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四、修密行者最重之事-----如何选择正确的上师与传承
智敏金刚上师宏法于美国德州达拉欺及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法会中曾开示:怎么判断一个合格的密宗金刚上师呢?
(一)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具有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到他自己,没有间断的传承灌顶,并且经过他的金刚上师许可,批准他传法,才可以传法。
(二)他必须通达显密的根本教理,并严持戒律,对于所传的密法,从开始到圆满,其中一切内容、道理、办法和重点都一清二楚,所传的法,必须完全正确,不能有个人或他人的想法在内,并且能以种种方便,让弟子了解他所传的法。
(三)他必须发大菩提心,他的心与他所传的密法,一切都要为众生,为了发扬佛法,不能有其他的心。
至少要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够算是合格的密宗上师,要皈依这样的密宗上师,才能够脱离生死轮回的锁炼、获得解脱。
佛陀开示:「末法时期,邪师外道如恒河沙数。」于茫茫诸师中,我们将依何准则来择师呢?
行者必须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修持密法?
是因为密法能快速拥有神通或特异功能?或是修持密法能快速感应,向人炫耀成果?
还是因为修持密法就可以杀生食肉,不守戒律?或是因为修持密法能不舍世法,娶妻生子尽享荣华富贵?
还是因密法能获得上师灌顶加持,自己不需努力就能即身快速成就?
行者应知密法乃诸佛菩萨为有缘众生发心学佛速了生死,慈悲而设之无上稀有法门。若行者原发心度他而成佛,其愿与佛相应,故虽宿业深重,因净信密法,必能尽除宿业,即身而证。密勒日巴尊者以前半生做尽黑业,却能因一念忏悔,为度自他而净信上师,如法修持,终能即身成证无上佛果,即为最佳例证。然而若因地不真,常为满私欲而求,因心与佛心不相应,故修法不易成就,更可能因心生邪执而入魔。行者应自行省思学佛因地。
行者必须明白所欲皈依之上师应正确具备以下条件:
(一)择师首要修件:
行者必须要注意上师的传承,也就是说先要了解(查明)这位上师的上师是谁?如果上师的上师不是一位具有源自释尊不断传承的金刚上师,或者其是一位自封的冒牌上师,则修学这种密法,不但未能得到诸佛菩萨清净法流的加持,且易着魔,因而断绝自己的法身慧命。
这位上师必须公开他的上师为他授阿阇黎灌顶证书及信物(含法衣、法印、法器、法本等)供人办识以为明证,此点最为重要。
佛陀传大迦叶尊者「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乃不可思议境界,凡夫智浅,不易办别真伪,故佛陀特将衣钵付予,做为信物。密法之传授更重视法印之正确性,因此由一代一代的成就者,来确定下一位承接衣钵者之证量和悲智力的正确无误,且为让求法的无数行者,有一取信及修持的遵循指标,证物和文字证书便成至为重要的信物。西藏历代DB法王证明转世的活佛,亦皆开示「证书」以彰权威、公信力,并表示对求法者的学佛慧命负责任。其目的则是避免邪师自言「梦中得到传承」、「定中得到传承」或自言与佛、菩萨神交这种无凭据,自说自话,不负责任的说辞。祖师基于「在人间用人间法则」的正念,必用世间能产生公信力的方式,来彰显承接衣钵者的真正、无可置疑的权威性。所以学密行者正式皈依上师前应先于法会道场上见到其「阿阇黎证书」(公开悬挂于墙上供人辨识)方为正统修学密法的第一步。「阿阇黎证书」犹如医师为人治病,即便是密医郎中,是不合法的,病人找此种「无照」密医治病,生命是没有保障,且危机重重的。
具足以上这两个条件,则表示这位上师是具有正确传承,是可以参访皈依的。
(二)若要选择一心依止的根本上师,除以上条件外,还必须观察上师的言行与德量是否符合金刚上师的条件?
莲花生大士云:「弟子不观师功德,轻言依止者,如服毒药。」行者应审慎观察师之德行。
是否喜谈神通,随意公开显现?
邪师善于诈现异象,尤喜以诡异法术来诱惑无知信众,使其丧失分辨能力,更让弟子无形中互相比较谁的境界高谁的神通大,而不知学佛的目的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呢!诚如菜根谭云:「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意即「浓酒美食、辣味、甜品并不是自然的口味,真正自然的口味只是「淡」。而具有神奇特异才能并喜好炫耀其能力的人,亦绝不是最高超的人,真正最高超的人,言行只是「平凡」。俗说:「真人不露相。」故真正成就者,绝不会哗众取宠,以神通异术来吸引徒众,而是全凭正法正念来引导信众老实修行的。
是否妄自尊大,自赞毁他,别人都不好,只有他最好?
称赞自己,毁谤别人是邪师专长。俗说「满桶水是没声音的」而「稻穗愈饱满,愈是愈下垂的」意即真正修行好的人,绝不会有此自赞毁他妄自尊大之言行。
持戒清净否?
邪师自身不依佛制持戒,所以不敢说严守戒律,而佛陀遗训,末法众生应「以戒为师」,就是在防范邪师作怪,所以拜师学佛要睁亮双眼,多观察这位上师是否身口意严守五戒,菩萨戒,密宗根本戒等所有戒律?
发菩提心的心念是否真切?
华藏上师曾云:「选择明师要知师心之出发点,是否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之大善知识,能转*轮者,谓之明师。」故行者应细心观察师之用心是否真正发大菩提心?是否发诸佛清净大愿,平等普度一切众生至究竟成佛之地?是否具尽舍世法却不舍任何一位众生之大悲心?是否普度一切众生而不着度相?
(三)若行者真发大菩提心,亟求即身成就,以期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着,则除了上述几点,尚需再确定:
这个上师所传的法门,必须是真正修心性的法门。
华藏上师云:「修行之道无他,唯有革心而已。」又云:「查佛法皈元无二致,方便有多门,皈元者即修心诀,换言之,即修般若波罗密多一种,并无二种,方便者,为对机立法,藉此方便,使之回头。专修般若波罗密多,便可到彼岸,查八万四千方便乃至无量方便,佛教人藉此方便回头,专修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一种而已,是故波罗密多,是如来密,一切方便为众生密。」亦即不在烟供、火供、灯供、五供、八供、摇铃打鼓,迎送本尊等事相仪轨上修,而直接返闻自性,将众生生灭心,转为不生不灭之佛心即为真正心地法门。
这位上师必须是具足证量的金刚上师,亦即为真正明心见性的成就者。
上师之德行应如《庄严经论》所云:「知识须具戒、定、慧、德胜、精进、教富饶、通达真实、善说法、悲悯为体、断疲厌。」观察具足以上十德之善知识而依止也。若师未具全德,至少应具利他悲心且坚固出离心者,称上师或阿阇黎,若具全德且已明心见性者称金刚上师或称金刚阿阇黎。换句话说,所谓金刚上师者,是指证量而言(程度极高的上师),必须性相显密圆融,一切具足,五明悉通,上承法统,下化众生。行者若能皈依真正金刚上师,实是累世百千万亿劫福慧具足方能有此殊胜法缘。
选录自诺那华藏精舍之「修密择师必备基本知见」一书。
《择师必备基本知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