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P6

  ..续本文上一页歌参禅  陈立新 云梦学刊 1994.1 P50~52,29

   从“虚静”到“空静”:禅与诗歌审美创造心理  张晶 云南教院学报 1994.4 P69~73,81

   佛性·童心·性灵:禅宗与诗话理论关系探讨  胡遂 求索 1994.1 P92~96

   说“遮诠”:禅宗与诗话理论关系探讨  胡遂 中国文学研究 1994.2 P23~28

   自力自度与贵在自得:禅宗与诗话理论关系探讨  胡遂 湖南教院学报 1994.3 P12~18

   中国诗僧现象的文化解读  仪平策 山东大学学报 1994.2 P41~47

   禅宗与古典诗歌的意境创造  林小侠 温州师专学报 1994.1 P33~37

   唐宋禅宗山水诗的意境特征  彭多 西藏民院学报 1994.3 P105~112,1

   风月人同天,儒道佛异趣  卢攀登 名作欣赏 1994.2 P53~54

   佛教与哲理、禅趣诗刍议  何懿 安徽教院学报 1994.4 P12~15

   佛性与魏晋以来的中国古代文学  张乘健 温州师院学报 1994.5 P17~27

   南朝佛教义理的流播与尚形诗风的形成  马现诚 广西民院学报 1994.4 P70~74

   东晋佛学思想对陶渊明若雅观和生死观的影响  蔡锦军 广西师大学报 1994.3 P43~50

   论晋宋佛学对谢灵运山水审美观的影响  范畸 中州学刊 1994.5 P94~98

   佛理嬗变与文风趋新:兼论晋宋间山水文学兴盛的原因  高华平 中国社会科学 1994.5 P152~163

   禅与唐诗的审美意味  徐良 唐都学刊 1994.5 P38~40,45

   唐诗的禅趣  徐季子 宁波大学学报 1994.1 P31~36

   禅与唐代山水诗派  张晶 社会科学战线 1994.6 P226~232

   唐宋禅宗山水诗的个性特征  彭多 西藏民院学报 1994.3/4 P105~112,104

   王梵志及其影响下的僧人诗  许总 古典文学知识 1994.2 P48~52

   寒山子研究概述  丁苗 东南文化 1994.2 P224

   寒山子身世考  严振非 东南文化 1994.2 P212~218

   关于寒山子墓塔的探讨  陈熙 陈兵香 东南文化 1994.2 P223

   论试寒山子的生活年代  连晓鸣 东南文化 1994.2 P205~211,222

   泛论寒山:兼与寒山“大历说”者商榷  俞朝卿 东南文化 1994.2 P219~222

   寒山诗之被“引”、“拟”、“和”:寒山诗在禅林、文坛中的影响及其版本研究  陈耀东 吉首大学学报 1994.2 P59~66

   诗僧王梵志的通俗诗  杨圭 敦煌研究 1994.3P148~152

   王梵志诗特色初探  李宇林 社科纵横 1994.4 P87~88,102

   永嘉玄觉及其《证道歌》考辨  张子开 宗教学研究 1994.2/3 P53~57

   敦煌僧诗补正  汪泛舟 敦煌研究 1994.3 P142~147

   空灵与禅意画意与诗意: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风格  高人雄 社科纵横 1994.4 P100~102

   禅意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建构  张应斌 嘉应大学学报 1994.1 P104~111

   论王维的禅宗思想  姜光斗 唐都学刊 1994.5 P33~37

   王维成为“诗佛”的心理历程探微  王志超 李巨才 五台山研究 1994.1 P36~42

   佛学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赵星 南通教院学报 1994.1 P20~24

   韩愈与僧人  刘国盈 首都师大学报 1994.4 P94~104

   柳宗元崇佛的主体意识  陈晓芬 中国文学研究 1994.4 P19~24

   柳宗元与佛教禅宗的问题  杜寒风 社会科学家 1994.1 P37~40,29

   齐己佚文《龙牙和尚偈颂序》考述  陈尚君 益阳师专学报 1994.4 P73~74

   齐己诗中的自我反省  王子羲 益阳师专学报 1994.4 P71~72

   临济禅法、无位真人与禅宗美学  皮朝纲 四川师大学报 1994.2 P36~42

   沩仰宗风、圆相意蕴与禅宗美学  皮朝纲 西北师大学报 1994.1 P28~32

   《宋高僧传》的文学史料价值  李剑亮 杭州大学学报 1994.1 P17~23

   禅宗与宋诗  赫伟刚 贾利华 河北师大学报 1994.3 P63~68

   禅宗与诗话  罗耀霞 邵阳师专学报 1994.4 P67~72

   宋词与宋代理学  崔海正 文学遗产 1994.3 P61~73

   苏轼与佛教  孙昌武 文学遗产 1994.1 P61~72

   苏轼与杭僧参寥交游考述  李越深 浙江大学学报 1994.1 P112~114

   略论佛教对苏轼的影响  胡新中 学术交流 1994.3 P98~100

   佛禅的人生观和苏轼生命历程的审美化  王树海 齐鲁学刊 1994.3 P21~27

   宏智正觉“默照禅”与禅宗美学  皮朝纲 西南民院学报 1994.5 P29

   理家未必皆禅悟:屏山诗一辨  张福勋 阴山学刊 1994.1 P26~29

   严羽“兴趣说”新解  陈桥生 赣南师院学报 1994.3 P30~33

   漫说“学诗浑似学参禅”  徐传武 齐鲁学刊 1994.3 P32~34

   白沙诗话如禅语  彭建康 东方文化 1994秋卷P66~70

   《金瓶梅》佛道人性论  田秉锷 徐州师院学报 1994.2 P51~55

   陈献章:诗与哲学的融通  张晶 华南师大学报 1994.1 P65~70,76

   金圣叹的美学思想与儒、佛、禅、道  姚文放 文艺理论研究 1994.2 P66~73

   彷徨于“色”与“空”之间:论《红楼梦》的存在体验  陈维昭 红楼梦学刊 1994.1 P27~46

   《红楼梦》宗教语言文化例释二题  张丽生 盐城师专学报 1994.2 P62~64

   《老残游记》的禅智慧  王学钧 明清小说研究 1994.2 P81~91

   冷淡如僧著《聊斋》:从佛教看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陈洪 明清小说研究 1994.4 P169~176

   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新论  柯汉琳 华南师大学报 1994.4 P61~68

   斯奈德·禅宗·中国诗  刘生 聊城师院学报 1994.0 P39~44

   命运遭际与哲理禅思:周梦蝶诗简评  张俊山 教育时报 1994.5.20.④

   1995年

   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 方立天 哲学研究 1995.3 P66~70 

   心性论:禅宗的理论要旨  方立天 中国文化研究 1995冬季号  P7~11

   禅宗与儒家心学  杨应龙 江西社会科学 1995.5 P47~51

   禅宗自性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张育英 江苏社会科学 1995.3 P110~113

   现象学与禅宗合参  陈立胜 东方论坛 1995.4 P24~34

   从海德格尔到禅  俞宣孟 学术季刊 1995.3 P50~59

   不可“言说”的“嘱告”:禅宗语言哲学一议  陈晓龙 王长华 河北师院学报 1995.3 P56~59

   语言之外的终极肯定:谈禅宗的语言观  鲍鹏山 江淮论坛 1995.4 P107~112

   谈禅宗语言的模糊性  张育英 苏州大学学报 1995.3 P93~95

   禅宗、策略、负形而上学及话语游戏  唐仁 太原师专学报 1995.1 P7~11

   禅宗“即事而真”的哲学、美学意蕴  李守珏 北京社会科学 1995.3 P57~61,67 

   佛教与中国文学  笛鸣 宁夏教院学报 1995.1 P18~25

   宗教境界·艺术境界·审美境界  邹元江 学术月刊 1995.12 P79~85

   从佛经故事看中外文学的“同源现象”  杨东甫 广西师院学报 1995.2 P64~70

   禅与个性化创造诗论  张晶 北方论丛 1995.1 P63~68

   诗学“清空”与佛学空宗  何土林 广西教院学报 1995.2 P42~47

   从“悟”谈禅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影响  黄蔚 广西社会科学 1995.1 P93~97,64

   灵感与禅悟:谈诗禅相通之契机  李世萍 内蒙古民师学报 1995.2 P20~22

   佛教诗偈初探  李谷鸣 安徽教院学报 1995.4 P44~47

   古代禅诗的修辞  杨俊莹 修辞学习 1995.1 P33~34

   汉唐僧诗发展述略  茨新亮 广西师院学报 1995.1P22~27

   论南下高僧及其对美学、文学发展的影响  钟仕伦 社会科学研究1995.6 P103~110

   从…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