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摄论只详遍计执性中之妄相。故唯染无净。
三性恍若各有其相,要皆识之所感。倘泯识净尽。则三性皆无自性。三无自性与八不中道殊途同归。固各与般若波罗密多相应。能衔接一乘大教者。摄论于增上慧学中,更详说无分别智为般若波罗密多写照。大足救笼统空疏之禅病。
论云。无分别智离五种相以为自性。一离无作意。二离过有寻有伺地。三离想受灭寂静。四离色自性。五离于真义异计度。
无分别智既详。则六度十地皆真实境界及其得果,则入无住涅 ,而具足佛之三身。是故摄论为真实菩萨藏。与权教异。
第六讲(三十六年二月十六日)
大乘中任何教派。能真实契合般若波罗密多时,便得入一乘显教之门。终与禅宗正法眼藏同符。中观家之提婆罗 罗皆承禅宗祖位且勿论。而瑜伽家之无着世亲皆于般若波罗密多切实相应。一作顺中论。一作百论释。是兼融会中观之道者。大乘隆盛之时,此际为最。其后两家学者,或趋重遮情。致偏于观空。或趋重析义。致偏于辩相。渐失互融之旨。始而家外起诤(如清辩非难护法月称对抗月宫)继而家内交谪。(如清辩见抑于月称护法被义于律天)教派已日纷岐。学者自少功效。发展千年之大乘,遂与小乘像法同其命运。于佛灭后一千五百年,护一乘密教独自盛行。显教不论权实,只作参考之资而已。
大乘隆盛时代,以中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为最高学府,风靡全印。然月称(空宗大师)法称(相宗大师)住世之时。外道势力大张,那烂陀寺购学,未敢公开以避之。而各地学者,有被外道屈伏。道场遭焚比丘改教者,后得瞿波罗王维持(七世纪末)暂得保障。终以密教较有实效。遂以替代显教云。
密教即陀罗尼法门。向由金刚手菩萨主持。第三讲结集中已略及之。原理异常深密。故有密教之称。宗此密教方法而行。则谓之密宗。行者若深达一乘宗旨。对此教法,心自明了。不待解说而后知。未达者说亦无用。然其大意未尝不可比喻明之,要在把握诸佛法流之经过而加强之。
诸佛法流与众生气流交加吾人身心,未尝或断。法流细,净用也。气流粗,染用也。法流恒为气流所掩。众生不能发觉。而气流之中,近者厚,远者薄,厚能夺薄。故众生躬亲接触者,皆距身较近之事物也。以声音论,离身渐远,所闻渐昏。更远则无所闻。然有法加强远者之声浪,其音未尝不可辩。或比近者尤响亮。如收音机即其中补助之一法也。以形色论。电气传真之类亦有其法。此皆加强远处气流,使不被近处气流之压伏也。依此原理。则诸佛法流亦可以法加强,使超出气流之上矣。
加强声浪之法。有播音器具为之。加强诸佛法流,其道如何。则有三种妙用。
(1)以身密提其因 即种种手印
(2)以口密润其根 即种种真言
(3)以意密详其境 即种种净观
三密齐施。行之有恒。则诸佛法流日盛于心。渐脱众生气流笼罩。终则压伏气流。诸佛妙境自在现前。是谓成就。(梵名悉地)
就收音机言之。符号须与播音之地相配合,乃能收之,如收纽约之音,须配合纽约符号。收伦敦之音,须配合伦敦符号是也。把握诸佛法流亦然。三密符号,须与所修本尊配合方有感应。如修无量寿本尊,须用无量寿三密。修药师本尊,须用药师佛三密,是也。诸佛三密,凡夫何从知之。必由金口亲宣,辗转传承无误。学之庶有实效。而传法之师,当时若不能加强法流,使学人得一真实法种。功效亦微。密教最重择师以此。
学者若夙生习过密法。今生受隔阴之迷,未能忆起。但得增上缘辅助其间。可使法种复现。虽非名师传授,修之亦有成效。
释尊说教,凡有需奉持之处。而学人自力所不能及者。间以三密施之。奉持者随其见地高下,成就境界分三品。只破粗执。(分别二执)者属下品。能破细执。(俱生我执)者属中品。更破极细执。(俱生法执)者属上品。至金刚后心时,住地无明彻底消灭,三身具足。则称上上品。
行者得三密真传,修证成就者。可以转授后人。唯择人而施。苟非其器,易滋流弊也。传承之人固不常见。见亦不肯泄露。故密教之表彰,视大乘尤后。直至龙猛菩萨得上品成就,瑞应特昭。密教始着于世。(龙猛即旧译之龙树密教唯从新译)
龙猛菩萨既传禅。且开中观法门以辅之。尽显教之能事矣。唯禅宗极则,以证月轮三昧而止。虽依方便波罗密以度生。只就众生境界而受用。若诸佛庄严胜境,欲即生亲见其盛,非进修密教不可。故常持诵毗卢遮那如来真言,及得上品成就,感见如来现身空中,说大悲胎藏法门。龙猛即志诸贝叶,今所传毗卢遮那念诵法要是也。时南印度有铁塔,高十六丈,无能入者。金刚手菩萨所结集之密教,相传贮藏其中。龙猛乃依法要绕塔念诵七日,以白芥子七粒打开塔门,身入其中,觐见三世诸佛及诸大菩萨。更蒙金刚手菩萨为作传法灌顶,使绍阿阇黎职位,为密宗第三祖。并授两部大经,即金刚顶经及大日经也。
龙猛初持之毗卢遮那真言。或由释尊口说,辗转传来,唯传自何人不得而详。向不公开故。两部大经乃释尊受用身毗卢遮那如来授与金刚手菩萨永远住持者,非同应化身口传之禁咒藏,须经世法结集者也。两部大经之宗旨,称为纯密,应化身所说则名杂密。通常所谓真言宗乃指纯密而言。此宗以毗卢遮那如来为初祖。金刚手菩萨为二祖。龙猛菩萨为三祖。灌顶者,以诸佛法流入受者之身。重在顶入,故名。阿阇黎义为轨范导师,洞悉三密之旨,能为人作灌顶法者也。
两部大经本来各摄无量偈颂。然称此土机宜,各节为十万颂。龙猛既传此道。铁塔寻隐。其后转传龙智菩萨为密宗四祖。龙智为维系法统故,留寿七百余岁。及得继承之人,而后入灭。
唐玄奘三藏游学印度。至大林东境。遇龙智菩萨。年将七百,貌若三十。只向之学中观法门,而不愿闻密教;且以梵志目之。(见西域记)盖非现比丘身也。又百年,有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大尊者出,先后传承两部大经。然金刚智实为五祖,以法统继承不绝也。不空实为六祖,先后从金刚智受法也,善无畏虽位同五祖,则属别出。因传中国一行禅师胎藏大法后,无人继续故。
龙智住世数百年。传承一印一明之人,当不在少。以非时人所注意,皆寂寂无闻。其后以显教大师立场,传承密法者,有月称(空宗)之弟子护足,及胜天(空相和合)之弟子毗流沙。七世纪之事也。有说莲花生亦传龙智之密法,则八世纪事。
密宗有传普门诸尊者。有传一门本尊者。普门以毗卢遮那为中尊,兼曼荼罗全部诸尊。一门则择一尊之印明而专修之。(印即手印,明即真言。)然修遮那而不兼全部者,亦属一门之尊。
瞿波罗王朝既渐趋向密宗,逾百年,达摩波罗王治世,建立超岩寺,规模在那烂陀寺之上,专弘密教。当阿阇黎之位者,为师子贤智足二大师。贤本学空宗于寂护。足则贤之弟子也。(九世纪初)密教于是大着于世,且取显教而代之。继承法统,代有其人。最著者为阿提沙。时在十一世纪初。及回教徒以实力侵占印度,佛寺不保,学人四散,超岩寺终被焚毁。残余佛教喘息异邦。时当十二世纪末。小乘末法时期方阅二百载耳。
回教徒侵印度,先后十七次。亘五百年。每次必焚寺害僧。他种外道又复相逼。佛教始尚苟延于摩竭陀以东。及回教徒最后更侵东印。佛教遂无立足地矣。
印度佛教既绝迹本土。赖以延续者,先后流入东南各地之教法耳。小乘现尚栖息于南方锡兰缅甸暹罗及尼泊尔诸邦。大乘显密两教,则流行中国西藏以及日本高丽云。
八世纪时,西藏曾由寂护及莲花生二师分传显密两乘。然不久即衰落。其后阿提沙入藏。重张旗鼓。梵僧又因印度不能立足。相率逃入其间。西藏遂得广传晚期显密二教。(完)
公案数则
僧间圆通和尚,一尘才起,大地全收,还见禅状?否圆通曰,唤什么作尘?又问法灯,灯曰,唤什么作禅状?
老宿有偈云:“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公”,有老宿云,既不识他,当初问什么人赁?
楼子和尚,不知何许人,一日偶于酒楼下整袜带次,闻楼上人唱曲云:“你既无心我也休”,忽然大悟,因号楼子。
神照本如法师,请益四明尊者,尊者震声曰,“汝名本如”,师即领悟说偈曰:“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僧问老宿,狮子捉兔用全力,捉象亦用全力,未审用个什么力?老宿曰:不欺之力。
昔有婆子,供养一 生,经二十年,常令二八女子送食绐侍,忽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严,三冬无暖气,女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养得个俗汉,遂遣出参学,烧却 。
昔有跨驴人问众僧何往,僧曰:道场去,其人曰:何处不是道场,僧殴之曰:这汉没道理,向道场跨驴不下。
《佛教源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