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成就後,有一次本尊告訴他:「你生生世世的上師是聖者谛洛巴,你應前往印度東方。」那諾巴尊者立即起程奔赴東方。但是不知道谛洛巴上師到底住在何處。問當地的人們,都說不認識,他又問:「那麼在此地還有沒有誰叫谛洛巴呢?」人們回答:「有個以行乞爲生的谛洛巴,人們稱他乞丐谛洛巴。」那諾巴尊者心想:大成就者的行爲是不定的,很可能就是他。于是又問:「乞丐谛洛巴住在哪裏呢?」他們告訴他:「就在那邊正冒出煙的破圍牆內。」他前去(拜見)。谛洛巴尊者正坐在那裏,面前放著一個裝滿了死魚活魚混雜的木盆,從中取出的每一條魚都放在火上烤,然後享用,接著彈一響指。那諾巴上前頂禮請求攝受。谛洛巴尊者說:「你說什麼?我是個乞丐呀!」那諾巴又再叁誠摯請求,谛洛巴尊者才攝受了他。這樣的行爲並非是谛洛巴尊者因饑餓未得到食物而殺魚,而是因爲那些魚是不知取舍之處的惡業衆生,他具有超度它們的能力,爲使它們與他結上緣而享用魚肉,之後將其神識引到清淨剎土。
同樣,薩RA哈以弓箭手的形象、夏瓦熱以獵人的形象等,印度聖地數多成就自在者顯現劣種等極其低劣的形象。所以,對于(上師的)任何行爲都不能生起邪見,應當唯一觀清淨心。如《功德藏》雲:「諸行不應生邪見,聖地數多自在者,顯現劣種惡行相,惡劣之中極惡劣。」如果將那些形象看作是邪行,觀其過失的話,則如頌雲:「長處于佛亦見過。」雖然是佛,但是也會有人見其過失。往昔,世尊的兄弟善星比丘,于二十四年(不同經中說法不一)中做世尊的侍者。他精通十二藏並能不參閱經文傳講。但是他看世尊的一切行爲都是欺诳的,他想:除了有沒有一尋光的差別外,我們二人完全相同。生起這種邪分別念,並且說:「二十四年爲汝仆,除身具有一尋光,芝麻許德吾未見,知法我勝莫爲仆。」說完就離開世尊了。當時阿難作爲世尊的侍者,他問世尊:「善星比丘將來轉生何處?」世尊回答:「善星比丘現在只有七天的壽命,死後將于花園中轉生爲一餓鬼。」阿難到善星比丘面前告訴他世尊所說的那些話。善星比丘想:有時他的妄語也可能是真的,所以這七天中我應謹慎行事,七天過後我再羞辱他。于是七天中未進飲食。到了第七天的早晨,(因爲已)口幹舌燥,于是他喝了一口水,沒想到水未消化而死去。死後,于花園中轉生爲一具有九種醜相的餓鬼。
因此,若看到聖者上師的行爲有過失,則應自相呵責,並且想:這是我自己的心識、眼識不清淨所致,上師的行爲無有絲毫過失或罪業,應對上師更加生起信心和清淨心。如《功德藏》雲:「自己未調自心前,迷亂觀察無量罪,善星精通十二藏,見師行爲狡詐相,善加思維改自過。」
此外,假如上師聖者表面似乎對自己特別憎恨,我們也不應生起嗔恨心,而應想:上師一定是看到了我的某種過失,才如此呵斥我。即上師觀察到以呵責方式調伏我的時機已成熟,于是才如此調伏。應當在上師心情平靜時,到上師面前作忏悔等。如《功德藏》雲:「倘若上師現忿怒,見己過失呵責調,時機成熟應忏悔,如是智者不著魔。」 』
堪布索達吉在《密宗斷惑論》中開示:
『依止上師是修學密宗的關鍵,但這不只是密宗的特色,在顯宗中要取得成就,同樣也須歸依上師。因爲上師不是個人,而是將佛法僧叁寶總集爲一身,佛在多處強調了依師規則,如《彌勒菩薩請問經》中雲:「當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師想,亦于是人聽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說,當知皆是一切如來之所宣說。"顯宗經雲:「阿難尊者,請勿憂愁,我將現師相,饒益汝等。」《二思維續》雲:「于後末法五百歲,我將化現上師相,心中認定爲我者,于彼當生敬仰心。」不必說廣得灌頂、傳承、引導的上師,甚至僅得四句經偈的上師也應該誠心尊敬,否則有極大的過失。續中雲:「若人聞一偈,不敬上師者,彼轉數百犬,後成有痣者。」若犯了四墮罪,五無間罪等大罪,通過入密法忏悔可消盡,並能成就,但誹謗上師不但成就無望,且必墮地獄。《金剛心莊嚴續》雲︰「若人诋毀金剛師,雖棄睡眠遠愦鬧,精進修持深密法。專心修持一千劫,亦成反修金剛獄。」《密集金剛》雲:「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诋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其注疏中說毀謗上師者不但不成就,甚至親近他的好友等人亦不成就。《句義寶藏論》雲:「凡诋毀上師者,如何忏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時輪金剛》雲:「于師生嗔一剎那,則毀一劫諸善行,數劫墮入地獄等,惡道遭受深痛苦。」密續中雲:「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金剛藏續》雲:「已受灌頂之弟子,若違上師之教言,今生遭受多災難,來世墮入地獄中。」德洛巴雲:「不聽師言教,不會得成就。」嘎當派先輩們曾雲:「不敬上師者、雖通叁藏法、亦無稍許用。」依止了上師後,無論他做得如不如法,也不應對其生起邪見,也不能輕易毀謗。若已得灌頂傳法,爾後才發現此上師不具足上師的資格,然而此時,因其已成爲你上師之故,唯有發清淨心,而不能說上師過失,也不得生起邪見,否則自己反而墮落。如續中雲:「依止上師後,是否是正士,勿違諸教言,若破師教印,生金剛地獄。」又如續中雲:「雖不具功德,依止上師後,若人舍彼師,則謗諸上師,亦謗叁世佛,彼過不可言。」卡饒公瓊雲:「開示大乘之上師,外相雖現不如法,其內境界難測故,于師不得生疑惑。」其實若弟子具信心,受上師打罵也得加持,大成就者藏巴嘉熱雲:「師打即灌頂、由此得加持,師罵即猛咒、由此除魔障。
密宗上師必須其足灌頂傳承圓滿、戒律清淨、精通續部竅訣、修行得到正量境界、誦咒圓滿等條件。如今有些連灌頂儀軌也不懂,卻到處傳授密法,實是非理。信徒們也不經觀察,盲目依止上師,猶如盲人騎瞎馬,然後再觀察上師有沒有法相,並講說上師的各種過失,由此而造了無量的嚴重罪業。又有些愚笨的人說:某某師父是我灌頂傳法的上師,而不是我真正的師父,我真正的師父是我的皈依師上某下某等。此類人顯然不懂佛法,既然你已得密法,豈有不皈依而得?其連皈依的含義也沒弄清,真是可歎!」 』
堪布索達吉指出:『如今有些連灌頂儀軌也不懂,卻到處傳授密法,實是非理。信徒們也不經觀察,盲目依止上師,猶如盲人騎瞎馬,然後再觀察上師有沒有法相,並講說上師的各種過失,由此而造了無量的嚴重罪業。』
《如何如法選擇顯宗、密宗的上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