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P3

  ..续本文上一页0~181

   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洪修平 南京大学学报1989.1 P33~43

   禅宗:直觉性美学结构体  吴功正 社会科学家 1989.6 P29~35

   禅“悟”与审美直觉  马国柱 辽宁教院学报 1989.4 P40~45

   漫论禅的顿悟和诗的直觉  徐潜 长春师院学报 1989.2

   禅宗悟性的美学价值  徐宏力 河南大学学报 1989.2 P32~37

   试论禅宗的非理性主义  翁美琪 学术季刊 1989.4 P147~153

   佛教理论与意境范畴的生成转化  陈伟 上海师大学报 1989.1 P45~50

   中国文化的杰作:禅  皮朝纲 西南民院学报 1989.4 P68~74

   漫说中国诗画的禅境  黄毓任 南通师专学报 1989.4 P16~21

   从言意之辩到境生象外论庄、玄、禅对古代诗论的影响 邓乔彬 华东师大学报 1989.1 P50~58

   六朝志怪小说与佛教  袁荻涌 文史杂志 1989.2 P11~12

   中古志怪小说与佛教故事  蒋述卓 文学遗产 1989.1P6~18

   敦煌诗歌考论  张锡厚 敦煌学辑刊 1989.2 P8~33

   论敦煌佛曲与词的起源  吴肃森 敦煌学辑刊 1989.2 P1~7

   试论敦煌所藏《禅师卫士遇逢因缘》:兼谈诸宫调的起源  李正宇 文学遗产 1989.3 P48~56

   王梵志诗论  项楚 文史 1989总31 P209~233

   谈王梵志诗中的“著”  梁晓虹 九江师专学报 1989.4 P86~88,95

   王梵志年代新拟  刘瑞明 敦煌研究 1989.1 P81~87

   六祖“革命”与中国美学传统的完形  皮朝纲 董运庭 四川大学学报 1989.4 P43~49

   王维佛教思想对其诗歌艺术的影响  毕宝魁 辽宁大学学报 1989.6 P75~79

   禅宗的“净心”思想与王维的山水诗创作  邱瑞祥 贵州大学学报 1989.3 P8~13

   超尘越俗,徜徉山水:佛教对柳宗元及其山水游记和景物诗的影响  王启兴 湖北大学学报 1989.6 P29~36

   诗禅关系认识史上的重要环节:读皎然、齐己诗  程亚林 文学遗产 1989.5 P75~78

   禅与诗:温庭筠艺术风格成因新探  刘尊明 人文杂志 1989.6 P113~116

   宋代诗论中的以禅喻诗漫议  黄河 华侨大学学报 1989.2 P90~99

   宋诗的“活法”与禅宗的思维方式  张晶 文学遗产 1989.6 P87~95

   苏轼何时开始接触佛教  刘石 文史知识 1989.2 P116~118

   佛禅思想与苏轼文学理论  刘石 天府新论 1989.2P77~84

   禅宗与苏轼  黄宝华 上海师大学报 1989.4 P92~99

   朱熹诗境与“理一分殊”  张晶 辽宁师大学报 1989.4 P51~56

   浅说以禅喻诗的《沧浪诗话》  吴景和 吉林师院学报 1989.8 P9~12

   评严羽的妙悟说  赵盛德 学术论坛 1989.1P81~83,73

   禅宗与元杂剧  毛炳身 毛小雨 中州学刊 1988.2 P74~77,8

   陆九渊与禅学关系管窥  鲍博 中国哲学史研究 1989.4 P114~121

   陆九渊与禅学  焦克明 争鸣 1989.2 P88~94

   其哀在心,其艳在骨简谈曼殊的爱情诗 陆惠云 昆明师专学报 1989.4 P59~63

   佛学与中国近代诗坛  陆草 文学遗产 1989.2 P29~40

   1990年

   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和超越性问题  汤一介 北京社会科学 1990.4 P111~117

   禅宗:传统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洪修平 南京大学学报 1990.5 P131~134,1

   禅宗的意义世界:从文化学角度对中国化佛教的解释  陈明 学术月刊 1990.9 P35~40

   试论佛教美学思想  蒋述卓 云南社会科学 1990.2 P76~83

   “以禅喻诗,莫此亲切”:禅与艺术在观念上的沟通  皮朝纲 董运庭 西北师大学报 1990.3 P25~30

   诗禅异同论:兼论严羽“妙悟”说的审美内涵  张晶 辽宁师大学报 1990.2 P52~58

   禅宗“顿悟”与艺术灵感  常青 西部学坛 1990.3P13~18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江永源 西部学坛 1990.3 P3~12

   空王之道助而意境成:谈佛教禅宗对意境认识生成的作用  于民 文艺研究 1990.1 P44~48

   禅意与中国士大夫的文化心态  金丹元 上海文学 1990.7 P74~80

   论宫体与佛教  马积高 求索 1990.6 P86~92

   论敦煌曲中的佛曲歌辞  李世英 兰州大学学报 1990.1 P100~106

   禅与唐代山水诗  肖建华 江汉论坛 1990.7 P73~77

   禅意开悟与唐宋神韵  金丹元 上海文论 1990.6 P44~49

   寒山子生平新探  连晓鸣 周琦 东南文化 1990.6 P272~277

   论寒山诗及其在东西方的影响  王庆云 烟台师院学报 1990.1 P52~57

   论寒山子思想和诗风  徐光大 东南文化 1990.6 P100~112

   寒山诗解说  大田悌藏 东南文化 1990.6 P125~126

   寒山子诗韵试析  朱汝略 东南文化 1990.6 P127~134

   王维山水田园诗源于禅宗吗  赵玉桢 中州学刊 1990.2 P87~91

   李白与佛教思想  章继光 人文杂志 1990.1 P110~113

   《长恨歌》与佛道关系论述的新进展  唐音街 社科信息 1990.3 P67~69

   论韩愈反佛老对其文学思想及诗文创作的影响  邹进先 社会科学辑刊 1990.5 P118~124

   朝过三清又拜佛:李商隐与佛教的关系兼说《华师》一诗  亦明 文史知识 1990.3 P34~37

   “骨气浑成,境意卓异”:论贯休和他的诗歌  王定璋 西南民院学报 1990.2 P69~74

   唐诗僧可朋说略  李朝正 文史杂志 1990.2 P17~18

   曹洞宗“回互”学说述评  潘桂明 安徽大学学报 1990.1 P16~24

   论唐宋词人的审美悟性  熊开发 海南师院学报 1990.4 P26~34

   宋代居士佛教初探  潘桂明 复旦学报 1990.1 P53~60

   试论禅宗对宋词的影响  邓莹辉 华中师大学报 1990.2 P76~81,48

   随缘自适思想在东坡词中的表现特征  杨罗生 云梦学刊 1990.2 P73~75

   苏轼与佛教三辨  刘石 北京师大学报 1990.3 P87~93

   “诚斋体”与禅学的姻缘  张晶 文艺理论家 1990.4 P65~70

   宗炳绘画美学的佛学底蕴  张晶 学术月刊 1990.10 P48~53 

   明代前后七子的审美解悟说  陈书录 南京师大学报 1990.3 P64~70

   《红楼梦》与禅宗  杜景华 红楼梦学刊 1990.3 P181~213

   苏曼珠研究述评  王永福 广东社会科学 1990.2 P156~159,155

   王国维“境界说”的禅宗意蕴  王苏 中州学刊 1990.3 P61~65

   1991年

   禅与宇宙无意识  张锡坤 东北师大学报 1991.2 P22~25

   现象学、禅宗与艺术  理群 新疆艺术 1991.1 P8~13,7

   从《华严金师子章》看佛教哲学的美学意义  张文勋 思想战线1991.4 P30~37

   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待续 崔元和 五台山研究 1991.4 P5~9,24 

   论佛道教与中国美学  吴功正 世界宗教研究 1991.1 P113~121

   钱钟书的“禅境”说  郑淑慧 文艺研究 1991.1 P48~54

   以佛学禅见释“意境”  金丹元 云南民院学报 1991.1 P57~64

   佛教境界说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  蒋述卓 中国社会科学 1991.2 P131~146

   试论禅家山水诗的境界  马茂军 上海文论 1991.3P52~56

   试说“禅境”之美  姚兴奇 西藏日报 1991.7.16②

   论禅宗与默照禅  魏道儒 人文杂志 1991.6 P30~34

   试论佛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刘斌 五台山研究 1991.1 P11~15,25

   试谈禅宗对古代文论之影响  孙德彪 延边大学学报 1991.6 P69~72

   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中的悲剧意识  蒋述卓 华东师大学报 1991.5 P69~…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