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 達庵提綱▪P2

  ..續本文上一頁!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法大乘者說;爲發最 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 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若樂小法,而著「我見人見衆生 見壽者見」者,則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 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于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十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複有人,于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 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後末世有受持讀 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 亦不可思議。

  上文四章所說,爲金剛般若波羅蜜會上具體事實。姚秦時代、弘揚佛法,以鸠摩羅什叁藏爲核心。趨重空宗,詞料簡樸。傳譯諸師、文學高古。

  所譯金剛般若經,較「後期五譯」爲雅。知識界大都奉作誦本。然展轉傳鈔,不無出入。如首章「有持戒 修福慧」語,竟缺「慧」字。其它詳畧失宜之處,亦所難免。至「何以故」叁字,原含「內有問題」之意 。在漢文則兼具「進究」「推論」等義。有時直可省去。本書隨宜加以修訂。智者諒之。

  下文二章,貴挹大要。不必拘于原譯繁文。更可施用姚秦以後之詞料。俾學者較易了解。並志于此。

  第五章 明體

  集結本經者、從金剛般若會上,撮取應用言句,編成本章。非是如來反複贅說。學者須精心參究。

  第一節 因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

  此即發大菩提心之主因。八種識量、泯盡無余。大慈性光、靈明清淨,充遍大千世界。

  第二節 法界體性智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

  須菩提、「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能泯一切法皆入如如妙旨,于是中無實無虛;能泯之念易不可得 ;則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

  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所具之智,概名法界體性智;或稱一切智智。此智亦不可得。

  第叁節 大圓鏡智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非大身,是名大身。

  人身赅攝衆生甚多,故名長大。雖視大圓鏡智之攝盡十方衆生,小至不可思議。然就「諸法如義」觀之, 則同歸大空。須菩提契會此旨;故有「是名大身」之語。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見」 名爲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

  在大圓鏡智遍照中,一切衆生當體全空。故因地菩薩體會此智時,不得起滅度衆生之想。

  第四節 平等性智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 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真能通達無我法,方與平等性智相應。既得此智,在「機感」中自顯相當莊嚴。若欲以識作成莊嚴淨土,無有是處。

  第五節 妙觀察智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 、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于意雲何 ?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一切衆生若幹種心, 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如來必具佛眼,固矣。若與種種「緣起」配合,亦有法眼、慧眼、天眼、肉眼。畧迹論心,對一切衆生所 念,亦無不了知。是謂如來妙觀察智所行境界。

  第六節 成所作智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得福甚多。佛告須菩提 :若有福德見,即著我人衆生壽者。一無所住,是名福德實相。能成就所作事業。

  滯于「見」者,得福雖多,概屬有漏福德。諸「見」盡息,方契無漏功德。(即福德實相)爾時便與大圓 鏡智相應,現出「虛空庫」大用。是謂成所作智。

  第七節 普賢行

  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 ,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因地普賢菩薩住有色二界時,不妨感見如來色身。但所感乃如來局部德性所表現,非全部具足之色身。若進究之,彙歸大空,仍屬假名。

  第八節 文殊行

  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因地文殊菩薩住有色二界時,不妨感見如來莊嚴二報。但所感祗系局部,非具足莊嚴。若進究之,彙歸大空,亦屬假名。

  第九節 觀音行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觀音隨機說法,畧依叁十二種當機之口,令各爲所攝有情萱說之。或由于如來「入觀自在叁味」直接加持 ;或由八地以上觀自在菩薩摩诃薩加持;皆在無念中行之。如來以會上聽衆或未明觀音勝行維何,故有上文之語。

  第十節 彌勒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夙因惟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及其成就,則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等覺菩薩即依此道行之。四無量心完成則入「一生補處。不久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謂彌勒勝行。 」

  第十一節 贊歎

  須菩提、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複有人受持此經,乃至四句偈等,爲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右二種行人,前者未契實相,故得福遠不及後者之大。所謂受持此經,注重本章而言;亦攝前四章在內。

  第六章 達用

  上章明體,尚矣。若未加修證苦功,豈徹非實非虛妙旨!本章廣談達用要領,俾學者知所致力。

  第一節 泯化度

  須菩提、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何以故?若有衆生可度,如來則著我人衆生壽者。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非凡夫,是名凡夫。

  此約欲界行者言之。一落前六識,便有化度之念。如來絕無此事。佛言說中雖亦有我字,祗借用假名耳。

  第二節 無佛身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 、若著于叁十二相而不能舍,祗成轉輪聖王身。爾時世尊即說偈雲: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觀想不離意識;學者不妨借此入手。觀力既深,即須放舍。須菩提未嘗不達此用。此番問答,所以警惕未 悟諸聽衆而已。

  第叁節 尊圓覺

  須菩提、如來圓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簡稱圓覺)即法法具足,無一欠缺。若未圓成,則諸法多入斷滅之列。汝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圓覺如來,法法皆空,法法皆具。是謂無實無虛妙境。若未具足,祗成一門之尊;可作圓覺如來之輔弼。

  第四節 忘福德

  須菩提、菩薩未斷我見者,以恒河沙等世界七寶作布施事業;不若既得無生法忍菩薩,雖祗說四句偈,福德既非前比。前者未忘福德故!

  我見未除,對于福德未免貪著。布施任何廣大,概屬有漏之因。得無生法忍者,全忘受福之心。事無大小 ,恒與實相相應。實踐行者,當知取法。

  第五節 離動靜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自性身遍一切處,絕無迹象。惟隨衆生機感力,倏耀當人心中。就欲界言之:「叁業清淨者、緣具, 則當前頓見叁十二相金身;不知其所從來。緣盡,則金身頓滅,亦不知其所去。」祗稱如來者,就緣具名 之也。金身既屬幻感,何有動靜所感來去坐臥等威儀,乃當機身業習慣引起之假相。

  第六節 破假相

  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諸微塵集成世界,乃至地上任何局部事物,均名一合相;即是假相。但凡夫之人、貪著如是假相,不知放舍。會得實相,一切如如!所有假相莫能爲礙;隨時得見如來!

  行者必具此等功力,方達上進大用;速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否則卷入假相旋渦;煩惱業生,不能自拔。

  第七節 息諸見

  須菩提、若有人言,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時,亦心存四見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所謂四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金剛般若要領,在在須離法相。「相」既不存,「見」自無有。但勿失非實非虛之旨,便契真實波羅蜜。

  第八節 贊歎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複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能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爲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偈雲:

  一切有爲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能演說此偈之人,須與偈語「實相」相應,方能勝彼未悟者之布施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

  結 經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經 達庵提綱》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