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源流▪P4

  ..續本文上一頁攝論只詳遍計執性中之妄相。故唯染無淨。

  叁性恍若各有其相,要皆識之所感。倘泯識淨盡。則叁性皆無自性。叁無自性與八不中道殊途同歸。固各與般若波羅密多相應。能銜接一乘大教者。攝論于增上慧學中,更詳說無分別智爲般若波羅密多寫照。大足救籠統空疏之禅病。

  論雲。無分別智離五種相以爲自性。一離無作意。二離過有尋有伺地。叁離想受滅寂靜。四離色自性。五離于真義異計度。

  無分別智既詳。則六度十地皆真實境界及其得果,則入無住涅 ,而具足佛之叁身。是故攝論爲真實菩薩藏。與權教異。

  第六講(叁十六年二月十六日)

  大乘中任何教派。能真實契合般若波羅密多時,便得入一乘顯教之門。終與禅宗正法眼藏同符。中觀家之提婆羅 羅皆承禅宗祖位且勿論。而瑜伽家之無著世親皆于般若波羅密多切實相應。一作順中論。一作百論釋。是兼融會中觀之道者。大乘隆盛之時,此際爲最。其後兩家學者,或趨重遮情。致偏于觀空。或趨重析義。致偏于辯相。漸失互融之旨。始而家外起诤(如清辯非難護法月稱對抗月宮)繼而家內交谪。(如清辯見抑于月稱護法被義于律天)教派已日紛岐。學者自少功效。發展千年之大乘,遂與小乘像法同其命運。于佛滅後一千五百年,護一乘密教獨自盛行。顯教不論權實,只作參考之資而已。

  大乘隆盛時代,以中印度摩竭陀國那爛陀寺爲最高學府,風靡全印。然月稱(空宗大師)法稱(相宗大師)住世之時。外道勢力大張,那爛陀寺購學,未敢公開以避之。而各地學者,有被外道屈伏。道場遭焚比丘改教者,後得瞿波羅王維持(七世紀末)暫得保障。終以密教較有實效。遂以替代顯教雲。

  密教即陀羅尼法門。向由金剛手菩薩主持。第叁講結集中已略及之。原理異常深密。故有密教之稱。宗此密教方法而行。則謂之密宗。行者若深達一乘宗旨。對此教法,心自明了。不待解說而後知。未達者說亦無用。然其大意未嘗不可比喻明之,要在把握諸佛法流之經過而加強之。

  諸佛法流與衆生氣流交加吾人身心,未嘗或斷。法流細,淨用也。氣流粗,染用也。法流恒爲氣流所掩。衆生不能發覺。而氣流之中,近者厚,遠者薄,厚能奪薄。故衆生躬親接觸者,皆距身較近之事物也。以聲音論,離身漸遠,所聞漸昏。更遠則無所聞。然有法加強遠者之聲浪,其音未嘗不可辯。或比近者尤響亮。如收音機即其中補助之一法也。以形色論。電氣傳真之類亦有其法。此皆加強遠處氣流,使不被近處氣流之壓伏也。依此原理。則諸佛法流亦可以法加強,使超出氣流之上矣。

  加強聲浪之法。有播音器具爲之。加強諸佛法流,其道如何。則有叁種妙用。

  (1)以身密提其因 即種種手印

  (2)以口密潤其根 即種種真言

  (3)以意密詳其境 即種種淨觀

  叁密齊施。行之有恒。則諸佛法流日盛于心。漸脫衆生氣流籠罩。終則壓伏氣流。諸佛妙境自在現前。是謂成就。(梵名悉地)

  就收音機言之。符號須與播音之地相配合,乃能收之,如收紐約之音,須配合紐約符號。收倫敦之音,須配合倫敦符號是也。把握諸佛法流亦然。叁密符號,須與所修本尊配合方有感應。如修無量壽本尊,須用無量壽叁密。修藥師本尊,須用藥師佛叁密,是也。諸佛叁密,凡夫何從知之。必由金口親宣,輾轉傳承無誤。學之庶有實效。而傳法之師,當時若不能加強法流,使學人得一真實法種。功效亦微。密教最重擇師以此。

  學者若夙生習過密法。今生受隔陰之迷,未能憶起。但得增上緣輔助其間。可使法種複現。雖非名師傳授,修之亦有成效。

  釋尊說教,凡有需奉持之處。而學人自力所不能及者。間以叁密施之。奉持者隨其見地高下,成就境界分叁品。只破粗執。(分別二執)者屬下品。能破細執。(俱生我執)者屬中品。更破極細執。(俱生法執)者屬上品。至金剛後心時,住地無明徹底消滅,叁身具足。則稱上上品。

  行者得叁密真傳,修證成就者。可以轉授後人。唯擇人而施。苟非其器,易滋流弊也。傳承之人固不常見。見亦不肯泄露。故密教之表彰,視大乘尤後。直至龍猛菩薩得上品成就,瑞應特昭。密教始著于世。(龍猛即舊譯之龍樹密教唯從新譯)

  龍猛菩薩既傳禅。且開中觀法門以輔之。盡顯教之能事矣。唯禅宗極則,以證月輪叁昧而止。雖依方便波羅密以度生。只就衆生境界而受用。若諸佛莊嚴勝境,欲即生親見其盛,非進修密教不可。故常持誦毗盧遮那如來真言,及得上品成就,感見如來現身空中,說大悲胎藏法門。龍猛即志諸貝葉,今所傳毗盧遮那念誦法要是也。時南印度有鐵塔,高十六丈,無能入者。金剛手菩薩所結集之密教,相傳貯藏其中。龍猛乃依法要繞塔念誦七日,以白芥子七粒打開塔門,身入其中,觐見叁世諸佛及諸大菩薩。更蒙金剛手菩薩爲作傳法灌頂,使紹阿阇黎職位,爲密宗第叁祖。並授兩部大經,即金剛頂經及大日經也。

  龍猛初持之毗盧遮那真言。或由釋尊口說,輾轉傳來,唯傳自何人不得而詳。向不公開故。兩部大經乃釋尊受用身毗盧遮那如來授與金剛手菩薩永遠住持者,非同應化身口傳之禁咒藏,須經世法結集者也。兩部大經之宗旨,稱爲純密,應化身所說則名雜密。通常所謂真言宗乃指純密而言。此宗以毗盧遮那如來爲初祖。金剛手菩薩爲二祖。龍猛菩薩爲叁祖。灌頂者,以諸佛法流入受者之身。重在頂入,故名。阿阇黎義爲軌範導師,洞悉叁密之旨,能爲人作灌頂法者也。

  兩部大經本來各攝無量偈頌。然稱此土機宜,各節爲十萬頌。龍猛既傳此道。鐵塔尋隱。其後轉傳龍智菩薩爲密宗四祖。龍智爲維系法統故,留壽七百余歲。及得繼承之人,而後入滅。

  唐玄奘叁藏遊學印度。至大林東境。遇龍智菩薩。年將七百,貌若叁十。只向之學中觀法門,而不願聞密教;且以梵志目之。(見西域記)蓋非現比丘身也。又百年,有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叁大尊者出,先後傳承兩部大經。然金剛智實爲五祖,以法統繼承不絕也。不空實爲六祖,先後從金剛智受法也,善無畏雖位同五祖,則屬別出。因傳中國一行禅師胎藏大法後,無人繼續故。

  龍智住世數百年。傳承一印一明之人,當不在少。以非時人所注意,皆寂寂無聞。其後以顯教大師立場,傳承密法者,有月稱(空宗)之弟子護足,及勝天(空相和合)之弟子毗流沙。七世紀之事也。有說蓮花生亦傳龍智之密法,則八世紀事。

  密宗有傳普門諸尊者。有傳一門本尊者。普門以毗盧遮那爲中尊,兼曼荼羅全部諸尊。一門則擇一尊之印明而專修之。(印即手印,明即真言。)然修遮那而不兼全部者,亦屬一門之尊。

  瞿波羅王朝既漸趨向密宗,逾百年,達摩波羅王治世,建立超岩寺,規模在那爛陀寺之上,專弘密教。當阿阇黎之位者,爲師子賢智足二大師。賢本學空宗于寂護。足則賢之弟子也。(九世紀初)密教于是大著于世,且取顯教而代之。繼承法統,代有其人。最著者爲阿提沙。時在十一世紀初。及回教徒以實力侵占印度,佛寺不保,學人四散,超岩寺終被焚毀。殘余佛教喘息異邦。時當十二世紀末。小乘末法時期方閱二百載耳。

  回教徒侵印度,先後十七次。亘五百年。每次必焚寺害僧。他種外道又複相逼。佛教始尚苟延于摩竭陀以東。及回教徒最後更侵東印。佛教遂無立足地矣。

  印度佛教既絕迹本土。賴以延續者,先後流入東南各地之教法耳。小乘現尚棲息于南方錫蘭緬甸暹羅及尼泊爾諸邦。大乘顯密兩教,則流行中國西藏以及日本高麗雲。

  八世紀時,西藏曾由寂護及蓮花生二師分傳顯密兩乘。然不久即衰落。其後阿提沙入藏。重張旗鼓。梵僧又因印度不能立足。相率逃入其間。西藏遂得廣傳晚期顯密二教。(完)

  

  公案數則

  僧間圓通和尚,一塵才起,大地全收,還見禅狀?否圓通曰,喚什麼作塵?又問法燈,燈曰,喚什麼作禅狀?

  老宿有偈雲:“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不相逢,無量劫來賃屋住,到頭不識主人公”,有老宿雲,既不識他,當初問什麼人賃?

  樓子和尚,不知何許人,一日偶于酒樓下整襪帶次,聞樓上人唱曲雲:“你既無心我也休”,忽然大悟,因號樓子。

  神照本如法師,請益四明尊者,尊者震聲曰,“汝名本如”,師即領悟說偈曰:“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

  僧問老宿,獅子捉兔用全力,捉象亦用全力,未審用個什麼力?老宿曰:不欺之力。

  昔有婆子,供養一 生,經二十年,常令二八女子送食绐侍,忽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嚴,叁冬無暖氣,女舉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養得個俗漢,遂遣出參學,燒卻 。

  昔有跨驢人問衆僧何往,僧曰:道場去,其人曰:何處不是道場,僧毆之曰:這漢沒道理,向道場跨驢不下。

  

  

《佛教源流》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禅海塔燈題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