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宗詩歌境界 附錄 二、百年禅詩研究論文要目▪P8

  ..續本文上一頁子  陳耀東 杜甫研究學刊 1996.2 P66~67,78

   論寒山子的時代、生平和詩歌  姜光鬥 南通師專學報 1996.2 P9~12

   《寒山子詩集》版本研究匡補  段曉春 圖書館論壇 1996.1 P62~64

   當代美國、日本“寒山熱”原因探索  劉亞莉 社會科學探索 1996.3 P30~35

   玄奘詩編年考  鄒同慶 殷都學刊 1996.2 P23~29

   試論王昌齡詩歌的禅境  馬現誠 廣西民院學報 1996.4 P99~102

   試論禅思與孟浩然詩歌意境  馬燕 青海民院學報 1996.3 P10~15

   王維山水詩的禅境與空境  朱麗霞 松遼學刊 1996.3 P37~41

   王維的靜與禅  劉竹琴 陝西文史 1996.1 P16~17

   試析王維詩歌與禅宗的聯系  丘慧 河北師大學報 1996.3 P45~49

   王維詩歌創與奉佛思想的矛盾性  劉曉林 中國文學研究 1996.1 P34~39

   王維詩與佛道兩家的色彩崇尚  于雪棠 北方論叢 1996.2 P76~80

   試論禅宗對王維思想和創作的影響  彭多 西藏民院學報 1996.3 P65~71,57

   試論禅思與孟浩然詩歌意境  馬燕 青海民院學報 1996.4 P90~94

   詩情·書韻·禅趣:王維詩與董其昌書法藝術比較  董菱 遼甯大學學報 1996.2 P97~99

   杜甫與禅宗  秦彥士、庾光蓉 天府新論 1996.4 P69~72,91

   皎然:“茶禅一味”的詩僧  浙江佛教 1996.3P134~135

   意境與禅玄:中唐詩歌意境論的誕生  孟二冬 北京大學學報 1996.4 P61~67

   韓、柳、元、白與佛釋  張一平 山西師大學報 1996.4 P44~48

   生命·痛苦·超越:李賀與佛道  阮堂明 文史知識 1996.12 P81~85,90

   陸羽思想中的禅性意向  陸建偉 湖州師專學報 1996.2 P52~55

   宋代的詩僧與僧談  張福勳 陝西師大學報 1996.4P80~85

   永明延壽與宋代禅宗的綜合  麻天祥 世界宗教研究 1996.4 P9~15

   理學與禅學  麻天祥 湖南師大學報 1996.3 P39~45

   朱熹與天臺佛學的關系  曾其海 臺州師專學報 1996.1 P65~69

   禅與詩:王安石晚年的生活寄托與創作思維  萬偉成 江西社會科學 1996.2 P40~41

   王安石的禅詩與鍾山詩  陳磊 古典文學知識 1996.3 P59~66

   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淺析蘇轼複雜矛盾的世界觀  楊豔梅 松遼學刊 1996.1 P14~18

   佛之夢魇與禅之憂傷:嶺南時期蘇轼的禅佛情結  覃召文 文史知識 1996.6 P69~73

   慧洪以禅論藝的美學意蘊  皮朝綱 四川師大學報 1996.2 P56~60,66

   宏智正覺關于“遊”的美學思想初探  劉方 學術月刊 1996.8 P42~46

   妙悟論  吳建民 中州學刊 1996.5 P103~106,14

   晚明童心說之學術淵源及其與佛學的關系  黃卓越 中國文化研究 1996.1 P67~75

   談八大山人的禅宗思想  洪鷹 南方文物 1996.3 P96~99

   清初文論中的佛學影響  陳洪 南開學報 1996.6 P49~54

   佛教與新時期文學的融合  石傑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1996.4 P70~75

   《紅樓夢》詩詞的佛道色彩  姜志軍 求是學刊 1996.2 P142~152

   俳句與禅文化  馬興國 日本研究 1996.1 P66~73

   1997年

   禅宗的審美意義及其曆史內涵  謝思炜 文藝研究 1997.5 P37~45

   禅宗妄心系與真心系  聶清 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 1997.1 P45~49

   略論楞伽師、楞伽禅與中國禅宗  洪修平 孫亦平 世界宗教研究 1997.3 P29~38

   禅悟與詩悟  邢東風 世界宗教研究 1997.2 P1~8

   釋南禅叁偈  簡德彬 社會科學戰線 1997.5 P128~133

   禅的現代诠釋  麻天祥 益陽師專學報 1997.1 P76~79

   論審美超越與宗教超越  倪志娟 廣西大學學報 1997.1 P28~30

   海德格爾與禅宗生命體驗比較  班秀萍 內蒙古社會科學 1997.3 13~18

   後現代主義與禅  方生 外國文學研究 1997.2 P40~43

   佛教的“無相之美”與“佛教之美”  祁志祥 文藝理論研究 1997.2 P78~82

   禅宗語言的非言語表達手法  張美蘭 中國典籍與文化 1997.4 P102~108

   “遊”:禅宗美學的重要範疇  皮朝綱 劉方 天府新論 1997.1 P56~60,63

   佛教“叁界唯心”與“美是心影”說  祁志祥 蘇州大學學報 1997.2 P71~73,55 

   從“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南禅美學思想嬗變軌迹  皮朝綱 西北師大學報 1997.3 P28~34

   “悟”:禅宗美學方法論的核心範疇  皮朝綱 劉方 西南民院學報 1997.3 P97~101

   禅悟對中國詩歌發展的影響  王利軍 浙江師大學報 1997.3 P18~22

   如來禅與中國佛教文化  洪修平 孫亦平 中國哲學史 1997.2 P47~55

   禅宗思維方式對古代文學鑒賞的作用與影響  徐應佩 南通師專學報 1997.4 P13~17

   參:禅宗美學方法論的重要範疇  皮朝綱 劉方 江西師大學報 1997.2 P52~56

   淺談禅宗山水詩的意境欣賞  彭多 西藏民院學報 1997.3 P60~63,69

   談佛教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  李麗華 吳寶忠 五臺山研究 1997.1 P14~15,23

   漫談佛教與詩歌  張宏生 文史知識 1997.2 P17~22

   論詩與禅的互滲  楊維中 西北大學學報 1997.3 P14~17

   《高僧傳》與文學史研究  曹道衡 古典文學知識 1997.3 P13~19

   玄、佛語境與陶、謝詩旨  儀平策 山東大學學報 1997.2 P10~15

   禅宗哲學與唐宋心境美學  周春宇 青海社會科學 1997.1 P76~79

   哲理機趣與自然景象的契合:論王維山水田園詩中的禅意  師長泰 唐都學刊 1997.3 P42~49

   禅與唐宋詩人心態  張晶 文學評論 1997.3 P117~125

   唐宋禅詩境界略說  劉曉林 衡陽師專學報 1997.5P51~55

   詩爲禅客添花錦:淺探詩詞對禅宗發展的影響  姚南強 上海教院學報 1997.4 P37~40

   王梵志生地生年考辨  顧浙秦 西藏民院學報 1997.4 P64~67

   寒山子詩結集新探:《寒山詩集》版本研究之一 陳耀東 浙江師大學報1997.1 P42~44

   “詩佛”解  林繼中 漳州師院學報 1997.3 P13~17

   東土佛教與王維詩風  王樹海 吉林大學學報 1997.6 P1~7

   王維佛理詩之分類及淵源  邱瑞祥 貴州大學學報 1997.3 P53~58

   歐陽修與佛老  嚴傑 學術月刊 1997.2 P85~91

   佛老思想與蘇轼詞的創作  張玉璞 齊魯學刊 1997.3 P72~76

   論禅家對蘇詞的影響  楊羅生 雲夢學刊 1997.1 P63~67

   黃庭堅的禅家思想及禅宗對其詩歌的影響  白政民 人文雜志 1997.1 P118~121

   嚴羽詩論諸說  童慶炳 北京師大學報 1997.2 P82~89

   論王守仁美學的體驗性質  鄒其昌 武陵學刊 1997.1 P32~34,51

   從詩和禅聯姻的流變解讀謝榛的禅悟說  李慶生 蘇州大學學報 1997.1 P48~52,58

   晚明情感論:與佛學關系之研究  黃卓越 文藝研究 1997.5 P46~55

   心有靈禅一點通:讀鄭板橋《贈勖宗上人》詩  陳東輝 文史知識 1997.2 P19~22

   禅與日本近代作家  孟昭毅 李立新 社會科學探索 1997.4 P61~67

   1998年

   略論佛學對中國詩學的影響  李瑞明 華夏文化 1998.3 P30~31

   佛教道教與中國詩歌之關系  馬大品 中國文化研究 1998.2 P108~112

   簡論山水詩中的禅意理趣  賀秀明 廈門大學學報 1998.1 P80~85,126

   詩俏禅門原微  王樹海 吉林大學學報 1998.3 P18~25

   東晉玄言詩與佛偈  陳允吉 複旦學報 1998.1P109~116

   …

《禅宗詩歌境界 附錄 二、百年禅詩研究論文要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