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0~181
人心、佛性與解脫:中國禅宗心性論探源 洪修平 南京大學學報1989.1 P33~43
禅宗:直覺性美學結構體 吳功正 社會科學家 1989.6 P29~35
禅“悟”與審美直覺 馬國柱 遼甯教院學報 1989.4 P40~45
漫論禅的頓悟和詩的直覺 徐潛 長春師院學報 1989.2
禅宗悟性的美學價值 徐宏力 河南大學學報 1989.2 P32~37
試論禅宗的非理性主義 翁美琪 學術季刊 1989.4 P147~153
佛教理論與意境範疇的生成轉化 陳偉 上海師大學報 1989.1 P45~50
中國文化的傑作:禅 皮朝綱 西南民院學報 1989.4 P68~74
漫說中國詩畫的禅境 黃毓任 南通師專學報 1989.4 P16~21
從言意之辯到境生象外論莊、玄、禅對古代詩論的影響 鄧喬彬 華東師大學報 1989.1 P50~58
六朝志怪小說與佛教 袁荻湧 文史雜志 1989.2 P11~12
中古志怪小說與佛教故事 蔣述卓 文學遺産 1989.1P6~18
敦煌詩歌考論 張錫厚 敦煌學輯刊 1989.2 P8~33
論敦煌佛曲與詞的起源 吳肅森 敦煌學輯刊 1989.2 P1~7
試論敦煌所藏《禅師衛士遇逢因緣》:兼談諸宮調的起源 李正宇 文學遺産 1989.3 P48~56
王梵志詩論 項楚 文史 1989總31 P209~233
談王梵志詩中的“著” 梁曉虹 九江師專學報 1989.4 P86~88,95
王梵志年代新擬 劉瑞明 敦煌研究 1989.1 P81~87
六祖“革命”與中國美學傳統的完形 皮朝綱 董運庭 四川大學學報 1989.4 P43~49
王維佛教思想對其詩歌藝術的影響 畢寶魁 遼甯大學學報 1989.6 P75~79
禅宗的“淨心”思想與王維的山水詩創作 邱瑞祥 貴州大學學報 1989.3 P8~13
超塵越俗,徜徉山水:佛教對柳宗元及其山水遊記和景物詩的影響 王啓興 湖北大學學報 1989.6 P29~36
詩禅關系認識史上的重要環節:讀皎然、齊己詩 程亞林 文學遺産 1989.5 P75~78
禅與詩:溫庭筠藝術風格成因新探 劉尊明 人文雜志 1989.6 P113~116
宋代詩論中的以禅喻詩漫議 黃河 華僑大學學報 1989.2 P90~99
宋詩的“活法”與禅宗的思維方式 張晶 文學遺産 1989.6 P87~95
蘇轼何時開始接觸佛教 劉石 文史知識 1989.2 P116~118
佛禅思想與蘇轼文學理論 劉石 天府新論 1989.2P77~84
禅宗與蘇轼 黃寶華 上海師大學報 1989.4 P92~99
朱熹詩境與“理一分殊” 張晶 遼甯師大學報 1989.4 P51~56
淺說以禅喻詩的《滄浪詩話》 吳景和 吉林師院學報 1989.8 P9~12
評嚴羽的妙悟說 趙盛德 學術論壇 1989.1P81~83,73
禅宗與元雜劇 毛炳身 毛小雨 中州學刊 1988.2 P74~77,8
陸九淵與禅學關系管窺 鮑博 中國哲學史研究 1989.4 P114~121
陸九淵與禅學 焦克明 爭鳴 1989.2 P88~94
其哀在心,其豔在骨簡談曼殊的愛情詩 陸惠雲 昆明師專學報 1989.4 P59~63
佛學與中國近代詩壇 陸草 文學遺産 1989.2 P29~40
1990年
論禅宗思想中的內在性和超越性問題 湯一介 北京社會科學 1990.4 P111~117
禅宗:傳統哲學發展的重要環節 洪修平 南京大學學報 1990.5 P131~134,1
禅宗的意義世界:從文化學角度對中國化佛教的解釋 陳明 學術月刊 1990.9 P35~40
試論佛教美學思想 蔣述卓 雲南社會科學 1990.2 P76~83
“以禅喻詩,莫此親切”:禅與藝術在觀念上的溝通 皮朝綱 董運庭 西北師大學報 1990.3 P25~30
詩禅異同論:兼論嚴羽“妙悟”說的審美內涵 張晶 遼甯師大學報 1990.2 P52~58
禅宗“頓悟”與藝術靈感 常青 西部學壇 1990.3P13~18
詩爲禅客添花錦,禅是詩家切玉刀 江永源 西部學壇 1990.3 P3~12
空王之道助而意境成:談佛教禅宗對意境認識生成的作用 于民 文藝研究 1990.1 P44~48
禅意與中國士大夫的文化心態 金丹元 上海文學 1990.7 P74~80
論宮體與佛教 馬積高 求索 1990.6 P86~92
論敦煌曲中的佛曲歌辭 李世英 蘭州大學學報 1990.1 P100~106
禅與唐代山水詩 肖建華 江漢論壇 1990.7 P73~77
禅意開悟與唐宋神韻 金丹元 上海文論 1990.6 P44~49
寒山子生平新探 連曉鳴 周琦 東南文化 1990.6 P272~277
論寒山詩及其在東西方的影響 王慶雲 煙臺師院學報 1990.1 P52~57
論寒山子思想和詩風 徐光大 東南文化 1990.6 P100~112
寒山詩解說 大田悌藏 東南文化 1990.6 P125~126
寒山子詩韻試析 朱汝略 東南文化 1990.6 P127~134
王維山水田園詩源于禅宗嗎 趙玉桢 中州學刊 1990.2 P87~91
李白與佛教思想 章繼光 人文雜志 1990.1 P110~113
《長恨歌》與佛道關系論述的新進展 唐音街 社科信息 1990.3 P67~69
論韓愈反佛老對其文學思想及詩文創作的影響 鄒進先 社會科學輯刊 1990.5 P118~124
朝過叁清又拜佛:李商隱與佛教的關系兼說《華師》一詩 亦明 文史知識 1990.3 P34~37
“骨氣渾成,境意卓異”:論貫休和他的詩歌 王定璋 西南民院學報 1990.2 P69~74
唐詩僧可朋說略 李朝正 文史雜志 1990.2 P17~18
曹洞宗“回互”學說述評 潘桂明 安徽大學學報 1990.1 P16~24
論唐宋詞人的審美悟性 熊開發 海南師院學報 1990.4 P26~34
宋代居士佛教初探 潘桂明 複旦學報 1990.1 P53~60
試論禅宗對宋詞的影響 鄧瑩輝 華中師大學報 1990.2 P76~81,48
隨緣自適思想在東坡詞中的表現特征 楊羅生 雲夢學刊 1990.2 P73~75
蘇轼與佛教叁辨 劉石 北京師大學報 1990.3 P87~93
“誠齋體”與禅學的姻緣 張晶 文藝理論家 1990.4 P65~70
宗炳繪畫美學的佛學底蘊 張晶 學術月刊 1990.10 P48~53
明代前後七子的審美解悟說 陳書錄 南京師大學報 1990.3 P64~70
《紅樓夢》與禅宗 杜景華 紅樓夢學刊 1990.3 P181~213
蘇曼珠研究述評 王永福 廣東社會科學 1990.2 P156~159,155
王國維“境界說”的禅宗意蘊 王蘇 中州學刊 1990.3 P61~65
1991年
禅與宇宙無意識 張錫坤 東北師大學報 1991.2 P22~25
現象學、禅宗與藝術 理群 新疆藝術 1991.1 P8~13,7
從《華嚴金師子章》看佛教哲學的美學意義 張文勳 思想戰線1991.4 P30~37
禅宗美學的基本特征待續 崔元和 五臺山研究 1991.4 P5~9,24
論佛道教與中國美學 吳功正 世界宗教研究 1991.1 P113~121
錢鍾書的“禅境”說 鄭淑慧 文藝研究 1991.1 P48~54
以佛學禅見釋“意境” 金丹元 雲南民院學報 1991.1 P57~64
佛教境界說與中國藝術意境理論 蔣述卓 中國社會科學 1991.2 P131~146
試論禅家山水詩的境界 馬茂軍 上海文論 1991.3P52~56
試說“禅境”之美 姚興奇 西藏日報 1991.7.16②
論禅宗與默照禅 魏道儒 人文雜志 1991.6 P30~34
試論佛學對古代文學的影響 劉斌 五臺山研究 1991.1 P11~15,25
試談禅宗對古代文論之影響 孫德彪 延邊大學學報 1991.6 P69~72
佛教與中國文藝美學中的悲劇意識 蔣述卓 華東師大學報 1991.5 P69~…
《禅宗詩歌境界 附錄 二、百年禅詩研究論文要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