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山水到美人的藝術變奏:略論佛學與南朝詩風的演進關系 陶禮天 福建論壇 1995.3 P24~28
唐詩的繁榮與佛學思想對唐代文學的影響 何林矢 山西師大學報 1995.2 P72~76
唐宋禅宗文獻的“R擬”結構 馮春田 山東社會科學 1995.6 P94~97
儒、釋、道思想與唐代山水田園詩 高人雄 甘肅社會科學 1995.4 P84~87
論王梵志詩的藝術性 高國藩 江蘇社會科學 1995.5 P129~134
王梵志詩校議 段觀宋 中國韻文學刊 1995.2 P15~18
寒山子詩的幾個問題 吳宗海 臺州師專學報 1995.1 P52~55
喜讀寒山詩 王鵬鑫 五臺山研究 1995.3 P35~38
敦煌遺書《泉州千佛新著諸祖師頌》研究 李玉昆 敦煌學輯刊 1995.1 P29~35,8
簡論玄覺的《永嘉證道歌》 姜光鬥 南通師專學報 1995.4 P13~15
淨衆、保唐禅與杜甫晚年的禅宗信仰 謝思炜 首都師大學報 1995.5 P33~36,65
王維“以佛入詩”辨 劉曉林 衡陽師專學報 1995.5 P63~68
王維詩畫與禅宗影響 時衛平 東南文化 1995.1 P114~118
清新幽深,空靈魂遠:王維詩禅境生成初探 于雪棠 郭春燕 學術交流 1995.2 P91~93
王維“安禅製毒龍”考辨兼其佛教詩的實踐性 日 內田誠一 錦州師院學報 1995.2 P8~13
禅性、禅性、禅愉:論王維山水詩的靜與動 潘靜 陝西師大學報 1995.4 P105~109
豐盈與寂滅:王維詩中的兩種時間意識 楊鐵軍 北大研究生學刊 1995.1/2 P70~73
心物冥一中的莊、禅精神:陶潛、王維比較論 王志清 東北師大學報 1995.6 P54~59,95
大曆詩人與禅宗 葉青 贛南師院學報 1995.2 P45~49
韓愈文學理論與佛法行持之研究 林伯謙 鐵道師院學報 1995.1 P28~35
柳宗元與蘇轼崇佛心理比較 陳曉芬 社會科學戰線 1995.2 P219~226
柳宗元“好佛”略談 袁家耀 江淮論壇 1995.3 P45~49
白居易的中隱理論與禅宗的關系 熊曉燕 學術論叢 1995.6 P55~59
齊己尚“清”說探微 蔣力余 湘潭大學學報 1995.1 P39~42
齊己詩中的人間佛教思想初探 黃新亮 益陽師專學報 1995.1 P104~106
略論齊己詩歌的禅境美 蔣力余 中國韻文學刊 1995.2 P24~28
大唐第一奇詩:懷常《上歸州刺史代通狀二首》禅釋 王輝斌 名作欣賞 1995.4 P117~119
黃龍叁關與禅宗美學 皮朝綱 西北師大學報 1995.1P5~11
法眼門庭、應病施藥與禅宗美學 皮朝綱 青海民院學報 1995.1 P39~44
禅宗、理學與宋人理趣詩 閻福玲 中州學刊 1995.6 P100~105
淨土法門盛而梅花尊:宋代梅花詩及其與佛教的因緣 李炳海 東北師大學報 1995.4 P61~67
蘇轼:儒道佛美學的融合與超越 徐林祥 文藝報 1995.1.21③
試論蘇轼的佛教觀念及其影響 栾睿 新疆師大學報 1995.2 P33~39
論蘇轼詩文中的理趣 葛曉音 學術月刊 1995.4 P82~89
略論蘇轼的禅宗思想及對其詩論詩作的影響 邝文 華南師大學報 1995.3 P90~93
蘇轼詩論與詩作的禅宗化特點 邝文 廣西教院學報 1995.2 P37~41
蘇東坡居士與佛教禅理 張效機 廣東佛教 1995.1P59~60
黃庭堅詩詞理趣、禅趣辨味 吳晟 廣東教院學報 1995.3 P23~27
黃庭堅的詩與禅 孫昌武 社會科學戰線 1995.2 P227~235
論張元幹對佛道思想的汲取 羅方龍 柳州師專學報 1995.1 P48~51
大慧宗杲、“看話禅”與禅宗美學 皮朝綱 四川師大學報 1995.3 P36~42
周敦頤的主靜說及其審美情趣 周喬健 九江師專學報 1995.2 P55~58
《愛蓮說》並非“佛學因緣說”:兼與《中國思想史》商榷 任俊華 湖湘論壇 1995.8 P65~67
“道”家米碩,虛之詩學 杜青鋼 外國文學評論 1995.1 P110~119
宋濂的佛教觀 李道進 浙江學刊 1995.3 P85P85~88
明代理學與文學思想 董國炎 山西大學學報 1995.3 P24~29
晚明性靈說之佛學淵源 黃卓越 文學評論 1995.5 P118~129
王漁洋與禅 何綿山 齊魯學刊 1995.2 P97~103,43
己亥雜詩與龔自珍的佛教思想 齊文榜 河南大學學報 1995.3 P77~81,48
試論宗教對新時期文學的影響和滲透 張靜琴 貴州社會科學 1995.1 P80~84,39
戴望舒詩歌禅理透視 王衛湘 雲夢學刊:社科版 1995.4 P62~65
臺灣現代詩與禅 吳晟 福建論壇:文史哲版 1995.5 P46~50
1996年
從對“如何是佛”的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 方立天 中國文化研究 1996.4 P1~6
參究與研究:把握禅的兩種方式 邢東風 北京大學學報 1996.3 P87~91
禅的可說與不可說:兼談現代禅研究的方法問題 邢東風 哲學研究 1996.1 P40~44
禅語解讀:“頭白”與“頭黑” 李壯鷹 北京師大學報 1996.2 P49~55
論儒、道、佛、禅的言語觀 王向峰 文藝研究 1996.5 P39~47
佛教“唯識無境”論對美學意境的影響 祁志祥 廣州師院學報 1996.3 P43~47
試論禅境的美感特征 蔣力余 求索 1996.4 P87~91
論海德格爾哲學和禅宗相互诠釋的可能性及其意義 王爲理 華南師大學報:社科版 1996.5 P15~22
《金剛經》禅心意境的初步體會 華定谟 浙江佛教 1996.3 P106~107
漸頓之悟與藝術靈感 祁志祥 青海社會科學 1996.4 P61~67
蓮花的原型批評 賈一心 青海民院學報 1996.1 P92~94
“圓”:禅宗的審美理想 李天道 西北師大學報 1996.1 P28~32
佛教論“以圓爲美”及其美學影響 祁志祥 淮海文彙 1996.4/5 P43~45
中國當代禅宗美學研究概觀 劉方 西南民院學報 1996.1 P10~15
道家與禅宗的解脫論 李霞 學術界 1996.3 P17~21
禅悟與藝術想像 蔣述卓 廣東社會科學 1996.5 P120~123
遊戲精神與澄明之境:佛教與中國傳統詩學的“存在深度模式” 荊成 東方叢刊 1996.2 P60~71
詩的態度與禅的態度:“詩禅相通”說研究之一 林衡勳 湛江師院學報 1996.4 P1~6
儒佛道的境界說 蒙培元 百科知識 1996.1 P38~39
儒、佛、道的境界說及其異同 蒙培元 世界宗教研究 1996.2 P17~20
禅與自然 蔣述卓 東方文化 1996.4 P58~61
打通“古典”與“現代”的一個奇妙出入口:禅思詩學 陳仲義 文藝理論研究 1996.2 P28~38
詩與禅 丁捷 鄭州大學學報 1996.1 P33~37
禅宗與詩詞賞析 乙涓 禅 1996.2 P23~24
“論詩如論禅”:作爲心學的中國古代詩學 毛正天 湖北民院學報 1996.1 P16~20
門外叩詩禅 李壽岡 中國韻文學刊 1996.1 P1~9
梵呗、轉讀、伎樂供養與南朝詩歌關系試論 許雲和 文學遺産 1996.3 P23~28
詩·夢·佛·道:論梁朝皇帝的兩首夢詩 傅正谷 貴州社會科學 1996.2 P71~74,84
佛心詩韻兩相通曹操詩風成因一解 左漢林 河北師大學報 1996.1 P60~63
佛教淨土思想與南朝崇尚潔淨的文風 李炳海 江海學刊 1996.3 P156~163
敦煌本唐代淨土五會贊文與佛教文學 張先堂 敦煌研究 1996.4 P63~73
從唐詩看唐代茶與佛教的關系 日 高橋忠彥著 法音 1996.6 P16~24
儒釋道與唐詩宋詞 賴丹 龍岩師專學報 1996.2 P27~37
寒山子佛學思想探析 蔡海江 臺州師專學報 1996.1 P75~78
杜甫與寒山…
《禅宗詩歌境界 附錄 二、百年禅詩研究論文要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