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P5

  ..续本文上一页  木村清孝著 世界宗教研究 1992.2 P28~33

   从辛弃疾作品的儒道释倾向看他的人格特征  熊开发 海南大学学报 1992.3 P40~47

   理学庄禅与江湖派  张瑞君 西南师大学报 1992.3P86~90

   论严羽美学思想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  曹东 苏州大学学报 1992.1 P42~45 

   以禅喻诗,附物显理:严羽美学理论思维的类比性  何明 思想战线 1992.5 P44~48 

   严羽美学理论思维与禅宗之关系  何明 云南民院学报 1992.3 P85~89

   南宋的心学与佛教  陈来 世界宗教研究 1992.2 P44~47

   “治下天匠”的佛教信仰:论湛然居士耶律楚材  李向平 社会科学家 1992.2 P32~38

   儒、道、佛文化合流与元杂剧的道德观  王显春 社会科学研究 1992.3 P91~97

   诗僧函可的愤懑情思  卞地诗 社会科学辑刊 1992.2 P130~131

   王阳明“心外无物”说的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 1992.3 P1~5

   《牡丹亭》和明代狂禅风潮  王树海 齐鲁学刊 1992.1 P53~57

   笑笑生与儒道佛:《金瓶梅》创作主体意识蠡测  闰桐 广西师大学报 1992.4 P51~57

   明清的寺院诗系  陆草 中州学刊 1992.2 P83~90

   明季清初遗民逃禅现象论析  暴鸿昌 江汉论坛 1992.3 P57~62

   《聊斋志异》与佛教  田汉云 扬州师院学报 1992.2 P25~29

   论曹雪芹的情禅思想  黄南珊 红楼梦学刊 1992.4P55~76

   苏曼殊诗歌新探  丁赋生 南通师专学报 1992.3 P45~49

   论佛教对王国维、苏曼殊、李叔同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宋益乔 徐州师院学报 1992.4 P68~71

   洛夫诗中的庄与禅精神  费勇 理论与创作 1992.6 P34~38,73

   废名的《桥》与禅  罗成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2.1 P70~81

   论越南李朝禅诗  钟逢义 国外文学 1992.3 P31~51

   1993年

   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  方立天 社会科学战线 1993.1 P112~114

   超越自我:关于禅宗和西方哲学思想的一点体会  张世英 社会科学战线 1993.2 P93~100

   升华了的禅意与未来艺术的时空观  金丹元 思想战线 1993.2 P42~47

   论禅之体悟与审美体悟  周述成 文艺研究 1993.3P41~45

   论中国诗画艺术中的禅趣  刘庆华 现代哲学 1993.3 P77~82

   禅和韵:中印诗学比较之一  黄宝生 文艺研究 1993.5 P134~142

   禅宗与中国山水诗  郭道荣 成都大学学报 1993.2P30~34

   中国文学中的维摩诘与观世音  孙昌武 社会科学战线 1993.1 P246,253

   六朝佛教与美学  吴功正 世界宗教研究 1993.2 P78~88

   敦煌变文的佛影俗趣  杨义 中国社会科学 1993.3 P195~212

   略论唐诗之“悟”及其演变  卢燕平 中州学刊 1993.4 P98~100

   略论唐诗中的“顿悟刹那”  越 阮氏碧海 广西师院学报 1993.3 P75~77

   论唐宋诗外之禅缘  冯巧英 学术论坛 1993.5 P57~63

   唐代巴蜀佛教与文学  孙昌武 社会科学研究 1993.5 P108~112

   王梵志诗语词札记  王继如 南京师大学报 1993.3 P102~108

   从王梵志诗和寒山诗看助词“了”、“着”、“得”的虚化  钱学烈 深圳大学学报 1993.2 P93~98

   奉儒行道与崇道信佛:卢照邻思想述评  任国绪 北方论丛 1993.6 P66~72

   李白与佛教  连登岗 庆阳师专学报 1993.3 P33~35

   李白题画诗释道色彩面面观  王玉梅 辽宁教院学报 1993.1 P98~105

   从杜甫的诗看杜甫与佛教之关系  赵玉娟 杜甫研究学刊 1993.4 P41~48

   王维与《维摩诘经》  严国荣 唐都学刊 1993.2 P28~32

   妙悟禅理,一片化机:王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禅意浅析  叶华 安徽大学学报 1993.2 P59~62

   试谈佛教思想对王维诗歌意境的影响  王波 青海社会科学 1993.3 P59~64

   “碧润发微”与考据误区  储仲君 文学遗产 1993.6 P38~41

   论白居易所受佛老影响及其超越途径  尚永亮 陕西师大学报 1993.2 P116~121

   大历诗僧漫议  蒋寅 广西大学学报 1993.2P77~82,92

   佛性说与韩愈的诗歌思想  肖占鹏 古典文学知识 1993.1 P56~62

   柳宗元与宋明理学  杨达荣 江西社会科学 1993.10 P58~63

   马祖道一:洪州宗禅学及其在禅宗美学思想史上的意义  皮朝纲 四川师大学报 1993.2 P39~45

   略论齐己的咏物诗  蒋力余 益阳师专学报 1993.3P33~35

   王安石词禅趣论  王建根 抚州师专学报 1993.3 P23~28

   苏轼文学创作与佛学  刘石 世界宗教研究 1993.4 P112~121

   佛道思想与苏轼仕途生涯  杨胜宽 西南民院学报 1993.4 P76~82

   浅论禅宗美学对苏轼艺术创作的影响  高林广 内蒙古师大学报 1993.1 P88~94

   苏轼融合儒道佛的特色  王世德 重庆师院学报 1993.1 P88~93

   论苏轼诗歌的理趣  兰翠 烟台大学学报 1993.2 P77~82

   苏轼词风与释道思想  齐文榜 河南大学学报 1993.2 P64~68

   试论儒佛道思想对李清照的影响  朱千波 黄淮学刊 1993.1 P52~56

   直指心源,明心见性:严羽美学理论思维的内向性  何明 民族艺术研究 1993.5 P3~7

   明初江南咏佛诗及其史料价值  陈进传 史学集刊 1993.3 P35~46

   陆学、禅学与庄学  吴一根 争鸣 1993.3 P71~75

   阳明心学与佛老  王树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3.4 P25~36

   从“童心”到“性灵”:兼论晚明文坛“狂禅”之风的蜕变  孙昌武 中国文学研究 1993.1 P45~52

   担当审美倾向的形成及特点  李伟卿 云南民院学报 1993.3 P111~115

   《金瓶梅》佛道意识初探  余岢 济宁师专学报 1993.4 P60~65

   纳兰性德与佛教思想  武华 承德民专学报 1993.4P86~87

   王渔洋与禅  程相占 山东大学学报 1993.1P46~50,59

   梅村与佛禅  刘守安 东岳论丛 1993.6 P96~100

   论癞僧跛僧的文化意蕴  陈洪 红楼梦学刊 1993.4 P113~121

   无计逃禅奈有情:漫论苏曼殊的诗  陈重 贵州大学学报 1993.2 P67~71

   苏曼殊的悲剧与创作  蒋淑贤 贵州师大学报 1993.1 P4~7

   《桥》:在禅境中构筑  杜秀华 辽宁大学学报 1993.1 P97~101,10

   废名的诗与禅  王泽龙 江汉论坛 1993.6 P54~58

   诗与禅的对坐:评周梦蝶先生的《绝响》  高巍 名作欣赏 1993.5 P109~110

   超现实主义的诗与禅  洛夫 江西社会科学 1993.10 P70~72

   1994年

   有关敦博本禅籍的几个问题  荣新江 邓文宽 敦煌学辑刊 1994.2 P5~16

   敦煌汉文禅籍特征概观  索仁森 敦煌研究 1994.1 P109~120

   佛禅的明心见性与审美感悟  王向峰 社会科学辑刊 1994.3 P124~131

   非理性的“悟”:庄周哲学与佛禅意境探讨  韦俊生 广西师大学报 1994.1 P30~33

   通向中国禅学的钥匙:非思量的思路  梁万如 许昌师专学报 1994.2 P75~78

   禅·禅意·生命主体  陈朝慧 云南师大学报 1994.3 P28~35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略论禅宗与古代诗歌的关系  吴培德 云南师大学报 1994.2 P49~54,58

   艺而入禅,意不肤浅:论禅宗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理想的影响  刘庆华 广州教院学报 1994.1 P49~53,67

   诗禅合一论  马美宏 中国文学研究 1994.3 P3~7

   诗禅特质异同论  胡遂 湖南师大学报 1994.2 P65~70

   诗…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