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四、修密行者最重之事-----如何選擇正確的上師與傳承
智敏金剛上師宏法于美國德州達拉欺及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法會中曾開示:怎麼判斷一個合格的密宗金剛上師呢?
(一)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必須具有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到他自己,沒有間斷的傳承灌頂,並且經過他的金剛上師許可,批准他傳法,才可以傳法。
(二)他必須通達顯密的根本教理,並嚴持戒律,對于所傳的密法,從開始到圓滿,其中一切內容、道理、辦法和重點都一清二楚,所傳的法,必須完全正確,不能有個人或他人的想法在內,並且能以種種方便,讓弟子了解他所傳的法。
(叁)他必須發大菩提心,他的心與他所傳的密法,一切都要爲衆生,爲了發揚佛法,不能有其他的心。
至少要符合以上叁個條件,才能夠算是合格的密宗上師,要皈依這樣的密宗上師,才能夠脫離生死輪回的鎖煉、獲得解脫。
佛陀開示:「末法時期,邪師外道如恒河沙數。」于茫茫諸師中,我們將依何准則來擇師呢?
行者必須先清楚自己爲什麼要修持密法?
是因爲密法能快速擁有神通或特異功能?或是修持密法能快速感應,向人炫耀成果?
還是因爲修持密法就可以殺生食肉,不守戒律?或是因爲修持密法能不舍世法,娶妻生子盡享榮華富貴?
還是因密法能獲得上師灌頂加持,自己不需努力就能即身快速成就?
行者應知密法乃諸佛菩薩爲有緣衆生發心學佛速了生死,慈悲而設之無上稀有法門。若行者原發心度他而成佛,其願與佛相應,故雖宿業深重,因淨信密法,必能盡除宿業,即身而證。密勒日巴尊者以前半生做盡黑業,卻能因一念忏悔,爲度自他而淨信上師,如法修持,終能即身成證無上佛果,即爲最佳例證。然而若因地不真,常爲滿私欲而求,因心與佛心不相應,故修法不易成就,更可能因心生邪執而入魔。行者應自行省思學佛因地。
行者必須明白所欲皈依之上師應正確具備以下條件:
(一)擇師首要修件:
行者必須要注意上師的傳承,也就是說先要了解(查明)這位上師的上師是誰?如果上師的上師不是一位具有源自釋尊不斷傳承的金剛上師,或者其是一位自封的冒牌上師,則修學這種密法,不但未能得到諸佛菩薩清淨法流的加持,且易著魔,因而斷絕自己的法身慧命。
這位上師必須公開他的上師爲他授阿阇黎灌頂證書及信物(含法衣、法印、法器、法本等)供人辦識以爲明證,此點最爲重要。
佛陀傳大迦葉尊者「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乃不可思議境界,凡夫智淺,不易辦別真僞,故佛陀特將衣缽付予,做爲信物。密法之傳授更重視法印之正確性,因此由一代一代的成就者,來確定下一位承接衣缽者之證量和悲智力的正確無誤,且爲讓求法的無數行者,有一取信及修持的遵循指標,證物和文字證書便成至爲重要的信物。西藏曆代DB法王證明轉世的活佛,亦皆開示「證書」以彰權威、公信力,並表示對求法者的學佛慧命負責任。其目的則是避免邪師自言「夢中得到傳承」、「定中得到傳承」或自言與佛、菩薩神交這種無憑據,自說自話,不負責任的說辭。祖師基于「在人間用人間法則」的正念,必用世間能産生公信力的方式,來彰顯承接衣缽者的真正、無可置疑的權威性。所以學密行者正式皈依上師前應先于法會道場上見到其「阿阇黎證書」(公開懸挂于牆上供人辨識)方爲正統修學密法的第一步。「阿阇黎證書」猶如醫師爲人治病,即便是密醫郎中,是不合法的,病人找此種「無照」密醫治病,生命是沒有保障,且危機重重的。
具足以上這兩個條件,則表示這位上師是具有正確傳承,是可以參訪皈依的。
(二)若要選擇一心依止的根本上師,除以上條件外,還必須觀察上師的言行與德量是否符合金剛上師的條件?
蓮花生大士雲:「弟子不觀師功德,輕言依止者,如服毒藥。」行者應審慎觀察師之德行。
是否喜談神通,隨意公開顯現?
邪師善于詐現異象,尤喜以詭異法術來誘惑無知信衆,使其喪失分辨能力,更讓弟子無形中互相比較誰的境界高誰的神通大,而不知學佛的目的在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呢!誠如菜根譚雲:「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意即「濃酒美食、辣味、甜品並不是自然的口味,真正自然的口味只是「淡」。而具有神奇特異才能並喜好炫耀其能力的人,亦絕不是最高超的人,真正最高超的人,言行只是「平凡」。俗說:「真人不露相。」故真正成就者,絕不會嘩衆取寵,以神通異術來吸引徒衆,而是全憑正法正念來引導信衆老實修行的。
是否妄自尊大,自贊毀他,別人都不好,只有他最好?
稱贊自己,毀謗別人是邪師專長。俗說「滿桶水是沒聲音的」而「稻穗愈飽滿,愈是愈下垂的」意即真正修行好的人,絕不會有此自贊毀他妄自尊大之言行。
持戒清淨否?
邪師自身不依佛製持戒,所以不敢說嚴守戒律,而佛陀遺訓,末法衆生應「以戒爲師」,就是在防範邪師作怪,所以拜師學佛要睜亮雙眼,多觀察這位上師是否身口意嚴守五戒,菩薩戒,密宗根本戒等所有戒律?
發菩提心的心念是否真切?
華藏上師曾雲:「選擇明師要知師心之出發點,是否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之大善知識,能轉*輪者,謂之明師。」故行者應細心觀察師之用心是否真正發大菩提心?是否發諸佛清淨大願,平等普度一切衆生至究竟成佛之地?是否具盡舍世法卻不舍任何一位衆生之大悲心?是否普度一切衆生而不著度相?
(叁)若行者真發大菩提心,亟求即身成就,以期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著,則除了上述幾點,尚需再確定:
這個上師所傳的法門,必須是真正修心性的法門。
華藏上師雲:「修行之道無他,唯有革心而已。」又雲:「查佛法皈元無二致,方便有多門,皈元者即修心訣,換言之,即修般若波羅密多一種,並無二種,方便者,爲對機立法,藉此方便,使之回頭。專修般若波羅密多,便可到彼岸,查八萬四千方便乃至無量方便,佛教人藉此方便回頭,專修摩诃般若波羅密多,一種而已,是故波羅密多,是如來密,一切方便爲衆生密。」亦即不在煙供、火供、燈供、五供、八供、搖鈴打鼓,迎送本尊等事相儀軌上修,而直接返聞自性,將衆生生滅心,轉爲不生不滅之佛心即爲真正心地法門。
這位上師必須是具足證量的金剛上師,亦即爲真正明心見性的成就者。
上師之德行應如《莊嚴經論》所雲:「知識須具戒、定、慧、德勝、精進、教富饒、通達真實、善說法、悲憫爲體、斷疲厭。」觀察具足以上十德之善知識而依止也。若師未具全德,至少應具利他悲心且堅固出離心者,稱上師或阿阇黎,若具全德且已明心見性者稱金剛上師或稱金剛阿阇黎。換句話說,所謂金剛上師者,是指證量而言(程度極高的上師),必須性相顯密圓融,一切具足,五明悉通,上承法統,下化衆生。行者若能皈依真正金剛上師,實是累世百千萬億劫福慧具足方能有此殊勝法緣。
選錄自諾那華藏精舍之「修密擇師必備基本知見」一書。
《擇師必備基本知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