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歌參禅 陳立新 雲夢學刊 1994.1 P50~52,29
從“虛靜”到“空靜”:禅與詩歌審美創造心理 張晶 雲南教院學報 1994.4 P69~73,81
佛性·童心·性靈:禅宗與詩話理論關系探討 胡遂 求索 1994.1 P92~96
說“遮诠”:禅宗與詩話理論關系探討 胡遂 中國文學研究 1994.2 P23~28
自力自度與貴在自得:禅宗與詩話理論關系探討 胡遂 湖南教院學報 1994.3 P12~18
中國詩僧現象的文化解讀 儀平策 山東大學學報 1994.2 P41~47
禅宗與古典詩歌的意境創造 林小俠 溫州師專學報 1994.1 P33~37
唐宋禅宗山水詩的意境特征 彭多 西藏民院學報 1994.3 P105~112,1
風月人同天,儒道佛異趣 盧攀登 名作欣賞 1994.2 P53~54
佛教與哲理、禅趣詩刍議 何懿 安徽教院學報 1994.4 P12~15
佛性與魏晉以來的中國古代文學 張乘健 溫州師院學報 1994.5 P17~27
南朝佛教義理的流播與尚形詩風的形成 馬現誠 廣西民院學報 1994.4 P70~74
東晉佛學思想對陶淵明若雅觀和生死觀的影響 蔡錦軍 廣西師大學報 1994.3 P43~50
論晉宋佛學對謝靈運山水審美觀的影響 範畸 中州學刊 1994.5 P94~98
佛理嬗變與文風趨新:兼論晉宋間山水文學興盛的原因 高華平 中國社會科學 1994.5 P152~163
禅與唐詩的審美意味 徐良 唐都學刊 1994.5 P38~40,45
唐詩的禅趣 徐季子 甯波大學學報 1994.1 P31~36
禅與唐代山水詩派 張晶 社會科學戰線 1994.6 P226~232
唐宋禅宗山水詩的個性特征 彭多 西藏民院學報 1994.3/4 P105~112,104
王梵志及其影響下的僧人詩 許總 古典文學知識 1994.2 P48~52
寒山子研究概述 丁苗 東南文化 1994.2 P224
寒山子身世考 嚴振非 東南文化 1994.2 P212~218
關于寒山子墓塔的探討 陳熙 陳兵香 東南文化 1994.2 P223
論試寒山子的生活年代 連曉鳴 東南文化 1994.2 P205~211,222
泛論寒山:兼與寒山“大曆說”者商榷 俞朝卿 東南文化 1994.2 P219~222
寒山詩之被“引”、“擬”、“和”:寒山詩在禅林、文壇中的影響及其版本研究 陳耀東 吉首大學學報 1994.2 P59~66
詩僧王梵志的通俗詩 楊圭 敦煌研究 1994.3P148~152
王梵志詩特色初探 李宇林 社科縱橫 1994.4 P87~88,102
永嘉玄覺及其《證道歌》考辨 張子開 宗教學研究 1994.2/3 P53~57
敦煌僧詩補正 汪泛舟 敦煌研究 1994.3 P142~147
空靈與禅意畫意與詩意:論王維山水田園詩的風格 高人雄 社科縱橫 1994.4 P100~102
禅意對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美學建構 張應斌 嘉應大學學報 1994.1 P104~111
論王維的禅宗思想 姜光鬥 唐都學刊 1994.5 P33~37
王維成爲“詩佛”的心理曆程探微 王志超 李巨才 五臺山研究 1994.1 P36~42
佛學對李白詩歌的影響 趙星 南通教院學報 1994.1 P20~24
韓愈與僧人 劉國盈 首都師大學報 1994.4 P94~104
柳宗元崇佛的主體意識 陳曉芬 中國文學研究 1994.4 P19~24
柳宗元與佛教禅宗的問題 杜寒風 社會科學家 1994.1 P37~40,29
齊己佚文《龍牙和尚偈頌序》考述 陳尚君 益陽師專學報 1994.4 P73~74
齊己詩中的自我反省 王子羲 益陽師專學報 1994.4 P71~72
臨濟禅法、無位真人與禅宗美學 皮朝綱 四川師大學報 1994.2 P36~42
沩仰宗風、圓相意蘊與禅宗美學 皮朝綱 西北師大學報 1994.1 P28~32
《宋高僧傳》的文學史料價值 李劍亮 杭州大學學報 1994.1 P17~23
禅宗與宋詩 赫偉剛 賈利華 河北師大學報 1994.3 P63~68
禅宗與詩話 羅耀霞 邵陽師專學報 1994.4 P67~72
宋詞與宋代理學 崔海正 文學遺産 1994.3 P61~73
蘇轼與佛教 孫昌武 文學遺産 1994.1 P61~72
蘇轼與杭僧參寥交遊考述 李越深 浙江大學學報 1994.1 P112~114
略論佛教對蘇轼的影響 胡新中 學術交流 1994.3 P98~100
佛禅的人生觀和蘇轼生命曆程的審美化 王樹海 齊魯學刊 1994.3 P21~27
宏智正覺“默照禅”與禅宗美學 皮朝綱 西南民院學報 1994.5 P29
理家未必皆禅悟:屏山詩一辨 張福勳 陰山學刊 1994.1 P26~29
嚴羽“興趣說”新解 陳橋生 贛南師院學報 1994.3 P30~33
漫說“學詩渾似學參禅” 徐傳武 齊魯學刊 1994.3 P32~34
白沙詩話如禅語 彭建康 東方文化 1994秋卷P66~70
《金瓶梅》佛道人性論 田秉锷 徐州師院學報 1994.2 P51~55
陳獻章:詩與哲學的融通 張晶 華南師大學報 1994.1 P65~70,76
金聖歎的美學思想與儒、佛、禅、道 姚文放 文藝理論研究 1994.2 P66~73
彷徨于“色”與“空”之間:論《紅樓夢》的存在體驗 陳維昭 紅樓夢學刊 1994.1 P27~46
《紅樓夢》宗教語言文化例釋二題 張麗生 鹽城師專學報 1994.2 P62~64
《老殘遊記》的禅智慧 王學鈞 明清小說研究 1994.2 P81~91
冷淡如僧著《聊齋》:從佛教看蒲松齡和《聊齋志異》 陳洪 明清小說研究 1994.4 P169~176
王國維“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新論 柯漢琳 華南師大學報 1994.4 P61~68
斯奈德·禅宗·中國詩 劉生 聊城師院學報 1994.0 P39~44
命運遭際與哲理禅思:周夢蝶詩簡評 張俊山 教育時報 1994.5.20.④
1995年
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質及特點 方立天 哲學研究 1995.3 P66~70
心性論:禅宗的理論要旨 方立天 中國文化研究 1995冬季號 P7~11
禅宗與儒家心學 楊應龍 江西社會科學 1995.5 P47~51
禅宗自性論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張育英 江蘇社會科學 1995.3 P110~113
現象學與禅宗合參 陳立勝 東方論壇 1995.4 P24~34
從海德格爾到禅 俞宣孟 學術季刊 1995.3 P50~59
不可“言說”的“囑告”:禅宗語言哲學一議 陳曉龍 王長華 河北師院學報 1995.3 P56~59
語言之外的終極肯定:談禅宗的語言觀 鮑鵬山 江淮論壇 1995.4 P107~112
談禅宗語言的模糊性 張育英 蘇州大學學報 1995.3 P93~95
禅宗、策略、負形而上學及話語遊戲 唐仁 太原師專學報 1995.1 P7~11
禅宗“即事而真”的哲學、美學意蘊 李守珏 北京社會科學 1995.3 P57~61,67
佛教與中國文學 笛鳴 甯夏教院學報 1995.1 P18~25
宗教境界·藝術境界·審美境界 鄒元江 學術月刊 1995.12 P79~85
從佛經故事看中外文學的“同源現象” 楊東甫 廣西師院學報 1995.2 P64~70
禅與個性化創造詩論 張晶 北方論叢 1995.1 P63~68
詩學“清空”與佛學空宗 何土林 廣西教院學報 1995.2 P42~47
從“悟”談禅對中國古典詩歌理論的影響 黃蔚 廣西社會科學 1995.1 P93~97,64
靈感與禅悟:談詩禅相通之契機 李世萍 內蒙古民師學報 1995.2 P20~22
佛教詩偈初探 李谷鳴 安徽教院學報 1995.4 P44~47
古代禅詩的修辭 楊俊瑩 修辭學習 1995.1 P33~34
漢唐僧詩發展述略 茨新亮 廣西師院學報 1995.1P22~27
論南下高僧及其對美學、文學發展的影響 鍾仕倫 社會科學研究1995.6 P103~110
從…
《禅宗詩歌境界 附錄 二、百年禅詩研究論文要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