尚茕然也」。此夢分明有憑。乃見鄰婦爲己妻何也。以號救之力波動于心時。是人意識偶與相應。審爲婦人遇盜。刹那間雜以平日關切之念。逐幻爲己妻之形。
(丙)似真者
此種幻影較爲逼真。雖無物質當前。尚可爲事實之節略寫照。因意識偶與八識微應後。其動機未被糅雜變化故。其理姑藉圓光術解釋之。(此術托始于道家今人尚有傳習者)施行此術。本非盡有靈驗。然嘗聞失物之家。用以探索誰盜。間有如願相償者。其爲術也。張素紙于壁。使童子觀之。術者與事主苟相孚以誠。童子又能心無雜念。則見紙上現圓鏡。鏡中將盜者竊物經過。大略表演。如電影戲然。按圖索盜。居然無誤。所以者何。以事主專一之心。能逼起所求境之活動力。術者更以強有力之暗示。使童子于無思慮中。自以意識應此動機。瞬間開爲幻影也。童子若雜妄念。所成幻影。或入乙種。術者事主不誠,縱有幻影。亦屬甲種。
獨影境即心理學所謂「幻覺」之相。普通心理。法塵大都無相。以五塵競現于前。足以奪其幻影也。睡眠時五識不起。獨頭意識逐得顯其作用而夢境彰焉。然睡至沈重程度。意識不行。夢境亦不能起。催眠圓光等術。施諸思慮較簡之人每可隨暗示而生幻影。若思慮多者。心常散亂。難以結成形狀也。病時心理失其常態。意識亦得顯其獨頭作用。故種種假境因之而生。于此數端而外。據心理學家研究所得。又有叁因。一因于身心疲罷。二因于感情激揚。叁因于藥力酒力。身心疲罷。五識趣于休歇之勢。故獨頭意識行焉。感情激揚。則意識特有所鍾。足以暫伏五識之強力。而得單獨起作用。女子偏于感情。故其幻覺較男子爲多。藥力酒力能變心理常態。宜其誘起幻覺。乃成習慣。雖不服藥飲酒。意識或亦能獨用矣。是等幻覺。不論起因如何。統歸虛妄。其既起也。有只見其形。亦有兼聞其聲。夢中與人對談。此固吾人所常經驗。其由他因而來者。亦不乏其例。但所聞之語。實從本人想陰發出。並無何等神秘。其語即或小有應驗。不過乙丙二相所攝。均不得認爲真實
(叁)帶質境
此境本屬法塵。而帶有物質作用參雜其間。故別爲一類。其中又分二種。
(甲)擾亂色塵者
此種帶質境。乃先有確定之色塵。後起分別意識以糅雜之。色塵被擾亂真相。恍若另爲一形。如賢奕編載宋代梁國夫人事雲。「韓世忠夫人。京口娼也。常五更入府。伺候賀朔。忽于廟庑下見一虎蹲臥。鼻息鼾鼾然。驚駭亟走出。不敢言。己而人至者衆。複往視之。乃一卒也。因蹴之起。問其姓名。爲韓世忠。約爲夫婦。世忠後立殊功。爲中興名將。遂封梁國夫人」韓公本具人身。夫人一時糅以分別意識。乃見爲虎形。此意識何自起乎。則以公威猛之氣。呼爲鼻息。勢異尋常。夫人心被波及。乘此威猛動機。瞬于想陰中引起「虎」念。當驚駭無措之際。不覺人形隨之變虎。雲何虎念特起。此關于夙所習聞虎甚威猛故。設夫人平日觀念。以獅子威猛爲最可畏。又將視公身爲獅形。爲虎爲獅。抑或其他威猛之物。統憑主觀者之想陰而定。與客觀上之人身無涉。其小有關系者。只藉韓公威氣爲動機耳。
(乙) 醞釀色塵者
此種帶質境。本非色塵。以意識專注力。稍起物質作用。釀成色塵初步而已。例如世間習念寫術者。凝…
《天眼通原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