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P4

  ..续本文上一页77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禅与生命感受的充分诞生  皮朝纲 董运庭 云南师大学报 1991.1 P30~39

   “是同是别”与禅的本意:与皮朝纲、董运庭先生商榷  石秋 云南师大学报 1991.4 P85~90

   “诗禅一致,等无差别”:禅与艺术在观念上的融合  皮朝纲 董运庭 天府新论 1991.1 P76~81

   “只要檀郎认得声”:禅宗机锋与艺术审美特征  皮朝纲 董运庭 西北师大学报 1991.3 P54~59 

   论禅宗的思维方式  艾振刚 江西师大学报 1991.4 P72~75

   禅悟与艺术  徐宏力 社会科学辑刊 1991.4 P148~151

   妙悟与趣味:禅宗美学思想评析  吕孝龙 云南师大学报 1991.1 P40~45

   唐代文人的习禅风气  孙昌武 学术论丛 1991.2 P32~40,31

   论柳宗元的禅思想  孙昌武 文学遗产 1991.2 P50~58

   唐宋文人诗的禅化倾向:兼谈审美的价值取向  吴延溢 南京社会科学 1991.3 P37~39

   论佛教与梁代宫体诗的产生  汪春泓 文学评论 1991.5 P40~56

   唐人诗境说中的禅与道  胡晓明 华东师大学报 1991.3 P50~58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汇校》商补  王英 贵州民院学报 1991.2 P16~21

   论王梵志及其诗的思想  高国藩 固原师专学报 1991.4P1~6

   王梵志诗校释续商补  黄征 新疆文物 1991.3 P86~104

   禅心与诗意:唐代王维诗窥见  赵爱君 西部学坛 1991.1 P35~41

   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陈文庆 浙江大学学报 1991.1 P120~127

   试论王维诗中的禅理  贺秀明 厦门大学学报 1991.4 P128~132

   禅学理念与王维山水诗创作手法  邱瑞祥 贵州大学学报 1991.3 P36~43

   谈李白诗歌中的佛教意识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 1991.4 P37~41

   皎然诗学述评  王运熙 贵州大学学报 1991.1 P17~26

   皎然生平及交游考  漆绪邦 北京社会科学 1991.3 P106~117

   李群玉诗作的佛性内蕴及以释补儒的主体特征  黄新亮 益阳师专学报 1991.1 P15~18

   贯休诗歌订补  刘芳琼 文献 1991.3 P41~56

   论唐五代的佛教讲唱文学  李世英 兰州大学学报 1991.2 P102~108

   禅宗与宋诗  周裕锴 古典文学知识 1991.2 P37~41

   宋代禅宗的“文字禅”  魏道儒 世界宗教研究 1991.1 P37~46

   论宋代词人与佛道思想的联系  史双元 南京师大学报 1991.5 P65~72

   宋代理学与宋代文学创作  阎福玲 河北师院学报 1991.2 P23~28

   禅与苏轼  余曼 文史知识 1991.9 P121~123

   苏轼“寓意于物”论与儒佛道思想  王世德 求是学刊 1991.5 P51~55

   苏轼:儒道佛美学思想的融合  王世德 云南教院学报 1991.4 P66~73

   试论佛道对苏轼的影响  王俊华 求是学刊 1991.5 P56~59

   圆悟克勤的禅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启示  皮朝纲 四川师大学报 1991.5 P87~95 

   自然之景与禅悦之情:说赵师秀的《数日》  张宏生 文史知识 1991.3 P31~34

   元代蒙古族佛教箴言诗简论  双福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1.6 P91~96

   一代文学中的幽情别绪:元杂剧中佛教影响初探  方敏 求是学刊 1991.2 P58~61

   李贽的禅心与童心  孙长军 信阳师院学报 1991.3P62~68

   诗书寄尘迹,栖禅亦老儒:担当大师其人其诗  杨开达 云南师大学报 1991.4 P46~51

   禅宗意识与《红楼梦》创作  罗立群 红楼梦学刊 1991.3 P87~101

   从“神的文学”到“人的文学”:论“五四”前后佛学对诗坛的影响  陆草 中州学刊 1991.3 P79~85

   1992年

   慧能南宗禅学思想辨义与初探  洪修平 世界宗教研究 1992.4 P51~63

   佛教中道观与艺术辩证法  蒋述卓 云梦学刊 1992.1 P51~55

   心地妙用:中国禅阐释  张锡坤 社会科学战线 1992.4 P131~135

   禅与现象学  熊开发 海南师院学报 1992.3 P37~43

   “尽是人间好时节”:禅与审美  张锡坤 吉林大学学报 1992.1 P55~59

   佛教的语言观  徐季子 宁波大学学报1992.5 P42~47

   禅宗非理性思维初探  顾宝田 社会科学战线 1992.3 P54~60

   论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  邓晓芒 中州学刊 1992.2 P42~47

   禅宗著作里的两种疑问句:兼论同行语法  袁宾 语言研究 1992.2 P58~64

   禅宗语录两大集解读  陈士强 五台山研究 1992.2 P9~13

   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续 崔元和 五台山研究 1992.1 P21~23,46

   诗与公案的因缘  张晶 文学遗产 1992.5 P70~75

   中国古典诗学的禅学意蕴  葛荣晋 河北师院学报 1992.3 P40~49

   论道佛“互渗”的传统艺术精神  金丹元 云南师大学报 1992.1 P1~6

   禅与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任晓红 烟台大学学报 1992.3 P62~69

   古代诗论中的以禅论诗  蒋述卓 江西师大学报 1992.1 P60~66

   中国古代的佛教笔记  陈士强 复旦学报 1992.3 P108~113

   玄佛静观思想与晋宋山水诗的兴起  刘忠国 文史哲 1992.1 P77~83

   玄释与魏晋山水诗  贺秀明 福建学刊 1992.6 P60~65

   论禅思与唐宋诗中的意境之构成  金丹元 文艺研究 1992.5 P42~47

   佛教莲花意象与唐宋诗词  陈洪 江海学刊 1992.1 P166~169

   王梵志及其诗  华世鑫 云南教院学报 1992.2 P69~77

   项楚《王梵志诗校注》商兑和补遗续 刘瑞明 敦煌学辑刊 1992.2 P60~69

   读项楚《王梵志诗校注》  平新谊 杭州大学学报 1992.4 P130~135

   在世俗与宗教的边缘徘徊:论寒山子诗  李世英 祁连学刊 1992.2 P102~105

   略论佛教禅宗对王维其人其诗的影响  方守金 郑州大学学报 1992.1 P1~8

   王维禅宗美学思想论略  李显卿 赵大声 锦州师院学报 1992.1 P21~26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哲学基础与“静”的文化意义  杨德才 荆州师专学报 1992.4 P40~44

   王维诗歌与禅宗  丘惠 渝州大学学报 1992.1 P49~55

   佛教与韩孟诗派诗歌思想  肖占鹏 江海学刊 1992.4 P182~188

   大历诗僧灵一、灵澈述评  蒋寅 宁波大学学报 1992.1 P29~35

   柳宗元佛论分析  郭绍朋 世界宗教研究 1992.4 P41~50

   诗僧齐己  夏莲 文史知识 1992.2 P79~84

   齐己初探  何林天 山西师大学报 1992.2 P31~36

   齐己的诗癖和诗论  王子羲 益阳师专学报 1992.2P16~18

   贯休行年考述  戴伟华 扬州师院学报 1992.2 P35~40

   《祖堂集》词语选释  吕幼夫 辽宁大学学报 1992.2 P46~48

   《祖堂集》中的隐名代词  刘忠信 镇江师专学报 1992.2 P48~50

   禅学与宋代诗学  梁道礼 陕西师大学报 1992.3 P22~32

   东坡习禅刍议  张弛 烟台大学学报 1992.4 P65~73

   佛教思想与苏轼的创作理论  陈晓芬 文艺理论研究 1992.6 P50~57

   苏轼创作中与佛禅有关的几个问题  刘石 贵州社会科学 1992.3 P42~44,24

   苏轼与道潜的交游探微  于翠玲 文学遗产 1992.2P55~60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论苏轼倾心向禅  张弛 社会科学辑刊 1992.2 P124~129

   苏轼“身与竹化”的意美意象  王世德 西南师大学报 1992.4 P69~73

   论禅学对诚斋体诗歌艺术的影响  王琦珍 辽宁大学学报 1992.5 P3~7

   北宋德洪觉范禅师融会儒释  王煜 世界宗教研究 1992.4 P34~40

   圆悟克勤的禅和华严教理:宋代华严思想的一个侧面  日…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