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P7

  ..续本文上一页山水到美人的艺术变奏:略论佛学与南朝诗风的演进关系  陶礼天 福建论坛 1995.3 P24~28

   唐诗的繁荣与佛学思想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何林矢 山西师大学报 1995.2 P72~76

   唐宋禅宗文献的“R拟”结构  冯春田 山东社会科学 1995.6 P94~97

   儒、释、道思想与唐代山水田园诗  高人雄 甘肃社会科学 1995.4 P84~87

   论王梵志诗的艺术性  高国藩 江苏社会科学 1995.5 P129~134

   王梵志诗校议  段观宋 中国韵文学刊 1995.2 P15~18

   寒山子诗的几个问题  吴宗海 台州师专学报 1995.1 P52~55

   喜读寒山诗  王鹏鑫 五台山研究 1995.3 P35~38

   敦煌遗书《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研究  李玉昆 敦煌学辑刊 1995.1 P29~35,8

   简论玄觉的《永嘉证道歌》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 1995.4 P13~15

   净众、保唐禅与杜甫晚年的禅宗信仰  谢思炜 首都师大学报 1995.5 P33~36,65

   王维“以佛入诗”辨  刘晓林 衡阳师专学报 1995.5 P63~68

   王维诗画与禅宗影响  时卫平 东南文化 1995.1 P114~118

   清新幽深,空灵魂远:王维诗禅境生成初探  于雪棠 郭春燕 学术交流 1995.2 P91~93

   王维“安禅制毒龙”考辨兼其佛教诗的实践性  日 内田诚一 锦州师院学报 1995.2 P8~13

   禅性、禅性、禅愉:论王维山水诗的静与动  潘静 陕西师大学报 1995.4 P105~109

   丰盈与寂灭:王维诗中的两种时间意识  杨铁军 北大研究生学刊 1995.1/2 P70~73

   心物冥一中的庄、禅精神:陶潜、王维比较论  王志清 东北师大学报 1995.6 P54~59,95

   大历诗人与禅宗  叶青 赣南师院学报 1995.2 P45~49

   韩愈文学理论与佛法行持之研究  林伯谦 铁道师院学报 1995.1 P28~35

   柳宗元与苏轼崇佛心理比较  陈晓芬 社会科学战线 1995.2 P219~226

   柳宗元“好佛”略谈  袁家耀 江淮论坛 1995.3 P45~49

   白居易的中隐理论与禅宗的关系  熊晓燕 学术论丛 1995.6 P55~59

   齐己尚“清”说探微  蒋力余 湘潭大学学报 1995.1 P39~42

   齐己诗中的人间佛教思想初探  黄新亮 益阳师专学报 1995.1 P104~106

   略论齐己诗歌的禅境美  蒋力余 中国韵文学刊 1995.2 P24~28

   大唐第一奇诗:怀常《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禅释  王辉斌 名作欣赏 1995.4 P117~119

   黄龙三关与禅宗美学  皮朝纲 西北师大学报 1995.1P5~11

   法眼门庭、应病施药与禅宗美学  皮朝纲 青海民院学报 1995.1 P39~44

   禅宗、理学与宋人理趣诗  阎福玲 中州学刊 1995.6 P100~105

   净土法门盛而梅花尊:宋代梅花诗及其与佛教的因缘  李炳海 东北师大学报 1995.4 P61~67

   苏轼:儒道佛美学的融合与超越 徐林祥 文艺报 1995.1.21③

   试论苏轼的佛教观念及其影响  栾睿 新疆师大学报 1995.2 P33~39

   论苏轼诗文中的理趣  葛晓音 学术月刊 1995.4 P82~89

   略论苏轼的禅宗思想及对其诗论诗作的影响  邝文 华南师大学报 1995.3 P90~93

   苏轼诗论与诗作的禅宗化特点  邝文 广西教院学报 1995.2 P37~41

   苏东坡居士与佛教禅理  张效机 广东佛教 1995.1P59~60

   黄庭坚诗词理趣、禅趣辨味  吴晟 广东教院学报 1995.3 P23~27

   黄庭坚的诗与禅  孙昌武 社会科学战线 1995.2 P227~235

   论张元干对佛道思想的汲取  罗方龙 柳州师专学报 1995.1 P48~51

   大慧宗杲、“看话禅”与禅宗美学  皮朝纲 四川师大学报 1995.3 P36~42

   周敦颐的主静说及其审美情趣  周乔健 九江师专学报 1995.2 P55~58

   《爱莲说》并非“佛学因缘说”:兼与《中国思想史》商榷  任俊华 湖湘论坛 1995.8 P65~67

   “道”家米硕,虚之诗学  杜青钢 外国文学评论 1995.1 P110~119

   宋濂的佛教观  李道进 浙江学刊 1995.3 P85P85~88

   明代理学与文学思想  董国炎 山西大学学报 1995.3 P24~29

   晚明性灵说之佛学渊源  黄卓越 文学评论 1995.5 P118~129

   王渔洋与禅  何绵山 齐鲁学刊 1995.2 P97~103,43

   己亥杂诗与龚自珍的佛教思想  齐文榜 河南大学学报 1995.3 P77~81,48

   试论宗教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和渗透  张静琴 贵州社会科学 1995.1 P80~84,39

   戴望舒诗歌禅理透视  王卫湘 云梦学刊:社科版 1995.4 P62~65

   台湾现代诗与禅  吴晟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5.5 P46~50

   1996年

   从对“如何是佛”的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  方立天 中国文化研究 1996.4 P1~6 

   参究与研究:把握禅的两种方式  邢东风 北京大学学报 1996.3 P87~91

   禅的可说与不可说:兼谈现代禅研究的方法问题  邢东风 哲学研究 1996.1 P40~44

   禅语解读:“头白”与“头黑”  李壮鹰 北京师大学报 1996.2 P49~55

   论儒、道、佛、禅的言语观  王向峰 文艺研究 1996.5 P39~47

   佛教“唯识无境”论对美学意境的影响  祁志祥 广州师院学报 1996.3 P43~47

   试论禅境的美感特征  蒋力余 求索 1996.4 P87~91

   论海德格尔哲学和禅宗相互诠释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王为理 华南师大学报:社科版 1996.5 P15~22

   《金刚经》禅心意境的初步体会  华定谟 浙江佛教 1996.3 P106~107

   渐顿之悟与艺术灵感  祁志祥 青海社会科学 1996.4 P61~67

   莲花的原型批评  贾一心 青海民院学报 1996.1 P92~94

   “圆”:禅宗的审美理想  李天道 西北师大学报 1996.1 P28~32

   佛教论“以圆为美”及其美学影响  祁志祥 淮海文汇 1996.4/5 P43~45

   中国当代禅宗美学研究概观  刘方 西南民院学报 1996.1 P10~15

   道家与禅宗的解脱论  李霞 学术界 1996.3 P17~21

   禅悟与艺术想像  蒋述卓 广东社会科学 1996.5 P120~123

   游戏精神与澄明之境:佛教与中国传统诗学的“存在深度模式”  荆成 东方丛刊 1996.2 P60~71

   诗的态度与禅的态度:“诗禅相通”说研究之一  林衡勋 湛江师院学报 1996.4 P1~6

   儒佛道的境界说  蒙培元 百科知识 1996.1 P38~39 

   儒、佛、道的境界说及其异同  蒙培元 世界宗教研究 1996.2 P17~20

   禅与自然  蒋述卓 东方文化 1996.4 P58~61

   打通“古典”与“现代”的一个奇妙出入口:禅思诗学  陈仲义 文艺理论研究 1996.2 P28~38

   诗与禅  丁捷 郑州大学学报 1996.1 P33~37

   禅宗与诗词赏析  乙涓 禅 1996.2 P23~24

   “论诗如论禅”:作为心学的中国古代诗学  毛正天 湖北民院学报 1996.1 P16~20

   门外叩诗禅  李寿冈 中国韵文学刊 1996.1 P1~9

   梵呗、转读、伎乐供养与南朝诗歌关系试论  许云和 文学遗产 1996.3 P23~28

   诗·梦·佛·道:论梁朝皇帝的两首梦诗  傅正谷 贵州社会科学 1996.2 P71~74,84

   佛心诗韵两相通曹操诗风成因一解 左汉林 河北师大学报 1996.1 P60~63

   佛教净土思想与南朝崇尚洁净的文风  李炳海 江海学刊 1996.3 P156~163

   敦煌本唐代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  张先堂 敦煌研究 1996.4 P63~73

   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  日 高桥忠彦著 法音 1996.6 P16~24

   儒释道与唐诗宋词  赖丹 龙岩师专学报 1996.2 P27~37

   寒山子佛学思想探析  蔡海江 台州师专学报 1996.1 P75~78

   杜甫与寒山…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